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蒙學部
字辭部
三家部儒家
三家部道家
三家部佛家
易學部
史地部
諸子部
格致部
術數部
醫學部
文學部
藝術部
類書部
譜錄部
目錄部
作者專欄
關於本站
東里論壇
章回目錄
欄目導航
回頂部
到底部
转成简体
隱藏注疏
書名
章節标題
作者
百度全文
大有
章內目錄
大有
热門圖書
◎ 肉蒲團
◎ 四庫全書總目
◎ 紅樓夢
◎ 古文觀止
◎ 漢書
◎ 史記
◎ 唐詩三百首
◎ 論語正義
◎ 周易集解纂疏
◎ 三國志注
東里書齋
➩
易學部
➩
象數類
➩《
周易集解纂疏
》
周易集解纂疏
大有
序卦曰:「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崔憬曰:「以欲從人」,物必歸己,所以成大有。】
【疏】「以欲從人」,僖廿一年左傳文。以己之欲從人之欲,則天下之物皆歸于己。蓋「君子以類族辯物」推己及人,善與人同。由人及物,各遂其生,「品物咸章」,所以成大有也。
䷍
乾下離上
大有。元亨。
【虞翻曰:與比旁通。「柔得尊位大中」,「應天而時行」,故「元亨」也。姚規曰:互體有兑兑爲澤,位在秋也。乾則施生,澤則流潤,離則長茂,秋則成收,大富有也。大有則元亨矣。鄭玄曰:六五體離,處乾之上。猶大臣有聖明之德,代君爲政,處其位有其事而理之也。元亨者,又能長羣臣以善使,嘉會禮通。若周公攝政,朝諸侯于明堂是也。】
【疏】虞注:比初動陽爲屯,息成大有,故「與比,旁通」。成卦之主在五,故引彖傳文以明之,義詳于後。姚注:三至五互兑,「兑爲澤」,説卦文。又曰「兑,正秋也」故云「位在秋」。乾陽則主施生,兑澤則主流潤,離夏則主長茂,兑秋則主收成,大而富有之象也。唯其「大有」,是以「元亨」。鄭注:五爲君位,陰爲臣象。六陰,故云「猶大臣」。體離爲明,故云「有聖明之德」。離處乾上,故云「代君爲政」。六處五位,則當行五之事,故云「處其位有其事而理之也」。「元者,善之長」,故云「長羣臣以善使」。「亨者,嘉之會」,故云「嘉會禮通」。禮明堂位曰「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諸侯于明堂」,是周公攝政之事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
【王弼曰:處尊以柔,居中以大。體无二陰。以分其應。上下應之,靡所不納。大有之義也。】
【疏】「處尊以柔,居中以大」,謂六五也。五止一陰而衆陽皆應,故云「无二陰以分其應」。五正應二,上承上,下乘四,「三與五同功」,唯初在應外,亦比二以應五,故云「上下應之,靡所不納」。上應則天道助信,下應則人道助順,故曰大有。
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虞翻曰:謂五以日應乾而行于天也。「時」謂四時也。大有亨比,初動成震爲春,至二兑爲秋,至三離爲夏,坎爲冬,故曰「時行」。以乾亨坤,是以「元亨」。】
【疏】乾德「剛健」,離德「文明」。五本乾陽天位,動而成離爲日,故云「五以日應乾而行于天也」。應天而四時常行者,唯日,故「時謂四時也」。「大有亨比」者,「亨」當作通,言旁通于比也。下「亨坤」亦然。别本重「比」字者是也。言大有旁通于比。比初動成震。震,東方卦爲春。息至二成兑。「兑,正秋也」。至三互離,南方之卦爲夏。體坎,北方之卦爲冬。故曰「時行」。乾爲「元」,「亨」爲通,故云「以乾通坤,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
【荀爽曰:謂夏,火王在天。萬物并生,故曰「大有」也。】
【疏】離位南方故「謂夏」。「離爲火」,在乾上,故云「火王在天」。夏正萬物并生之時,故曰「大有」。不曰日而曰「火」者,日中則離,陰陽相就,陽氣盛行,萬物畢納,故曰「大有」。日中則盛如火,故曰「火在天上」。
