1. 堅瓠首集卷之三
    1. 呂仲實詩
    2. 題紙鳶
    3. 水雲鄉
    4. 藕隱花藏
    5. 澹山狐
    6. 獼猴世情
    7. 誓儉草
    8. 姚學士
    9. 會稽女子
    10. 鄭元和行乞圖
    11. 白仁甫詞
    12. 鑼鼓詩
    13. 輦下曲
    14. 諡文正
    15. 代少年書
    16. 阿癐癐
    17. 陽明前身
    18. 郭清狂
    19. 卓吾侍者
    20. 宸濠婁妃
    21. 敖東谷
    22. 甘矮梅
    23. 詩贈盜
    24. 盜窺書
    25. 黃金對聯
    26. 倭房公
    27. 晚達
    28. 辛未狀元謎
    29. 題何吉陽軸
    30. 曾偶然
    31. 蝗蟲感德
    32. 劉寵廟
    33. 米蟲
    34. 常州守謠
    35. 聶豹鄭洛書
    36. 似鍾強珍
    37. 陸陳譃語
    38. 毛邊的對
    39. 沈陳姓對
    40. 分茶
    41. 十七字詩
    42. 改蘇詩
    43. 黃雪毬
    44. 楊復詩
    45. 販鹽
    46. 量田
    47. 錢寉灘
    48. 縮腳詩
    49. 成語賦謔
    50. 乂名
    51. 楊夫人詩祖山谷
    52. 隱天干地支
    53. 卯娘
    54. 墜馬
    55. 唐安寺樓
    56. 南內宮人
    57. 錯寫琵琶
    58. 五色詩
    59. 五色賦

堅瓠首集卷之三

長洲後進好事儒者褚稼軒輯


呂仲實詩

輟耕錄載元中書左丞呂仲實思誠未遇時。晨炊不繼。將攜布袍貿米於人。室氏有難色。因作詩云。典卻青衫供早廚。老妻何必更躊躇。瓶中有醋堪澆菜。囊底無錢莫買魚。不敢妄爲些子事。只因曾讀數行書。嚴霜烈日皆經過。次第春風到草廬。後果登第。水東日記。又載仲實寄內詩云。自從上馬苦思卿。一箇窮家兩手擎。少米無柴休懊惱。大男小女好看承。恩深夫婦情何極。道合君臣義更明。早晚太平歸計遂。連杯共飲話離情。真切語不減元白。

題紙鳶

宋侯元功蒙少遊場屋。年三十一。始得鄉貢。人以其年長忽不加敬。輕薄者畫其形於紙鳶上引線放之。元功見而大笑。作臨江仙詞曰。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才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餘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後一舉登第。徽宗時爲宰執。諡文穆。

水雲鄉

獅山掌錄云。宋有人江行得童女二人。自稱兄妹。兄解捕魚。妹專繡刺。居歲餘。欲犯之。輒辭年幼。一日女子題詩襦間云。覓得如花女。朝朝依繡床。百花渾不愛。只是繡鴛鴦。其兄曰。依人爲難。不如且去。復題詩於壁曰。終日繡鴛鴦。懶把蛾眉掃。且歸水雲鄉。百年可偕老。因化爲雙鴛飛去。

藕隱花藏

張確遊白蘋洲。見二碧衣女子。攜手吟云。碧水色堪染。白蓮香正濃。分飛俱有恨。此別幾時逢。藕隱玲瓏玉。花藏縹緲容。何當假雙翼。聲影暫相從。確逐之。化爲翡翠飛去。

澹山狐

永州澹山巖。巖有馴狐。凡貴客至則鳴。鄒志完將至。而狐輒鳴。寺僧出迎。志完怪之。僧以狐鳴對。志完作詩曰。我入幽巖亦偶然。初無消息與人傳。馴狐戲學仙伽客。一夜長鳴報老禪。

獼猴世情

程伯淳顥遊山。僧云。晏元獻南來。獼猴滿野。伯淳戲題一絕云。聞說獼猴最世情。相車來便滿山迎。鞭贏到此何曾見。始覺毛蟲亦世情。今之世情遍地。皆毛蟲矣。

誓儉草
元世祖思太祖創業艱難。取所居之地青草一株。置於大內丹墀之前。名曰誓儉草。蓋使子孫知勤儉之節。至正間。大司農達不花公作宮詞。其一云。墨河萬里金沙漠。世祀深思創業難。卻望闌干護青草。丹墀留與子孫看。
姚學士

元學士姚燧。字希聲。致政家居年八十餘。夏日沐浴。侍婢在側。因私焉。婢前拜曰。主公年老。賤妾倘有娠。家人必見疑。願賜識驗。學士捉其圍肚。題詩曰。八十年來遇此春。此春遇後更無春。縱然不得扶持力。也作墳前拜掃人。學士卒後。此婢果生子。家人疑其外通。婢出詩遂解。聞雲間陸平泉事亦類此。

