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卷第八十八

木部上


木部上  木〔花葉附〕 松 柏 槐 桑 榆 桐

春秋元命苞曰。木之爲言觸也。氣動躍也。

易曰。巽爲木。坎。其於木也爲堅多心。艮。其於木也爲堅多節。離。其於木也爲科上槁。〔堅多心謂剛中也。山木堅直。故多節也。陰含氣。故曰科。科。空也。爲日所乾。故上槁。〕

又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積小成高大。

爾雅曰。木族生爲灌。灌木。叢木也。

尚書曰。兗州厥木惟條。〔長也。〕楊州厥木惟喬。〔高也。〕

又曰。三曰木。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禮記。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孟春之月。無伐大樹。〔妨農故也。〕

毛詩曰。黃鳥于飛。集于灌木。

又曰。樛木。后妃逮下也。

又曰。南有喬木。不可休息。

又曰。伐木丁丁。鳥鳴嚶嚶。

禮斗威儀曰。君乘木而王者。其政升平。則草木豐盛。

春秋孔演圖曰。麟。木精也。

六韜曰。冬冰可折。夏條可結。

莊子曰。南伯子綦遊于商之丘。見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庇其類。子綦曰。此何木也。然必異材。從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爲棟。俯而視其木根。不可以爲棺槨。舐其葉則舌爛。嗅之則使人狂醒。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以至其大矣。

慎子曰。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

尸子曰。木之精氣爲必方。

孫卿子曰。玉在山而木潤。

玄中記曰。百歲之樹。其汁赤如血。千歲之樹。精爲青羊。萬歲之樹。精爲青牛。

又曰。大樹之山西。則有采華之樹。服之則通萬國之言。博物志曰。員丘土有不死樹。食之乃壽。

十洲記曰。聚窟洲。海中申未地。上有大樹。與楓木相似。而花葉香聞數百里。名爲反魂樹。於玉釜中煮取。汁如黑𥹋。名之爲反生香。香氣聞數百里。死屍在地。聞氣仍活。

漢書。晁錯上書曰。夫胡貉之地。積陰之處也。木皮三寸。〔地寒故也。〕

淮南子曰。凡幹木生鹿木根枝木者生於鹿木。凡見葉落而知歲暮。故葉落而長年悲。〔長年人忌木黃。善時。〕

謝承後漢書曰。方儲幼喪父。事母終日。負土成墳。種奇樹千株。

洪範。五行曰。三曰木。

聲子曰。深根固蔕。

書曰。木從繩則正。

詩曰。出自幽谷。遷于喬木。荏苒柔木。君子樹之。

稽命錄〔○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二作徵。〕曰。出號施令合民心。作樂制禮得天心。則草木有益於人者長。以養民。王者得禮之制。澤谷中生赤木。

又。宗廟生木。

又。夫子墳方一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之。

又。萬木細爲杪。

傳曰。慈母之恕其子折木。鳥能擇木。

陰符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剋。

國語。伐木不自其本。必有後生。塞水不自其源。必有後流。除禍不自其本。必有後亂。

人之有孝也。猶樹之有枝葉。猶庇廕之。況君子乎。

魏管輅過毋丘儉墓。〔○原訛武丘山險暮。據馮校本改。〕林木雖茂。無形可久。碑誄惟美。無復可守。玄武藏頭。蒼龍無足。白虎銜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備。法當滅族。

子路曰。二親之壽。怱若塵過隙。草木長。霜露不息。使賢者欲養二親。其道不行。

老子曰。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又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呂令〔○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二作呂氏春秋。〕曰。夫蜦蟬者。精在乎明其火。振其樹而已。火不明。雖振何益。明不獨在乎火。在闇。當今之世。闇則甚矣。人主有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歸也。若蟬之走明火矣。

又曰。木方盛。終日採之而復生。秋風下霜。一夕而零。

欲鳥者先樹木。

人之有民。如木之有根。根深則本固。

文選。樹木者憂其蠹。根杇則葉危。

淮南子曰。直木先伐。甘泉先竭。

撗海有魚。抱大樹能語。精名靈陽。午日稱仙人者。老樹也。〔○本條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二作抱朴子。〕

山海經曰。少室山上有木。名帝休。黃花黑葉。服之不怒。

仙序。王〔○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二王下有須字。〕少年入學。家最遠。往來先。流輩怪之。常見如提一木三尺餘。至則柱屋間。流輩知取者。後不見。

禮曰。入山行木。無有斬伐。

離騷曰。一夫九首。拔木九千。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脫。〔○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三作木葉下。〕

罾何爲兮木上。

搴芙蓉於木末。

論語。朽木不可雕也。

【詩】魏劉楨詩曰。昔君錯畦畤。東土有素木。條柯不盈尋。一尺再三曲。隱生寘翳林。控傯自迫速。得託芳蘭苑。列植高山足。

周庾信詠樹詩曰。交柯乍百傾。擢本或千尋。楓子留爲式。桐孫待作琴。殘核移桃種。空花植棗林。幽居對蒙密。蹊逕轉深沉。

陳李爽賦得芳樹詩曰。芳樹千株發。搖蕩三陽時。氣軟來風易。枝繁度鳥遲。春至花如錦。夏近葉成帷。欲寄邊城客。路遠詎能持。

陳賀循賦得庭中有奇樹詩曰。三春節物始芳菲。遊絲細草動春暉。香風飄舞花閒度。好鳥和鳴枝上飛。臨池閒竹偏增綠。依階映雪遠如玉。溫室庭前竟不言。鼓吹樓中能作曲。曾聞遠別舊難思。攀折會取贈佳期。長條本自堪爲帶。密葉由來好作帷。星稀漢轉月輪明。徘徊夜鵲屢相驚。欲識幽人蘭杜逕。山窗芳桂復叢生。

