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藏知津卷第九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彙輯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八


大方廣師子吼經(四紙餘) (南男北良)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佛在日月宮中。與九十百千俱胝比丘,無量菩薩俱。遣勝積菩薩往北方歡樂世界法起佛所聽法,勝積至彼禮佛足已,卻住一面。法起如來故問汝從何來?勝積默無言說,大眾生疑。法起如來微笑放光,十方雲集。電鬘菩薩問笑因緣。法起如來略說諸法實相,本無言說。淨身菩薩問言,若無所說是真說者,瘖默不言,皆應說法。佛言,啞默不啞默,亦皆說法。而不知法,如生盲人處日光中,而不見日。眾生所有音聲語言,皆入四無礙智。欲求法者,於自身求。欲求菩提,以五蘊求。於是大千震動,佛更出廣長舌相已,普告大眾,釋迦牟尼,即我法起。

佛說如來師子吼經(五紙) 仝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與上經同。

出生菩提心經(十一紙半) (南行北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竹林精舍。迦葉大婆羅門,夢大蓮華中有月輪,又見丈夫放光普照。次日問佛,佛爲說一切智利,及說偈勸發菩提心。次分別三種菩提,次示四攝法,次示天行,梵行,聖行,次說破魔眾會陀羅尼。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上下合卷)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與上經同。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六紙餘) 男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初得道,在伽耶山。與千比丘,萬菩薩俱。入諸佛甚深三昧,諦觀諸法性相。文殊知之,即問云何發心?佛以無發是發義答之。月淨光德天子問言,緣何事故,行菩薩道?文殊答以大悲爲本,大悲以直心爲本,直心以等心爲本,等心以無別異行爲本,乃至正觀以堅念不忘爲本,共十六句。又四心能攝因,能攝果;一者初發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轉心,四者一生補處心,廣作種種譬喻。次有定光明主天子問菩薩略道。文殊答言,一者方便,二者智慧,又一者助道,二者斷道等。次有隨智勇行菩薩問菩薩義,菩薩智。文殊答言,義名無用,智名有用。復語天子,菩薩有十智,十發,十行,十思惟,十治法,十善地。二隨法行。

伽耶山頂經(九紙) 男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說象頭精舍經(八紙餘) 男

隋北天竺沙門毘尼多流支譯

大乘伽耶山頂經(七紙餘) 男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三經並與前同本。

佛說文殊尸利行經(七紙半) (南效北良)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文殊巡行諸比丘房,見舍利弗坐禪。後至佛前,互相問難,顯示阿羅漢義。五百比丘不忍,起座而去。文殊更說法要,五百還來,四百證果,一百墮獄。佛言,此百比丘若不聞此法,應墮地獄一劫,今聞法故,暫墮即出,生兜率天。至彌勒成佛時,初會便得證果。是故不聞此法,雖得四禪四定,不能解脫煩惱生死,聞已疑惑,猶勝不聞。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七紙欠) 仝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與前經同。文義小異。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五紙餘) (南力北忠)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佛爲文殊說大乘四諦。及三十七品法。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三卷今作二卷)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住法界光明菩薩宮。與五十萬苾芻眾,萬二千菩薩,及諸天子俱。佛入普遍光明三摩地,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各有殑伽沙數菩薩雲集。妙吉祥菩薩在東方寶幢佛剎,勸慈氏菩薩同來聽法,慈氏不來,辯積幢亦不來。妙吉祥乃入無垢普光三摩地,現大神變而來佛所。普華幢天子問修何法,得如妙吉祥神通事業?佛以四種四法答之。又問妙吉祥發心久近?佛舉過去本事答之。次有遍照藏菩薩現瑞入會,與大迦葉互相問答。次普華幢再問妙吉祥最初發心之事,佛具答其最初發心轉女成男因緣。普華幢又問菩薩行法,佛令問妙吉祥。廣爲解說四念處,八正道,五根,五力,七覺支法門。