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虞翻曰:遏,絶。揚,舉也。乾爲「揚善」。坤爲「遏惡」,爲「順」。以乾滅坤,體夬「揚于王庭」,故「遏惡揚善」。乾爲「天休」,二變時巽爲「命」,故「順天休命」。】
【疏】「遏,絶。揚,舉」,訓見廣韻。乾陽爲「善」,陽升爲「揚善」。旁通比坤。坤陰爲「惡」,陰凝爲「遏惡」。坤又爲「順」。初至五體夬,以乾滅坤,是「遏惡」也。夬曰「揚于王庭」,是「揚善」也。「乾爲天」。又「美利」爲美,「休」即美也。故爲「天休」。二變時體巽。巽「申命」,故爲「命」。伏坤順。故曰「順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
【虞翻曰:「害」謂四,四離火爲惡人,故「无交害」。初動震爲「交」,比坤爲「害」。匪,非也。艱,難,謂陽動比初成屯,屯,難也。變得位,「艱則无咎」。】
【疏】初與四爲敵應,故「害謂四」。離火在四,「焚如死如」,故「爲惡人」。敵應不可交,故无交四而受其害也。通比,「初動震」。震爲陽交陰,故「爲交」。比體坤,坤陰慝,故「爲害」。匪非古今字。无應宜咎。以惡宜遠,故非爲咎也。説文「艱,土難治也」,故「艱」訓「難」。陽動比初則成屯,據消息也。「屯,難也」,説文
文。四變爲「得位」。下應初,屯爲難,故「艱則无咎」也。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虞翻曰:「害」謂四。】
【疏】釋見上。
九二。大轝以載。有攸往,无咎。
【虞翻曰:比坤爲「大轝」,乾來積上,故「大轝以載」。「往」謂之五。二失位,變得正應五,故「有攸往,无咎」矣。】
【疏】旁通比坤。「坤爲大轝」,説卦文。乾息二至五,故云「乾來積上」。乾積坤上,故爲「大轝以載」。自内稱「往」。二與五應,故「往謂之五」。二失位,宜有咎。變而得正,上應于五,故「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轝以載,積中不敗也。」
【盧氏曰:乾爲大車,故曰「大車以載」。體剛履中,可以任重。有應于五,故所積皆中而不敗也。】
【疏】漢書王莽傳有「乾文車」之文,故云「乾爲大車」,謂乾圜象輪也。九故「體剛」,二爲「履中」,任重之德也。二與五爲正應,位皆在中,故云「所積皆中而不敗也。」案:伏坤爲「轝」,積乾爲「載」。息自二始,故曰「積中」。僖十五年左傳「涉河,侯車敗」,隱三年傳曰「鄭伯之車僨于濟」,是車僨爲「敗」也。五降二,坤厚載物,故「不敗」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虞翻曰:「天子」謂五。三,公位也。「小人」謂四。二變得位,體鼎象,故「公用亨于天子」。四折鼎足,「覆公餗」,故「小人不克」也。】
【疏】爻例五爲天子,故「天子謂五」。三爲三公,故謂三爲「公位也」。四不得正,故「小人謂四」。二變得正,體有鼎象。鼎彖傳曰「大亨以養聖賢」。三,賢人。故曰「公用亨于天子」。僖二十五年左傳「秦伯師于河上,將納王。狐偃言于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公曰『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亨于天子之卦。天爲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五「履信思順,又以尚賢」。「降心逆公」,謂五亨三也。三應上,上爲宗廟,天子享諸侯,必于祖廟也。虞注鼎九四云「四變震爲足
折入兑,故『鼎折足覆公餗』」,是小人不克當天子之享也。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虞翻曰:「小人」謂四也。】
