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蒙學部
字辭部
三家部儒家
三家部道家
三家部佛家
易學部
史地部
諸子部
格致部
術數部
醫學部
文學部
藝術部
類書部
譜錄部
目錄部
作者專欄
關於本站
東里論壇
章回目錄
欄目導航
回頂部
到底部
转成简体
隱藏注疏
書名
章節标題
作者
百度全文
損
章內目錄
損
热門圖書
◎ 肉蒲團
◎ 四庫全書總目
◎ 紅樓夢
◎ 古文觀止
◎ 漢書注
◎ 史記
◎ 唐詩三百首
◎ 論語正義
◎ 三國志注
◎ 周易集解纂疏
東里書齋
➩
易學部
➩
象數類
➩《
周易集解纂疏
》
周易集解纂疏
損
序卦曰:「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
【崔憬曰宥罪緩死,失之于僥倖,有損于政刑,故言「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者也。】
【疏】解象曰「君子以赦過宥罪」,故言「宥罪緩死。」緩則刑罰不中,故「失之于僥倖,有損于政刑」矣。左傳曰「需者事之賊」,故「緩必有所失」,而「受之以損」也。
䷨
兑下艮上
損。
【鄭玄曰:艮爲山,兑爲澤,互體坤,坤爲地。山在地上,澤在地下,澤以自損,增山之高也。猶諸侯損其國之富,以貢獻于天子,故謂之損矣。】
【疏】上山下澤,互體爲坤。「艮爲山,兑爲澤,坤爲地,」皆説卦文。山在澤上,澤愈深則山愈高,故曰「澤以自損,增山之高」。天子以土田封諸侯,諸侯以貢賦獻天子。損國富以益上,即九貢之法也。
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
【虞翻曰:泰初之上,損下益上以據二陰,故「有孚,元吉无咎」。艮男居上,兑女在下,男女位正,故「可貞,利有攸往」矣。】
【疏】從三陽三陰之例,卦自泰來,故云「泰初之上」。損乾之下,以益坤上,下據二陰,體象中孚,故曰「有孚」。孚故吉,泰初乾元之上,故「元吉」。失位宜咎,元吉故「无咎」。繫曰「天地壹㚃,萬物化醇。男女搆精,萬物化生」。虞彼注云「艮男兑女,乾爲精。損反成益,萬物出震」。此言「男女位正」者,正明搆精化生所以「可貞」,非謂此爲貞也。「可貞」,謂二五也。二五失位,二當貞五則成益萬物化生,則上益三而亦正也。「利有攸往」謂三也,與上爻辭同義。損家損下,故二益五自二往,上益三則自三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崔憬曰:曷,何也。言其道上行,將何所用可用?二簋而享也。以喻損下益上,惟在乎心。何必竭于不足,而補有餘者也。】
【疏】「曷,何也」,説文文。言乾初行于坤上,其道將何所用也?可用二簋以享祀也。損益在心,不可益彼虧此。當損之時,雖二簋亦可用享。若竭不足而補有餘,則非善用其損者也。案:互體坤,坤爲用。二正五成益。爻位上爲宗廟,又艮爲門闕,有宗廟之象。坤鬼居之,有祖宗之象。互震爲長子主祭,坤形下爲器,艮手執之,享祭之象也。簋,盛黍稷器,圓曰簋,方曰簠。考工記「旊人爲簋」,則簋以瓦爲之。坤爲土,上之三成兩離,離火燒土而中虚,體乾爲圜,在祭器則簋也。「二簋」者,明堂位曰「周之八簋」,祭義曰「八簋之實」,鄭注「天子之祭八簋」。簋有八而稱二者,三禮圖「簠盛稻粱,簋盛黍稷」,「二簋」者,舉黍與稷也。旦震仰似盂,有簋象焉。震稼反生,有簋盛黍稷之象焉。又自初至五爲兼震,有二簋之象焉。謂益道成既濟定,耒耨之利,薦之宗廟。當泰之後,王者治定制禮也。又鄭謂木器而圓,簋象也。震爲木,故曰木器。二升五用二簋以享于上,上右五而益三,乃成既濟。今彖注「二簋應有時」謂春秋,「損剛益柔」謂冬夏。既濟既定,四時乃備。二簋之象,明當在上益三之後。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