梁何遜詠雜花詩曰。井上發新花。誰言不經染。已如薄紫拂。復以濃紅點。狀錦無裁縫。依霞有舒斂。

梁蕭子範落花詩曰。綠葉生半長。繁英早自香。因風亂胡蝶。未落隱鸝黃。飛來入斗帳。吹去上牙床。非是迎冬質。寧可值秋霜。

梁劉孝威望隔牆花詩曰。隔牆花半隱。猶見動花枝。當由美人摘。詎止春風吹。

周庾信詠園花詩曰。蹔往春園傍。聊過看果行。枝繁類金谷。花雜映河陽。自紅無暇染。真白不須粧。鷰送歸菱井。蜂銜上蜜房。非是金鑪氣。何關柏殿香。裛衣偏定好。應持奉魏王。

周明帝和王褒詠摘花詩曰。玉碗承花落。花落碗中芳。酒浮花不沒。花含酒更香。

陳張正見賦得岸花臨水發詩曰。奇樹滿春洲。落橤映紅浮。影閒蓮花石。光涵濯錦流。漾色隨桃水。飄香入桂舟。別有仙潭菊。含芳獨向秋。

梁劉孝威詠翦綵花詩曰。葉舒非漸大。花發是家開。無論人訝似。蜂見也爭來。

梁朱超詠翦綵花詩曰。淺深依樹色。舒卷聽人裁。假令春已度。終住手中開。

梁鮑泉詠翦綵花詩曰。花生翦刀裏。從來訝逼真。風動雖難落。蜂飛欲向人。不知今日後。誰能逆作春。

梁豫章王蕭綜悲落葉詩曰。悲落葉。聯翩下重疊。重疊落且飛。從橫去不歸。長枝交蔭昔何密。黃鳥關關動相失。夕橤雜凝露。朝花翻亂日。亂春日。起春風。春風春日此時同。一霜兩霜猶可當。五晨六旦颯已黃。乍逐驚風舉。高下任飄颺。悲落葉。落葉何時還。夙昔共根本。無復一相關。各隨灰土去。高枝難重攀。

【賦】晉劉柔妻王氏春花賦曰。千葩粲其昭晰兮。百卉蒨而同榮。蘭圃翹以含芳兮。芝薄振而沉馨。翠穎競臻。眾條頻英。或異色同形。或齊芳殊制。自然神香。不可勝計。爛若羅宿之垂光。灼若隋珠之宵列。爽若翡翠之群翔。練若珊瑚之映月。詩人詠以託諷。良喻美而光德。工女准於妙規。飾王后之首則。

周庾信枯樹賦曰。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世異時移。爲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歎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至白鹿貞松。青牛文梓。根祇盤魄。山崖表裏。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爲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聲含嶰谷。曲抱雲門。將鶵集鳳。比翼巢鴛。臨風亭而唳鶴。對月峽而吟猿。乃有拳曲擁腫。盤坳反覆。節樹山連。文橫水蹙。匠石驚視。公輸眩目。雕鐫始就。剞劂仍加。重重碎錦。片片真花。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遷。森梢百頃。槎枿千年。秦則大夫受職。漢則將軍坐焉。莫不苔埋菌壓。鳥剝蟲穿。低垂於霜露。撼頓於風煙。東海有白木之廟。西河有枯桑之杜。北陸以楊葉爲關。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則叢桂留人。扶風則長松〔○原訛杜。據馮校本改。〕繫馬。豈獨城臨細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若乃山河阻絕。飄零離別。拔本垂淚。傷根流血。火入空心。膏流斷節。木魅{目臯}睒。山精妖孽。橫洞口而欹臥。頓山腰而半折。戴癭衝瘤。藏穿抱穴。況復風雲不感。羇旅無歸。既傷搖落。彌嗟變衰。淮南云。木葉落。長年悲。斯之謂矣。乃爲歌曰。建章二月火。黃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桓大司馬聞而歎曰。昔年移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晉庾闡浮查賦曰。有幽巖之巨木。邈結根乎千仞。體洪傭以秀直。枕瑰奇而特俊。冠岑嶺以高栖。獨雍容於喦峻。混全朴於不才。倬凌霄而絕韻。故能{糸亐}餘盤骫。森蕭頹靡。陽飄飆結。華裂水洒。遺美賈於翠璧。蹶懸根於朽壤。曳洪波於海湄。鼓長風而飄蕩。旦馺波而乘飛潦。夕舉浪而赴奔潮。吹雲霧而出洞穴。灌炎石而過沃焦。江河不俄晷。萬里不一朝。