會稽女子

崇禎癸酉。新嘉驛壁。有會稽女子題詩。并序云。予生長會稽。幼工書史。年方及笄。嫁與燕客。具林下之風致。事負腹之將軍。加以河東獅子。日吼數聲。今早薄言往愬。逄彼之怒。鞭箠亂下。辱等奴婢。氣填胸臆。幾不能起。嗟乎。紅顏薄命。死何足惜。但恐湮沒無間。直與草木同腐。故忍死須臾。以淚和墨。題詩于壁。倘輶軒君子。過此讀之。悲予生之不辰。則余死且不朽矣。詩云:

杏紅衫子半蒙塵。一盞殘燈伴此身。恰似梨花經兩後。可憐零落不成春。

終日如同虎豹遊。含情默坐恨悠悠。老天生妾非無意。留與風流作話頭。

萬種憂愁訢與誰。對人強笑背人悲。此詩莫作尋常看。一句詩成千淚垂。

馮猶龍和詩云:

千秋紅粉盡成塵。詩句猶留夢裡身。恰似太真香襪在。行人指點馬嵬春。

已嫁從夫怨阿誰。換花換馬亦何悲。忍將無限閨中苦。博取詩名壁上垂。

鄭元和行乞圖

元趙仲穆雍。文敏公之子。善書畫。曾見其所畫鄭元和行乞圖。首戴方巾。而以破絹裹其外。右手執簡板。左持一籃。一罐碎於地。雖衣衫藍縷。而人物豐姿。正自飄逸不群。上有詩云。鄭子曾誇蓋世才。風塵一墮甚張乖。歌殘世上蓮花落。誤卻天邊桂子開。霜雪有情飄瓦鑵。雨雲無夢到陽臺。試看身上千千結。盡是恩情博得來。

白仁甫詞

元白仁甫。勸酒寄生草詞云。長醉後。方何礙。不醉時。有甚思。糟醃兩箇功名字。醅出千古興亡事。麴埋萬丈虹霓志。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說盡陶潛是。又有沉醉東風漁父詞云。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鑼鼓詩

至正間。上下以墨爲政。風紀之司。賍污狼藉。時送迎廉訪官司。則用二聲鼓一聲鑼。起解強盜。則用一聲鼓一聲鑼。輕薄者爲詩云。解賊一金并一鼓。迎官兩鼓一聲鑼。金鼓看來都一樣。官人與賊不爭多。又有醉太平詞一闋云。堂堂大元。姦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中萬千。官法濫。刑罰重。黎民怨。人喫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浪賢愚。哀哉可憐。

輦下曲

廬陵張光弼作輦下曲。皆詠故元國俗。一云。守內番僧日念吽。御廚酒肉按時供。組鈴扇鼓諸天樂。知在龍宮第幾重。

似嫌慧日破愚昏。白晝尋常下釣軒。男女傾城求受戒。法中秘密不能言。前言胡僧亂宮闈。後言亂民間。釣軒俗云釣闥。僧房下釣闥。而置婦女受戒於中也。

諡文正

劉瑾欲中傷楊邃庵一清。李西涯力救乃免。及西涯病篤。楊慰之曰。國朝以來。文臣無有諡文正者。如有不諱。請以諡公。西涯頓首稱謝。卒後得諡文正。有人改宋人譏京鏜詩以剌之云。文正從來諡范王。如今文正卻難當。大風吹上梧桐樹。自有傍人說短長。

