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説卦

周易集解纂疏

説卦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孔穎達曰:據今而稱上代,謂之「昔者」。聰明睿智,謂之「聖人」。即伏羲也。案下繫云「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始作八卦」。今言「作易」,明是伏犧,非謂文王也。】 【疏】「昔者」,上代之稱。中庸「唯天下至聖,爲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故「謂之聖人」。攷工記曰「作者之謂聖」,故言「聖人之作易也」。聖人,即伏羲也。下繫言「庖犧始作八卦」,今稱「作易」,據後言也。鄭氏云「聖人謂伏羲文王」。然畫卦始于伏羲,非文王也。 幽贊於神明而生蓍,【荀爽曰:幽,隱也。贊,見也。神者在天,明者在地,神以夜光,明以晝照。蓍者,册也。謂陽爻之册,三十有六,陰爻之册,二十有四,二篇之册,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上配列宿,下副物數,生蓍者。謂蓍從爻中生也」。干寶曰:幽,昧,人所未見也。贊,求也。言伏羲用明于昧冥之中,以求萬物之性爾,乃得自然之神物。能通天地之精,而管御百靈者,始爲天下生用蓍之法者也。】 【疏】荀注:「幽,隱也。贊,見也」,皆説文文。王注云「贊,明也」,孔疏「贊者,佐而助成,而令微者得著,故訓爲明」。明與見同義。幽贊,中庸所謂「莫見乎隱」是也。「神者在天」,乾也。「明者在地」,坤也。繫上曰「知幾其神乎」,虞彼注云「幾,謂陽也」,故「神者在天」。坤二象曰「地道光也」,三曰「知光大也」,故「明者在地」。坎中,乾陽也,坎爲月,故「神以夜光」。離中,坤陰也,離爲日,故「明以晝照」。揲蓍有册,故云「蓍者,册也」。「陽爻之册」謂乾也,每爻三十六,六爻二百一十有六。「陰爻之册」謂坤也,每爻二十四,六爻百四十有四。上下經二篇之册,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上配列宿」,謂星之數如册數。「下副物數」,謂物之數如册數也。生蓍者,謂蓍之吉凶,從爻中生也。干注:幽贊者,謂伏羲用明于幽昧,以贊求萬物之性也。繫上曰「天生神物,聖人則之」,故云「乃得自然之神物」。下言「參天兩地」,故云「能通天地之精」。又言「觀變陰陽」,故云「管御百靈」。又言「倚數」、「立卦」、「生爻」,故云「始爲天下生用蓍之法者也」。案:幽,謂嘖也,隱也。贊,謂探嘖索隱也。「幽贊于神明」,謂通神明之德也。言伏羲探嘖索隱,則天八卦,知天數一三五七九,地數二四六八十,乾元消息之數七八九六而蓍法生焉,故曰「幽贊于神明而生蓍」。 參天兩地而倚數。【虞翻曰:倚,立。參,三也。謂分天象爲三才,以地兩之,立六畫之數,故倚數也。崔憬曰:參,三也。謂于天數五地數五中,以八卦配天地之數。起天三配艮而立三數,天五配坎而立五數,天七配震而立七數,天九配乾而立九數。此從三,順配陽四卦也。地從二起,以地兩配兑而立二數,以地十配離而立十數,以地八配巽而立八數,以地六配坤而立六數。此從兩,逆配陰四卦也。其天一地四之數,無卦可配,故虚而不用。此聖人取八卦配天地之數,總五十而爲大衍。案:此説不盡,已釋在大衍章中,詳之明矣。】 【疏】虞注:「倚,立」,廣雅文。參,讀爲三,故云「參,三也」。天象謂在天八卦象,如出震見兑之類。三爻爲三才,故「謂分天象爲三才」。淮南子曰「耦以承奇」,故謂「以地兩之,立六畫之數」。伏羲既立八卦,知陰陽相竝俱生,故以乾坤爲六畫。乾數奇,初三五是也。坤數耦,二四六是也。乾鑿度曰「三畫而成乾,乾坤相竝俱生,因而重之,故六畫而成卦」,是謂「立六畫之數,故曰倚數也」。崔注:崔注上繫「大衍之數」,引此「參天兩地」,云參天者,謂從三始,順數而至五七九,不取于一也。兩地者,謂從二起,逆數而至十八六,不取于四也。此因天地數上,以配八卦而取其數也。蓋艮爲少陽其數三,故「起天三配艮而立三數」。坎爲中陽其數五,故「天五配坎而立五數」。震爲長陽其數七,故「天數七配震而立七數」。乾爲老陽其數九,故「天九配乾而立九數」。此從三,順配陽四卦,故曰「參天」。兑爲少陰其數二,故「地從二起,以地兩配兑而立二數」。離爲中陰其數十,故「以地十配離而立十數」。巽爲長陰其數八,故「以地八配巽而立八數」。坤爲老陰其數六,故「以地六配坤而立六數」。此從兩,逆配陰四卦,故曰「兩地」。其天一地四之數,在八卦之外,故虚而不用。故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虚一與四,止用五十而爲大衍也。案:李氏所釋,已悉大衍注中。案:參兩之説,先儒不一。馬融王肅云「五位相合,以陰從陽。天得三,合謂一三與五也。地得兩,合謂二與四也」。王弼云「參,奇也。兩,耦也。七九陽數,六八陰數」。鄭氏云「天地之數備于十,乃三之以天,兩之以地,而倚託大衍之數五十也」。必三之以天,兩之以地者,天三覆,地二載,欲極于數,庶得吉凶之審也。孔疏又引張氏云「以三中含兩,有一以包兩之義,明天有包地之德,陽有包陰之道。故天舉其多,地言其少也」。姑録以備攷云。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虞翻曰:謂「立天之道曰陰與陽」。「乾坤剛柔」,立本者。卦謂六爻。陽變成震坎艮,陰變成巽離兑,故「立卦」。六爻三變,三六十八,則有十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是也。繫曰「陽,一君二民。陰,二君一民」。不道乾坤者也。】 【疏】立卦本于陰陽,故引下文「立天之道曰陰與陽」以明之。繫下曰「剛柔者,立本者也」,謂立「乾剛坤柔」二卦,陰陽各六爻以爲之本也。卦謂六爻,三才无變也。陽變之坤,成震坎艮,爲陽卦。陰變之乾,成巽離兑,爲陰卦。故「觀變于陰陽而立卦」也。乾三索而得震坎艮,坤三索而得巽離兑,故「六爻三變」。三六十八,所云「十有八變而成卦」也。乾坤變爲六子,則「八卦而小成」也。「陽一君二民」,謂震坎艮,爲陽卦,皆一陽而二陰也。「陰二君一民」,謂巽離兑,爲陰卦,皆二陽而一陰也。乾坤立本,不在陰陽卦例,故「不道乾坤者也」。 發揮於剛柔而生爻,【虞翻曰:謂「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發,動。揮,變。變剛生柔爻,變柔生剛爻,以三爲六也。「因而重之,爻在其中」,故「生爻」。】 【疏】爻有剛柔,故引下文「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以明之。乾坤未立,則曰陰陽。乾坤既定,則曰柔剛。陰陽配天,剛柔配地。道有變動故曰爻。故云「發,動。揮,變也」。「剛柔相推,變在其中」。剛變生柔爻,柔變生剛爻,謂九六相變也。重三畫以爲六爻,故云「以三爲六也」。「因而重之」,謂「八卦小成」觸類以長,成六十四卦。則爻變皆在其中,故「生爻」也。 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虞翻曰:謂「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和順謂坤,道德謂乾。以乾通坤,謂之理義也。】 【疏】易兼三才,陰陽,天道也,剛柔,地道也,仁義,則人道也,故引下文「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以明之。坤爲義,「義者,利之和」。坤,順也。故「和順謂坤」。乾爲道、爲德,故「道德謂乾」。以坤順乾,故曰「和順于道德」。乾鑿度曰「天動而施曰仁,地靜而理曰義」。坤六五「君子黄中通理」,故「以乾通坤,謂之理義也」。謂乾盈積善,坤陰順陽,牝乾出震者也。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虞翻曰:以乾推坤,謂之「窮理」。以坤變乾,謂之「盡性」。性盡理窮,故「至于命」,巽爲命也。】 【疏】坤爲理,乾窮之,謂自復至夬,乾陽推陰,故云「以乾推坤,謂之窮理」。乾爲性,坤盡之,謂自姤至剥,坤陰消乾,故云「以坤變乾,謂之盡性」。性盡理窮,故「至于命」,謂以乾通坤,極姤生巽,巽申命,爲至命也。此亦「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之事也。