商主天子所問經(一卷) 維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耆闍崛山。商主天子請文殊師利說法。文殊爲說一百十九智,又作種種問答,又說種種菩薩行。又問佛無生忍義,佛爲授菩提記。

佛說魔逆經(一卷) 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祇園。大光天子問文殊師利曰,云何爲菩薩魔事?文殊具答之。又問善哉無善哉法,亦具答之。魔來亂法,文殊令其身被五縛,又令變像如佛,說諸妙法。開示五百弟子。次有須深天子,與文殊問答。

超日明三昧經(二卷) (南罔北短)

西晉清信士聶承遠譯

佛遊奈園。與二萬八千比丘,八萬菩薩眾俱,講大乘業無極之慧。善寶長者與千人俱,以七寶華供佛。佛令成蓋,光照十方,集諸大眾。普明菩薩偈讚佛已,問三昧法。佛言,行八十事,逮得超日明定。離垢目菩薩問三乘學,佛分別答之。淨教長者子問菩薩行,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唱十三昧名字。正見居士請問法要,佛答以有四事法,常不離佛。離垢目菩薩廣問十三昧義,佛一一細答,每一三昧,各一嘉瑞,各與一波羅密相應,即是十地之義。慧施長者女,共五百人發無上心,轉成男子,授菩提記。慧英菩薩,與文殊菩薩,及佛,問答深義。阿難問佛菩薩道本,及問遲疾。佛言,亦有亦無,因述本生,精進不懈,致先得佛。日天子請佛次日受供。佛還奈園,解法長者,調意菩薩,蓮華淨菩薩,解縛菩薩,寶事菩薩,恩施菩薩,帝天菩薩,水天菩薩,大導師菩薩,龍施菩薩,大光菩薩,各各問法,佛各答之。

須真天子經(二卷) 仝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問四事品第一,佛遊祇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一萬菩薩,及諸天四眾人俱。須真天子共發三十二問,佛一一答以四事。

答法義品第二,須真復以三十二事問於文殊,文殊一一答之。

法純淑品第三,亦須真問,文殊答。

聲聞品第四,須真勸諸大弟子,各與文殊問答。

無畏品第五,亦須真問,文殊答。明菩薩得無所畏。

住道品第六,亦須真問,文殊答。明菩薩得住於道。

菩薩行品第七,亦須真問,文殊答。

分別品第八,亦須真問,文殊答。明菩薩得持法要,得入四果三乘,亦得入凡夫三毒等法,亦得入生死入滅度法。

頌偈品第九,亦須真問,文殊偈答智慧相,善權相。

道類品第十,亦須真問,文殊答。答竟,佛囑彌勒阿難受持流通。

成具光明定意經(一卷) (南忘北彼)

後漢西域沙門支曜譯

佛在迦維羅衛國。敕阿難集一切眾,有貴姓子善明,與同輩五百人見佛,發心請佛。佛受其請。次問佛之妙德,從何致之?佛言,有定意法,名成具光明,當淨行百三十五事,及爲說往因。爲授道記。

悲華經(十卷) 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佛在王城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菩薩四百四十萬,及梵天六欲天等。時彌勒等上首菩薩,向東南方稱蓮華尊佛功德。寶日光明菩薩問佛因緣。佛答其故。謂蓮華尊佛昨夜初成正覺,作大佛事。

陀羅尼品第二,說彼東南世界相貌,及說過去日月尊佛授現佛記,授與解了一切陀羅尼門。說此事已,十方菩薩同來崛山,聽受陀羅尼門,皆得見彼蓮華佛剎。次有解脫怨憎菩薩,問修集陀羅尼法。佛答以四法,五法,六法。七歲中修。彌勒自言,於十恒沙劫前,已從娑羅王如來處得聞得修,以本願故,久在生死,待時成道,求佛授職。佛爲說諸章句,令眾獲益。又入遍一切功德三昧,度三惡道眾生令生天人,爲諸天人示宿世因緣。

