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蒙學部
字辭部
三家部儒家
三家部道家
三家部佛家
易學部
史地部
諸子部
格致部
術數部
醫學部
文學部
藝術部
類書部
譜錄部
目錄部
作者專欄
關於本站
東里論壇
章回目錄
欄目導航
回頂部
到底部
转成简体
隱藏注疏
書名
章節标題
作者
百度全文
噬嗑
章內目錄
噬嗑
热門圖書
◎ 肉蒲團
◎ 四庫全書總目
◎ 紅樓夢
◎ 古文觀止
◎ 漢書
◎ 史記
◎ 唐詩三百首
◎ 論語正義
◎ 周易集解纂疏
◎ 三國志注
東里書齋
➩
易學部
➩
象數類
➩《
周易集解纂疏
》
周易集解纂疏
噬嗑
序卦曰:「可觀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崔憬曰:言可觀政于人,則有所合于刑矣,故曰「可觀而有所合」。】
【疏】「中正以觀天下」,「下觀而化」者,宜无不合矣。故「可觀而有所合」也。觀政之道,不外勸懲。教所以勸,刑所以懲也。在觀之家,則教以勸之,而易合者合。在噬嗑之家,則刑以懲之,而不合者亦合。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故「言可觀政于人,則有所合于刑矣」。是「可觀而有所合」之義也。人不合者,則刑以合之。物不合者,則噬以嗑之。故曰「嗑者,合也」。
䷔
震下離上
噬嗑。亨,利用獄。
【虞翻曰:否五之坤初,坤初之五,剛柔交,故「亨」也。坎爲「獄」,「艮爲手」,離爲明。四以不正而繫于獄,上當之三,蔽四,成豐「折獄致刑」,故「利用獄」。坤爲「用」也。案:「頤中有物曰噬嗑」,謂九四也。四互坎,體坎爲法律,又爲刑獄。四在頤中,齧而後「亨」,故「利用獄」也。】
【疏】虞注:卦自否來。否五剛之初,初柔之五,是剛柔交通,故亨也。互坎陽陷陰中,又九家易曰「坎爲律」,又爲叢棘、爲桎梏、故「爲獄」。互「艮爲手」,折獄從手,故取艮手折獄。貴明,故取離明。四陽不正,陷于坎中,故云「繫于獄」。蔽,斷也。三上易位,則三斷四獄,其體爲豐。豐象曰「折獄致刑」,故「利用獄」也。坤「致役」,故「爲用」。案:二陽四陰,外實中虚,「頤」象也。九四以不正閒之,是「頤中有物」象也。彖傳曰「頤中有物曰噬嗑」。「物」謂九四也。四互坎,九家易「坎爲律」,故「爲法律,又爲刑獄」。四在頤中,閒而不合。噬,齧也。唯齧而合之,所以通也,故「亨」。刑克以通,所以「利用獄也」。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
【虞翻曰:「物」謂四,則所噬乾脯也。頤中无物則口不噬,故先舉「頤中有物曰噬嗑」也。】
【疏】九四不正,閒于頤中,故「物謂四」。「所噬乾脯」者,取九四爻辭也。頤中无物則口无所噬,故先舉「頤中有物」,齧而合之,以明噬嗑。彖辭未有以卦象者,故特釋其義也。
噬嗑而亨,
【崔憬曰:物在頤中,隔其上下,因齧而合,乃得其「亨」焉。以喻人于上下之閒,有亂羣者,當用刑去之,故言「利用獄」。】
【疏】四在頤中,隔其上下,不通之象也。齧而合之,乃得其通,故「亨」也。人于上下之閒,有不正而亂羣者,則當用刑以去之。去之則「亨」,故「利用獄」也。
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
