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問識
    1. 卷五
      1. 風論篇第四十二

素問識·卷五


風論篇第四十二


馬云。內論五臟六腑之風。故名。後世論風。當祖此篇。奈以中風及癘風偏枯。各立爲一門。致使後人視中風爲重。傷風爲輕。不知此篇曰中曰傷。無以異也。汪昂云。按風論痹論痿論。分爲三篇。病源不同。治法亦異。今世多混同論治。故丹溪著論辨之。

或爲寒中 吳此下。補或爲瘍。或爲不仁二句。非也。(詳具於下文。)

癘風 熊音。癘。音例。吳云。利賴二音。張云。癩同。

或爲偏枯 滑云。偏枯。當作偏風。下文以春甲乙云。則爲偏風。是也。

或爲風也 千金。作或爲賊風。滑云。或當作均。高云。或爲風病之無常。簡按下文有腦風目風漏風內風首風腸風泄風。恐爲風之間。有脫字。

怢慄 樓云。怢。陀骨切。忽忘也。(見集韻)慄。懼也。怢。熊音。他對切。考字書。並無振寒之義。甲乙作解㑊。於文理爲要。

名曰寒熱 簡按脈要精微論云。風成爲寒熱。並謂虛勞寒熱。即後世所謂風勞也。

寒中 張云。蓋風雖陽邪。氣則寒肅。是風之與寒。名爲同類。但有陰陽之辨耳。歲露篇曰。四時八風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所以病變若此。

風氣與太陽俱入云云 高云。風之傷人。或爲癘風者。乃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太陽之脈俞。脈。經脈也。俞。腧穴也。太陽之氣主通體。今行諸脈俞。而散於通體分肉之間。分肉。分腠之肌肉也。散於分肉。更與周身之衛氣相干。風氣行於脈俞。散於分肉。干於衛氣。則正氣不能通貫。其道不利。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然䐜脹。而有瘍。瘍。癘瘍也。此肌肉有瘍。因脈外之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肌肉癘瘍。而亦有不仁也。簡按此以下。至有不仁也。諸家併爲論瘍及不仁。故吳於篇首。補爲瘍爲不仁二句。而高獨接下文。爲癘證之瘍及不仁。文理相貫。頗覺勝於前注。今從之。

與衛氣相干 甲乙。作悍邪時與衛氣相干。

肌肉憤䐜而有瘍 熊音。憤。音忿。發也。䐜。充人反。瘍。以章反。瘡也。吳云。憤䐜。腫起也。瘍。癰毒也。簡按王注生氣通天論痤字云。謂色赤䐜憤。亦腫起之義。巢源諸癩候云。皰肉如桃核小棗。蓋謂此類也。

有榮氣熱胕 趙府本。熊本。氣。作衛。滑云。有字衍。胕。腐同。此段。當作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癘者。榮衛熱胕。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簡按此未知果是否。錄以存一說。長刺節論云。病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爲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發眉生而止針。又四時氣篇云。癘氣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無食他食。並與此節相同。曰大風。曰癘氣。即癘之謂耳。

或名曰寒熱 滑本。刪此五字。簡按此衍文。諸注屬強解。

以春甲乙云云 以下五十七字。吳移下文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之上。近是。

傷於邪者爲脾風 甲乙。邪。作風。

中於邪者爲肺風 甲乙。中。作傷。邪。作風。下同。

亦爲臟腑之風 簡按馬吳張仍王注。以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爲臟腑之風二句。爲偏風之所由。志高則接上文四時五臟之風爲一節。以亦字考之。志高爲是。高云。各以五行之時日受邪。而五臟之氣應之。則爲五臟之風。若風中五臟六腑之俞穴。傷其經脈。亦爲臟腑之風。既曰傷於風。復曰傷於邪。以明風者邪氣也。既曰傷於邪。復曰中於邪。以明傷者中之謂也。此申明或內至五臟六腑。而爲臟腑之風者如此。

各入其門戶 志。圈各上爲別段。注云。此論風邪偏客於形身。而爲偏風也。門戶者。血氣之門戶也。簡按刺節真邪論云。虛邪偏客於身半。其入深。內居榮衛。榮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爲偏枯。由之推之。門戶。即榮衰弱之處。志。以爲血氣之門戶。近是。

偏風 神巧萬全方云。經有偏風候。又有半身不遂候。又有風偏枯候。此三者。大要同。而古人別爲之篇目。蓋指風則謂之偏風。指疾則謂之半身不遂。其肌肉偏小者。呼爲偏枯。

腦風 吳云。腦痛也。簡按醫說云。腦風。頭旋偏痛。聖濟總錄云。腦戶者。督脈足太陽之會也。風邪客搏其經。稽而不行。則腦髓內弱。故項背怯寒。而腦戶多冷也。方具於十五卷。

風入係頭 甲乙注。一本作頭系。高本。係。作系。云。風入目系。而至於頭。則入目之門戶。而爲目風。簡按改係作系。若不作頭系。則頭字無著落。今據甲乙注改頭系。頭系。乃頭中之目系。

目風 吳云。目痛也。張云。或痛或癢。或眼寒。而畏風羞澀也。

漏風 張云。酒性溫散。善開玄府。酒後中風。則汗漏不止。故曰漏風。病能論。謂之酒風。

內風 吳云。今人遺精咳血。寢汗骨蒸。內風之所致也。簡按評熱病論云。勞風。法在肺下。與內風迥別。王注恐誤。張氏醫通云。入房汗出中風。嗽而面赤。內經謂之內風。脈浮緊。小青龍。脈沉緊。真武湯。