【蜀才曰:此本泰卦。案:坤之上六下處乾三,乾之九三上升坤六,損下益上者也。陽德上行,故曰「其道上行」也。】
【疏】卦自泰來,故云「此本泰卦」。外坤上六之乾三,内乾九三之坤六,故云「損下益上」。以九居上,故云「陽德上行」。乾爲道,震爲行,故「其道上行」也。此云三之上,虞云初之上,當從虞義。
損而有孚,
【荀爽曰:謂損乾之三,居上孚二陰也。】
【疏】損乾之三,上居坤六。下孚二陰,故曰「有孚」。
元吉无咎,
【荀爽曰:居上據陰,故「元吉无咎」。以未得位,嫌于咎也。】
【疏】以乾初元陽,上居于坤,下據二陰,故「元吉」。未得位,嫌于有咎。元吉,故「无咎」也。
可貞,
【荀爽曰:少男在上,少女雖年尚幼,必當相承,故曰「可貞」。】
【疏】少男居少女之上,以女承男,故曰「可貞」。
利有攸往。
【荀爽曰:謂陽利往居上。損者,損下益上,故利往居上。】
【疏】往,往居上。損下之陽,以益上陰,故「陽利往居上」也。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荀爽曰:「二簋」謂上體二陰也。上爲宗廟。簋者,宗廟之器,故可享獻也。】
【疏】陰虚能受,故「二簋謂上體二陰也。」爻位上爲宗廟。簋者,宗廟之祭器,故「可用享」也。又王弼注「曷,辭也。曷之用,言何用豐爲也。二簋,質薄之器也。行損以信,雖二簋可用享」。
二簋應有時,
【虞翻曰:「時」謂
春秋也。損二之五,震二月,益正月,春也。損七月,兑八月,秋也。謂「春秋祭祀,以時思之」。艮爲「時」,震爲「應」,故「應有時」也。】
【疏】「時謂春秋」者,謂春禘秋嘗也。損二之五成益内體震,震,四正卦,值春二月,益于消息爲正
月卦,故云「春也」。損于消息爲七月卦,内體兑,兑,四正卦,值秋八月,故云「秋也」。「春秋祭祀,以時思之」,孝經文。祭義曰「春禘秋嘗,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春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此「以時思之」之事也。艮彖曰「動静不失其時」,故「爲時」。震巽「同聲相應」,故「爲應」。上之三成既濟,六爻有應,故「應有時」也。
損剛益柔有時,
【虞翻曰:謂冬夏也。二五巳易成益,坤爲柔。謂損益上之三成既濟,坎冬離夏,故「損剛益柔有時」。】
【疏】「謂冬夏」者,體成既濟也。二五易位,體已成益,益互坤爲柔。損上九之剛,益六三之柔,體成既濟,坎北屬冬,離南屬夏,故「損剛益柔有時」也。
損益盈虚,與時偕行。」
【虞翻曰:乾爲「盈」,坤爲「虚」,損剛益柔,」故「損益盈虚」。謂泰初之上,損二之五,益上之三,變通趨時,故「與時偕行」。】
【疏】月十五,乾盈于甲,故「乾爲盈」。月虚爲晦,坤喪乙滅癸,故「坤爲虚」。損乾剛以益坤柔,故曰「損益盈虚」。泰初之上成損,損二之五成益,益上之三成既濟。繫下曰「變通者,趨時者也」,唯其變通,故「與時偕行」。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徵忿窒欲。」
【虞翻曰:君子,泰乾。乾陽剛武爲「忿」,坤陰吝嗇爲「欲」。損乾之初成兑説,故「徵忿」。初上據坤,艮爲山,故「窒欲」也。】