代少年書

萬曆丁酉冬。公安袁小修中道客金陵。新安一少年遊大學。狎一妓。情好甚篤。遂傾囊娶之。其人久失怙。兄主家政。甚嚴正。遺書切責之。必欲遣去。不則不復相見。且理之官。少年憂懼。不能措辭裁答。因謂小修曰。事已如此。可奈何。但我兄亦知讀書。頗愛才。若得數千言一書以感動之。吾事濟矣。才思蹇澀。求先生爲草數紙。使此人不出帷。當效環草之報。小修爲作一書。淋漓數千言。雋氣可喜。達之于兄。後月餘。𥆐少年。欣然曰。我兄有字至云。與弟未別數時。筆下便已如此。既有讀書之志。即攜新婦歸。余不以一眚蓋平生也。欲束裝偕歸。因寘酒爲小修壽。令姬搸觴。爲歌一曲。友人笑謂小修曰。相如作長門賦得千金。今子得此人歌一曲。勝相如千金多矣。明晨送之江干。揮淚而別。其書曰。信來得領嚴教。感激慚恧。不可勝言。自先人歿後。得吾兄提攜以有今日。某雖不才。沾雨露之潤。借朱藍之益。亦既有年。雖有童心。粗知名教。若夫逐野外之鴛鴦。忘堂上之鴻雁。聽花間之曲。背霜滌之篪。即死不爲也。但一時迷昧。忽忽如夢。今事定情牽。有不能頓遣者。緣斯人去年自離陽昌酒鑪。即永居竹橋旅寓。不意入室之柳葉。遂成結子之桃花。瀤娠已經四朔。念烏衣之派不蕃。青箱之望尚窅。兄與弱弟。皆艱嗣息。設得一兒。蒸嘗有托。如莫愁之產阿侯。胡婢之生遙集。亦爲幸事。且近日維揚間。有以紅粉妖姬孕青雲上客者。兄所日擊。天下事不可知。淤泥出蓮花。糞土產芝菌。此其未能頓遣者一也。斯人雖在煙花。志堅松柏。勉離舊巢。得過阿母。彼重失錢樹。恨切肌骨。大罵分袂。恩斷情絕。設令再入故棧。顏面何容。磨折何堪。恐登車之日。即畢命之時。昔嚴武與妓俱亡。追者繼至。付之琴絃。後作崇不止。我雖不殺。由我而死。恐倩女相逐。止有芳魂。小玉不仁。能爲厲鬼。此其未能頓遣者二也。斯人自人門。改去鈿蟬。謝下墮馬。舞衣歌扇。付之塵土。縞衣綦巾。晨起操作。言不出戶。苦不勞身。宛似良人。克相婦道。且夜勤刀尺以伴膏火。相勉伊吾以致雲宵。此其未能頓遣者三也。邸中所藏。雖無長物。尚有博山舊爐。雀尾遺鼎。砂翠斑爛之器。牙玉輝映之章。畫則小李將軍。書則海岳外史。皆令之收藏。司其管鑰。設爲德不終。將燕鶯化爲鸇鷙。恐付之祖龍。盡成灰燼。則先代所遺。皆爲烏有。此其未能頓遣者四也。自吾兄嚴命一到。斯人即泣曰。微豸小蟲。亦知護子憐兒。妾雖煙花下賤。幸已有身。設欲逐我。俟分娩之日。爲君家存此一脈。然後自覓白練。永赴黃壚。弟聞之。亦自傷心。夫即欲處之。亦須少緩。今蘭玉幾何。豈稻麻也哉。而弁髦之乎。此其未能頓遣者五也。處此五不能頓遣之勢。則弟之宜遣而不即遣也。亦略有可原矣。至兄責弟以罪。罪何遽無。生平讀古人書。見夫桃根桃葉。同登子敬之舟。阿田阿錢。共列稼軒之帳。白太傅之小蠻樊素。蘇學士之朝雲榴花。集中殊不自諱。誤信古人。風流冶習。未能頓除。尤而效顰。此其罪一也。歲月如流。未必吾與。開口而笑。寧有幾時。一席多姿。妄同安石之癖。千金散盡。寧甘太白之貧。遂使班嗣之賜書僅存。陸賈之遺金漸罄。此其罪二也。古人又云。文有仗景生情。托物寄興。麗人燃燭。遠山磨墨。千古一道。弟每遇枯坐。文思不屬。微聞香澤。倚馬萬言。出鬼入神驚天動地。兩儀發耀于行中。列星迸落于紙上。此其罪三也。江左煙月繁華。六朝金粉舊地。謝家調馬之蹊。尚餘芳草。王氏鼓楫之曲。仍有文波。土風俗習。偶而相沿。此其罪四也。近日文人。槪多勝事。如某某皆少年冶遊。目爲蕩子。一旦懷蛟變化。立致青雲。豈留連煙月。即屬塵土下士乎。弟不肖謬有此見。此其罪五也。弟又有昧死一言。世間亦自英雄豪傑。能爲格外之事。財色小失。自當赦除。天下有事。正賴命世長才。曲謹小廉。豈能成事。當北宋與契丹爲鄰。大小七十餘戰。屢致敗北。而能大破之者。乃欲娶薛居正子婦之張齊賢也。澶淵之役。宋幾不保。而能擁駕渡河。重造社稷者。乃溺愛蒨桃之冠求公也。宋既南轅。金虜破竹而下。而能黃天蕩上。幾制兀木之死命者。乃娶妓女梁氏爲妻之韓蘄王也。宋時止有此三大偉人。皆能造非常之功。而亦未始無非常之過。彼恂恂謹飭。如張德遠輩。終身無二色如王安石輩。何益子存亡之數。弟雖不才。設國家有事。寄之一面。尚能談笑卻虜。樽俎破敵。自信才略不後古人。不能自制于口。而輕作此語以示長者。此其罪六也。抑情忍欲。事本非易。故古人云不邇聲色。今不幸邇之矣。邇之而能不溺。非聖賢不能。樊通德有言。夫淫于色。非慧男子不至也。慧則流。流則通。而辟生焉。自古英雄。不能不牽情于帷幕。蘇武于嚙雪吞璮之時。而猶有胡婦之娶。瞿曇氏不云乎。一切有情。皆因淫慾而正性命。即參玄上士。亦虞習氣難除。尚借安般數息之禪。自骨流光之觀。然後暫能驅遣。假使兄當盛年。有多情女子。苦相流連。以死自誓。不出兄門。兄遽能以慧劍斬之乎。弟不能如下惠坐懷。頭陀一宿。而坐墮落有情之癡。此其罪七也。有此七罪。弟何以見吾兄哉。惟兄赦其七罪。察其不能頓遣之情。而解三面之網。令弟得遂私願。同歸舊居。絕意鉛華。精心竹素。發二酉之藏。竟三餘之秘。見子雲之腸。反思王之胃。三年之後。不唾取大物爲一家光寵者。願兄擯絕之。以爲蕩子之戒。皇天后土。實聞斯語。人行匆匆。言辭無敘。幸惟原宥。