大施品第三,寂意菩薩問佛出此濁世因緣,佛備述恒沙阿僧祇劫前事,謂刪提嵐世界,善持劫中,無諍念輪王,有大臣名爲寶海,生寶藏佛,王及千子諸小王等,皆悉供養,未發大心。寶海求夢,知彼志劣。以夢白佛,勸彼諸人發無上心,各取淨土。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寶藏如來授輪王記,即無量壽佛。第一太子,即觀世音。第二王子,即得大勢。第三王子,即文殊師利。第四王子,即普賢佛。第五王子,即今蓮華尊佛。第六王子,即法自在豐王佛。第七王子,即光明無垢堅香豐王佛。第八王子,即普賢菩薩。次授十千懈怠人記,次記第九王子,即阿閦佛。第十王子,即香手菩薩。第十一王子,即寶相菩薩。又授五百王子記,又授四百王子記,又授八十九王子記,又授八萬四千小王記,又授寶海八十子記,又授寶海三億弟子記,千童子記,侍者五人記,最後寶海發大悲願,諸菩薩等皆悉讚歎,六方諸佛,送華供養寶藏如來摩頂授記。并說菩薩四法懈怠,四法精進。一者願取清淨世界,二者願於善心調伏白淨眾中,施作佛事,三者願成佛已,不說聲聞辟支佛法。四者願成佛已,壽命無量,是名四法懈怠。一者願取不淨世界,二者於不淨人中。施作佛事,三者成佛已,說三乘法,四者成佛已,得中壽命,不長不短,是名四法精進。

檀波羅密品第五,寶藏如來爲大悲菩薩說諸三昧門助菩提法清淨門經,大悲菩薩歷劫行諸難行苦行。

入定三昧門品第六,十方諸佛皆我釋迦所化度者,皆遣菩薩來會供養,佛入三昧,令諸大眾皆入身毛孔中,復說十專心發於菩提,能入一切行門。乃至結名,結益,勸持,無怨沸宿大仙夜叉,發願流通。

大乘大悲芬陀利經(八卷) (南賴北敢)

附三秦錄

與前經同。而分作三十品。

方廣大莊嚴經(十二卷) (亦名神通遊戲) (前有御製序文) (南化北四大)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序品第一,佛在祇洹。於中夜分,入佛莊嚴三昧,放頂髻光,照淨居天。說偈開發,淨居天子,遂來問法。佛受其請,晨朝爲眾宣說。

兜率天宮品第二,勝族品第三,法門品第四,將下生時,爲諸天說眾法門有一百八。

降生品第五,處胎品第六,誕生品第七,入天祠品第八,寶莊嚴具品第九,示書品第十,觀農務品第十一,現藝品第十二,樂音發悟品第十三,感夢品第十四,出家品第十五,頻婆娑羅王勸受俗利品第十六,苦行品第十七,往尼連河品第十八,詣菩提場品第十九,嚴菩提場品第二十,降魔品第二十一,成正覺品第二十二,讚歎品第二十三,商人蒙記品第二十四,成道十七日,始受商人供。

大梵天王勸請品第二十五,轉法輪品第二十六,囑累品第二十七。

普曜經(八卷) (南被北大)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而品有開合。

大方便佛報恩經(七卷) 墨

出後漢錄

序品第一,佛住耆闍崛山。阿難聞外道譏佛非孝,以是白佛。佛放面門光明,照十方界,集諸菩薩。

孝養品第二,佛坐寶華,現淨身中五道色相,明一切眾生,互爲親屬。如來皆念報其恩德,并說須闍提太子,以身肉濟父母難。

對治品第三,說轉輪聖王,身剜千燈,以求半偈。

發菩提心品第四,佛爲喜王菩薩說發心,乃名知恩,勸人發心,乃名報恩,及說昔於地獄初發心事。

論議品第五,佛昇忉利。爲母說法,外道造諸誹謗。佛從天下,現往昔忍辱太子寶塔,并說摩耶夫人得爲佛母本緣,又說沙彌均提本緣。

惡友品第六,佛以光照地獄,并說調達諸事,亦爲發其巧便。

慈品第七,說舍利弗先入涅槃本緣,及說如來種種慈善化力。

優波離品第八,佛敕尊者問戒中義,半與薩婆多毘婆沙初卷同。

親近品第九,說佛往昔殺一惡賊救五百人,現在救惡瘡比丘,并說知恩報恩種種法要,亦說三十二相,亦說相好之因,然後囑累一切菩薩,一切菩薩各各發願(係結集家手筆)