【贊】晉郭璞甘水聖木贊曰。醴泉睿木。養齡盡性。增氣之和。祛神之冥。何必生知。然後爲聖。

又不死樹贊曰。萬物暫見。人生如寄。不死之樹。壽蔽天地。請藥西姥。焉得如羿。

【啟】梁元帝爲妾弘夜姝謝東宮賚合心花釵啟曰。未得投壺。先應含笑。不因鸞鳳。自能歌舞。夜姝昔往陽臺。雖逢四照。曾遊澧浦。慣識九衢。未有仍代爵釵。還勝翠羽。飾以南金。裝茲麗玉。脩靡夫人。本分章華之裏。中山孺子。獨荷春宮之恩。有志當熊。無期投閣。

毛詩。徂來〔山名。〕之松。

又曰。松桶〔○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三作桷。〕有舄。路寢孔碩。

又曰。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松柏有挺。旅楹有閑。寢成孔安。

禮記曰。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不改柯易葉。

左傳曰。晉侯使張骼附躒致楚師。求御於鄭。鄭人卜。宛射犬吉。子太叔戒之曰。大國之人。不可與也。對曰。世無有眾寡。其上一也。太叔曰。不然。培塿〔塿。小阜也。〕無松柏。

又曰。楚夾敖即位。王子圍爲令尹。〔康王弟也。〕鄭行人子羽曰。是謂不宜。必代之昌。松柏之下。其草不殖。〔言楚君弱。令尹強。物不兩盛也。〕

論語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又曰。夏后氏以松。

禮斗威儀曰。君乘木而王。則松爲常生也。

穆天子傳曰。天子升長松之墱。〔墱阪有長松也。〕

尸子曰。荊有長松文梓。

呂氏春秋曰。故百仞之松。本傷於下。而末槁於上。

列仙傳曰。仇生赤。當湯時。爲木正。常食松脂。自作石室。周武王祠之。

又曰。偓佺好食松實。能飛行逮走馬。以松子遺堯。堯不能服。松者。樠松也。

漢書曰。賈山言治亂曰。秦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瀕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作壁如甬道。隱。築也。以鐵椎築之。〕樹以青松。爲馳道之麗。至於此也。

焦贛易林曰。溫山松柏。鸞鳳以庇。

漢官儀曰。秦始皇上封太山。逢疾風暴雨。賴得松樹。因復其道。封爲大夫松也。

聖賢冢墓記曰。東平思王歸國。思京師。後薨。葬東平。其冢上松柏皆西靡。

張勃吳錄曰。丁固夢松樹生其腹上。人謂曰。松字十八公也。後十八年。其爲公乎。

廣州先賢傳曰。猗頓至孝。母喪。猗獨立墳。歷年乃成。居喪踰制。種松柏成行。

晉書曰。山濤遭母喪。歸鄉里。濤雖年老。居喪過禮。手植松柏。

嵩高山記曰。嵩岳有大樹松。或百歲千歲。其精變爲青牛。或爲伏龜。採食其實。得長生。

抱朴子曰。天陵偃蓋之松。太谷倒生之松。〔○本書柏篇及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三作柏。〕王羲之遊四郡記曰。永寧縣界海中。有松門。西岸及嶼上皆生松。故名松門。

周景式廬山記曰。石門北巖。即松林也。南臨石門澗。澗中仰視之。離離如駢麈尾。號麈尾松。

玄中記曰。松脂淪入地中。千歲爲伏苓。

神境記曰。滎〔○按當作營。〕陽郡南有石室。室後有孤松千丈。常有雙鶴。晨必接翮。夕輒偶影。傳曰。昔有夫婦二人。俱隱此室。年既數百。化成雙鶴。

夢書曰。松爲人君。夢見松者。見人君也。

毛詩曰。南有喬松。隰有遊龍。

又。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又。檜楫松舟。

離騷曰。山中人兮芳杜若。飲泉石兮蔭松柏。

〔○明本作古詩。〕曰。嘉樹生朝陽。凝霜封其條。〔嘉樹。松柏也。〕

先聖本紀曰。許由欲觀帝意。曰。帝坐華堂。面雙闕。君之榮。顧亦得矣。余坐華堂。森然有松生於戶。雲生於牖。雖面雙闕。異乎鸞之榮崑崙。余安知其所以取榮哉。帝美由。師之。

玉策云。千載松柏樹。枝葉上杪不長。望如偃蓋。其中有物。如青牛剃佗青人。服皆萬歲。

謝混與從子靈運齊名。時人謂混風韻爲高日望葵。蕭如寒風振松。康樂凜凜如霜臺籠日。

孫興公前種一株松。枝高勢遠。鄰居曰。松樹非不楚楚可憐。但恐無棟梁用耳。楓柳雖合抱。亦何所施。〔○本條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三作世說。〕

張湛好於齋前種松柏。時人曰。張湛屋下陳屍。〔○本條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三作齊書。〕

符堅平鄴。糧竭。馬無草。削松木而食之。

魏志。孫權自將軍至合肥新城。魏使滿寵赴之。募壯士數十。日折松爲炬。從上風放火燒。賊退。

國語曰。松柏之地。其土不肥。

泰山記。岱宗小天門。有秦時五大夫松在。

史記。松柏爲百木長也。而守宮闕。

本草經曰。松脂一名松肪。渴〔○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三作溫。〕中。久服輕身延年。