【疏】「山下有澤」,潤通乎上,「損下益上」之象也。澤以滌山,山以鎮澤,「徵忿窒欲」之象也。乾爲君子,卦自泰來,故云「君子,泰乾」也。楚語曰「天事武」韋注云「乾稱剛健,故武」。剛武之象,有似于忿,故云「乾陽剛武爲忿。説卦曰「坤爲吝嗇。」説文曰「欲,貪欲也」。吝嗇之義,近于貪欲,故云「坤陰吝嗇爲欲」。「徵」,劉巘作「懲」,蜀才作「澄」。鄭云「徵猶清也」,劉云「懲,清也」。卦取兑澤,故訓清。欲泰
乾初九,下體成兑,「説萬物者,莫説乎澤」,澤取乎清,故「徵忿」。乾初之上,據坤體艮,艮爲山,又爲止,窒,塞也,艮象山止,故「窒欲」也。繫下曰「損,德之修也」。修主減損,故「徵忿窒欲」。
初九。祀事遄往,无咎,酌損之。
【虞翻曰:祀,祭祀,坤爲事,謂二也。遄,速,酌,取也。二失正,初利二速往合志于五,得正无咎,巳得之應,故「遄往,无咎,酌損之」。象曰「上合志也」。「祀」舊作「巳」也。】
【疏】釋詁曰「祀,祭也」,故云「祀,祭祀」。坤「發于事業」,故「爲事」。二簋用享,故舉「祀事」。用享者二,故「謂二也」。「遄,速」,釋詁文。坊記「上酌民言」,鄭注云「酌猶取也」。「酌」與「勺」同,説文云「勺,挹取也」,故云「酌,取也」。初應四比二,四得正而二不得正,故「初利二速往合志于五」。二五易位,則二得正无咎,巳得之應于四。初曰「遄往」,四曰「遄喜」,皆謂二速往五而喜也。陰陽得正,故「无咎」。二居五,取上益三,故二與上皆云「弗損益之」,謂益三也。酌損上以益三,故曰「酌損之」,象曰「上合志」是也。「祀舊作巳也」者,鄭詩譜云「子思論詩於穆不巳」,孟仲子曰「於穆不祀」,是「巳」「祀」古字通也。劉熙釋名「殷曰祀。祀,巳也」,伊訓「惟元祀」,傳云「取四時祭祀一訖也」,是「祀」有「巳」義,故「巳」與「祀」通。又「巳」本亦作「以」,説文引作「目」。虞因卦辭言「二簋用享」,故不從舊本作「巳」,直從古義作「祀」,訓「祭祀」也。
象曰:「祀事遄往,上合志也。」
【虞翻曰:終成既濟,謂二上合志于五也。】
【疏】二五易位成益,益三上易位,故「終成既濟」。坎爲志,「二上合志于五」,六爻皆正,初亦得其應矣。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虞翻曰:失位當之正,故「利貞」。征,行也。震爲「征」。失正毁折,故不征之五則凶。二之五成益,小損大益,故「弗損益之」矣。】
【疏】以九居二爲「失位」,當變之正,故曰「利貞。」「征,行也」,釋言文。震行爲「征」。二既失正,又體兑爲毁折,二當之五,故云「不征之五則凶」也。二之五成益,二變陰,陰爲小,故「小損。」五變陽,陽爲大,故「大益」。「弗損益之」者,謂弗慮其損,當益五也。愚案:經言「征」,注言「不征」,以征凶與利變之正相反也。不知二失正,與五易位成益,故「利貞」。二乘初,初利二遄往以成益,二不利初征四以成未濟,故「征凶」。初征四,則弗克損益之以成既濟也。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爲志也。」
【虞翻曰:動體離中,故爲志也。】
【疏】二利之五,三上易位,六爻皆正,變成既濟。二體離中,故「動體離中」。互體坎爲志,故「中以爲志也」。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
【虞翻曰:泰乾三爻爲「三人」,震爲「行」,故「三人行」。損初之上,故「則損一人」。】
【疏】乾陽生爲人,卦自泰來,故「泰乾三爻爲三人」。震足爲「行」,泰三爻辭曰「以其彙征吉」,故「三人行」。損乾初九以之坤上,故「損一人」。
一人行,則得其友。