阿癐癐

吳俗小兒。遇可羞事。必齊拍手叫阿癐癐。不知所起。輟耕錄載。淮人冠江南。於臨陣之際。齊聲大喊阿癐癐。以助軍威。又朝野僉載。武后時。南皮縣丞郭勝靜。一作務勝。喚民婦託以縫補而奸之。夫至。縛勝靜鞕之。主簿李懋往捄。勝靜羞諱其事。答云。忍痛不得。阿癐癐。勝靜不被打阿癐癐。則知其來已久。唐六如嘗題列仙傳云。但聞白日昇天去。不見青天走下來。忽然一日天破了。大家都叫阿癐癐。

陽明前身

王陽明嘗遊僧寺。見一室封鎖甚密。欲開視之。寺僧不可。云中有入定僧。閉門五十年矣。陽明開視之。見龕中一僧。儼然如生。貌酷肖已。陽明曰。此豈吾之前生乎。既而見壁間一詩曰。五十年前王守仁。開門即是閉門人。精靈剝後還歸復。始信神門不壞身。陽明悵然久之。建塔以瘞而云。

郭清狂

清狂道人郭翊。畫有天趣。詩有風刺。王陽明初以尋常畫史待之。後見其畫雪樵圖。題詩云。兩束樵薪僅十錢。雪深泥滑自堪憐。市城誰念青山瘦。盡日廚頭不斷煙。又畫牧牛晚歸圖。題詩云。雨腳風聲滿樹頭。隨身蓑笠勝羊裘。柴門尤道牛歸晚。江上風波未泊舟。陽明稱賞。以賓禮優之。

卓吾侍者

李卓吾侍者懷林。甚穎慧。病中作詩數首。袁小修隨筆載其一絕云。哀告太陽光。且莫急如梭。我有禪未參。念佛尚不多。亦可念也。

宸濠婁妃

宸濠妃婁氏。性賢明。善吟詠。濠嘗作秋懷詩。有莫向西風問彭蠡。盤渦怒欲起蛟龍之句。妃探知其意。嘗泣諫之。濠令妃題樵圖。乃樵回首與婦語。妃題曰。婦喚夫兮夫轉聽。採樵須是擔頭輕。昨宵雨過蒼苔滑。莫向蒼苔險處行。觸事諷諫。濠知其意而不聽。發難時。妃又作詩曰。金雞未報五更曉。寶馬先嘶十里風。欲借三杯壯行色。酒家猶在夢魂中。及濠兵敗成擒。妃赴水死。

敖東谷

敖東谷英壯歲蹴死皮工逃入寕州年久妻議他適迎婦者在門東谷突歸始散或作詩云傷心鴛侶乍分行鴻斷鱗潛十五霜歸馬不隨今夜月桃花應向別園芳東谷念家貧難娶隱忍與居生二子正德辛巳登進士第官留都不挈以行納妾甚嬖焉二子不教以詩書及長但事生產作業綠雪亭雜言中嘗病朱買臣事蓋亦有謂而發

甘矮梅

江西甘矮梅。通五經。四方從學者甚眾。一日門人御史某來謁。甘與語。久之求退。甘曰。能少留蔬食否。及設飯。惟蔥湯麥飯而已。語之曰。御史豈啖此者。苐老夫易辦耳。因口占一詩云。蔥湯麥飯丹田煖。麥飯蔥湯亦可憐。試向城樓高處望。人家幾處未炊煙。

詩贈盜

吳中老儒沈文卿。家貧。以授徒爲生。一夕寒不成寐。忽見穿窬至其家。覓物無所得。文卿從容呼之曰。穿窬君子。虛勞下顧。聊以小詩奉贈。口占云。風寒月黑夜迢迢。辜負勞心走一遭。架上古詩三四束。也堪將去教兒曹。穿窬含笑而去。