【疏】「小人謂四」,四不正也。伏坤陰慝,故爲「害」。案:通比三「匪人」,是伏有「小人」。書洛誥曰「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者,即所謂「小人弗克」者也。故曰「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尫。无咎。
【虞翻曰:匪,非也。其位尫,足尫,體行不正。四失位,折震足,故尫。變而得正,故「无咎」。「尫」或爲「彭」,作「旁」聲,字之誤。】
【疏】「匪」、「非」古今字。鼎四折足,故云「其位尫」。説文云「尫,跛曲脛也。從大。象偏曲之形」。足尫,故「體行不正」。四失位,體兑折震足,故「足尫」也。變而得正,故曰「匪其尫,无咎」。今本作「彭」,子夏傳作「旁」。干寶云「彭亨,驕盛貌」。姚信云「彭,旁也」。是皆讀「彭」爲旁」。「旁」,「尫」聲相近,故云「字之誤」。
象曰:「匪其尫无咎,明辯折也。」
【虞翻曰:折之離,故「明辯折也」。四在乾則尫,在坤爲鼠,在震噬胏得金矢,在巽折鼎足,在坎爲鬼方,在離焚死,在艮旅于處,言无所容,在兑睽孤孚厲。三百八十四爻,獨無所容也。】
【疏】四體離,説卦「離爲折上槁」,故云「折之離」。離火明,震言辯,故「明辯折也」。「四在乾則尫」者,乾爲人,故象足尫。「在坤爲鼠」者,謂晉四也。三上易位體小過,有「飛鳥」之象。艮爲穴,動出穴中,飛而不高,「碩鼠」之象,故曰「晉如碩鼠」,「在震噬胏得金矢」者,謂噬嗑四也。艮爲膚,陽爲骨,肉有骨謂之「胏」。離火熯之,故爲「乾胏」。金矢,毒害之物。離爲兵,下震動之,矢象。故曰「噬乾胏,得金矢」。「在巽折足者」,謂鼎四也。詳具上。「在坎爲鬼方」者,謂未濟四也。變之正體師,坤爲鬼方,爲三所伐,故曰「震用伐鬼方」。「在離焚死」者,離在四爲下火所焚,故曰「焚如」。二至五體大過死象,故曰「死如」。「在艮旅于處,言无所容」者,謂旅四也。虞彼注云「巽爲處。四焚棄惡人,失位遠應,故『旅于處』,言无所容也」。「在兑睽孤孚厲」者,謂睽四也。「睽孤遇元夫交孚厲无咎」,虞彼注云「孤,顧也。在兩陰間,睽五顧三,故曰『睽孤』。震爲元夫,謂二已變動而應震,故『遇元夫』也。震爲交,坎爲孚,動而得正故,『交孚厲无咎』矣」。「三百八十四爻,獨无所容也」者,離四象曰「无所容也」。此知惡人宜焚宜死,无所容矣。「折」,俗本作「晳」。釋文「王廙作『晰』,又作『哲』。鄭本作「遰」,陸本作「逝」。虞作「折」,是。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虞翻曰:孚,信也。發而孚二,故「交如」。乾稱「威」。發得位,故「威如吉」。】
【疏】「孚,信也」,釋詁文。伏坎有孚,故爲「孚」。二五失位,二變應五,五發動而孚二,故「交如」也。國語曰「天事武」,乾陽剛爲武,故「稱威」。五變體乾,發而得位,故「威如吉」也。吕刑曰「德威惟畏」,荀子曰「有道之威,威本于德」,故吉也。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
【侯果曰:其體文明,其德中順。信發乎志,以覃于物。物懷其德,以信應君。君物交信,「厥孚交如」也。爲卦之主,有威不用。唯行簡易,无所防備。物感其德,翻更畏威,「威如之吉」也。】
【疏】體離,故「文明」。五爲中,陰爲順,故「德中順」。伏坎爲孚爲「志」,故云「信發乎志」。覃,及也。五與二應,故云「以覃物于」。二懷五德,以正應之,故云「物懷其德,以信應君」。二五正應,相交以信,故云「君物交信,厥孚交如也」。五爲卦柔以濟剛,故「有威不用」。五寓于乾,則用乾之易。「易以知險」,故「无所防備」。不怒而威于鈇鉞,是「德威惟畏」也。故「物感其德,翻更畏威」。「威如之吉」,惟其孚也。无備者,无戰備也。昭廿年左傳曰「去備薄威」。尉繚子曰「兵有去備徹威而勝者,以有法」。鹽鐵論曰「德威則寡備」。董子曰「冠之在首,元武之象也。元武者,貌之最有威者也。其象在後,其服反居首,武之至而不用矣。夫執胄甲而後能拒敵者,非聖人之所貴也。君子之于服顯而勇武者,消其志于貌也矣」。是皆「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之義也。