菩薩本行經(三卷) 墨

附東晉錄

一說往昔精進之行以策懈怠,一爲波斯匿王說檀度事,一授婆羅門辟支佛記,一授牧羊人辟支佛記,一舍利弗度師質大臣出家,被弟遣賊斷臂證果夙世因緣。一婆多竭梨尊者自說夙因,一佛說往昔剜身求法事,一爲貧士須達說施田差別。一說如來降毒龍除國疫事,并說三千寶蓋夙因。一說讚佛有大功德,一度輔相婆羅門夫婦證果,并說其往因。共十一節。

佛說金色王經(七紙) (南忘北短)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說佛昔爲金色王,遇十二年大旱,僅存一食,轉供辟支佛。天即雨飲食眾寶。以濟閻浮提,出菩薩本行集經第二段。

六度集經(八卷) 萬

吳天竺沙門康僧會譯

皆如來往昔行菩薩道時。六波羅密行也。

太子須大拏經(一卷) (出六度集經第二卷) (南潔北才)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菩薩睒子經(六紙欠) 潔

附西晉錄

說佛往昔孝奉瞽親之事,被箭重甦。

佛說睒子經(五紙) 潔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與上經同。

太子慕魄經(五紙欠) 潔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說太子沐魄經(二紙半) 潔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二經說佛昔爲沐魄。十三歲不語事。

佛說九色鹿經(二紙欠) 潔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亦如來往昔行忍辱事,已上六經,並出六度集經。

佛說長壽王經(四紙餘) (南賢北羊)

附西晉錄第二出

說佛昔爲長壽王,廣行布施,貪王伐之,誓不與戰。同子長生逃出,後愍貧人來乞,隨之而見貪王。王即殺之,殺時,誡子慎勿報怨。子奉遺命,欲報仍止。

佛說鹿母經(七紙) 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佛因地爲鹿母。誤墮弶中。求出見子。全信赴死事。

佛說大意經(四紙半) 維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祇園。自說因地抒海求珠事。

佛說前世三轉經(六紙) (南效北良)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佛在祇園,笑而放光。阿難問其因緣。佛爲說本生事,初爲上色女,割二乳救食子者,次轉成男子作國王,正法治國,復以身普施禽獸,後轉生爲婆羅門子,絕食以求出家,捨身以救乳虎。

佛說銀色女經(六紙餘) 仝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與上經同。而事跡小異。

過去佛分衛經(一紙餘) (南賢北景)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佛因地,其母見佛乞食,發願生子出家,得授記事。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三紙欠) 仝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在祇園。大眾諸根不動,聽聞法要。苾芻請問其故。佛說往昔求法,捨子捨妻,并捨自身奉夜叉食,今獲此報。

佛說月明菩薩經(三紙欠) 維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在耆闍崛山,爲月明童男說法施。飯食施,常當發四願。及說過去智止太子以身肉療比丘病,即是世尊往昔施行。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六卷今作二卷) (南言北之)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等譯

佛在祇園,因勝軍王請問,爲說往昔修布施行。從王頂生,乃至統四大洲,詣忉利天,總經一百十四帝釋謝滅。

佛說賴吒和羅所問德光太子經(一卷) 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爲賴吒和羅比丘。說菩薩七種四法,五種四非法,次說往古吉義佛時,德光太子遠離放逸,見佛供養,護佛法藏事。

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六紙餘) (南才北良)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遊句潭彌國,十方菩薩見靈瑞華。各承佛旨,來詣此土,以華供養。佛笑放光,爲賢儒菩薩說笑三緣,又爲明見光賢菩薩說出家法。梵王爲佛三證,迦葉自誓得戒等。