盜窺書

有人借郎仁寶詩林廣記楞嚴經。其家爲盜入。因犬吠而所窺無幾。明日仁寶訪之。其人曰。并子之書失去矣。仁寶作一詩云。西廂月黑夜沉。沉盜入君家犬吠紛。卻把詩林經卷去。始知盜賊好斯文。

黃金對聯

丘南鎮岳由亞卿左遷藩參。數厚遺江陵。嘗以黃金製對聯餽之云。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爲岳。四方頌太岳相公。是亦大諫之名。欲相公時蒙記憶之意。江陵喜。將驟擢之。未幾敗。岳遂罷歸。

倭房公

萬曆中。御史房寰。督學南畿。以賄著。諸生改阿房宮爲倭房公以譏之。云。沙汰畢。督學一。文運厄。倭房出。橫行一十三府。擾亂天日。科舉纔罷而歲考。直抵丹陽。四府溶溶。禍入宮牆。起錢神樓。開財星閣。滿載裝回。猿吞烏啄。且逞威勢。張牙露角。躭躭焉。逐逐焉。垂涎吐渦。真有似乎精魂失落。慣起風波。暴若祖龍。厥腹虛空。昧若河虹。目無眸子。誰識西東。日長沉醉。酒色融融。倏焉發怒。令人慘悽。一日之內。一人之身。而變詐不齊。百金補廩。鎮江李孫。斗珠入泮。無錫周秦。親家契友。爲過財人。明燭熒熒。開文場也。兵快擾擾。僞搜檢也。題目着膩。防曳白也。鈐印橫斜。暗記號也。出案俱驚。謂顛倒也。熟察詳聽。疇不知其所私也。孔方先容。雖媸亦妍。十日所視。而莫揜焉。有不可聞者。遺臭萬年。此倭房之行藏。類市井之經營。不畏天地之精英。故于隔年預托親人。渡水涉山。訪生儒之富者。而夤緣其間。不分玉石。真才銷礫。怨氣邐迤。道路聞之。莫不歎息。嗟乎。皇上之心。作養人才之心也。倭縱貪婪。亦當念國家。奈何取財盡錙銖。棄士如泥沙。使豪傑之士。一朝爲失色之庸夫。積學之儒。霎時同薄命之婦女。案首賍私。多于監生之粟粒。家書包舉。浮于官店之帛縷。德清光棍。遍于直隸之城郭。子弟受賂。出于公庭之招語。使旁觀之人。皆鄙賤而怨怒。倭房之心。方益驕固。謗海公。陷徐舉。曰本烈炬。延燒南土。嗚呼。戕士類者。倭房也。可殺也。護倭房者何人也。亦可殺也。嗟夫。使朝廷聽正人。則足以拒倭。倭不爲督學之人。則自秀才士夫以及君。誰得而被禍也。科道不能明言。而野史言之。野史言之。而遠播之。是使野史而強于國史也。

晚達

寉林玉露。載紹興中黃公度榜探花。陳敏修唱名時。高宗問年幾何。對曰七十有三。問有幾子。對曰未娶。遂詔宮人施氏嫁之。時人戲曰。新人若問郎年紀。五十年前二十三。又清暇錄。謂詹義登科後。解嘲曰。讀盡詩書五六擔。老來方得一青衫。新人問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清波雜志。謂閩人韓南。未知孰是。

辛未狀元謎

隆慶辛未會試。江陰袁舜臣作詩謎于燈上云。六經薀藉胸中久。一劍十年磨在手。杏花頭上一枝橫。恐洩天機莫露口。一點累累大如斗。掩卻半牀何所有。完名直待掛冠歸。本來面目君知否。眾皆不解。惟蘇州劉瑊。一見能識之。乃辛未狀元四字。瑊亦是科榜眼及第。

題何吉陽軸

何吉陽遷。與黃某以學問友善。吉陽巡撫江西過家。某青衫來謁。門者不即爲通。因散步堂上。環視壁間懸軸。其首則嚴分宜筆也。遂索前剌。書一絕云。椒山已死虹塘謫。天下誰人是介翁。今日華堂誦詩草。始知公度卻能容。囑門者投之。拂衣而去。吉陽得詩自慚。亟遣追之。舟去遠矣。

曾偶然

泰和曾狀元寉齡。永樂辛丑會試。與浙江數舉子同舟。率年少狂生。議論蜂出。見曾簡默。因共舉書中疑義問之。遜謝不知。窺笑曰。夫夫也。偶然預薦耳。遂以曾偶然呼之。既而眾皆下第。曾獨首榜。乃寄以詩曰。捧領鄉書謁九天。偶然趁得浙江船。世間固有偶然事。豈意偶然又偶然。