新沐 吳云。沐。濯首也。張云。一曰沐浴。簡按和劑局方。有洗頭風。證治要訣。於窗罅間梳洗。卒然如中。呼爲檐風。此亦首風之屬也。

腸風 馬云。風久入於其中。則爲腸風。其食有時不化而出也。簡按吳張併爲腸風下血之證。非也。

泄風 高云。久風外在腠理。則爲隱疹之泄風。簡按此金匱要略所論。與本篇泄風不同。當考下文。(金匱云。風氣相搏。風強則爲隱疹。身體爲癢。癢爲泄風。久爲痂癩。)張云。自上文風氣循風府而上。至此。共七種。所以明或爲風也。故有其病各異。其名不同之義。

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然。千金。作焉。滑本。刪致以下五字。

其病能 張云。凡致病之害。皆謂之能。志云。病能者。謂臟氣受邪。能爲形身作病也。馬云。能。耐同。簡按義具於病能篇。

皏然 馬。吳。皏。音駢。廣雅云。皏。白也。王注原於玉篇。

晝日則差 馬云。差。瘥同。吳云。晝日起。則肺葉垂而順。故病瘥。暮而臥。則肺葉壅而脹。故病甚。志云。晝則陽氣盛。而勝邪。暮則氣衰。故病甚也。簡按王注爲是。

診在眉上其色白 馬云。靈樞五色篇。以爲闕中者肺也。高云。其診視之部。在眉上闕庭之間。其色皏然白者。是也。志云。始言皏然白。而復曰診在眉上。其色白。有似乎重見矣。所謂皏然白者。謂肺氣受風。而臟氣之見於外也。所謂診在眉上。其色白者。謂五臟之病色。見於面也。簡按當從高注。下文四臟義並同。

焦絕 馬云。心受邪。正在中。故上中下三焦之氣。升降頗難。而似有阻絕也。張云。唇舌焦燥。津液乾絕也。簡按未詳。張據王義。姑從之。

善怒嚇赤色 甲乙。無嚇字。作色赤。樓云。嚇字。衍。高云。木火相生。故善以怒而嚇人。簡按莊子秋水云。鴟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司馬云。怒其聲。恐其奪己也。又五臟之風。言情志者。唯心肝二臟耳。而於肝則云善悲。又云善怒。併爲可疑。今且仍王注。

診在口 高本。口。作舌。注云。舌。舊本訛口。今改。

時憎女子 吳云。肝脈環陰器。肝氣治。則悅色而欲女子。肝色衰。則惡色而憎女子。

痝然 張云。浮慘貌。簡按庬同。義具於評熱病論。

脊痛 甲乙。脊上。有腰字。

其色炲 志云。恐後人認爲一色。故曰蒼。曰炲。曰皏然。曰微黃。大意與五臟生成篇之論色同。炲。煙煤黑色也。

肌上 高本。肌。作𦠄。注云。𦠄。舊本訛肌。今改。肌。兩頰肉也。肌上。顴也。顴。腎所主也。簡按說文。肌。頰肉也。五閱五使篇云。腎病者。顴與顏黑。高注確有所據。然幾幾通用。故饑作飢。機作機。則肌不必改𦠄。

胃風 簡按此腹中論所謂鼓脹之屬。與和劑局方胃風湯之胃風。醫說不伏水土之胃風不同。聖濟總錄有治方。具於十七卷。

失衣則䐜脹 吳云。風寒助邪。脈益凝澀。故今䐜脹。張云。失衣則陽明受寒於外。故爲䐜脹。簡按王注中熱。恐誤。

食寒則泄 千金。泄上。有洞字。似是。

診形瘦而腹大 高云。猶言診其形色則瘦。診其腹上則大。以明五臟診色。六腑診形之義。

先風一日 志云。風者。天之陽氣。人之陽氣。以應天之風氣。諸陽之氣。上出於頭。故先一日則病甚。男兆璜曰。風將發而所舍之風亦發。故先一日病甚。人氣之通於天也。張云。陽性先而速也。先至必先衰。是以至其風日。則病少愈。聖濟總錄云。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風行陽化。頭者。諸陽之會。與之相應也。方具於十五卷。

漏風 聖濟總錄云。食酒中風。則爲漏風。漏風之狀云云。又曰。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病名酒風。(出病能論。)夫酒所以養陽。酒入於胃。與穀氣相薄。熱盛於中。其氣慓悍。與陽氣俱泄。使人腠理虛而中風。令人多汗。惡風不可單衣。其喘息而少氣者。熱重於肺。客於皮毛也。口乾善渴者。汗出多。而亡津液故也。解墮而不能勞事者。精氣耗竭。不能營其四肢故也。謂之漏風者。汗出不止。若器之漏。久而不治。轉爲消渴。方具於十三卷。

常不可單衣 汪昂云。汗多腠疏。故常畏寒。馬注。作畏熱雖單衣亦欲卻之。昂按既云畏熱。下何以又言惡風乎。高云。多汗表虛。欲著復衣。故常不可單衣也。

甚則身汗 高本。身。作自。注云。自汗。舊本訛身汗。今改。食則汗出者。言身若無汗。食入則汗出也。甚則自汗者。言身或多汗。甚則自汗也。甚。猶多也。簡按不必改自汗。義自通。

泄風之狀 簡按上文。久風入中。則爲腸風飧泄。外在腠理。則爲泄風。本節則云。多汗。汗出泄衣上。蓋此其汗泄。甚於漏風。新校正。據千金改內風。難必矣。

上漬其風 吳云。上漬。半身之上。汗多如浸漬也。志。四字爲一句。注云。泄衣上則身濕。既濕且冷。一如水漬。而有風。故曰上漬其風也。簡按四字未詳。或恐是衍文。○吳云。此不及腦風目風內風腸風飧泄者。古亡之也。言胃風。而上文未嘗及者。亦上文亡之也。

字數:3004,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