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虞翻曰:重言「昔者」,明謂庖犧也。】 【疏】「謂庖犧」,謂非文王也。 將以順性命之理。【虞翻曰:謂「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以陽順性,以陰順命。】 【疏】坤下伏乾爲性,乾下伏巽爲命。在陽稱變,乾二上之坤五。在陰稱化,坤五下之乾二。乾道統坤,陽變陰化,成既濟定,故「各正性命」。乾初爲性,故「以陽順性」。巽初爲命,故「以陰順命」。陰與陽、柔與剛、仁與義,原本于性命,所謂理也。下云「兼三才而兩之」,是「順性命之理」也。 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崔憬曰:此明一卦立爻,有三才二體之義。故先明天道既立陰陽,地道又立剛柔,人道亦立仁義,以明之也。何則?在天雖剛,亦有柔德。在地雖柔,亦有剛德。故書曰「沈潛剛克,高明柔克」。人禀天地,豈可不兼仁義乎。所以易道兼之矣。】 【疏】此明一卦立爲六爻,六爻兼有三才,三才各有二體,爻立即道立矣。天道,陰陽也。地道,柔剛也。人道,仁義也。二體雖有專屬,一理自爲貫通。分言之,陰陽以象言,剛柔以形言。統言之,則天陽而地陰,天剛而地柔。地之剛柔,原于天之陰陽。故在天雖剛,亦有柔德。在地雖柔,亦有剛德。「沈潛剛克,高明柔克」,書洪範文。孔傳「沈潛謂地。雖柔亦有剛,能出金石。高明謂天。言天爲剛德,亦有柔克,不干四時」。引之以明天亦稱剛柔也。人禀天地陰陽剛柔之德,故有仁義。蓋天地人各有乾坤,易則合是六者,兼而有之,故能立三才之道矣。 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虞翻曰:謂「參天兩地」,乾坤各三爻而成六畫之數也。】 【疏】即上「參天兩地」注云「分天象爲三才,以地兩之,立六畫之數」是也。蓋天地本有兼才之理,聖人以地兩三而成六畫,所謂「順性命之理」也。 分陰分陽,迭用柔剛,【虞翻曰:迭,遞也。分陰爲柔以象夜,分陽爲剛以象晝。「剛柔者,晝夜之象」。晝夜更用,故「迭用柔剛」矣。】 【疏】釋言「遞,迭也」,故云「迭,遞也」。言分陰陽爲柔剛,以象晝夜。蓋以剛柔有晝夜之象,分之則爲剛柔,迭之則爲晝夜,故引上繫文以明分迭用事之意。案:位有陰陽,爻有剛柔。位本一定,故曰「分陰分陽」。爻則屢遷,故曰「迭用柔剛」。 故易六畫而成章。【虞翻曰:章謂文理。乾三畫成天文,坤三畫成地理。】 【疏】「章謂文理」者,謂天文地理也。繫上曰「仰以觀于天文」,故「乾三畫成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故「坤三畫成地理」。剛爻柔爻,迭用于陰陽六位之中,故文理相雜而成章。
天地定位,【虞翻曰:謂乾坤。五貴二賤,故「定位」也。】 【疏】天地,乾坤也。乾五位上爲貴,坤二位下爲賤,故定位也。此庖犧以六位之數,觀變立卦,則日月之象,乃成此列焉。位,六畫之位也。乾坤貞于二五,乾納甲、坤納乙,甲上乙下故定。在天則相得合木也。 山澤通氣,【謂艮兑。「同氣相求」,故「通氣」。】 【疏】山澤,艮兑也。「同氣相求故通氣,蓋艮兑貞天位,艮納丙,兑納丁,丙五丁上,在天則相得合火也。 雷風相薄,【謂震巽。「同聲相應」,故「相薄」。】 【疏】雷風,謂震巽也。「同聲相應故相薄」,葢震巽貞地位,震納庚,巽納辛,庚初辛二,在天則相得合金也。 水火不相射,【謂坎離。射,厭也。水火相通,坎戊離巳,月三十日一會于壬,故「不相射」也。】 【疏】水火,謂坎離也。「射,厭也」,釋詁文。水火相克而實相通。坎納戊爲月,離納巳爲日。每月三十日,日月一合于壬,故不相厭射也。蓋坎離貞人位,坎納戊在三,離納巳在四,在天則相得會壬癸而成象于中爲土也。 八卦相錯。【錯摩,則「剛柔相摩,八卦相盪」也。】 【疏】「錯」猶「摩」也。「剛柔相摩」,則「八卦相盪」也。蓋八卦六位,一陰一陽,故相錯。逆上稱「錯」也。 數往者順,【謂坤消從午至亥。上下,故順也。】 【疏】此言陰消也。陰消始午爲姤,至亥成坤。坤消自午,右行至亥,從上而下,故曰順也。 知來者逆。【謂乾息從子至巳。下上,故逆也。】 【疏】此言陽息也。陽息始子爲復,至巳成乾。乾息自子,左行至巳,從下而上,故曰逆也。 是故易,逆數也。【易謂乾,故「逆數」。此上虞義。】 【疏】卦始于一陽,故「易謂乾」也。乾鑿度曰「易氣從下生」,鄭彼注云「易本无形,自微及著,氣從下生」。以下爻爲始,故曰「逆數也」。自「定位」以下,皆虞義也。愚案:乾坤初索震巽,再索坎離,三索艮兑,是「逆數也」。 雷以動之,【荀爽曰:謂建卯之月,震卦用事,天地和合,萬物萌動也。】 【疏】雷,震也。建卯之月,震位東方用事之時。春陽方盛,故「天地和合」。月令曰「雷乃發聲,蟄蟲咸動」,故曰「雷以動之」。 風以散之,【謂建巳之月,萬物上達,布散田野。】 【疏】風,巽也。巽居東南,建巳之月,與巽同位。説文「四月陽氣已出,萬物皆成文章」,故云「萬物上達」。釋天「南風謂之凱風」。萬物得凱風,「布散田野」,故曰「風以散之」。 雨以潤之,【謂建子之月,含育萌芽也。】 【疏】上坎爲雲,下坎爲雨,兩坎也。建子之月,坎位北方用事之時。月令曰「水泉動」,注云「水者,天一之陽所生」。陽生而動,言枯彫者漸滋發,故云「含育萌芽」,而曰「雨以潤之」也。 日以烜之,【謂建午之月,太陽欲長者也。】 【疏】日,離也。建午之月,離位南方用事之時。離爲日,日爲太陽之精,故云「太陽欲長者也」。京氏云「烜,乾也」。又周禮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故曰「日以烜之」。 艮以止之,【謂建丑之月,消息畢止也。】 【疏】艮居東北。建丑之月,與艮同位。艮,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是消息畢止之時,故曰「艮以止之」。 兑以説之,【謂建酉之月,萬物成孰也。】 【疏】建酉之月,兑位西方用事之時。説文曰「酉,就也」。言就成孰也,故云「萬物成孰也」。兑者,萬物之所説,故曰「兑以説之」。 乾以君之,【謂建亥之月,乾坤合居,君臣位得也。此上荀義。】 【疏】乾居西北。建亥之月,與乾同位。消息卦坤成于亥,故云「乾坤合居」。乾爲君,坤臣道,故「君臣位得」,而曰「乾以君之」也。自「雷以動之」至此,皆荀義也。 坤以藏之。【九家易曰:謂建申之月,坤在乾下,包藏萬物也。乾坤交索,既生六子,各任其才,往生物也。又雷與風雨,變化不常,而日月相推,迭有來往,是以四卦以義言之。天地山澤,恆在者也,故直説名矣。孔穎達曰:此又重明八卦之功用也。上四舉象,下四舉卦者,王肅以爲互相備也。則明雷風與震巽同用,乾坤與天地同功也。】 【疏】九家注:坤位西南。建申之月,與坤同位。申于消息爲否,否坤在乾下,以乾包坤,故云「包藏萬物也」。乾坤既生六子,各任其才,往生萬物。初索震巽,再索坎離,三索艮兑,故先六子而終乾坤。乾但君之,坤但藏之,而无所事也。又雷日風雨變化,往來不定,故言其用。天地山澤,上下流峙有常,故言其體。言用故舉其義,言體故舉其名。孔注:「雷風」等言其用,「動散」等言其功,故云「重明八卦之功用也」。或舉象,或舉卦,義實相備。言風雷而震巽之用在其中,言乾坤而天地之功在其中,由是雨日艮兑之功用,可互推也。