【盧氏曰:此本否卦。乾之九五分降坤初,坤之初六分升乾五,是「剛柔分」也。分則雷動于下,電照于上,合成天威,故曰雷電合而成章也。】
【疏】卦自否來。否乾剛坤柔。九五下降,是分乾之剛以降坤初。初六上升,是分坤之柔以升乾五。故曰「剛柔分也」。分則下震爲「雷」爲「動」,上離爲「電」爲「明」,雷動電照,合成天威,且「嗑者,合也」,故曰「雷電合而章」也。
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侯果曰:坤之初六,上升乾五,是「柔得中而上行」。雖則失位,文明以中,斷制枉
直,不失情理,故「利用獄」。】
【疏】初六柔也,上升于五爲「中」,是「柔得中而上行」也。六雖失位然在坤爲文,之離爲明,居五得中,以此斷制枉直,自不失情理之正,又有上之三以成豐「折獄」,故「利用獄也」。
象曰:「雷電噬嗑。
【宋衷曰:雷動而威,電動而明,二者合而其道章也。用刑之道,威明相兼。若威而不明,恐致淫濫。明而无威,不能伏物。故須雷電竝合,而噬嗑備。】
【疏】晉語「司空季子曰『車有震武也』」,韋注云「震,威也」,又云「居樂出威」,故云「雷動而威」。説卦「離
爲電」,鄭注云「久明似日,暫明似電」,故云「電動而明」。稽覽圖曰「雷有聲名曰雷,有光名曰電」。是雷與電本合也。故云「二者合而其道章」,即彖傳意也。用刑之道,二者相兼。不明則刑必濫,不威則物不伏,故必二者合,而後噬嗑之道始備。吕刑曰「德威惟畏,德明惟明」,是其義也。
先王以明罰勑法。」
【侯果曰:雷所以動物,電所以照物。雷電震照,則萬物不能懷邪。故先王則之。「明罰勑法」,以示萬物,欲萬方一心也。】
【疏】震動,故「雷所以動物。」離明,故「電所以照物」。有雷之震,有電之照,則萬物不能懷邪。故先王則雷電之明威,以明罰而勑法焉。説文「罰,辠之小者。從刀從詈。未以刀有所賊,但持刀罵詈則應罰」。春秋元命包「罔言爲詈,刀詈爲罰」。吕刑「五刑不𥳑,正于五罰」,孔傳「出金贖罪」。地官大司徒「凡民之有衺惡者,三讓而罰之」,注云「罰謂撻擊之也」。愚案:「罰」從「刀」者,錢刀也。非「持刀罵詈」之謂乃罵詈則以錢刀贖之也。故凡用薄刑者,通謂之罰。如地官所言是也。吕刑「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秋官大司寇「縣刑象之法于象魏,使萬民觀刑象」。月令「孟秋之月,有司脩法制法皆謂刑也」。「明罰勑法,以示萬物」者,欲萬方一心,罔干憲典,即刑期無刑之意也。又案:否乾爲「先」、爲「王」,故曰「先王」。刑貴平,坎水平,故爲「罰」、爲「法」。離爲「明」。故「明罰」。勑,戒也。震言爲誡,故「勑法」。上之三得正,而折四獄,故「明罰勑法」也。
初九。屨校滅趾,无咎。
【虞翻曰:屨,貫。趾,足也。「震爲足」,坎爲「校」。震没坎下,故「屨校滅趾」。初位得正,故「无咎」。干寶曰:趾,足也。屨校,貫械也。初居剛躁之家,體貪狼之性,以震掩巽,彊暴之男也。行侵陵之罪,以陷「屨校」之刑,故曰「屨校滅趾」。得位于初,顧震知懼,「小懲大戒」,以免刑戮,故曰「无咎」矣。】