蝗蟲感德

王荊公罷相出鎮金陵。時飛蝗自北而南。江東諸郡皆有之。百官餞王于城外。劉貢父後至。追之不及。因書一絕以寄之。云。青苗助役兩妨農。天下嗷嗷怨相公。惟有蝗蟲偏感德。又隨車騎過江東。

劉寵廟

一錢太守劉寵廟。在紹興錢清鎮。王叔能過廟下。賦詩曰。劉寵清名舉世傳。至今遺廟在江邊。近來仕路多能者。也學先生揀大錢。

米蟲

淳祐間。車駕幸景靈宮。太學宗學武學諸生。俱在禮部前迎駕。有作十七字詩云。駕幸景靈宮。諸生盡鞠躬。頭鳥身上白。米蟲。譏其歲縻廩祿也。

張士誠有養士之譽。凡不得志於時者。爭趨附之。美官豐祿。富貴赫然。有爲北樂府譏之云。皂羅辮兒緊扎捎。頭戴方簷帽。穿領闊袖衫。坐箇四人轎。又是張吳王。米蟲兒到了。

常州守謠

馬氏日抄云。常州守莫愚。巧于取賄。而糾察郡吏使無所得。時人語曰。太守摸魚。六房曬網。繼愚者葉蓁。有廉操。而律下不嚴。吏曹得行其詐。時又語曰。外郎作鮓。太守拽罾。言勞而無獲也。

近來貪吏多與六房通氣攬事。語曰。六房結網。知縣摸魚。

聶豹鄭洛書

永豐聶豹。三山鄭洛書。爲華亭上海知縣。同時有俊聲。然議論殊不相下。一日同坐察院門側。人報上海秋試罕中式者。豹笑曰。上海秀才下第。只爲落書。鄭應聲曰。華亭百姓當災。皆因業豹。人咸以爲妙對。

似鍾強珍

都憲侶鍾。與通政強珍同席。強執壺勸曰。要你飲四鍾。似應聲曰。你莫要強斟。

陸陳譃語

陸文量參政浙藩。與陳啟東震飲。見其寡髮。戲之曰。陳教授數莖頭髮。無計可施。啟東曰。陸大人滿臉髭髯。何須如此。陸大賞歎。笑曰。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會對鋸。啟東曰。有犯幸公勿罪。乃云。匹馬陷身泥內。此畜生怎得出蹄。相與撫掌竟日。

毛邊的對

嘉靖間。御史毛汝礪伯溫。公宴時。承差斟酒大溢。毛曰。承差差矣乎。邊廷實貢時爲副使。應聲曰。副使使之也。相與大笑。四字上下各異音。天然的對。

沈陳姓對

歸安沈筠谿。少絕敏穎。弱冠補博士弟子。與弟偕出。時風雨暴作。遇陳方伯兄弟于邸。方伯戲曰。大雨沈沈。二沈伸頭難出。沈即答曰。狂風陳陳。兩陳搖尾不開。

分茶

明初某解元。登第後。偕伴至妓館。妓知其才名。欲試之。乃㵸茶止兩甌。倉皇謝過。即三分之以進。曰三分分茶。解解解元之渴。某即應聲曰。一朝朝罷。行行行院之家。諸書因解字。皆作解春雨事。

十七字詩

正德中有無賴子。好作十七字詩。觸目成詠。時天旱。太守祈雨未應。作詩嘲之曰。太守出禱雨。萬民皆喜悅。昨夜推窗看。見月。守知。令人捕至。曰汝善作十七字詩耶。試再吟之。佳則釋爾。即以別號西坡命題其人應聲曰。古人號東坡。今人號西坡。若將兩人較。差多。太守大怒。責之十八。其人又吟曰。作詩十七字。被責一十八。若上萬言書。打殺。太守坐以誹謗律。發配鄖陽。其母舅送之。相持而泣。泣止。曰吾又有詩矣。發配在鄖陽。見舅如見娘。兩人齊下淚。三行。蓋舅乃眇一目者也。

改蘇詩

東坡詩云。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有更之者曰。無事此遊戲。一日似三日。若活七十年。便是二百一。馮猶龍反其詩曰。多事此勞擾。一日如一刻。便活九十九。湊不上一日。

黃雪毬

明無錫黃公祿。善方脈而能詩。嘗詠雪毬云。六花平地捲成毬。不待雲斤月斧修。萬古太陰深合處。一團元氣未開頭。金盆忽送來瑤島。銀索難將掛綵樓。只恐明朝易消歇。長江滾滾逐東流。人稱爲黃雪毬。

楊復詩

南京大理少卿長興楊復。在京甚貧。家畜一豕。日命童于玄武湖擩採萍藻爲食。吳思庵時握都察院章。以其密邇廳事。拒之。楊戲作小詩送之云。太平堤下後湖邊。不是君家祖上田。數點浮萍容不得。如何肚裡好撑船。