周太似夢周梓化爲松。〔○本條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八作周書。似作姒。〕

莊子曰。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知松柏之茂。

漢武內傳。藥有松柏之膏。服之可延年。

〔○按青下當脫青字。〕陵上松。亭亭南山柏。光寒冬夏茂。根蔕無凋落。

尚書。岱畎絲枲鉛松怪石。

【詩】魏劉公幹詩曰。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風霜正慘悽。終歲恆端正。豈不羅霜雪。松柏有本性。

晉傅玄詩曰。飛蓬隨飄起。芳草摧山澤。世有千年松。人生詎能百。

晉許詢詩曰。青松凝素髓。秋菊落芳英。

晉袁宏詩曰。森森千丈松。磊砢非一節。雖無榱桷麗。較爲梁棟桀。

晉張華詩曰。松生壟阪上。百尺下無枝。東南望河尾。西北隱崑崖。網風振山籟。朋鳥夜驚離。悲涼貫年節。葱翠恆若斯。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

晉王凝之妻謝氏擬嵇中散詩曰。遙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彫。願想遊下憩。瞻彼萬仞條。騰躍未能升。頓足俟王喬。時哉不我與。大運所飄颻。

梁范雲詠寒松詩曰。脩條拂層漢。密葉帳天潯。凌風知勁節。負霜見直心。

【賦】齊王儉和竟陵王高松賦曰。山有喬松。峻極青葱。既抽榮於岱嶽。亦擢穎於荊峰。若乃朔窮干紀。歲亦暮止。隆冰峨峨。飛雪千里。嗟萬有之必衰。獨貞華之無已。積皓霰而爭光。延微飆而響起。

齊謝朓高松賦曰。若夫脩幹垂蔭。喬柯飛穎。望肅肅而既閑。即微微而方靜。懷風音而送聲。當月路而留影。乃阡眠於廣隰。亦迢遞於孤嶺。青春爰謝。靈物含明。江皋綠草。曖然已平。凌翠山而如翦。施懸蘿而共輕。至於星迴窮紀。沙鴈相飛。同雲泱其無色。陽光沉而滅暉。豈雕貞於寒暮。不受令於霜威。

梁沈約高松賦曰。鬱彼高松。栖根得地。託北園於上邸。依平臺而養翠。若夫蟠株聳幹之懿。含星漏月之奇。經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朝吐輕煙薄霧。夜宿迷鳥羈雌。露雖滋而不潤。風未動而先知。既梢雲於清漢。亦倒景於華池。輕陰蒙密。喬柯布護。葉斷禽蹤。枝通猿路。聽騷騷於既曉。望隱隱於將暮。曖平湖而漾青綠。拂增綺而籠丹素。於時風急壟首。寒浮塞天。流蓬不息。明月孤懸。檀欒之竹可詠。鄹枚之客存焉。清都之念方遠。姑射之想悠然。擢柔情於蕙圃。涌寶思於珠泉。豈徒爲善之小樂。離繳之短篇。若此而已乎。

【贊】宋謝惠連松贊曰。松惟靈木。擬心雲端。跡絕玉除。刑寄青巒。子欲我知。求之歲寒。

戴逵松竹贊曰。猗嶼松竹。獨蔚山皋。肅肅脩竿。森森長條。

山海經曰。白於之山。其上多柏。土山多柏。

又曰。三株樹生赤水。其爲樹如柏。葉皆爲珠。

尚書曰。荊州貢杶幹栝柏。

毛詩曰。新甫之柏。〔新甫山名。〕

漢武故事曰。柏梁臺高二十丈。悉以柏。香聞數十里。列士傳曰。延陵季子。解寶劍帶徐君墓柏樹。

列仙傳曰。赤松子好食柏實。齒落更生。

三輔黃圖曰。漢文帝霸陵。不起山陵。稠種柏。

東觀漢記曰。李恂。遭父母喪六年。躬自負土樹柏。常住冢下。

謝承後漢書。陳留虞延。爲郡督郵。光武巡狩。至外黃。問延園陵柏樹株數。延悉曉之。由是見知。

王隱晉書。王褒痛父不以命終。絕世不仕。立屋墓側。旦夕常至墓前朝拜。輒悲號斷絕。墓前一柏樹。褒常所攀。涕泣所著。樹色與凡樹不同。

晉宮閣名曰。華林園柏二株。

泰山記曰。山南有太山廟。種柏樹千株。大者十五六圍。長老傳云。漢武所種。

從征記曰。泰山廟中柏。皆二十餘圍。俠兩階。赤眉嘗斫一樹。見血而止。今斧瘡猶在。

陳留耆舊傳曰。李充喪父。父冢側有夜盜斫充柏樹者。充手刃之。

述征記曰。柏谷。谷名也。漢武帝微行所至。長傲賓於柏谷者也。谷中無迴車地。夾以高原。柏林蔭藹。窮日幽暗。殆弗睹陽景。

毛詩。邶柏舟。衛頃公之詩也。

又。鄘柏舟。共姜自誓也。

文選。青青陵上柏。

松柏轉蕭瑟。瞻彼陵上柏。

麝食柏而香。

漢。〔○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四作漢書。〕朱博爲御史大夫。府中列柏。有野烏數千棲其上。