【疏】虞注:釋名「屨,拘也。所以拘足也」。「屨」訓「貫」,即「拘」義也。「趾,足也」,釋言文。「震爲足」,説卦文。九家説卦曰「坎爲桎梏」,故「爲校」。震足没于坎水之下,故「屨校滅趾」。震體以初爲主,故獨象「屨校」也。初陽位,陽爻得正,故「无咎」。伏羲始作八卦,近取諸身,故此卦初爲「趾」,上爲「耳」。干注:以「械」爲「屨」,故曰「屨校」。漢謂之「貫械」。後漢書李固傳云「渤海王調貫械上書」是也。説卦「巽其究爲躁卦」,虞謂躁則震是也。九本陽剛,又居震初,故云「初居剛躁之家」。翼奉傳曰「北方之情好也。好行貪狼,申子主之」。震初庚子,子北方水位,故云「體貪狼之性」。巽宫三世卦,變巽爲震,故云「以震掩巽」。震長男而性貪狼,故爲「彊暴之男也」。震足爲「行」,又爲阪生,阪,陵也,故云「行侵陵之事」。坎爲「陷」,又爲「校」,故云「以陷屨校之刑」。行陷于罪,故曰「屨校滅趾」。震陽得位于初,震象曰「恐懼脩省」,故云「顧震知懼」。「小懲大戒」,繫下文。震知懼,懼故懲戒,懲戒「以免刑戮」,故「无咎」。
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虞翻曰:否坤小人,以陰消陽。「其亡其亡」,故五變滅初,否坤殺「不行也」。干寶曰:不敢遂行彊也。】
【疏】虞注:繫下言「小懲大戒,小人之福」,謂此爻也。卦自否來,「小人道長」,謂坤初也。否以陰消陽,九五曰「其亡其亡」。消四及五,則五下,滅初坤臣弑君。「殺」讀爲「弑」,坤滅,故弑「不行也」。干注:震爲「行」,爲剛,躁,是「行彊」也。互艮以止之,故「不敢遂行彊也」。
六二。噬膚滅鼻,无咎。
【虞翻曰:噬,食也。艮爲「膚」、爲「鼻」鼻没坎水中,隱藏不見故「噬膚滅鼻」。「乘剛」,又得正「多譽」,故「无咎」。】
【疏】「噬,食也」,方言文。爻辭曰「膚」,曰「昔肉」,曰「乾胏」,曰「乾肉」。「膚」爲脇革肉也。少牢饋食禮曰「雍人倫膚九,實于一鼎」。又曰「膚九而俎,亦横載革順」是也。「艮爲膚、爲鼻」,九家説卦文。艮體互于坎下,是鼻滅水中之象。「坎爲隱伏」,故「隱藏不見」。二噬艮膚而艮滅坎中,故曰「噬膚滅鼻」。初陽,故「乘剛」。六居二得正,二又「多譽」,故「无咎」。愚案:初上皆在頤外,故不言噬。初言「趾」,上言「耳」,近取諸身,皆遠于頤者也。至二則在頤中,故自二至五皆言「噬」。膚在皮外,柔而易噬,以喻六二柔中,治獄平易之象。但初九剛彊,必須嚴厲,惟施以滅鼻之刑,乃「无咎」也。初體震「爲足」,故「滅趾」。「滅趾」者,刖刑也。二互艮「爲鼻」,故「滅鼻」。「滅鼻」者,劓刑也。
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侯果曰:居中履正,用刑者也。二互體艮,艮爲「鼻」,又「爲黔喙」,「噬膚滅鼻」之象也。乘剛噬必深。噬過其分,故「滅鼻」也。刑刻雖峻,得所疾也。雖則「滅鼻」而「无咎」矣。】
【疏】二居中,六履正,得用刑之。道者也。二互「艮鼻」,本九家説卦文。「爲黔喙」本説卦傳文。互艮,故有「噬膚滅鼻」之象也。下乘初剛,所噬必深。噬過其分,故至「滅鼻」。用刑雖峻,疾所當疾,故云「得所疾也」。雖至「滅鼻」,亦「无咎」矣。愚案:二乘初剛,施以「滅鼻」之刑,是柔能制剛者也,故「无咎」。
六三。噬昔肉遇毒,小吝,无咎。
【虞翻曰:三在膚裏,故稱「肉」。離日熯之爲「昔」。坎爲「毒」。故「噬昔肉遇毒」。毒謂矢毒也。失位承四,故「小吝」。與上易位,「利用獄」成豐,故「无咎」也。】