帝出乎震,【崔憬曰:帝者,天之王氣也。至春分,則震王而萬物出生。】 【疏】乾鑿度以爲八卦分散用事之序。帝,天皇大帝,陽之主,即太乙也。太乙所臨之地,即爲王氣,故云「帝者,天之王氣也」。震正東方,乾鑿度曰「位在二月」,故「至春分,則震氣王而萬物出生」。乾陽出于震初,故曰「帝出乎震」。 齊乎巽,【立夏,則巽王而萬物絜齊。】 【疏】巽東南之卦,位在四月,故「立夏,則巽氣王而萬物絜齊」。巽爲白,絜齊之象也,故曰「齊乎巽」。 相見乎離,【夏至,則離王而萬物皆相見也。】 【疏】離正南之卦,位在五月,故「夏至,則離氣王而萬物皆相見」。離爲目,故「相見乎離」。 致役乎坤,【立秋,則坤王而萬物致養也。】 【疏】坤西南之卦,位在七月,故「立秋,則坤氣王而萬物致養」。役,事也。坤爲致、爲事,故「致役乎坤」。 説言乎兑,【秋分,則兑王而萬物所説。】 【疏】兑正西之卦,位在八月,故「秋分,則兑氣王而萬物所説」。「説」于文從兑,故曰「説言乎兑」。 戰乎乾,【立冬,則乾王而陰陽相薄。】 【疏】乾西北之卦,位在十月,故「立冬,則乾氣王而陰陽相薄」。坤上六曰「龍戰于野」。坤成于亥,亥臨于乾,陰疑于陽,故曰「戰乎乾」。 勞乎坎,【冬至,則坎王而萬物之所歸也。】 【疏】坎正北之卦,位在十一月,故「冬至,則坎氣王而萬物之所歸」。鄭氏云「水性勞而不倦」,故曰「勞乎坎」。 成言乎艮。【立春,則艮王而萬物之所成終成始也。以其周王天下,故謂之帝。此崔新義也。】 【疏】艮東北之卦,位在正月,故「立春,則艮氣王萬物之所成終成始」。故曰「成言乎艮」。四正四維,每歲一周,故云「周王天下」。説文「帝者,諦也,王天下之號也」。周王天下,故謂之帝。自「帝出乎震」以下,皆出周易探玄,故云「崔新義也」。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虞翻曰:出,生也。震初不見東,故不稱東方卦也。】 【疏】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故云「出,生也」。震初出庚,不見于東,故不稱東方卦。注明八卦在天之列,是其本也。乾鑿度「歲三百六十日而天氣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備歲焉」。震生于東方,故曰「萬物出乎震」。 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巽陽隱初,又不見東南,亦不稱東南卦,與震同義。巽陽藏室,故絜齊。】 【疏】乾鑿度曰「巽散之于東南」,故曰「巽,東南也」。陽伏巽初,故云「巽陽隱初」。巽見辛,又不見東南,故亦不稱東南卦,與震同義也。巽陽退藏于密,以神明其德,故以「巽陽藏室」,爲萬物之絜齊也。 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離爲日、爲火,故明。日出照物,以日相見,離象三爻皆正,日中正南方之卦也。】 【疏】「離爲日、爲火」,下傳文。日火外景,故明。離明照于四方,故「日出照物,以日相見」。又離爲目,故曰「萬物皆相見」。離卦三爻,陰陽皆正。日中正位南方,又離長之南方,故曰「南方之卦也」。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離南方,故南面。乾爲治。乾五之坤,坎爲耳,離爲明,故以聽天下,向明而治也。】 【疏】離位正南,故曰「南面」。周書明堂曰「天子之位,負斧依南面立」,是南面之事也。乾天下治爲治。乾五之坤二成坎,即坤二之乾五成離,故「坎爲耳,離爲明」。坎耳,故「以聽天下」。離明,故「向明而治也」。 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坤陰無陽,故道廣布,不主一方,含弘光大,養成萬物。】 【疏】坤,純陰无陽之卦。坤曰廣生,故「道廣布」。土王四季,故「不主一方」。乾鑿度曰「坤位在未」。參同契曰「土王四季,羅絡始終。青黑赤白,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未在西南,彖傳曰「西南得朋」,故用事于西南。青黑赤白,皆禀中央,故居中央。白虎通謂「土王四季,居中央,不名時也。坤爲地道,純陰无陽,特就陽盛之位而在西南,故不言卦,不言方也。「含宏光大」,坤彖傳文。崔氏彼注云「含育萬物爲宏,光華萬物爲大」。惟其「含宏光大」,是以「養成萬物」。乾鑿度曰「坤養之于西南方」,故曰「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者,解上「致役乎坤」也。下倣此。 兑,正秋也。萬物之所説也,故曰「説言乎兑」。【兑三失位不正,故言「正秋」。兑象不見西,故不言西方之卦,與坤同義。兑爲雨澤,故「説萬物」。震爲言,震二動成兑,言從口出,故「説言」也。】 【疏】兑三陰失位,嫌陰不正,故言「正秋」,以正之也。又兑爲四正卦也,辰在酉,故曰「正秋」。兑見丁,不見西方,故不言西方之卦。與坤藏乙,不言西南同義也。兑爲澤,坎象半見爲「雨澤」。故「説萬物」。震善鳴爲言。陽息震,至二成兑,兑爲口,兑言從口出,兑又爲説,故「説言也」。 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乾剛正五,月十五日,晨象西北,故「西北之卦」。薄,入也。坤十月卦,乾消剥入坤,故「陰陽相薄也」。】 【疏】乾剛正乎五位,月于十五日暮盈于甲,晨象西北,故曰「西北之卦也」。陽消入坤,故云「薄,入也」。坤辟于亥,爲十月卦,剥九月卦。乾居西北亥位,消剥則入坤矣。乾陽坤陰,同居于亥,陰疑于陽必戰,故「陰陽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歸,藏也。坎二失位不正,故言「正北方之卦」,與兑「正秋」同義。坎月夜中,故「正北方」。此上虞義。崔憬曰:以坎是正北方之卦,立冬以後,萬物歸藏于坎。又陽氣伏于子,潛藏地中,未能浸長,勞局衆陰之中也。】 【疏】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二曰歸藏」,鄭注「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故云「歸,藏也」。坎二陽失位,嫌陽不正,故言「正北方之卦」,以正之也。與兑三不正稱「正秋」同義。坎月夜中正北,故「正北方」。又坎四正卦,辰在子,故曰「正北方之卦也」。水性勞而不倦,故曰「勞卦也」。月令「仲冬之月,言助天地之閉藏」,故曰「萬物之所歸也」。自「萬物出乎震」至此,皆虞義也。崔注:坎位正北,樂記曰「冬,藏也」,乾鑿度曰「坎藏之于北方」,故「立冬以後,萬物歸藏于坎」也。子于辟卦爲復,故云「陽氣伏于子」。乾陽動于坤初,潛藏地中,未能如臨之剛浸而長,是陽氣「勞局衆陰之中也」。曹丕與吴質書「未足解其勞結」,「勞局」即「勞結」之義。復一陽局于五陰爲勞,坎一陽局于二陰亦爲勞,故曰「勞卦也」。 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虞翻曰:艮三得正,故復稱卦。萬物成始乾甲,成終坤癸。艮東北是甲癸之閒,故「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者也。】 【疏】艮三陽得正,故復稱卦也。乾納甲,甲居東方,故「萬物成始乾甲」。坤納癸,癸居北方,故「成終坤癸」。艮見于丙,而言「東北是甲癸之閒」者,乾十五日,坤三十日,艮二十三日,去乾坤各八日,故稱「甲癸之閒」。甲癸之閒,則東北也。始于甲,終于癸,故「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 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韓康伯曰:于此言神者,明八卦運動,變化推移,莫有使之然者。神則无物,妙萬物而爲言也。明則雷疾風行,火炎水潤,莫不自然相與,而爲變化,故能萬物既成。】 【疏】八卦運動,變化推移,莫有使之然者,神之爲也。神非物,而妙乎物者也。説文「神」字下云「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妙萬物」者,「引出萬物」也。明乎神之所爲,則雷之所以疾,風之所以行,火之所以炎,水之所以潤,莫不自然相與,而極變化之妙。惟其神妙萬物,故能「萬物既成」也。愚案:繫上曰「陰陽不測之謂神」。陰陽,謂乾坤也。又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爲乎」。虞彼注云「至神謂易,隱初入微,知幾其神乎」。蓋陽隱陰初,即乾坤之元。「妙」即「微」也,申鑒曰「理微謂之妙」是也。乾坤之元,變化不測,故曰「神,妙萬物而爲言也」。下文言六子之功用,而不及乾坤,以神即乾坤也。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崔憬曰:謂春分之時雷動,則草木滋生,蟄蟲發起。所動萬物,莫急于此也。】 【疏】月令「仲春之月,雷乃發聲」,故「謂春分之時雷動」也。又曰「桐始華萍始生」,是「草木滋生」也。又曰「蟄蟲咸動」,是「蟄蟲發起」。所動萬物,莫急于此,故曰「動萬物者,莫疾乎雷」也。 橈萬物者,莫疾乎風。【言風能鼓橈萬物,春則發散草木枝葉,秋則摧殘草木枝條,莫急于風者也。】 【疏】方言博雅皆云「楫謂之橈」。釋名「楫撥木舟行捷疾也」。巽爲木,故言橈。橈能撥物,故「言風能鼓橈萬物」也。孔氏云「橈散萬物」,是「橈」有「散」義,故云「春則發散草木枝葉」也。成二年左傳曰「師徒橈敗」,是「橈」有「摧」義,故云「秋則摧殘草木枝條」也。