販鹽

賈似道令人販鹽百艘至臨安。太學生有詩云。昨夜江頭湧碧波。滿船都載相公醝。雖然要作調美用。未必調羹用許多。賈聞之。遂以士人付獄。

量田

理宗朝。欲舉推排田畝之令。廷紳有言未行。至賈似道當國。卒行之。時人嘲之曰。三分天下二分亡。猶把山河寸寸量。縱使一丘添一畝。也應不似舊封疆。

成化初。邢宥爲蘇州守。以郡中久荒。陂蕩起稅。民心頗怨。有投書刺之者曰。量盡山田與水田。只留滄海共青天。漁舟苦過閒洲渚。爲報沙鷗莫浪眠。一作楊貢事

錢寉灘

錢寉灘歸田後。有客言江都張妓動人。寉灘急治裝訪之。已歸鹽賈矣。寉灘往叩。賈重其才名。立曰請飲。寉灘就酒語求見。賈出妓。衣裳縞素。皎若秋月。復令妓出白綾帕請留新句。寉灘即題曰。淡羅衫子淡羅裙。淡掃蛾眉淡點唇。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賣鹽人。

縮腳詩

舊有賦闕唇者云。多聞疑。多見殆。吾猶及史之。君子于其所不知蓋。四語皆出四書。俱隱闕字。而末句尤佳。吳江一老翁。貌似土地。沈寧庵吏部。亦用此體。賦云。入疆闢。入疆蕪。諸侯之寶三。狄人之所欲者吾。又吳有顧秀才名達者。不學而狂。同學者嘲之云。在邦必。在家必。小人下。不成章。不。又明末。長庠郁遇諸背駝。一士作七字吟云。郁。遇諸。陳良之。夫尹公之。吾非斯人之。皆欲出於王之。孳孳爲利者蹠之。並堪伯仲。

成語賦謔

三衢一子弟。淫其里煆工之女。爲工所擒。不忍殺。以鐵鉗缺其左耳縱之去。諸理齋作賦謔之。內一聯云。君子將有爲也。載寢之牀。匠人斵而小之。言提其耳

會稽馬殿幹。有美姬善歌。時出佐酒。馬死。有梁丞得之。亦侑觴。時陳無損酒酣。屬句謔云。昔居殿幹之家。爰喪其馬。今入邑丞之室。無逝我梁。一座絕倒。

乂名

張乂入太學爲齋長。其人渺小。動以苛禮律諸生。林叔弓作賦嘲云。身材短小。欠曹交六尺之長。腹內虛空。乏劉義一點之墨。又詩云。中分爻兩段。風使十橫斜。文上全無分。人前強出些。

楊夫人詩祖山谷

王弇洲擊節楊夫人曰歸曰歸一語。山谷外集有一聯云。美人美人隔湘水。其雨其雨怨朝陽。寄初和叔詩中句也。弇州極詆宋詩。乃埋名士而譽笄禕。豈不令雙井失笑。然其雨怨朝陽。已入步兵之詠。曰歸歸未克。復徵大陸之唱。美人娟娟隔湘水。又少陵寄韓諫議詩。是皆古人所已言者也。

隱天干地支

曾見歌中隱天干十字。亦有巧思。戲錄于左。顛倒沒來由。十事九不就。兩人同出一人休。可意兒難開口。算佳期成了又還勾。巴不得一點在心頭。莫向平康去小求。雖幸書來無一語。任人兒要丟。𢬵一發把弓鞋罷綉。予亦戲隱地支名。一日思君十二時。仔細思量。人兒無賴。便狃做私情。也非奴不才。夤衣怎挨。今夕撇奴不睬。記當年折柳。料此際成柴。既蒙辱愛。怎把寸衷丟開。這卷書藏頭露尾難猜。許多時候無言耐。把朱鞋拋撇嬾鋪排。暢好恩情容易敗。𢬵一飲如泥睡醒來。看星兒稀。暗燈還在。想姻緣成不到這半勾兒。也是命當該。不言了卻相思債。

卯娘

沈家姬卯娘善度曲。曹秋岳詠青玉案贈之云。花間舉樂何須忌。薄曉曈曈初麗。啟戶逢君嬌不語。三秋兔魄。平分留影。垂柳東邊去。 鏤成新玉剛爲字。十二時中排第四。中酒嫌人知也未。芳名檢點。春光已半。會取相迎意。詞皆寓卯字意。

墜馬

孔子威墜馬。曹秋岳詠浪淘沙詞以戲之。野岸石橋濱。雪色初勻。揚鞭一試紫騮新。記取黃沙沉戟地。不是花茵。 持酒酹芳辰。年少腰身。羅衣低拂五陵塵。回首微聞相痛惜。樓上佳人。