【疏】四陽爲骨,二爲「膚」。「三在膚裏,故稱肉」。説文「㫺,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馬融云「晞于陽而煬于火曰腊肉」,故云「離日熯之爲腊肉」。坎爲害,故「爲毒」。周語單子曰「厚味實昔毒」。「腊」,「昔」籀文。昔肉久稱「昔」,味厚者爲「毒」。又鄭語「毒之酋腊者,其殺也滋速」。故「噬昔肉遇毒」。四曰「得金矢」,三近四,故「毒謂矢毒也」。三不正爲失位,四不正而三承之,故「小吝」。上來之三,是易位也。折四成豐,利用刑獄,故「无咎也」。
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荀爽曰:「昔肉」謂四也。三以不正,噬取異家,法當遇罪,故曰「遇毒」。爲艮所止,所欲不得,故「小吝」也。所欲不得,則免于罪,故「无咎」矣。】
【疏】三近四,故「昔肉謂四」。三位不正,「噬取異家」,謂噬四也。取非其有,法當遇罪,故曰「遇毒」,毒亦四毒也。互艮以止之,故「爲艮所止」。所欲之昔終不可得,故「小吝」也。然所欲不得,則可免于罪,故「无咎」矣。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陸績曰:肉有骨謂之「胏」。離爲乾肉,又爲兵矢。失位用刑,物亦不服,若噬有骨之乾胏也。金矢者,取其剛直也。噬胏雖復艱難,終得信其剛直。雖獲正吉,未爲光大也。】
【疏】馬融云「有骨謂之胏」,故云「肉有骨謂之胏」。「離爲乾卦」,陽爲骨而離乾之,故「爲乾肉」。「離爲戈兵」,故「爲兵矢」。四失位不正,以此用刑,物必不服,故云「若噬有骨之乾胏也」。秋官大司寇「禁民訟入束矢,禁民獄入鈞金」。矢取其直,不直者入束矢。金能見情,無情者入鈞金。故云「金矢者取其剛直」。王肅又云「金矢所以獲野禽,故食之得金矢」也,義亦可通。「噬乾胏」,艱難之象也。「得金矢」,剛直之象也。于艱難而得剛直,可謂「利艱」矣。然必變正,然後「吉」也。變正則離毁,故「未光也」。愚案:四有剛直之才,能斷獄者也。故爻言「貞吉」。四爲上下之隔,能亂羣者也,故象言「未光」。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貞厲无咎。
【虞翻曰:陰稱「肉」。位當離日中烈,故「乾肉」也。乾金黄,故「得黄金」。貞,正。厲,危也。變而得正,故「无咎」。王弼曰:乾肉,堅也。黄,中也。金,剛也。以陰處陽,以柔承
剛,以噬于物,物亦不服,故曰「噬乾肉」也。然處得尊位而居于中,能行其戮者也。履不正而能行其戮,剛勝者也。噬雖不服,得中而勝,故曰「噬乾肉得黄金」也。己雖不正,而刑戮得當,故雖厲而无咎也。】
【疏】虞注:陽稱骨,故「陰稱肉」。五正離位,故云「位當離日中烈」。「離爲乾卦」,故曰「乾肉」也。卦自否來,否乾「爲金」。位居中,其色黄。故曰「得黄金」。「貞,正」者,變而正也。厲,危也。雖變正亦危也。然變而得正,終「无咎」矣。王注:離爲「乾肉」,兩陽在外,故「堅」也。黄爲中色,五爲中位,故云「黄,中也」。五爲陽位,陽爲剛,故云「金,剛也」。六五以陰處陽,以柔乘剛,以此治人之罪,人亦不服,故如「噬乾肉」也。以六處五,得乎尊位,柔乘剛而居于中,既中而行剛,是「能行其戮者也」。履雖不正而能行其戮,是以「剛勝者也」。以不正噬物,物雖不服,然位得中而能以剛勝,是「噬乾肉而得黄金也」。位雖不當而用刑得當,故「雖貞厲而无咎也」。
象曰:「貞厲无咎,得當也。」
【荀爽曰:謂陰來正居是而厲陽也。以陰厲陽,正居其處而无咎者,以從下升上,不失其中,所言「得當」。】