竇武上表曰。今茲大寒。過節城旁。以柏爲傷絕。

後漢方儲。字聖明。遭母憂。負土成墳。松柏數十株。鸞烏棲其上。白兔遊其下。

晉書曰。庾蹇。字升褒。或有斬其父墓柏者。莫知其誰。乃召鄰人。于墓自責。叩頭涕泣。謝祖禰。自後人莫之犯。

郭璞以王丞相爲卦。云有震厄。公命駕西步數里。得一柏樹。截如公長。置常寑臥處。果震柏粉碎。

宋書。魯郡孔子舊廟。有柏樹二十四株。歷漢晉。其大連抱。土人崇敬之。莫犯也。

孫卿子。柏經冬而不凋。蒙霜不變。可謂得其真也。

抱朴子曰。大國〔○前松篇引作谷。此訛。〕倒生之柏。皆爲天齊其長。地等其久。

三輔舊事曰。漢諸陵皆屬太常。有人盜者棄市。

文選曰。寒露拂陵苕。女蘿辭松柏。

松柏隆冬瘁。然後知歲寒。

廣雅。一名汁柏。

國語。高山峻原。不生草木。松柏之地。其土不肥。

齊書曰。王儉。字仲寶。司徒袁粲歎曰。宰相之門也。栝柏豫章。雖小。已有棟梁之器。

列仙傳。須子食柏實。齒落更生。

柏臺。御史臺也。

禮如松柏之有心。

【歌】古歌曰。平陵東。松柏桐。不知何人劫義公。

古豔歌曰。南山石嵬嵬。松柏何離離。上枝拂青雲。中心十數圍。洛陽發中梁。松樹竊自悲。斧鋸截是松。松樹東西摧。持作四輪車。載至洛陽宮。觀者莫不歎。問是何山材。誰能刻鏤此。公輸與魯班。被之用丹漆。薰用蘇合香。本自南山松。今爲宮殿梁。

又歌曰。行行隨道。經歷山陂。馬啖柏葉。人啖柏脂。不可常飽。聊可遏飢。

【賦】晉左九嬪松柏賦曰。何奇樹之英蔚。託峻岳之嵯峨。被玄澗之逶迤。帶綠水之素波。布秀葉之葱蒨。列疏實之離離。馥幽藹而永馨。紛翕習以披離。赤松遊其下而得道。文賓餐其實而長生。詩人歌其榮蔚。齊南山以永寧。

春秋說曰。槐木者。虛星之精。

爾雅曰。守宮槐葉。晝聶宵炕。

周官。面三槐。三公位焉。〔槐之言懷也。〕

春秋元命包曰。樹槐。聽訟其下。

左傳曰。趙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寑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而歎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太公金匱曰。武王問太公曰。天下神來甚眾。恐有試者。何以待之。太公曰。請樹槐於王門內。有益者入。無益者距之。

晏子春秋曰。齊景公有所愛槐。使人守之。令曰。犯槐者刑。傷槐者死。有醉而傷槐者。且加刑焉。

莊子曰。槐之生也。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三輔黃圖曰。元始四年。起明堂辟雍。爲博士舍三十區。爲會市。但列槐樹數百行。諸生朔望會此市。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經書。相與買賣。雍雍揖讓。論議樹下。侃侃誾誾。

槐大葉而黑。江東有樹。與此相返。名合昏槐。〔○本條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四作郭璞爾雅注。返作反。〕

管子。立沃土。〔○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四作五沃之土。〕其木宜槐。

沈約宋書。孔子夜夢三槐之間。豐沛之祁。〔○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四作邦。〕有赤煙氣。驅車對楚西北觀之。見芻兒敵鹿。〔○御覽作麟。〕傷其左足。薪而覆之。

秦符堅時。關隴人歌曰。長安大街。兩邊樹槐。下走朱輪。上有鸞栖。〔○本條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四作晉書。〕

淮南子曰。老槐生久。〔○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四作火。〕血爲燐。

槐市學也。以〔○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四以上有樹字。〕青槐。

燧人秋取槐檀之火。

天所覆。地所載。六合所包。陰陽所煦。雨露所扶。此皆於父母所關〔○御覽作闕。〕於一利〔○御覽作和。〕也。父天母地。故槐榆與橘柚合五兒〔○二字御覽作而。五字疑衍。〕爲兄弟。有苗與三危通而一家。

老槐生火人不怪。

隋高穎。字昭玄。一名敏。領新都大監。每坐槐棠樹下以聽事。至不依行列。有司伐之。上特令勿去。以示後人。〔○本條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四作隋書。下祖士雄條同。〕

祖士雄廬側。其庭前有槐樹。先榮茂。及雄居喪。亦枯死。服闋還茂。高祖嘉之。名其里爲累德里。

晉大司馬府。有老槐樹。殷仲堪對而歎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本條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四作晉書。〕