春生秋凋,莫急于風,故曰「橈萬物者,莫疾乎風」。 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言火能乾燥萬物,不至潤溼。于陽物之中,莫過乎火。熯,亦燥也。】 【疏】「火就燥」,故言「火能乾燥萬物」。玉篇「火陽氣用事,萬物隨變」,故云「不至潤溼」。「于陽物之中,莫過乎火」,謂「莫熯乎火」也。説文「燥,乾也。熯,乾貌」,故云「熯,亦燥也」。 説萬物者,莫説乎澤。【言光説萬物,莫過以澤而成説之也。】 【疏】兑上六象曰「未光也」。「上天下澤」,履彖傳曰「光明也」,謂三互離也。「澤上于天」,夬彖傳曰「其危乃光也」,謂上六位危乃光也。是兑有光義,故言「光説萬物」。萬物説乎雨澤,故「莫過以澤成其説也」。 潤萬物者,莫潤乎水。【言滋潤萬物,莫過以水而潤之。】 【疏】書洪範「水曰潤下」,故「言滋潤萬物,莫過以水而潤之也」。 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言大寒立春之際,艮之方位。萬物以之始,而爲今歲首。以之終,而爲去歲末。此則叶夏正之義,莫盛于艮也。此言六卦之神用,而不言乾坤者,以乾坤而發天地,无爲而无不爲,能成雷風等有爲之神妙也。艮不言山,獨舉卦名者,以動橈燥潤,功是雷風水火。至于終始萬物,于山義則不然,故言卦。而餘皆稱物,各取便而論也。此崔新義也。】 【疏】大寒在丑,立春在寅。大寒立春之際,正屆東北,艮之方位也。東始立春,故「萬物以之始,而爲今歲首」。北終大寒,故「以之終,而爲去歲末」夏正建寅爲歲首,故云「此則叶夏正之義」。成終成始,故曰「莫盛乎艮」也。此但言六子之神用,而不言乾坤。以乾坤爲天地陰陽變化,无爲而无不爲,故能成六子有爲之神妙。蓋六子皆乾坤之神,即其用事者是也。艮不言山,言卦者,以動橈燥潤,是雷風水火之功。至于終始萬物,則非山所能爲,故言其體而不言其象。與稱物者,各取其便也。自「動萬物者」至此,皆崔氏周易探玄中新義也。 故水火相逮,【孔穎達曰:上章言水火不相入,此言「水火相逮」者,既不相入,又不相及,則无成物之功。明性雖不相入,而氣相逮及。】 【疏】説文「逮,及也」。孔釋「水火不相射」爲「不相入」,故言既不相入,又不相及,則水火无成物之功。明水火之性,雖不相入,而坎離之氣,則實相及,以坎離本旁通也。 雷風不相悖,【孔穎達曰:上言「雷風相薄」,此言「不相悖」者,二象俱動,若相薄而相悖逆,則相傷害,亦无成物之功。明雖相薄,而不相逆者也。】 【疏】玉篇「悖,逆也」。前言「相薄」,此言「不相悖」。雷風俱有動象,若相薄而又相悖逆,即兩相傷害,爲无成物之功。震巽「同聲相應」,故「雖相薄而不相逆者也」。 山澤通氣,【崔憬曰:言山澤雖相懸遠,而氣交通。】 【疏】山高澤下,其勢懸遠。艮兑「同氣相求」,故「氣交通」也。 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虞翻曰:謂乾變而坤化。「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成既濟定,故「既成萬物」矣。】 【疏】陽主變,乾二升坤五。陰主化,坤五降乾二。是「乾道變化」,六爻「各正性命」,成既濟定。故「既成萬物也」。既,盡也。謂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也。乾坤六爻,分陰分陽。坎離相易,則二五正,「水火相逮」也。震巽相易,則初四正,「雷風不相悖」也。艮兑相易,則三上正,「山澤通氣」也。故成既濟定,而盡成萬物也。
乾,健也。【虞翻曰:精剛自勝,動行不休,故健也。】 【疏】乾文言曰「純粹精」,故爲精。「剛健中正」,故爲剛。象曰「君子以自彊不息」,老子曰「自勝者彊」,商君曰「自勝之謂彊」,故云「精剛自勝」。「天行健」,故以「動行不休」爲健也。 坤,順也。【純柔,承天時行,故順。】 【疏】六爻皆陰,故「純柔」。坤文言曰「地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以陰順陽,故曰「順也」。泰彖傳曰「内健而外順」,故乾健而坤順也。 震,動也。【陽出動行。】 【疏】陽出震初,始動而行,故曰「震,動也」。屯彖傳「動乎險中」,「動」謂震也。 巽,入也。【乾初入陰。】 【疏】乾初滅入坤中成巽,故曰「巽,入也」。 坎,陷也。【陽陷陰中。】 【疏】一陽陷于兩陰之中,故曰「坎,陷也」。需彖傳曰「剛健而不陷」,「陷」是坎也。 離,麗也。【日麗乾剛。】 【疏】離本陰卦,而陽精所舍。陰坿麗于陽,象日之坿麗于天,故曰「離,麗也」。離彖傳「重明以麗乎正,柔麗乎中正」,晉彖傳「順而麗乎大明」,「麗」是離也。 艮,止也。【陽位在上,故止。】 【疏】艮一陽在上,乾陽至艮而止,故曰「艮,止也」。蒙彖傳「險而止」,「止」是艮也。 兑,説也。【震爲大笑。陽息震成兑,震言出口故説。此上虞義也。】 【疏】震聲爲大笑。陽息于震,至二成兑,兑爲口,震爲言,震言出兑口,故曰「兑,説也」。履彖傳「説而應乎乾」,「説」是兑也。自「乾,健也」至此,皆虞氏義也。
乾爲馬。【孔穎達曰:乾象「天行健」,故爲馬。】 【疏】此一節明「遠取諸物」也。馬行至健,乾象「天行健」,故爲馬。洪範五行傳曰「王之不極,時則有馬禍」,鄭彼注云「天行健。馬,畜之疾行者也,屬王極」。乾爲王,馬屬王極。故「乾爲馬」。 坤爲牛。【坤象地,任重而順,故爲牛。】 【疏】牛性順,能任重。坤象地,任重而順,故爲牛。五行傳曰「思之不容,時則有牛禍」,鄭注云「牛,畜之任重者也,屬皇極」。坤爲土,思心曰土,牛屬皇極,故「坤爲牛」。 震爲龍。【震象龍動,故爲龍。此上孔正義。】 【疏】龍飛騰升降,至動之物,故震象龍動而爲龍也。以上三條,皆孔氏正義也。五行傳曰「王之不極,時則有龍蛇之孽,鄭注云「龍,蟲之生于淵,行于无形,游于天者,屬天」。乾爲龍,乾息自初,初九「潛龍勿用」,乾初即震初,故「震爲龍」。一説震東方歲星木,木爲青龍,故爲龍。王充論衡云「龍無尺木,無以升天」,以震木與龍同氣也。 巽爲雞。【九家易曰:應八風也。風應節而變,變不失時。雞時至而鳴,與風相應也。二九十八,主風精爲雞,故雞十八日剖而成雛。二九順陽曆,故雞知時而鳴也。】 【疏】「巽爲風」,故「應八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清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涼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故云「風應節而變,變不失時」也。雞時至而鳴,與風相應,故「巽爲雞」也。巽數八,二九十八,主風精,故爲雞。雞字應風,故「十八日剖而成雛」也。九陽數,故「二九順陽曆」。春秋説題辭「雞爲積陽,陽出雞鳴」,故云「雞知時而鳴也」。 坎爲豕。【九家易曰:污辱卑下也。六九五十四,主時精爲豕,故豕懷胎四月而生。宣時理節,是其義也。】 【疏】埤雅坎性趨下,豕能俯其首,又喜卑穢,故云「污辱卑下也」。坎數五,淮南子曰「六九五十四,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時謂四時,節謂八節,故云「宣時理節,是其義也」。 離爲雉。【孔穎達曰:離爲文明,雉有文章,故「離爲雉」。】 【疏】離爲日、火,有文明。雉爲華蟲,有文章。又離爲飛鳥,值南方朱雀,故爲雉。 艮爲狗。【九家易曰:艮止,主守禦也。艮數三,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爲犬,故犬懷胎三月而生。斗運行十三時日出,故犬十三日而開目。斗屈,故犬卧屈也。斗運行四帀,犬亦夜繞室也。火之精,畏水不敢飲,但舌舓水耳。犬鬭,以水灌之則解也。犬近奎星,故犬淫,當路不避人者也。】 【疏】艮,止也,主守禦,故象狗也。艮數三,艮三主斗者,艮時行爲時,斗建四時,故艮三主斗也。春秋考異郵曰「犬,斗精也。七九六十三,陽氣通,故狗三月而生,是其義也。斗之運行如杓指,寅日出,從寅至寅帀一日,是「行十三時日出,故犬生十三日而開目」也。斗一至四爲魁,五至七爲杓,其形曲屈,故犬卧亦形屈也。斗一夜運四帀,故犬亦夜行繞室也。犬禀陽氣,故爲火精,畏水不敢飲,但以舌舓之耳。犬鬭,以水灌之則解,水克水也。西方七宿,婁與奎次,是婁金狗近奎木狼也。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主溝瀆」,故「犬淫當路,不避人者也」。 兑爲羊。【孔穎達曰:兑爲説,羊者,順從之畜,故爲羊。】 【疏】兑説有順象。王廙云「羊者,順從之畜,故爲羊也」。「兑,正秋也」,易緯是類謀曰「西嶽亡玉羊」,羊是西方之畜,故「兑爲羊」。又「兑爲剛鹵」,鄭氏謂「其畜好剛鹵」是也。