【疏】謂初陰來五,正居于是而危厲陽位也。「以陰厲陽,正居其處」,宜有咎矣,「而无咎者」,以從下初上升于五,雖不正而不失中,故言「當」也。案:五位不當,變之正,則當也。
上九。何校滅耳,凶。
【荀爽曰:爲五所何,故曰「何校」。據五應三,欲盡滅坎,三體「坎爲耳」,故曰「滅耳凶」。上以不正,侵欲无已,奪取異家。「惡積而不可弇,罪大而不可解」。故宜凶矣。鄭玄曰:離爲槁木,「坎爲耳」。木在耳土,「何校滅耳」之象也。】
【疏】荀注:「何」與「荷」同。上據五,爲五所荷,故曰「何校」。近據五,下應三,而己居其上,是「欲盡滅坎」也。三互坎,「坎爲耳」,故曰「滅耳凶」。上位不正,侵下无已。「奪取異家」,謂應三據五也。「惡積而不可弇,罪大而不可解」,繫下説此爻文也。處罰之極,積惡不改,宜其凶也。案:繫下虞注此爻云「陰息姤至遯,子弑其父,故惡積而不可弇。陰息遯成否,以臣弑君,故罪大而不可解」。尋此卦初爻,義取小懲大戒。上爻義取惡積罪大者。此本否上,「否終則傾」,宜下反于初成益,則「先否後喜」。今上不下反,坤弑遂行。五降于初以救之,故初「无咎」而上「凶」也。又案:滅耳,刵刑也。惡積罪大,當服大辟之刑。以三有正應,故從末減而予以滅耳之罰。初二罪薄罰重,以无正應也。鄭注:説卦曰「離其于木也,爲折上槀」,故「爲槁木」。又爲「校」。「坎爲耳」,説卦文。以木在耳上,故有「何校滅耳」之象。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九家易曰:當據離坎以爲聰明。坎既不正,今欲滅之,故曰「聰不明也」。】
【疏】「離爲目」,主視爲「明」。「坎爲耳」,主聽爲「聰」。己居坎離之上,當據二象以爲聰明。坎既不正,上欲滅之。坎滅而離象亦毁。故「聰不明」。鄭氏云「目不明,耳不聰」是也。
校勘記
〔一〕
潘校:「枉」,原本作「在」,據陳校本正。
〔二〕
潘校:「離」字原脱,據説卦文補。
〔三〕
潘校:孔疏本「承」作「乘」。
字數:4103,最後更新時間:
2021-10-16 17:09:25
上一篇:
觀
【目錄】
下一篇:
賁
東里書齋專注於古籍全文免費在綫閱讀和檢索,歡迎您的光臨指正!
聯繫我們:
dlsr@163.com
粤ICP备14015598号
粤公网安备 44512202000019号
東里書齋-站點欄目導航
東里書齋-全部書籍列表
【返回封面頁】
周易集解纂疏自序
周易集解序
周易集解纂疏凡例
諸家説易凡例
乾
坤
屯
蒙
需
訟
師
比
【此上已查括號配對】
小畜
【此上已查括號配對】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臨
觀
噬嗑
賁
剥
復
无妄
大畜
頤
大過
坎
離
咸
恆
遯
大壯
晉
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損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漸
歸妹
豐
旅
巽
兑
涣
節
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
繫辭上
繫辭下
説卦
序卦
雜卦
易筮遺占
附:中華校點本《前言》
附:中華校點本《點校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