魏陳王曹植魏德論曰。武帝執政日。白雀集於庭槐。

魏都賦曰。槐以蔭途。

晉摯虞連理頌曰。東宮正德之內。承華之外。槐樹二枝。連理而生。二幹一心。以蕃本根。

庾信枯槐賦。開花建始之殿。結實睢陽之園。

【賦】晉傅選槐賦曰。華葉扶疏。參林蕭蔱。松蘿寄生。綿連摽末。延袤千畝。蓊鬱晻藹。

魏文帝槐賦曰。文昌殿中槐樹。盛暑之時。余數遊其下。美而賦之。王粲直登賢門小閣外。亦有槐樹。乃就使賦焉。有大邦之美樹。惟令質之可佳。託靈根于豐壤。被日月之光華。周長廊而開趾。夾通門而駢羅。承文昌之邃宇。望迎風之曲阿。脩幹紛其漼錯。綠葉萋而重陰。上幽藹而雲覆。下莖立而擢心。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鴻鴈遊而送節。凱風翔而迎時。天清和而溫潤。氣恬淡以安治。違隆暑而適體。誰謂此之不怡。

魏陳王曹植賦曰。治馮〔○初學記二十八作憑。上治字衍。〕文昌之華殿。森列峙乎端門。觀朱榱以振條。據文陛而結根。楊沉陰以博覆。似明后之垂恩。在季春以初茂。踐朱夏而乃繁。覆陽精之炎景。散流耀以增鮮。

魏王粲槐樹賦曰。惟中唐之奇樹。稟天然之淑姿。超疇畝而登殖。作階庭之華暉。形禕禕以暢條。色采采而鮮明。豐茂葉之幽藹。履中夏而敷榮。既立本於殿省。植根柢其弘深。鳥取栖而投翼。人望庇而披衿。

晉摯虞槐賦曰。覽坤元之產殖。莫茲槐之爲貴。爰表庭而樹門。膺論道而正位。爾乃觀其誕狀。察其攸居。豐融湛䨴。蓊鬱扶疏。上拂華宇。下臨脩渠。湊以夷逕。帶以通衢。鼓柯命風。振葉致涼。開明過於八闥兮。重陰踰乎九房。

晉庾儵大槐賦曰。余去許都。將歸洛京。舍于嵩岳之下。而植斯樹焉。遂作大槐之賦曰。有殊世之奇樹。生中岳之重阿。承蒼昊之純氣。吸后土之柔嘉。若夫赤松王喬馮夷之倫。逍遙茂蔭。濯纓其濱。望輕霞而增舉。垂高暢之清塵。若其含真抱朴。曠世所希。降夏后之卑室。作唐虞之茅茨。潔昭儉以驕奢。成三王之懿資。故能著英聲于來世。超群侶而垂暉。仰瞻重幹。俯察其陰。逸葉橫被。流枝蕭森。下覆靈沼。上蔽高岑。孫鵠徘徊。寡雀悲吟。清風時至。惻愴傷心。將騁軌以輕邁。安久留而涕淫。

爾雅曰。女桑桋桑。〔桋音荑。長條者爲女桑。檿桑山桑。〕

山海經曰。宣山上有桑。大五十尺。其枝四衢。〔支交四出。〕葉大尺。赤理青華。名之曰帝女之桑。

又曰。陽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毛詩曰。蠶月條桑。〔條桑。被落枝。采其葉。〕

又曰。猗彼女桑。〔少枝長條不落。束而采之。〕

又曰。肅肅鳵行。集于包桑。

禮記儀注曰。后妃齋戒。將夫人世婦出採桑。

左傳曰。晉公子重耳出奔。及齊。齊桓公妻之。將行。舅犯等謀於桑下。蠶妾在上聞之。以告姜氏。姜氏殺之。〔姜氏。重耳妻也。〕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

又曰。趙宣子田於首山。舍於翳桑。見靈輒餓。曰。不食三日矣。爲之簞食與肉。寘諸櫜以與之。既而與爲公介。〔介。田(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五作甲。)士也。〕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問何故。曰。翳桑之餓人也。

春秋孔演圖曰。孔子母徵在。遊大冢之陂。睡。夢黑帝使請與已交。語曰。女乳必於空桑之中。覺則若感。生丘於空桑之中。〔乳。生也。〕穆天子傳曰。甲寅。天子作居范宮。〔離宮別名。〕以觀桑者。乃飲于桑中。〔桑林之中。〕天子命桑虞出桑者。用禁暴民。〔虞。主桑者也。不得令民暴犯桑。〕

列子曰。晉文公會欲伐衛。公子鉏仰而笑。公問何笑。曰。臣之鄰人。有送其妻適私家者。道見桑婦。悅而與言。然顧視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竊笑此。公悟其言。乃止。引師還。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

離騷〔○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五作楚辭。〕曰。路室女之方桑。〔路室。客舍也。〕孔子遇之以自待。〔以其貞信自待。〕

呂氏春秋曰。伊尹之母。居伊水之上。孕。夢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東走。無顧。明日視臼出水。告其鄰。東走。顧其邑盡爲水。身因化爲桑。有侁氏採桑。得嬰兒空桑之中。獻之於君。君令乳之。命曰伊尹。