乾爲首。【乾尊而在上,故爲首。】 【疏】此一節明「近取諸身」。乾鑿度「孔子曰『八卦之序成立,則五氣變形,故聖人生而應八卦之體,得五氣以爲常』」是也。「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尊而在上,故爲首。乾爲圜,首圜在上,故象天也。 坤爲腹。【坤能包藏含容,故爲腹也。】 【疏】「坤以藏之」,故「能包藏」。「含宏光大」故「能含容」。坤陰中虚,故爲腹也。又釋名「腹,富也」。坤爲富,故爲腹。 震爲足。【震動用,故爲足。】 【疏】爻位初爲足,震陽在下能動,故爲足。 巽爲股。【巽爲順,股順隨于足,故巽爲股。】 【疏】巽彖傳曰「柔皆順乎剛」,故「巽爲順」。巽下開,似股之二而隨于足,又爲進退,故爲股。 坎爲耳。【坎北方主聰,故爲耳。】 【疏】洪範傳謂「坎北方屬聽」,故爲耳。 離爲目。【離南方主視,故爲目。】 【疏】洪範傳謂「離南方屬視」,故爲目。淮南精神曰「耳目者,日月也。離日坎月,離目坎耳,故「坎爲耳,離爲目」。 艮爲手。【艮爲止,手亦止,持于物使不動,故「艮爲手」。】 【疏】艮,止也。又爲拘,以手持物爲拘。震足艮手,反對之象。足動于下,手止于上,故「止持于物,使不動」也。又震艮皆陰陽五畫,象指。震在下,故爲足。艮在上,故爲手。 兑爲口。【兑爲説,口所以説言,故「兑爲口」。此上孔正義。】 【疏】兑,説也。説言出于口,故爲口。震爲聲,陽息至二成兑,震聲出焉。鄭云「上開似口」,故兑爲口。自「乾爲首」至此,皆孔氏正義也。此節鄭氏古文,在「乾爲馬」上,當從之。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崔憬曰:欲明六子,故先説乾稱天父,坤稱地母。】 【疏】欲明六子,故先説父母。乾天,陽也,人之所資始者也,故爲父。坤地,陰也,人之所資生者也,故稱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孔穎達曰:索,求也。以乾坤爲父母而求其子也。得父氣者爲男,得母氣者爲女。坤初求得乾氣爲震,故曰「長男」。坤二得乾氣爲坎,故曰「中男」。坤三得乾氣爲艮,故曰「少男」。乾初得坤氣爲巽,故曰「長女」。乾二得坤氣爲離,故曰「中女」。乾三得坤氣爲兑,故曰「少女」。此言所以生六子者也。】 【疏】曲禮「大夫以索牛」,鄭注「索,求得而用之」,故云「索,求也」。乾資始,坤資生,故「以乾坤爲父母而求其子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故「得父氣者爲男,得母氣者爲女」也。此上王肅義也。震初得乾爲長男,坎二得乾爲中男,艮上得乾爲少男。巽初得坤爲長女,離二得坤爲中女,兑上得坤爲少女。此乾坤所以生六子也。又震巽一索,坎離再索,艮兑三索,故曰「易,逆數也」。
乾爲天、【宋衷曰:乾動作不解,天亦轉運。】 【疏】「乾動作不解」者,健也。「天亦轉運」者,天行健也。天健即乾健也,故「乾爲天」。 爲圜、【宋衷曰:動作轉運,非圜不能,故爲圜。】 【疏】大戴禮天圓曰「夫子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考工記曰「葢之圜也,以象天也」。吕氏春秋曰「何以説天道之圜也?精氣一上一下,圜周復匝,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蓋天動作轉運于上,非圜不能,故爲圜。 爲君、【虞翻曰:貴而嚴也。】 【疏】乾五在上爲貴,乾位西北,其氣寒凝爲嚴,故云「貴而嚴也」。 爲父、【虞翻曰:成三男,其取類大,故爲父也。】 【疏】乾成三男,陽爲大,取其類大,故爲父也。 爲玉、爲金、【崔憬曰:天體清明而剛,故「爲玉、爲金」。】 【疏】天體清明而剛,玉取其剛,金取其清。且剛純精粹,在物唯金玉有其德,故「爲玉、爲金」。 爲寒、爲冰、【孔穎達曰:取其西北冰寒之地。崔憬曰:乾主立冬以後,冬至以前,故「爲寒、爲冰」也。】 【疏】孔注:乾位西北,爲冰寒之地,故有此象。崔注:乾位在亥,主立冬以後,冬至以前。上言寒冰之地,此言寒冰之時,故「爲寒、爲冰也」。 爲大赤、【虞翻曰:太陽爲赤,月望出入時也。崔憬曰:乾,四月,純陽之卦,故取盛陽色,「爲大赤」】 【疏】虞注:釋名「赤者,赫也,太陽之色」,故「太陽爲赤」。月至望,盈乾甲。乾于月望出入時,其色大赤,故曰「月望出入時也」。崔注:乾辟于巳爲四月,純陽之卦,故取盛陽之色,爲大赤。白虎通「赤者,盛陽之氣,故周爲天正,色尚赤」。 爲良馬、【虞翻曰:乾善,故良也。】 【疏】上云「乾爲馬」。説文「良,善也」。乾元善長,故「爲良馬」。 爲老馬、【九家易曰:言氣衰也。息至巳,必當復消,故「爲老馬」也。】 【疏】老,言氣衰也。陽息至巳成乾,必當復消于午成姤,故乾「爲老馬也」。乾盈于甲,當退于辛,亦爲老。 爲瘠馬、【崔憬曰:骨爲陽,肉爲陰。乾純陽爻骨多,故「爲瘠馬」也。】 【疏】「骨爲陽,肉爲陰」,鄭氏義也。乾六爻皆陽,骨多之象,故「爲瘠馬」。 爲駮馬、【宋衷曰:天有五行之色,故「爲駮馬」也。】 【疏】考工記「畫繪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黄」。凡五而目有六者,玄與黑同而異也。五方之色單,而天之玄,乃全乎五方之色,故云「天有五行之色」也。其色不純,故「爲駮馬」。以純乾言之,則「爲良馬」。上則得乎艮之終,而「爲老馬」。中則得乎坎之脊,而「爲瘠馬」。初則得乎震,震玄黄之雜也,故「爲駮馬」。 爲木果。【宋衷曰:羣星著天,似果實著木,故「爲木果」。】 【疏】孔氏云「取其果實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愚案:乾納甲,甲木,陽功成也。木果,木功成也。剥上九曰「碩果不食」,謂一陽在上也。剥極必復,降而生震。震之一陽在下,即自剥之一陽在上而來,是果復生木而爲震也。乾終始純陽,故「爲木果」。
坤爲地、【虞翻曰:柔道靜。】 【疏】坤爲柔道,「至靜而德方」,故爲地。 爲母、【虞翻曰:成三女,能致養,故「爲母」。】 【疏】坤成三女,皆致養焉,故「爲母」。荀氏云「陰之尊也」。 爲布、【崔憬曰:徧布萬物于致養,故「坤爲布」。】 【疏】虞氏云「坤道廣布,不止一方」,故「徧布萬物于致養」而爲布也。又「爲布」者,布陰功也。月令仲夏曰「毋暴布」,鄭彼注云「不以陰功干太陽之事」是也。 爲釜、【孔穎達曰:取其化生成熟,故「爲釜」也。】 【疏】「坤化成物」,故「取其化生成熟而爲釜也」。 爲吝嗇、【孔穎達曰:取地生物而不轉移,故「爲吝嗇」也。】 【疏】楊子太玄「圓則杌𣕕,方則嗇𠫤」,故「取地生物而不轉移」也。陰道畜聚,陰之翕也,故「吝嗇」。 爲均、【崔憬曰:取地生萬物,不擇善惡,故「爲均」也。】 【疏】地道均平,故「不擇善惡」。「吝嗇」是「其静也翕」,「均」是「其動也闢」。 爲子母牛、【九家易曰:土能生育,牛亦含養,故「爲子母牛」也。】 【疏】「坤爲牛」,坤土有生育之德,牝牛亦有含養之功。蓋坤凝乾,則象牝馬。麗陽,則象牝牛。「子母牛」者,牝牛也。又昭四年左傳「純離爲牛」。離,坤之子也。坤離皆牛,故「爲子母牛」。 爲大轝、【孔穎達曰取其能載,故「爲大轝」也。】 【疏】坤彖傳曰「坤厚載物」,故「取其能載」。大有九二曰「大轝以載」,故「爲大轝也」。愚案:大轝即,大車。考工記「大車崇九尺」,鄭注「大車,平地任載之車,共駕牛」。詩小雅「無將大車」亦然。詩又曰「我車我牛」,書則曰「肇牽車牛,遠服賈者」,皆大車也。坤爲牛、爲地、爲載,以牛駕車,任載行地,故「爲大轝」。 爲文、【九家易曰萬物相雜,故「爲文」也。】 【疏】「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萬物。「物相雜,故曰文」,故「萬物相雜而爲文也」。楚語「左史倚相曰『地事文』」。逸禮三正記曰「質法天,文法地」。白虎通曰「天爲質,地受而化之,養而成之」。故爲文。 爲衆、【虞翻曰:物三稱羣。陰爲民,三陰相隨,故「爲衆」也。】 【疏】詩小雅「或羣或友」,毛傳「獸三成羣」,故云「物三成羣」。又國語曰「三人爲衆」。蓋「衆」于文從罒,從㐺,「㐺」即「衆」本字,三人之象也。坤陰爲民,三陰相隨,有㐺象焉,故「爲衆」。 爲柄、【崔憬曰:萬物依之爲本,故「爲柄」。】 【疏】虞繫注云「柄,本也」。本乎地者親下,故「萬物依之爲本而爲柄也」。一説「柄」當从古文作「枋」,「枋」與「方」同。彖傳曰「至靜而德方」,九家易「坤爲方」是也。 其於地也爲黑。【崔憬曰:坤十月卦,極陰之色,故其于色也爲黑矣。】 【疏】坤辟亥,十月之卦,北方,極陰之色也,故「于地爲黑」。極陽色赤,極陰色黑。虞謂乾于月望出入時爲大赤,坤于地爲黑,其義一也。又天玄近黑,以乾居西北近坎也。地纁黄近赤,以坤居西南近離也。而乾爲盛陽,又得南方之色,爲大赤。坤爲盛陰,又得北方之色,爲黑。