【虞翻曰:「一人」謂泰初,之上「損剛益柔」,故「一人行」。兑爲「友」,初之上,據坤應兑,故「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疏】「一人」謂泰初一爻,之上損初之剛,益上之柔,故「一人行」。三體兑,兑象曰「君子以朋友講習」,故「爲友」。初據坤上,下應兑三,故「得其友」。繫下曰「天地壹㚃,萬物化醇,男女搆精,萬物化生」,「天地」謂泰乾坤,「男女」謂損艮兑,天地交則化醇,男女合則化生,故「言致一也」。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虞翻曰:坎爲「疑」,上益三成坎,故「三則疑」。荀爽曰:一陽在上則教令行,三陽在下則民衆疑也。】
【疏】虞注:坎心爲疑。二巳之五,上來益三成坎,故「三則疑也」。荀注:「三陽」之「陽」當作陰。一陽在上,下應震行,故「教令行」。三以陰爻在下,上互坤衆,故「民衆疑也。」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虞翻曰:四謂二也。四得位,遠應初,二疾上五,巳得承之,謂二之五,三上復坎爲疾也。陽在五稱喜,故「損其疾,使遄有喜」。二上體觀,得正承五,故「无咎」矣。】
【疏】二與四同功,故「四謂二也」。以六居四爲「得位」,遠正應初。二「祀事遄往」,故云「二疾上五」。四比于五,故云「巳得承之」。二巳之五,三上易位體坎,坎爲疾,陽在五得位稱喜。巳成既濟,六爻皆正,則坎不爲害,故「損其疾,使遄有喜」也。二上之五,自二至上體大觀象,四得正承五,故「无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蜀才曰:四當承上,而有初應,必上之所疑矣。初,四之疾也,宜損去其初,使上遄喜。虞翻曰:二上之五,體大觀象,故「可喜也」。】
【疏】蜀才注:泰四應初,三
巳之上成損,故四當承上,而有初應在下,必爲上之所疑矣。上疑四者,疑四應初,故「初爲四疾」。損去初陽以益上,則上喜矣,故「使上遄喜」也。虞注:二上之五,體象大觀。大觀在上」,故「可喜也」。又成既濟,六爻皆正,坎疾不爲害,繫下曰「損以遠害」,故「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虞翻曰:謂二五巳變成益,故「或益之」。坤數十,兑爲「朋」。三上失位,三動離爲「龜」,「十」謂神、靈、攝、寶、文、筮、山、澤、水、火之龜也,故「十朋之龜」。三上易位成既濟,故「弗克違,元吉」矣。】
【疏】二五易位,巳變成益,故曰「或益之」。「或」者,不主之辭,不可云上益之,故云「或」也。坤癸數十,兑以「朋友講習」爲「朋」,故曰「十朋」。二五巳正,三上失位,三動體離,二至上亦全體似離,「離爲龜」,説卦文。爾雅釋魚曰「一曰神龜,二曰靈龜,三曰攝龜,四曰寶龜,五曰文龜,六曰筮龜,七曰山龜,八曰澤龜,九曰水龜,十曰火龜」,故云「十謂神、靈、攝、寶、文、筮、山、澤、水、火之龜」,爲「十朋之龜」。又漢書食貨志「元龜岠冉長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爲大貝十朋」。蘇林曰「兩貝爲朋,朋直二百一十六。元龜十朋,故二千一百六十也」。是「十朋」者,元龜之直也,義亦可通。表記曰「不違龜筮」。二五巳正,三上易位成既濟,人協龜從,故「弗克違,元吉」也。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右也。」
【侯果曰:内柔外剛,龜之象也。又體兑艮,互有坤震,兑爲澤龜,艮爲山龜,坤爲地龜,震爲木龜。坤數又十,故曰「十朋」,朋,類也。六五處尊,損巳奉上,人謀允叶,龜墨不違,故能延上九之右,而來十朋之益,所以大吉也。崔憬曰:「或之者,疑之也」,故用元龜價直二十大貝,龜之最神貴者以決之。不能違其益之義,故獲「元吉」。雙貝曰「朋」也。】