史記曰。吳公子光伐楚。拔居巢鍾離。初楚邊邑卑氏之處女。與吳邊邑之女爭桑。二女家相怒。喧兩國邊邑。邊邑長聞之怒。而攻滅吳之邊邑。吳王怒。故遂伐楚兩都。

又。貨殖傳曰。齊魯千畝桑。其人與千戶侯等。

典術曰。桑木者。箕星之精神。木蟲食葉爲文章。人食之。老翁爲小童。

列女傳。齊宿瘤女者。初閔王遊東郭。百姓盡觀。宿瘤女採桑如故。王怪。召問之。對曰。妾受父母教採桑。不受教觀大王。王曰。此奇女也。娉迎之。

又曰。陳辨女者。陳國採桑之女也。晉大夫解君甫使於宋。道過陳。過採桑之女。止而戲之曰。女爲我歌。吾將舍女。女乃歌曰。墓門有棘。斧以斫之。夫也不良。國人知之。

東觀漢記曰。蔡君仲。汝南人。至孝。王莽亂。人相食。君仲取桑椹。赤黑異器。賊問所以。云黑與母。赤自食。賊義之。遺鹽二斗。

謝承後漢書曰。張堪爲漁陽太守。勸民耕種。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爲政。樂不可支。

蜀志曰。先主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憧憧。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車蓋。

益部耆舊傳曰。何祗。夢桑生井中。趙直占曰。桑非井中之物。桑字四十八。君壽恐不過此。祗年四十八而卒。

搜神記曰。舊說有人遠征。家有一女。馬一疋。女思父。乃戲馬曰。爾能爲我迎得父。吾將嫁汝。馬乃頓韁而去。迎得父來。後馬見女輒怒。父問之。女具以告。父乃殺馬。曝皮於庭。女之皮所曰。爾馬也。而欲人爲婦。自取屠剝何如。言未竟。蹶然忽起。卷女而行。父失女後。於大桑樹枝閒。得女及皮。盡化爲蠶。績樹上。其蠒厚大異常。鄰婦取養之。其收亦倍。今世謂蠶爲女兒。古之遺語也。

易曰。繫于苞桑。

尚書禹貢曰。厥貢檿絲。毛詩曰。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又曰。無折我桑。

禮記。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爲之。春秋元命苞曰。姜嫄遊閟宮。其地扶桑。履大人跡。生稷。

陳留申屠蟠。恥郡無義士。遂閉門養志。蓬戶萊室。依大桑樹。以爲棟梁。〔○本條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五作謝承後漢書。〕

又曰。汝南尹昆。爲汝陰縣功曹。令新到官。問曰。園中有桑。以食蠶。何如。昆曰。非初至所務。

崔晃〔○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五作鴻。〕三十國春秋。後燕錄曰。初晃之遷于龍城。植松爲社主。及秦滅燕。大風吹拔。後數年。度社處。忽有桑二根生焉。先是遼川無桑。及廆通于晉。求種江南。平州之桑。息〔○御覽作悉。〕由晃來。

晉令曰。丞尉以官舍有桑果。皆給之。其無桑及不滿三百株。皆使吏卒隨閒。於官舍種桑。滿三百株。

山海經曰。東北海外。赤水在圓丘南。有三桑。無枝。皆高百仞。

神異經曰。東方有樹焉。高八十丈。敷張自輔。葉長一丈。廣六尺。名曰扶桑。有椹焉。長三尺五寸。

述異記曰。桓仲〔○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五作沖。〕爲江州刺史。遣人周行廬山。冀睹靈異。既陟崇巘。有一湖。生桑樹。有敗艑赤鱗魚。使者渴極。欲往飲水。赤鱗張鰭向之。使者不敢飲。

列女傳。秋胡子納妻五日而婦採桑。〔○此有脫文。〕自投河死。〔事具金部。〕

十洲記曰。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天帝宮。東王所治。有椹樹。長數千丈。二千圍。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仙人食根。〔○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五作椹。〕體作紫色。其樹雖大。椹如中夏桑也。九千歲一生實。味甘香。

括地圖曰。化民食桑。二十七年。化而身裏。九年生翼。十年而死。

孟子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禮曰。鳴鳩拂羽。戴勝降桑。

氾勝之書曰。五種桑。因取椹著水中濯洗。取子陰乾之。治肥田十畝荒久不耕者。先好耕治之。黍椹子各三升。合種之。黍桑俱生。鉏之。桑令疏條適。黍熟穫之。放火燒之。當逆風起火。桑至春生。一畝食三簿蠶。

本草經曰。桑根旁行出土上者。名伏蛇。治心痛。

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本條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五引作書曰。〕

詩曰。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春日載陽。爰求柔桑。

交交黃鳥。止于桑。

星言夙駕。稅于桑田。

烝在桑野。禮曰。季春之月。命野虞。無伐桑柘。

桑弧蓬矢。

衡山多桑。

山海經。定山帝女之桑。湯谷有扶桑。十日所沐浴。

穆天子傳曰。居范宮。以觀桑。

賈后廢愍懷太子。時桑生於西廂。長數日枯。十二月。后生太子。〔○本條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五作晉書。后生作后廢。〕