震爲雷、【虞翻曰:太陽火,得水有聲,故爲雷也。】 【疏】乾坤以坎離戰陰陽,交會于壬而生震,故云「太陽火,得水也有聲,故爲雷」。乾陽初交坤陰爲震,故淮南子曰「陰陽相薄爲雷」也。 爲駹、【駹,蒼色。震東方,故爲駹。舊讀作「龍」,上巳爲「龍」,非也。】 【疏】漢書匈奴傳「圍高帝于白登,漢兵不得相救。匈奴騎,其西方盡白,東方盡駹,北方盡驪,南方盡騂」,注云「駹,青馬也」。此云「駹,蒼色」者,下云「蒼筤竹」,九家注云「青也」,是「蒼即青也。震東方木,其色青,故「爲駹」。今本作「龍」,鄭讀爲「尨」,云「取日出色也」。虞本作「駹」,故云「舊讀作龍」,上巳爲「龍」,故非也。 爲玄黄、【天玄地黄,震天地之雜物,故「爲玄黄」。】 【疏】天色玄,地色黄。乾始交坤爲震,天地之雜物也,故「爲玄黄」。 爲專、【陽在初隱静,未出觸坤,故專,則「乾静也專」。延叔堅説,以「專」爲「旉」,大布,非也。此上虞義也。】 【疏】陽在初,乾初。其體隱静,未出觸坤,潛而勿用,故專。虞下注云「震内體爲專」,所謂「乾,其静也專」是也。延叔堅以「專」爲「旉」,大布。「旉」古「布」字,故云「大布」。坤已爲布,此不得更云布,故知非也。案:今本作「旉」,干氏注云「花之通名,鋪爲花貌謂之𧀮」,義亦通也。自「震爲雷」至此,皆虞義。 爲大塗、【崔憬曰:萬物所出在春,故「爲大塗」,取其通生性也。】 【疏】王廙云「大塗,萬物所出」。蓋萬物出乎震,其時爲春,故「爲大塗」,取其通生萬物之性也。又坤爲國。考工記「匠人曰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震陽居于坤初,陽數九,是九軌爲大塗也。 爲長子、【虞翻曰:乾一索,故「爲長子」。】 【疏】一索得男,故「爲長子」。 爲決躁、【崔憬曰:取其剛在下動,故「爲決躁」也。】 【疏】剛動于下,足之躁也,故「爲決躁」。又陽息至二成兑,兑在夬爲決,震外體爲躁,故「爲決躁」也。 爲蒼筤竹、【九家易曰:蒼筤,青也。震陽在下,根長堅剛。陰爻在中,使外蒼筤也。】 【疏】説文「蒼,草色也」。草色青,故謂蒼筤爲青也。震一陽在下,有根長堅剛之象。陰爻在中,中虚之象。東方色蒼,故「使外蒼筤也」。愚案:竹、萑葦,皆根駢而莖分。震之一陽在下,二陰在上似之。木則根歧而幹隻,巽之一陰在下,二陽在上似之。 爲萑葦。【九家易曰:萑葦,蒹葭也。根莖叢生,蔓衍相連,有似雷行也。】 【疏】説文「葦,大葭也」。故云「萑葦,蒹葭也」。根莖叢生,蔓衍相連,鄭氏以爲竹類是也。相連,故似雷行。 其於馬也,爲善鳴、【虞翻曰:爲雷,故善鳴也。】 【疏】乾爲馬,震得乾之初。雷有聲,故善鳴。 爲馵足、爲作足、【馬白後左足爲馵。震爲左、爲足、爲有,初陽白。故「爲作足」。】 【疏】釋獸曰「左白馵」。説文曰「馵,馬後左足白也」。震在東,故「爲左足。」「有」當作「後」。震「後有則」,故「爲後」。巽陽在上爲白,伏震,震陽在初,故爲白。左白足,故「爲馵足」。王劭云「馬行,先作弄四足。」作,起也。震足起,故「作足」。魯頌曰「思馬斯作」是也。 爲旳顙。【旳,白。顙,額也。震體頭在口上,白,故旳顙。詩云「有馬白顛」是也。此上虞義也。】 【疏】博雅「旳,白也」。玉篇「顙,額也」。震反生,以初爲顙。乾爲首,兑爲口,震乾初在兑上,故「體頭在口上」。初陽白,故「爲旳顙」。「有馬白顛」,詩秦風文。毛傳「白顛,旳顙也」,故引以爲證。自「善鳴」至此,皆虞義也。 其於稼也,爲反生。【宋衷曰:陰在上,陽在下,故「爲反生」。謂枲豆之類,戴甲而生。】 【疏】洪範王肅注云「種之曰稼」。震陽出坤,如種出土,故震取象于稼。陰爲形在上,陽爲氣在下,故「爲反生」。「枲豆之類,戴甲而生」,鄭氏以爲「生而反出」是也。又坤元資生,乾陽反生,故「爲反生」。又「反」,虞作「阪」,注云「陵阪也」。陵阪所生,則亦枲豆之屬也。 其究爲健、爲蕃鮮。【虞翻曰:震巽相薄,變而至三,則下象究。與四成乾,故「其究爲健、爲蕃鮮。」巽究爲躁卦,躁卦則震。震雷巽風無形,故卦特變耳。】 【疏】震巽「雷風相薄」,震變至三成巽。究于三,故下象言究也。下象已變,二與四互成乾。乾,健也,故「爲健」。蕃鮮,白也。究成巽白,故「爲蕃鮮」。震究爲蕃鮮,蕃鮮謂巽也。巽究爲躁卦,躁卦謂震也。震雷巽風,變化无形。且陰陽之始,故皆言究。他卦不言究,此獨言究,故云「特變」。
巽爲木、【宋衷曰:陽動陰静,二陽動于上,一陰安静于下,有似于木也。】 【疏】陽主動,陰主静。二陽動于上,象枝葉。一陰安静于下,象根幹。故「有似于木也」。又柔爻爲草,剛爻爲木。震爲蒼筤竹、爲萑葦、爲稼,皆柔爻。巽爲木,謂剛爻也。 爲風、【陸績曰:風,土氣也。巽,坤之所生,故「爲風」。亦取静于本,而動于末也。】 【疏】莊子「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故云「風,土氣也」。巽陰自坤來,故云「坤之所生」。坤爲土,故「爲風」。一陰静下,二陽動上,故「亦取静于本,而動于末也」。 爲長女、【荀爽曰:柔在初。】 【疏】柔在初爻,一索得女,故「爲長女」。 爲繩直、【翟玄曰:上二陽共正一陰,使不得邪僻,如繩之直。孔穎達曰:取其號令齊物,如繩直也。】 【疏】洪範「木曰曲直」。陰失位于初,二得中,三得正,故「上二陽共正一陰」。陽直以正陰曲,陰順乎陽,故「使不得邪僻」。説命曰「木從繩則正」,木曲則繩之使直,所謂「齊乎巽」也,故「爲繩直」。孔注:巽申命,故爲號令。巽絜齊,故云「齊物」。號令齊物,如繩直以正木也。 爲工、【荀爽曰:以繩木,故「爲工」。虞翻曰:「爲近利市三倍」,故「爲工」。子夏曰「工居肆」。】 【疏】荀注:凡規矩準繩,皆所以齊物。「齊乎巽」,故「爲工」。虞注:巽近市利,漢書刑法志「開市肆以通之」,是「市」即「肆」也。論語「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故近市爲工。愚案:考工記「審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材有五而皆從木,故謂之工。左傳曰「山有木,工則度之」。巽爲木,故爲工。 爲白、【虞翻曰:乾陽在上,故白。孔穎達曰:取其風吹去塵,故絜白也。】 【疏】虞注:坤于地爲黑,以其極陰也。坤陰爲黑,故乾陽爲白。巽二陽在上,故「爲白」。孔注:巽爲絜齊,風吹去塵,有絜齊之象,故「爲白」。 爲長、【崔憬曰:取風行之遠,故「爲長」。】 【疏】風行至遠,故「爲長」。又五行惟木稱長,如左傳「長木之摽」是也。 爲高、【虞翻曰:乾陽在上,長故高。孔穎達曰:取木生而高上。】 【疏】虞注:乾陽在上,惟長故高。孔注:木生而上,故曰高。 爲進退、【虞翻曰:陽初退,故進退。荀爽曰:風行无常,故進退。】 【疏】虞注:陰長,故「陽初退」。陰進陽退,故「爲進退」。荀注:風行无常,忽進忽退,故「爲進退」。 爲不果、【荀爽曰:風行或東或西,故不果。】 【疏】風行或東或西,進退无常,故「不果」。又乾爲木果,巽陰消初,漸及于上,故「不果」。 爲臭。【虞翻曰:臭,氣也。風至知氣。巽二入艮鼻,故「爲臭」。繫曰「其臭如蘭」。】 【疏】臭者,凡氣之總名,故云「臭,氣也」。氣随風動,故「風至知氣」。巽二變成艮,九家易「艮爲鼻」,故「巽二入艮鼻爲臭」也。繫釋同人九五爻辭,五應在二,六二互巽,故曰「其臭如蘭」。 其於人也,爲宣髮、【虞翻曰:爲白,故宣髮。馬君以宣爲寡髮,非也。】 【疏】乾爲人,下四象皆取乾,故稱「于人」。鄭氏云「頭髮顥落曰宣。取四月靡草死,髮在人體,猶靡草在地」。楚辭大招「天白顥顥」。説文「顥,白貌」。是「顥落曰宣」,謂髮早白也。爲白,故髮宣。「宣髮」今本作「寡髮」,從馬君也。寡于巽无取,故云「非也」。「宣」「鮮」同音,「宣」即「蕃鮮」,亦訓「白」也。古「宣」「鮮」字,皆讀爲「斯」。詩瓠葉曰「有兔斯首」,鄭箋云「斯,白也」。宣二年左傳「于思于思」,賈逵云「頭白貌」。「思」「斯」同音「宣」,讀如「斯」,故訓爲「白」也。 爲廣顙、【變至三,坤爲廣。四動成乾爲顙。在頭口上,故爲「廣顙」。與震「旳顙」同義。震一陽,故「旳顙」。巽變乾二陽,故「廣顙」。】 【疏】變至三,其究爲震,二互四爲坤,坤廣生,故「爲廣」。巽四動,則外體成乾爲首,故「爲顙」。巽口在下,顙在頭口上,故「爲廣顙」。與震旳顙,頭在口上同義。震一陽在下,故「旳顙」。巽變乾二陽,至四成坤,故「廣顙」。 爲多白眼、【爲白,離目上向,則白眼見,故「多白眼」。】 【疏】巽六畫卦,互體離,離爲目。三互五成離,故「目上向」。「巽爲白」,故「多白眼」。 爲近利市三倍。【變至三,成坤中,爲近。四動乾,乾爲利。至五成噬嗑,故稱市。乾三爻爲三倍,故「爲近利市三倍」。動上成震,故「其究爲躁卦」。八卦諸爻,唯震巽變耳。】 【疏】變至三,互四成坤,近如地,故爲近。四動,外體乾,乾美利爲利。變至五,體成噬嗑,「日中爲市,取諸噬嗑」,故爲市。五未變時,乾三陽爻爲三倍,故「爲近市利三倍」。上變則巽成震,震決躁,故「其究爲躁卦」。八卦諸爻,唯巽震特變,義已見前。 其究爲躁卦。【變至五,成噬嗑爲市。動上成震,故「其究爲躁卦」。明震内體爲專,外體爲躁,此上虞義。】 【疏】自巽初變,至上成震,故「其究爲躁卦」。震一陽静于内,故「内體爲專」。四陽動于外,故「外體爲躁」。震,陽之始,故言「卦」。自「爲宣髮」至此,皆虞義也。
