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問識
    1. 卷三
      1. 臟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素問識·卷三


臟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法四時五行而治 志云。法於四時五行。而爲救治之法。高云診治之。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白虎通云。五行。言行者。欲言天行氣之義也。漢藝文志云。五行者。五常之形氣也。釋名云。五行者。五氣也。於其方各施行也。尚書正義云。五行。即五材也。言五者。各有材幹也。謂之行者。若在天則五氣流行。在地則世所行用也。

卒聞之 馬云。卒。盡也。素問靈樞。言願卒聞之者甚多。其義仿此。

肝苦急 吳云。肝爲將軍之官。志怒而急。急則自傷而苦之矣。宜食甘以緩之。則急者可平也。馬云。凡飲食藥物皆然。

心苦緩 吳云。心以長養爲令。誌喜而緩。緩則心氣散逸。自傷其神矣。急宜食酸以收之。

脾苦濕 吳云。脾以制水爲事。喜燥惡濕。濕勝則傷脾土。宜食苦以燥之。

肺苦氣上逆 吳云。肺爲清虛之臟。行降下之令。若氣上逆。則肺苦之。急宜食苦。以泄肺氣。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張云。腎爲水臟。藏精者也。陰病者苦燥。故宜食辛以潤之。蓋辛從金化。水之母也。其能開腠理。致津液者。以辛能通氣也。水中有真氣。惟辛能達之。氣至水亦至。故可以潤腎之燥。志云。以上論五臟所主之時日。及五苦五味。以下論五臟之病。有間甚之時日。及五欲五補五瀉。簡按王好古湯液本草。有五臟苦欲補瀉藥味之例。李中梓醫宗必讀。有苦欲補瀉論。當稽考。

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滑云。此一句九字。疑元是註文。

持於冬 汪機云。愚謂執持堅定也。猶言無加無減。而平定也。

下晡 玉篇。晡。申時也。簡按史記天官書。旦至食。食至日昳。日昳至餔。餔至下餔。下餔至日入。知是下晡。在晡時之後。日入之前。吳以爲申酉。是也。

急食辛以散之 吳云。肝木喜條達。而惡抑鬱。散之則條達。故食辛以散之。

用辛補之酸瀉之 吳云。順其性爲補。反其性爲瀉。肝木喜辛散。而惡酸收。故辛爲補。而酸爲瀉也。簡按辛。金味也。金剋木。乃辛在肝爲瀉。而云用辛補之何。蓋此節。專就五臟之本性而言補瀉。不拘五行相剋之常理也。下文心之咸亦同。