上九。自天右之。吉无不利。
【虞翻曰:謂乾也。右,助也。大有通比,坤爲「自」。乾爲「天」兑爲「右」。故「自天右之」。比坤爲「順」,乾爲「信」。「天之所助者順,人之所助者信。履信思順,又以尚賢。故自天右之,吉无不利」。王弼曰:餘爻皆乘剛。已獨乘柔,順也。五爲信德而已履焉,履信者也。居豐富之代,物不累心也,高尚其志,尚賢者也。爻有三德,盡夫助道,故繫辭具焉也。】
【疏】虞注:坤五之乾,故「謂乾也」。「右,也」,本繫上文。大有通比,坤身爲「自」。體乾爲「天」。「兑爲右」者,虞繫注云「兑爲口,口助爲右」。説文「右,手口相故「口助爲右」。又兑西方,亦爲右。故「自天右之」。「坤,順也」。故「比坤爲順」。乾行至信,故「乾爲信」。「天之所助」以下,繫上説此爻也。「賢」謂三。天道信,人助道助順。虞注云「比坎爲思」,「履信」爲坤履乾,「思順」謂乾比坤。又云「乾爲賢人,坤在乾下,故又以尚賢」。居大有之上而具是三德,宜爲天之所右,吉而且利也。王注:自五以下皆乘剛,上獨乘柔,柔者,順也。五下孚二爲信,而上履焉,是「履信者也」。「居豐富之代」者,謂大有之世。「物不累心」者,謂居无位之地,不以富有累心。「高尚其志」者,「尚」與「上」通,謂上九也。蠱上九曰「高尚其事」,象曰「志可則也」,鄭彼注云「君猶高尚其所爲之事」。是高尚賢人之志,爲「尚賢」也。「爻有三德」者,「履信」一也,「思順」二也,「尚賢」三也。「盡夫助道」,則天无不右,故繫辭具言三德也。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右也。」
【九家易曰:上九説五,以柔處尊而自謙損。尚賢奉已,上下應之。爲乾所右,故吉且利也。】
【疏】五互兑爲説。「上九説五」者,以五柔處尊位而能自謙損。下尚賢,上已,上下皆應于五。故爲乾天所右,吉而且利也。
校勘記
〔一〕
潘校:「説文」,原作「説卦」,據所引説文文正。
〔二〕
潘校:「足」,原本作「二」,據陳校本正。
字數:3479,最後更新時間:
2021-10-16 17:02:28
上一篇:
同人
【目錄】
下一篇:
謙
東里書齋專注於古籍全文免費在綫閱讀和檢索,歡迎您的光臨指正!
聯繫我們:
dlsr@163.com
粤ICP备14015598号
粤公网安备 44512202000019号
東里書齋-站點欄目導航
東里書齋-全部書籍列表
【返回封面頁】
周易集解纂疏自序
周易集解序
周易集解纂疏凡例
諸家説易凡例
乾
坤
屯
蒙
需
訟
師
比
【此上已查括號配對】
小畜
【此上已查括號配對】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臨
觀
噬嗑
賁
剥
復
无妄
大畜
頤
大過
坎
離
咸
恆
遯
大壯
晉
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損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漸
歸妹
豐
旅
巽
兑
涣
節
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
繫辭上
繫辭下
説卦
序卦
雜卦
易筮遺占
附:中華校點本《前言》
附:中華校點本《點校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