坎爲水、【宋衷曰:坎陽在中,内光明,有似于水。】 【疏】坎一陽在二陰之中,其内光明,有似于水。尋説文曰「󱒻,準也」。󱒻即☵之縱文也。又曰「北方之行,象衆水竝流,中有微陽之氣也」,故「坎爲水」。 爲溝瀆、【虞翻曰:以陽闢坤,水性流通,故「爲溝瀆」也。】 【疏】「坤,其動也闢」,陽動陰中,故云「以陽闢坤」。坤爲土,水性流通于坤土之中,故其象「爲溝瀆也」。 爲隱伏、【虞翻曰:陽藏坤中,故「爲隱伏」也。】 【疏】一陽藏于兩陰之中,故「爲隱伏」。 爲矯揉、【宋衷曰:曲者更直爲矯,直者更曲爲揉。水流有曲直,故「爲矯揉」。】 【疏】使「曲者更直爲矯,直者更曲爲揉」。水流随地,有曲有直,故「爲矯揉」也。 爲弓輪。【虞翻曰:可矯揉,故「爲弓輪」。坎爲月,月在于庚爲弓,在甲象輪,故弓輪也。】 【疏】可矯曲爲直,揉直爲曲,故「爲弓輪」。坎爲月,弓象初月,輪象滿月。月在于庚,出震時也。初生明,故「爲弓」。又月在丁,上弦。在丙,下弦。故參同契曰「上弦兑數八,下弦艮亦八」。上弦下弦亦「爲弓」。月在甲,盈乾時也。望則月圓,故「爲輪」。賈誼新書曰「古之爲路輿,三十輻以象月」是也。 其於人也,爲加憂、【兩陰失心爲多眚,故「加憂」。】 【疏】亦乾爲人也。「失」當爲「夾」。初三兩陰夾心,多眚之象。陽陷陰中,險難可憂,故「加憂」。 爲心病、【爲勞而加憂,故「心病」。亦以坎爲心。坎二折坤,「爲心病」。此上虞義也。】 【疏】坎,勞卦也。既爲勞,而又加憂,故「爲心病」。説文「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坤爲身,陽在坤中,故「爲心」。坤,土也。二折坤土,故「爲心病」。説文又謂「博士説,以爲火藏」。即心爲大火也。月令「季夏,祭先心」,亦取火王之義。坎水克火,故「爲心病」。上三條,皆虞義也。 爲耳痛、【孔穎達曰:坎,勞卦也。又主聽,聽勞則耳痛。】 【疏】坎爲耳主聽,坎爲勞,聽勞則耳痛。且爲疾多眚,故痛也。 爲血卦、爲赤。【孔穎達曰:人之有血,猶地有水。赤,血色也。案:十一月一陽爻生在坎,陽氣初生于黄泉,其色赤也。】 【疏】孔注: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説文「濊,水多貌」。故云「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赤,亦血之色也。案:坤上六「其血玄黄」,文言曰「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坎正十一月,陰陽會于壬,牝坤生復,故坎「爲血卦」。案:十一月一陽初生,其爻爲復,其時爲坎,故云「一陽爻生在坎」也。檀弓「周人尚赤」,鄭注「以建子之月爲正,物萌色赤」。白虎通「十一月之時,陽氣始養根株,黄泉之下,萬物皆赤」。故云「陽氣生于黄泉,其色赤也」。 其於馬也,爲美脊、【宋衷曰:陽在中央,馬脊之象也。】 【疏】坎秉乾氣,故亦「于馬也」。一陽在兩陰中央,脊之象也,故爲馬脊。 爲亟心、【崔憬曰:取其内陽剛動,故「爲亟心」也。】 【疏】陽剛在中,象背爲脊,象胸爲心。内陽剛動,故「爲亟心」。亟,疾也。 爲下首、【荀爽曰:水之流,首卑下也。】 【疏】象水之流,故其首卑下也。又乾爲首,陷于陰下,故「爲下首」。 爲薄蹄、【九家易曰:薄蹄者在下,水又趨下,趨下則流散,流散則薄,故「爲薄蹄」也。】 【疏】蹄在下,水性趨下,分流易散,故薄也。又蹄象震足,震象半見,故薄蹄。 爲曳。【宋衷曰:水摩地而行,故曳。】 【疏】鄭注樂記「摩,猶迫也」。謂水迫地而行,爲曳也。愚案:儀禮士相見禮「執玉者,則唯舒武,舉前曳踵」,鄭注「備𨆫跲也」。震象半見,足没坎水,故不敢疾趨,而曳踵也。亦謂馬也。 其於輿也,爲多眚。【虞翻曰:眚,敗也。坤爲大車,坎折坤體,故爲車多眚也。】 【疏】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鄭注「眚,損也」。「敗」亦訓「損」,故云「眚,敗也」。坤爲大轝,故有輿象。坎折坤二,則坤毁,故「多眚也」。王廙云「眚,病也」,從説文「眚,目病」之義,亦可從也。 爲通、【水流瀆,故通也。】 【疏】風俗通山澤篇「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故云「水流瀆,故通也」。 爲月、【坤爲夜,以坎陽光坤,故「爲月」也。】 【疏】坤柔爲夜,以坎陽光于坤陰,故「爲月」。愚案:淮南天文訓「月,天之使也。」「積陰之寒氣,大者爲水,水氣之精者爲月」。坎爲水,故「爲月也」。又納甲坎納戊,故晦夕朔旦,坎象流戊。坎爲月之本體,故「爲月」。 爲盗。【水流潛竊,故「爲盗」也。】 【疏】象水流地中,潛竊而行,故「爲盗也」。愚案:詩小雅「君子信盗」,毛傳「盗,逃也」。風俗通言其「晝伏夜奔逃避」也。是「盗」亦取隱伏陽藏陰中之義也。 其於木也,爲堅多心。【陽剛在中,故「堅多心」,棘棗屬也。此上虞義也。孔穎達曰:乾震坎皆以馬喻。乾至健,震至動,坎至行,故皆可以馬爲喻。坤則順,艮則止,巽亦順,離文明而柔順,兑柔説,皆无健,故不以馬爲喻也。唯坤卦「利牝馬」,取其行,不取其健,故曰牝也。坎亦取其行,不取其健,其外柔,故「爲下首、薄蹄、曳」也。】 【疏】坎離俱有木象,離體巽,坎體震故也。坎陽剛在中,陽剛故堅,在中故多心也。埤雅「大者棗,小者棘,于文竝從兩朿」。説文「朿,木鋩也」。多朿則多心,故云「棘棗屬也」。自「多眚」至此,皆虞義。孔注:乾健,故喻馬。震動坎行,又稟乾氣,故皆可以馬喻。坤艮巽離兑皆无健。艮上雖稟乾陽,其象爲止。故皆不以馬爲喻也。坤雖柔順而凝乾元,故「利牝馬」,亦取其行,不取其健,故云牝馬。亦不列于説卦也。坎中陽爻雖健,亦取水行之象,非取其健也。且中雖健,外皆柔,故「爲下首、薄蹄、曳也」。
離爲火、【崔憬曰:取卦陽在外,象火之外照也。】 【疏】陽爻在外,象火外照,故爲火。孔氏又以爲「取南方之行」是也。 爲日、【荀爽曰:陽外光也。】 【疏】亦取陽光外照也。淮南天文訓「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爲日」。「故陽燧見日,則然而爲火」。是「爲火」,故「爲日」也。又納甲離納巳,日中離日就巳,離爲日之本體,故「爲日」。 爲電、【鄭玄曰:取火明也。久明似日,暫明似電也。】 【疏】電有光,取火之明也。釋名「電,殄仁見則殄滅也」。故云「久明似日,暫明似電也」。火也、日也、電也,皆陽光外見也。 爲中女、【荀爽曰:柔在中也。】 【疏】柔爻在中,再索而得女也,故「爲中女」。 爲甲胄、【虞翻曰:外剛,故爲甲。乾爲首,巽繩貫甲而在首上,故爲胄。胄,兜鍪也。】 【疏】陽剛在外,取其堅,故爲甲。坤二之乾成離。坤爲身,甲所以護身也。乾爲首,胄所以護首也。巽象半見于乾上,中貫之,故「巽繩貫甲而在首上爲胄」也。「胄,兜鍪也」,説文文。 爲戈兵。【乾爲金,離火斷乾,燥而鍊之,故「爲戈兵」也。】 【疏】體乾爲金,離火斷乾金,燥而鍊之,故「爲戈兵」。考工記所謂「鑠金以爲刃」是也。 其於人也,爲大腹。【象日常滿,如妊身婦,故「爲大腹」。乾爲大也。】 【疏】體乾,故曰「于人」。禮統「日,實也」,故「象日常滿」。離者,陰之受陽,故象「妊身婦」。坤爲腹,乾爲大,故「爲大腹」也。 爲乾卦、【火日熯燥物,故「爲乾卦」也。】 【疏】上云「日以烜之」,又云「燥萬物者,莫熯乎火」,故「爲乾卦」。坎爲乾精,離爲乾氣,故皆稱「卦」。 爲鼈、爲蟹、爲蠃、爲蚌、爲龜。【此五者,皆取外剛内柔也。】 【疏】離爲甲,五者皆甲蟲之屬。鄭氏云「皆骨在外」,故云「外剛内柔也」。 其於木也,爲折上稾。【巽木在離中,體大過死,巽蟲食心則折也。蠹蟲食口木,故「上稾」。或以離火燒巽,故「折上稾」。此上虞義。宋衷曰:陰在内則空中,木中空則上科稾也。】 【疏】六畫卦離互巽,故「巽木在離中」。自二至五體似大過,棺椁死象。「巽蟲」者,巽爲風,易本命曰「二九十八,十八主風、主蟲,故蟲八日化」。王充論衡曰「夫蟲,風氣所生。倉頡知之,故凡蟲爲風之字」,取氣于風,故云「巽蟲」也。離互巽蟲,食心則木折也。又互兑爲口。「蠹蟲食口」,謂蟲口食水也。蟲食其下下,故上枯稾也。或以離火燒巽木,故折上稾,義亦通。自「爲甲胄」至此,皆虞義也。宋注:陽實陰虚,故「陰在内則中空」。鄭氏云「陰在内爲疾」,故木中空則上科稾也。「折」,别本作「科」。