唐安寺樓

鄭殷彝寓會稽唐安寺樓。見壁上題云。瑯琊王氏霞卿。光啟三年陽春二月。登于是閣。臨軒軫恨。賭物增悲。雖觀燦爛之華。殊覺淒涼之況。時有輕綃捧硯。小玉看題。詩曰。春來引步強尋遊。恨睹煙霄簇寺樓。舉目盡看停待景。雙眉不覺自如鉤。

南內宮人

明毛舜臣。被命洒掃南內。廻廊粉壁。多有宮人字跡留香。有媚蘭仙子題云。寒氣逼人眠不得。鐘聲催月下斜廊。字書婉麗。風情月思。令人惘然。

錯寫琵琶

有人送枇杷于沈石田。誤寫琵琶。石田答書曰。承惠琵琶。開奩視之。聽之無聲。食之有味。乃知司馬揮淚于江干。明妃寫怨于塞上。皆爲一啖之需耳。嗣後覓之。當于楊柳曉風梧桐夜雨之際也。又屠赤水莫廷韓過袁太冲家。見帖上寫琵琶一盒。相與大笑。屠曰。枇杷不是這琵琶。袁曰。只爲當年識字差。莫曰。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絃管盡開花。一座絕倒。

劉熙釋名云。枇把樂器。本胡琴。馬上所鼓。推手前曰批。卻手後曰把。取鼓時以爲名也。六書正譌云。後人借枇杷字爲樂器。別作琵琶。非。然使今人寫琵琶爲批把。亦必成笑話矣。

五色詩

唐雍𥙿之有四色詩。白云。壺中冰始結。盤上露初圓。何意瑤池雪。欲奪寉毛鮮。青云。道士牛已至。仙家鳥亦來。骨爲神不朽。眼向故人開。赤云。勞魴蓮渚內。汗馬火旂間。平生血誠盡。不獨左輪殷。黑云。已見池魚墨。誰言突不黔。漆身恩未報。貂裘貧豈嫌。又青云。路闢天光遠。春還月道臨。草穠河畔色。槐結路傍陰。未映君王史。先標胄子襟。經明如可拾。自有致雲心。

裕之獨不詠黃。戲爲補之云。中央推正色。雍子獨無詩。菊栽陶令宅。鵝滿右軍池。萬畝禾全熟。千山葉欲離。色絲稱麗句。彌望盡茅茨。一舉子驚槐候。青燈伴歲菙。但須飯已熟。定見桂開花。日射天門榜。時宣玉殿麻。書中自有屋。赭蓋引前車。庚午秋闈。兒姪輩復見別書以慰之。

廖凝十歲詠白詩。有滿汀鷗不散。一局黑全收句。惜餘句不傳。

五色賦

唐冠豹謝觀。同在崔裔孫門下。以詞藻相尚。豹謂觀曰。君白賦有何佳語。對曰。曉入梁王之苑。雪滿群山。夜登庾亮之樓。月明千里。豹唯唯。觀曰。僕已擅名海內。子才調多。何不作赤賦。豹未搜思。即曰。田單破燕之日。火燎平原。武王伐紂之時。血流漂杵。觀大駭服。

楊升庵與友宴集。偶談及此。一客效之。作黑賦云。孫臏𠼫枚之際。半夜失蹤。達摩面壁以來。九年閉目。升庵賦黑云。周庭之列畢蘇。裳如蟻陣。陳閣之迎張孔。鬢似鴉翎。

蔣春甫賦黑云。驪驖成群。雲暗陰山之北。烏鴉作陳。風霾柏府之旁。洗硯而墨池渾。𢌞車而松林暮。一客賦青曰。帝子之望巫陽。遠山過雨。王孫之別南浦。芳草連天。一客賦黃曰。杜甫柴門之外。雨漲春流。衛青油幕之前。沙含夕照。一客又賦赤云。堯時十日並出。鑠石流金。秦宮三月延燒。照天燭地。升庵謂月明千里。得白之神。火血及十日並出。秦宮延燒。皆非佳境。或改賦赤曰。孫綽賦天台景。高城霞起而建標。杜牧詠江南春。千里鶯啼而映綠。徐奮鵬賦黃曰。靈均之歎木葉。秋老洞庭。淵明之啜落英。霜清彭澤。一客因又賦紫云。書生拾來。慢云是輕易如芥。真人拖去。且看其長練若霞。又賦紫云。仙人度關之日。瑞氣如煙。聖主登極之時。祥雲若蓋。筆洞山人賦綠云。茂叔窗前。點綴濂溪光霽之景。唐子階下。適增陋室榮華之觀。山人又賦碧云。山色可樓。覺人間別有天地之奇。桃花堪種。天上豈真雨露之私。

字數:9068,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