【疏】侯注:離内柔外剛,故爲「龜」。頤全體象離,故頤初曰「舍爾靈龜」。損自二至上内柔外剛,亦龜象。又體内兑外艮,内互震,外約坤。兑爲澤,故「爲澤龜」,艮爲山,故「爲山龜」,澤龜、山龜見爾雅。春官龜人曰「地龜曰繹屬」,坤爲地,故云「地龜」,又「東龜曰果屬」,震東方卦,故云「木龜」,攷經傳無木龜,當即東龜也。坤數十,故曰「十朋」。坤彖傳
曰「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故云「朋,類也」。六五居中處尊,爲損之主,故能損巳以奉上九。洪範「謀及卿士,謀及庶人」,故云「人謀」。春官卜師凡卜事眡高揚火以作龜,致其墨,故云「龜墨」。洪範又曰「龜從,卿士從,庶民從」。故云「人謀允叶,龜墨不違,延上九之右,來十朋之益,所以大吉」。崔注:「或之者,疑之也」,乾文言文。元龜價值二十大貝,兩貝曰朋,故曰「十朋」。爾雅「一曰神龜」,龜之最神者,其直貴,用以決之。不能違其損下益上之義,故獲元吉。雙貝,猶言兩貝也。又兑西爲右。右,助也。上右五益三成既濟定,太平化行,故曰「自上右也」。
上九。弗損益之,无咎貞吉。
【虞翻曰:損上益三也。上失正,之三得位,故「弗損益之,无咎貞吉」。動成既濟,故「大得志」。】
【疏】上與三應,故宜損上以益三。上失正有咎,之三得位,故弗損而益三,咎者无咎,得正而吉也。二五巳正,三上易位,是「動成既濟」,故象曰「大得志也」。
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虞翻曰:謂三往之上,故「利有攸往。」二五巳動成益,坤爲臣。三變據坤成家人,故曰「得臣」。動而應三成既濟,則家人壞,故曰「无家」。王肅曰:處損之極,損極則益,故曰「弗損益之」。非无咎也,爲下所益,故「无咎」。據五應三,三陰上附,外内相應,上下交接,正之吉也,故「利有攸往」矣。剛陽居上,羣下共臣,故曰「得臣」矣。得臣則萬方一軌,故「无家」也。】
【疏】虞注:自内曰往。三在内,至是始往于上,故「利有攸往」。二五巳動成益,互體坤,坤,臣道也,故爲臣。三變據坤,體成家人,故曰「得臣」。三巳正,上動應之成既濟,則家人象毁,故曰「无家」。谷永釋此經云「言王者臣天下,无私家」,是也。王注:上者損之極,損極則益,故「弗損益」,序卦所云「損而不巳則益」是也。上失位,非无咎。爲下所益,故得「无咎」。近據五,遠應三,三五互坤,衆陰上附。外内陰陽相應,上下剛柔相接,應得正,故貞。卦自泰來,「上下交而志同」,故「利有攸往」。九以陽剛居上,下臨互坤,羣陰共臣,故曰「得臣」。得臣則天下一家,故萬方一軌,无私家也。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虞翻曰:謂二五巳變,上下益三成既濟定,離坎體正,故「大得志」。】
【疏】二五巳變成益。上九下益六三,三上易位成既濟定。離下坎上,六爻皆正,坎爲志,故「大得志」。
校勘記
〔一〕
潘校:「謂」,原本作「爲」,據陳校本正。
〔二〕
潘校:「正」,原本作「二」,據陳校本正。
〔三〕
潘校:「泰」下疑脱「坤」字。陳校本删「泰」上「欲」字。
〔四〕
潘校:「三」,原本作「二」,據陳校本正。
〔五〕
潘校:「坤」,原本作「乾」,據所引坤彖傳文正。
字數:4632,最後更新時間:2021-10-16
上一篇:
解
【目錄】
下一篇:
益
東里書齋專注於古籍全文免費在綫閱讀和檢索,歡迎您的光臨指正!
聯繫我們:
dlsr@163.com
粤ICP备14015598号
粤公网安备 44512202000019号
【返回封面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