佛說自誓三昧經(七紙欠) (南效北良)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獨證品第四,出比丘淨行中,與上經同。

佛昇忉利天爲母說法經(三卷) 身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遊忉利,止夏三月,與八千比丘,七萬二千菩薩俱。月氏天子,問法得記。大目犍連,勸發諸天供養世尊。佛爲略說十方現身施化之事,非聲聞緣覺所知。又明一切佛身,皆同幻化,有供養者,福祐亦等。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四卷) (南蓋北方)

西晉安息國沙門安法欽譯

與上經同,而有目連普見一切處佛,疑怪請問之事。

佛說盂蘭盆經(一紙半) (南才北知)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爲目連說七月十五日供自恣僧法,度其母脫餓鬼苦。

佛說報恩奉盆經(一紙欠) (亦云報像功德經) 仝上

附東晉錄

與上經同。而甚簡略。

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上中下同卷) (南取北斯)

宋西夏沙門智吉祥等譯

佛在祇園。巨力長者心生覺悟,爲五百長者說世無常,及三乘法。五百長者咸皆有疑,同來見佛。佛爲略說三乘方便,長者願聞大乘深法,佛爲廣說六度妙行,并說生死過患。長者得無上忍,以偈讚佛。求得出家,佛爲授記。

佛說德護長者經(二卷) (南男北潔)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住耆闍崛山,外道嫉妒。勸德護長者於七種門各作火坑,復以毒藥置飲食中,請佛應供。月光童子向母月雲歎佛功德,母亦爲子歎佛功德。一千綵女,聞皆歡歎。長者敕語家人營辦火坑毒食,月光廣說佛不受害。佛將受請,放光普召十方無數菩薩,同來應供。月光童子,月上童女,及德生女,智堅童子,又來向父說偈讚佛。佛至其家,長者見大神力,慚愧懺悔。佛以實語滅諸毒藥,授月光及長者等大菩提記。(內云。月光於末法時,脂那國內作大國王,名曰大行,令諸眾生信於佛法。又以大信心威德力,供養我缽。受持一切佛法,造無量法塔。)

佛說月光童子經(七紙半) (一名申日經) 潔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

佛說申日兒本經(二紙欠) 潔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亦與上經同。而事稍略。疑是小機所見。與根本律部中同。

佛說勝軍王所問經(五紙半) (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祇園,爲勝光王說王法。應以正治國,勿貪欲樂。應以四攝法,攝取眾生。應觀欲樂,無常苦空。并爲說十二因緣,但較說王法經,少付囑王臣語,及勝旛陀羅尼。而四山一喻,後三經皆以老病死衰合,此以邪行老病死合,名爲四怖。

佛說諫王經(三紙餘) 才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六紙餘) 才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爲勝光天子說王法經(五紙半) 才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三經並與前同。

佛爲優填王說王法正論經(七紙餘) (南思北之)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說帝王十種過失,十種功德,及五種衰損法,五種可愛樂法。

佛說薩羅國經(三紙) (南賢北信)

開元附東晉錄

佛從祇園,往化王及國人知苦,發菩提心。

佛說阿闍世王受決經(三紙半欠) (南效北良)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佛在耆闍崛山。王然多燈供佛,貧母亦然一燈,先得受決。王又取華供佛,採華人先以華供。又得受決。王乃於九十日中。同夫人太子等。自作寶華供具。華成。聞佛已入涅槃,王甚悲泣。耆婆諭以佛無生滅,至誠能至,王因持華到山,依然見佛,散華供養,佛爲授決,便不復見。

採華違王上佛授決經(二紙欠) 仝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即前經中採華人受決一事。

佛說差摩婆帝授記經(三紙) (南賢北景)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住耆闍崛山,與彌勒入城乞食。至頻婆娑羅王宮,其夫人差摩婆帝以名衣爲座,而請佛坐。佛與夫人互問樹莊嚴義,而授道記。