心欲軟 吳云。心爲火臟。心病則剛燥矣。宜食鹹以軟之。蓋咸從水化。故能濟其剛燥使軟也。

用鹹補之甘瀉之 吳云。心火喜軟而惡緩。故咸爲補。甘爲瀉也。馬云。此乃因其性而治之耳。

溫食飽食 吳。溫。作濕。注云。濕食。水果之類。高同。云。濕食。水濕之食也。張云。溫。言非熱。防滯也。簡按二說未詳孰是。

日昳 書無逸疏。昃。亦名昳。言日蹉跌而下。謂未時也。熊音。昳。音迭。日昃也。簡按吳云。日昳。戌也。張云。日晐曰昳。

並誤。蓋晐乃昃之訛。

下晡靜 簡按據前後文例。當是云日中靜。王注一本或云之說。卻似有理。然經文其例不一。往往有如此者。姑仍舊注。

夜半靜 簡按據前後文例。當是云日昳靜。

肺欲收 張云。肺應秋氣。主收斂。故宜食酸以收之。

焠㶼 張云。焠。音翠。㶼。音哀。焠㶼。燒爆之物也。韻會。焠。燒也。荀子解蔽注。焠。灼也。廣韻。熱甚也。

腎欲堅 張云。腎主閉藏。氣貴周密。故腎欲堅。宜食苦以堅之也。高云。腎病則水汎。故腎欲堅。苦爲火味。故能堅也。

至於所生而持 於。甲乙作其。非。

𥉂𥉂 熊音。𥉂。乎光反。目不明也。

脅支滿 周語注。支。拄也。吳云。支滿者。兩脅支離而滿也。志云。支滿者。少陰之支絡。滿痛於脅下也。並誤。

脅下痛 甲乙。作兩胠痛。

肩甲 馬云。甲。胛同。

舌下血者 張云。心主舌。故取舌下血。以瀉其實。簡按甲乙。無舌下二字。近是。

其變病 吳云。如笑不休之類。張云。謂病屬少陰。而證有異於前說者。簡按王爲嘔變。未允。

郄中 馬云。手少陰之郄。陰郄穴也。(本於王注)張云。郄。隙同。高云。其變病者。言始病心包之經脈。今變病太陽之孫絡。當刺郄中。而取其血者。郄中。足太陽之委中。乃膕中央之合穴也。簡按據刺腰痛論。郄中。即委中。刺瘧論。太陽瘧。刺郄中。甲乙。作膕中。王引黃帝中誥圖經云。委中主之。古法以委中爲郄中也。似高注不可廢。

肌肉痿 馬吳據新校正。肌。作飢。是。

善瘈 甲乙。作善瘈瘲。張云。瘈。手足掉掣也。簡按玉機真臟論云。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瘛。瘈同。甲乙添瘲字。似非是。

少陰血者 張云。少陰腎脈也。脾主濕。腎主水。水能助濕傷脾。故當取少陰之血。以泄其寒實。如厥病篇。治脾心痛者。亦取腎經之然谷太谿。義猶此也。簡按馬吳並從王注。覺允當。

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 馬本。陰股二字句。而註文則尻陰股各一字句。未知孰是。吳云。肺爲清虛之臟。主呼出而升陽。肺病則清陽陷於下部。不能自升。邪氣實而爲痛耳。簡按馬張仍王義。今從之。

不能報息 張云。報。復也。不能報息。謂呼吸氣短。難於接續也。

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 甲乙。內下。有少陰二字。張云。外。言前也。內。言後也。簡按甲乙。增少陰二字。義尤明白。

寢汗 張云。此腎經之實邪也。腎主五液。在心爲汗。而腎邪侮之。心氣內微。故爲寢汗。如脈要精微論。曰陰氣有餘。爲多汗身寒。即此之謂。志云。太陽之氣司表。而下出於膀胱。經氣逆則表氣虛。故寢汗出而惡風。

憎風 說文。憎。惡也。王云。憎。謂深惡之。可疑。

粳米 靈五味篇。作粇米飯。粇。粳同。

 農書云。葵。陽草也。爲百菜之主。備四時之饌。

小豆 五味篇。作麻。

 說文。藿。尗之少也。儀禮公食大夫禮注。藿。豆葉也。

黃黍 張云。即糯小米。北方謂之黃米。簡按本草。有丹黍無黃黍。齊民要術。引郭義恭廣志云。有濕屯黃黍蓋。此謂黍中之黃者。金匱真言論。以黍爲心之穀者。乃丹黍耳。農政全書云。古所謂黍。今亦稱黍。或稱黃米。即與張所指同。

毒藥攻邪 鄭玄注周禮云。毒藥。藥之辛苦者。藥之物恆多毒。書曰。藥不瞑眩。厥疾不瘳。賈公彥云。藥之無毒亦聚之。但藥物多毒。故曰毒藥。王應電云。毒藥。得天地之偏氣。寒熱之性過甚者也。人身有不和之氣。須以偏勝之物攻之。乃得其平。

五菜爲充 吳云。充實於臟腑也。

或急 簡按二字。王不釋其義。諸家亦然。考前文無物性急者。疑是衍文。高特注云。或急者。肝苦急也。兼言或急。則心或苦緩。脾或苦濕。腎或苦燥。肺或苦氣上逆。皆在其中。此說傅會不可從。

字數:1935,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