艮爲山、【宋衷曰:二陰在下,一陽在上。陰爲土,陽爲木。土積于下,木生其上,山之象也。】 【疏】巽陽爻象木,陰爻象草,故以二陰在下爲土,一陽在上爲木。木生土上,山之象也。愚案:周語曰「山,土之聚也」。乾坤鑿度引地形曰「山者,艮也。地土之餘,積陽成體,石亦通氣,萬靈所止」。一陽止于坤土之上,故「艮爲山」。又春秋説題辭曰「陰含陽,故石凝爲山」。艮二陰含一陽,即石凝爲山之象也。 爲徑路、【虞翻曰:艮爲山中徑路。震陽在初,則爲大塗。艮陽小,故「爲徑路」也。】 【疏】艮爲山,故云「山中徑路」也。震陽在初爲本,本大則陽大,陽大則爲大塗。艮陽在上爲末,末小故陽小,陽小故「爲徑路」。又鄭氏「田閒之道曰徑路」。艮爲之者,取山閒兔鹿之蹊。 爲小石、【陸績曰:艮,剛卦之小,故「爲小石」者也。】 【疏】艮陽在上,故爲「剛卦之小」。石,土之陽也。艮爲山,陽小,故「爲小石」。 爲門闕、【虞翻曰:乾爲門,艮陽在門外,故「爲門闕」。兩小山,闕之象也。】 【疏】易出于乾,故「乾爲門」。艮陽,乾三也。在門外,故「爲門闕」。廣韻「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艮下二耦,象兩小山,故云「闕之象也」。 爲果蓏、【宋衷曰:木實謂之果,草實謂之蓏。桃李瓜瓞之屬,皆出山谷也。】 【疏】果從木,故「木實謂之果」。蓏從草,故「草實謂之蓏」。桃李果屬,瓜瓞蓏屬。皆出山谷,故「爲果蓏」。愚案:乾爲木果,以其純陽也。艮上一陽自乾來,故「爲果」。又「爲蓏」者,陽爻似果,陰爻似蓏。猶巽陽爻爲木,陰爻爲草也。又果蓏能成終而成始,故象艮也。 爲閽寺、【宋衷曰:閽人主門,寺人主巷。艮爲止,此職皆掌禁止者也。】 【疏】天官閽人「掌守王宫中門之禁」,故云「閽人主門」。又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詩巷伯鄭箋「巷伯,奄官掌王后之命,于宫中爲近,故謂之巷伯」,故云「寺人主巷」。蓋閽人主門,守王宫者也,止人之不應入。寺人主巷,掌后命者也,止人之不當出。艮爲門闕,又爲止,此職皆掌禁止門闕,故「爲閽寺」。 爲指、【虞翻曰:艮手多節,故「爲指」。】 【疏】艮爲手,又爲木多節。手而多節,指之象也,故「爲指」。 爲拘、【虞翻曰:指屈伸制物,故「爲拘」。「拘」舊作「狗」,上已「爲狗」,字之誤。】 【疏】上云「爲指」,指屈伸能制物,故「爲拘」。「拘」舊作「狗」。上文已云「爲狗」,不得復云「狗」,故知爲字之誤也。愚案:説文「拘,止也」。拘從手,取手能止物之義。艮爲手、爲止,故「爲拘」随上六下應六三,三互艮,上係于三,故曰「拘係之」是也。 爲鼠、【虞翻曰:似狗而小,在坎穴中,故「爲鼠」。晉九四是也。】 【疏】艮爲狗,鼠形似狗而小也。坎象半見,故「在坎穴中」。似狗而在穴,故「爲鼠」。晉九四互艮,故曰「碩鼠」是也。愚案:襄二十三年左傳「臧武仲謂齊景公曰『抑君似鼠,晝伏而夜動。』」蓋鼠陰物,艮二陰伏于下,見陽則止,是晝伏夜動之象也,故「爲鼠」。一説鼠之前爪四指,陰也。後爪五指,陽也。故爲陰陽之始終而象艮。 爲黔喙之屬。【馬融曰:黔喙,肉食之獸,謂豺狼之屬。黔,黑也。陽玄在前也。】 【疏】獸黔喙者皆肉食,若豺狼之屬。鄭氏以爲虎豹之屬,取其爲山獸是也。説文「黔,黎也」,謂黑色也。乾陽在上,其色玄,故云「陽玄在前也」。案:乾爲首在上,坤二陰似口在下,坤亦色黑,故「爲黔喙之屬」也。 其於木也,爲多節。【虞翻曰:陽剛在外,故「多節」。松柏之屬。】 【疏】艮亦體震,故亦象木。艮陽剛在外,多節之象,若松柏之屬是也。愚案:震爲木之始,故「反生」。艮爲木之終,故「多節」。蓋木老則多節。雜卦曰「節者,止也」。艮于木亦取多節,則止之義也。水澤有互艮象,故亦名節也。
兑爲澤、【虞翻曰:坎水半見,故「爲澤」。宋衷曰:陰在上,令下溼,故「爲澤」也。】 【疏】虞注:周語曰「澤,水之所鍾也」。宣十二年左傳「知莊子曰『在師之臨,川壅爲澤』」,杜注「坎爲川,今變爲兑,兑爲澤,是以見壅」。蓋一陽壅于下,坎水半見于上,故「爲澤」也。宋注:一陰在上,令下潤濕,潤澤之象也,故「爲澤」。 爲少女、【虞翻曰:坤三索,位在末,故少也。】 【疏】坤三索而得女,陰位在末,故「爲少女」。 爲巫、【乾爲神,兑爲通,與神通氣。女,故爲巫。】 【疏】乾陽之伸,故「爲神」。兑「山澤通氣」,故「爲通」。兑息即乾,故「與乾神通氣」。楚語曰「在女日巫」。少女,故「爲巫」也。 爲口舌、【兑爲震聲,故「爲口舌」。】 【疏】震以陽爲聲,兑息自震,故「兑爲震聲」。上陰象口,中陽象舌,故「爲口舌」。 爲毁折、【二折震足,故「爲毁折」。】 【疏】震息成兑,故云「二折震足」。兑西方金,克震東方木。金克木,故「爲毁折」。 爲坿決。【乾體未圜,故「坿決」也。】 【疏】乾爲圜,息未成乾故「未圜」。陽已至二,陰猶坿之,故「乾體未圜」,當決而去之也。孔疏兑西方之卦,又兑主秋也,取秋物成熟。稾稈之屬,則毁折也。果蓏之屬,則坿決也。 其於地也,爲剛鹵。【乾二陽在下,故剛。澤水潤下,故鹹。此上虞義。朱仰之曰:取金之剛不生也。剛鹵之地不生物,故「爲剛鹵」者也。】 【疏】兑得坤三,在地之上,故言「于地」。「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乾二陽在下,故剛。洪範曰「水曰潤下」,又曰「潤下作鹹」,澤水潤下爲鹹,故鹵。自「爲少女」至此,皆虞義也。朱注:兑,西方卦,金象也。金剛,故不生。説文「鹵,西方鹹地也」。西方多剛鹵之地,不能生物,故「爲剛鹵」也。 爲妾、【虞翻曰:三少女位賤,故「爲妾」。】 【疏】孔氏云「少女從姊爲娣」,故云「位賤爲妾」也。 爲羔。【羔,女使。皆取位賤,故「爲羔」。舊讀以震駹爲龍,艮拘爲狗,兑羔爲羊,皆已見上,此爲再出,非孔子意也。震已爲長男,又言長子,謂以當繼世,守宗廟,主祭祀,故詳舉之。三女皆言長、中、少,明女子各當外成,故别見之。此其大例者也。此上虞義。】 【疏】鄭氏云「羊,女使」。虞作「羔」,亦云「女使」,從鄭訓也。少女位賤,故「爲羔」。又鄭本作「陽」,云「此『陽』讀若『養』,无家女,行賃炊爨,今時有之,賤于妾也」。尋宣十二年公羊傳「廝役扈養」,注云「炊烹者曰養」。據此則當作「養」。如頤之言「養」,以及蒙之「養正」,皆體艮,故言養也。案舊本震爲龍、艮爲狗、兑爲羊已見,不得再見。如巽雞、坎豕、離雉,傳不再出,其明徵也。故「龍」當爲「駹」,「狗」當爲「拘」,「羊」當爲「羔」。今據鄭注,則「羊」又當爲「養」也。震已言一索爲長男,又言長子者,序卦曰「主器者,莫若長子」。震彖傳曰「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爲祭主也」。故長子責重,詳舉之,而不及中男、少男也。三女詳舉者,以女子各當外適成家,故别見也。此六子或及或不及之大例也。此及上條皆虞義。
校勘記
〔一〕潘校:「數」字衍,據崔注及李上下疏删。
〔二〕潘校:「仁」原本作「道」,據説卦正。
〔三〕潘校:「坤盡之」三字原脱,據虞注李疏文義補。
〔四〕潘校:「性」,原本作「惟」,據陳校本正。
〔五〕潘校:「説」,原本作「澤」,據崔注正。
〔六〕潘校:易緯是類謀,書名,原缺「緯」字,今補。
〔七〕潘校:「騂」,原本作「騎」,據陳校本正。
〔八〕潘校:「三」,原本作「五」,據陳校本正。
〔九〕潘校:「檀弓」,原本作「曲禮」,據所引檀弓文正。
字數:18779,最後更新時間:20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