佛說賢首經(二紙半) 維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佛在摩竭提國,清淨法座處。大會說經,洴沙國王夫人颰陀師利(此云賢首),願聞十方佛菩薩剎土名,佛爲說之(缺上方名)。次問離女身法,佛答以十事(增一至十)

佛說堅固女經(五紙餘) 維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祇園。說女人應離諸過而發大心。堅固優婆夷。即於佛前發大菩提。舍利弗與之問答。佛授道記。

佛說心明經(二紙半) 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行分衛,梵志婦畏其夫,僅以一杓飯汁施佛。佛爲授記作佛,并其夫亦出家證果。

佛說金耀童子經(七紙欠) 力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舍衛國婆羅門生一童子,有諸吉祥。佛往視之,後來見佛。佛授道記,并說夙緣。

佛說逝童子經(二紙半) 潔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逝年十六,佛詣其門,逝勸母行施。母慳,佛現威神,逝勸母與其自分飲食及衣,持用供佛,求無上道。佛與授記。

佛說長者子制經(三紙餘) 潔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說菩薩逝經(三紙餘) (南男北潔)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二經並與前同。

佛說龍施女經(二紙欠) (南效北知)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遊奈園。須福長者女名龍施,浴時,遙見佛相,發菩提心。魔變作父相,勸令修小乘,心堅不動,魔教令從樓投身而下,彼即如命投下,變成男子。得受道記。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三紙半) 仝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而皆龍施自說。初說昔爲毒蛇,供事道人,因道人去,悲哀登樹,投身命過,生兜率天。從天來下,作須福女。

佛說長者法志妻經(三紙欠) (南賢北信)

出安公涼土錄

佛在祇園,入城分衛。化法志妻,及一切下使,皆轉男。得授道記。

佛說乳光佛經(五紙半) 潔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示有風疾,命阿難乞乳於梵志家。梵志譏嫌,維摩說法而開悟之。帝釋化作童子𤚲乳,牛母牛子,歡喜布施。阿難以此白佛,佛說牛往因。授以道記。

佛說犢子經(一紙半) 潔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前經乞乳事。而無維摩說法。

佛說樹提伽經(二紙半) (南賢北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說樹提伽長者,往昔供病道人,今享天福,王不能奪。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十紙欠) (南興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乞食廣嚴城,現大神變。寶授童子年始三歲,以金蓮供佛。遂與目連舍利弗互相問答,深明大乘法義,又與妙吉祥菩薩問答,有八苾芻吐血命終,墮阿鼻獄。佛記彼後從地獄出,當得授記。寶授次以一器飲食,遍供佛僧而無有盡。佛爲授記。

演道俗業經(九紙) (南忘北信)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佛爲給孤長者說在家有三財,出家有三業,即三乘法也。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二卷) (南賢北行)

出安公涼土錄

修行品第一,佛住舍衛國歡喜殿中,毗舍佉母,與千五百清信女,來問優婆夷淨行。佛先說其往昔常樂聞法因緣,次答示十九淨行,又答十行法,五十八法,三大行,四取佛地行,四安住觀,三十二不淨觀,七縛著,三善行,八大人念。

修學品第二,答示五十修學,六種光明修學,三十二相有二十行,并示八十種好。

瑞應品第三,答示菩薩生時,十六種奇特瑞相,又有三十二瑞相,一時俱現。

菩薩道樹經(十二紙) (或云私呵昧經亦名道樹三昧亦名私呵三昧經) (南忘北彼)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在竹園,長者子私呵昧,與五百弟子,遙見佛相。因問云何起菩薩意,有幾意喜,有幾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無生忍,用幾事得一切智,用幾法住,用幾法滅度,滅後有幾功德,云何爲諦?佛一一答以六法。私呵昧發大願。佛爲授記。

菩薩生地經(二紙半) 仝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差摩竭釋種長者子,問云何疾得佛?佛答以二種四事,即解珠寶瓔珞供佛,化成寶蓋。出五百化人,亦興供養,長者子得受記。

閱藏知津卷第九

字數:7171,最後更新時間:202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