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問識
    1. 卷八
      1. 著至教論篇第六十六

素問識·卷八


著至教論篇第六十六


吳云。著。明也。聖人之教。謂之至教。

明堂 禮記明堂位。明堂也者。明諸侯之尊卑也。前漢郊祀志。武帝元封元年。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制。詳見大戴禮。白虎通。獨斷。

誦而頗能解 太平御覽。頗。作不。

足以治群僚 張云。群僚之情易通。侯王之意難測。所以有不同也。馬云。外紀載紀官。舉相則王侯。此時已有之。簡按書皋陶謨。百僚師師。百工惟時。孔傳。僚工。皆官也。

不足至侯王 足下。太平御覽。有以字。

受樹天之度 志云。所謂立端於始。表正於中。蓋立端表。以測天之四時陰陽。星辰日月之度。以著於經書。乃傳於後世。高云。上古樹八尺之臬。參日影之斜正長短。以定四時。故願得受樹天之度。以定四時之陰陽。即以四時陰陽。合之星辰日月。分別明辨。以彰璣衡之經術。

四時陰陽合之 吳。改作合之四時陰陽。

疑於二皇 馬吳張高。並據全本。疑。作擬。馬云。二皇者。伏羲神農也。吳云。神農常以醫藥爲教。今又上通神農。著至言以爲教。是神農既皇。又一皇也。高云。不但上通神農。且擬於二皇。二皇。伏羲神農也。此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一脈相傳。言大道也。

疑殆 扁鵲傳。拙者疑殆。論語。闕疑闕殆。

夫三陽天爲業 馬云。三陽。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業。事也。上下。手足也。三陽在人。爲表之表。其尊爲父。事與天同。張云。此三陽者。統手足六陽爲言。簡按張以下文三陽獨至。又云三陽者至陽也之三陽。爲太陽。此注非。

合而病至 馬云。手足太陽經。不循常脈。合而爲病。則陽氣太盛。諸部陰陽各經。皆被偏害。吳云。若上下之氣。失其常道。不以應天爲業。則必內患外邪。合而病至。而偏害於陰陽也。

三陽莫當 吳云。言其義無當於心也。諸家仍王義。

三陽獨至 張云。此三陽獨至者。雖兼手足太陽。而尤以足太陽爲之主。故曰獨至。

內無正 馬云。正。亦期也。吳云。內無痛苦可正。正。預期也。張云。內無名目可正。高云。並於外則外無期。譬於墮溺不可爲期。並於內則內無正。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正。

不中經紀 吳云。病不中經常綱紀。張同。簡按諸家並仍王義。恐非。

診無上下以書別 吳。七字句。診云。診無上下之殊。及可以書記先別者。張同。馬云。書。即前陰陽傳也。志云。故不能以脈經上下篇之書別。簡按王注爲穩當。

臣治疏愈說意而已 高云。說。作悅。治。理也。疏。遠也。謂理治其言。疏遠愈甚。不過悅其大意而已。簡按疏。王注爲稀。諸家仍王意。今從之。

三陽者至陽也 張云。太陽。至盛之陽。故曰至陽。

積並則爲驚 吳云。積並。數並也。驚。今之癇也。馬云。二經積並。即手太陽之裏爲心。足太陽之裏爲腎。心失神。腎失志。則皆爲驚駭。

礔礰 熊音劈歷。吳云。霹靂同。病至如礔礰之迅。簡按張衡西京賦。礔礰激而增響。是也。

滂溢 熊音。泛也。上普郎反。下逸。說文。滂。沛也。

乾嗌喉塞 熊音。嗌。音益。咽也。吳云。陽氣滂溢於諸經。乾涸其嗌。而喉中壅塞。馬云。其嗌乾。其喉塞。正以心腎之脈。皆上通於嗌喉也。

直心 吳。改作爲病二字。馬云。凡三陽併合。則必直當其心。張云。謂邪氣直衝心膈也。高云。三陽積併爲病。謂之三陽直心。亢害已極。故坐不得起臥。志云。直。當也。

便身全 吳云。臥則經氣約束。故身安全。馬云。便是身患三陽之病之人也。簡按馬張志高。以坐不得起臥者。爲一句。注意率同。皆以全爲辭。王爲安全之義。恐非。然而不若甲乙作身重爲勝矣。

且以知天下 張云。且。猶將也。謂欲知天下之要道。尤當別陰陽應四時。

陽言不別陰言不理 高云。陽。猶明也。陰。猶隱也。明言之。不能如黑白之別。隱言之。不能如經綸之理。其中更有精微。

世主學盡矣 張云。邪並於陽則陽病。並於陰則陰病。陰陽俱病。故傷五臟。臟傷於內。則筋骨消於外也。醫道司人之命。爲天下之所賴。故曰世主。不明不別。於道何有。是使聖人之學泯矣。志云。傳世之主。學盡矣。

腎且絕 吳云。此上。必有諸經衰絕之候。蓋闕之。今惟存腎絕一條爾。簡按此注是。高云。史臣記雷公殫心帝教。而深思弗釋也。公聞帝教。既竭心思。求之不得。中心如焚。一似腎且絕。可謂強解矣。

惋惋日暮 吳云。惋。音婉。腎者水臟。水畏土。日暮則陽明胃土主事。故惋惋不安。張云。真陰且絕。故惋惋不已。憂疑終日。志云。惋惋。驚歎貌。

從容不出 吳云。腎主骨。骨氣衰弱。故雖從容閒暇。不欲出戶。

人事不殷 吳云。腎主喜靜。故雖人事之來。不欲以身殷受也。志云。殷。盛也。高云。一切人事不殷。殷。猶勤也。簡按漢書平當傳師古注。人事者。人情也。莊子。其不殷。注。殷。中也。此云人事不殷。蓋謂心志迷妄。與人情不相主當也。

字數:1492,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