枯桑知天風。〔○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五作古詩。〕

齊太祖宅在武進。宅南有桑樹。擢本三丈。橫出四枝如車蓋。上年數歲。遊於下。從兄敬宗謂曰。此樹爲汝生也。〔○本條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五作齊書。〕

【詩】後漢宋子侯董嬌饒詩曰。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對。葉葉自相當。春風東北起。花葉正低昂。不知誰家子。提籠行採桑。纖手折其枝。花落何飄颺。請謝彼姝子。何爲見損傷。高秋八九月。白露變爲霜。終年會飄墮。安得久馨香。秋時自零落。春月復芬芳。何如盛年去。歡如永相忘。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腸。歸來酌美酒。挾琴上高堂。

魏陳王曹植豔歌曰。出自薊北門。遙望湖池桑。枝枝自相植。葉葉自相當。

梁簡文帝採桑詩曰。春色映空來。先發院邊梅。細萍重疊長。新花歷亂開。連珂往淇上。接幰至叢臺。叢臺可憐妾。當窗望飛蝶。忌趺行衫領。熨斗成褫襵。寄語採桑伴。訝今春日短。枝高攀不及。葉細籠難滿。

梁吳筠採桑詩曰。賤妾思不堪。採桑渭城南。帶減連枝繡。髮亂鳳皇篸。花舞依長薄。蛾飛愛綠潭。無由報君信。流涕向春蠶。

又陌上桑詩曰。嫋嫋陌上桑。蔭陌復垂塘。長條映白日。細葉隱鸝黃。蠶飢妾復思。拭淚且提筐。

梁劉邈萬山見採桑人詩曰。倡女不勝愁。結束下青樓。逐伴西蠶路。相攜南陌頭。葉盡時移樹。枝高乍易鉤。絲繩挂且脫。金籠寫復收。蠶飢日已暝。詎爲使君留。

梁王臺卿詠陌上桑詩曰。令月開和景。處處動春心。桂筐須葉滿。息惓重枝陰。

陳徐伯陽賦得日出東南隅詩曰。朱城壁日啟朱扉。青樓含照本暉暉。遠映陌上春桑葉。斜入秦家緗綺衣。羅敷粧粉能佳麗。鏡前新梳倭墮髻。圓籠裊裊挂青絲。鐵鉤冉冉勝丹桂。蠶飢日晚蹔生愁。忽逢使君南陌頭。五馬停珂遣借問。雙臉含嬌特好羞。妾婿府中輕小吏。即今來往專城裏。欲識東方千騎歸。藹藹日暮紅塵起。

【賦】魏繁欽桑賦曰。上似華蓋。紫極比形。下象鳳𨵗。萬桷一楹。叢枝互出。乃錯乃并。曄曄隆暑。涼風自生。微條纖繞。隨風浮沉。陽蜩鳴其南枝。寒蟬噪其北陰。秋氣忽其將來。咸感節而悲吟。玩庇蔭之厚惠。情眷眷而愛深。

晉陸機桑賦曰。皇太子便坐。蓋本將軍直廬也。初世祖武皇帝爲中壘將軍。植桑一株。世更二代。年漸三紀。扶疏豐衍。抑有瑰異焉。夫何佳樹之洪麗。超託居乎紫庭。羅萬根以下洞。矯千條而上征。豈民黎之能植。乃世武之所營。故其形瑰族類。體豔眾木。黃中爽理。滋榮煩縟。綠葉興而盈尺。崇條蔓而曾尋。希太極以延峙。映承明而廣臨。華飛鴞之流響。想鳴鳥之遺音。惟歷數之有紀。恆依物以表德。豈神明之所相。將我皇之先識。跨百世而勿翦。超長年以永植。

晉潘尼桑樹賦曰。從明儲以省膳。憩便房以偃息。觀茲樹之特瑋。感先皇之攸植。蔚蕭森以四射。邈洪傭而端直。爾乃徘徊周覽。俯仰逍遙。俛睨靈根。上眺脩條。洞芳泉於九壤。含溢露於清霄。倚增城之飛觀。拂綺窗之疏寮。下迢遞以極望。上扶疏而參差。匪眾鳥之攸萃。相皇鸞之羽儀。理有微而至顯。道有隱而應期。豈皇晉之貞瑞。兆先見而啟茲。起尋抱於纖毫。崇萬匱於始基。

晉傅咸桑樹賦曰。世祖昔爲中壘將軍。於直廬種桑一株。迄今三十餘年。其茂盛不衰。皇太子入朝。以此廬爲便坐。伊茲樹之僥倖。蒙生生之渥惠。降皇躬以斯植。遂弘茂於聖世。厥茂伊何。其大連尋。脩柯遠揚。洪條梢槮。布簟枝之沃若。播密葉以垂陰。蔭華寓而作涼。清隆暑之難任。以厥樹之巨偉。登九日於朝陽。且積小以高大。生合抱於毫芒。猶帝道之將升。亦累德以彌光。湯躬禱於斯林。用獲雨而興商。惟皇晉之基命。爰於斯而發祥。從皇儲於斯館。物無改於平生。心惻切以興思。思有感於聖明。步旁遑以周覽。庶髣彿於儀形。

【贊】晉郭璞帝女桑贊曰。爰有洪桑。生濱淪潭。厥圍五丈。枝相交參。園客是採。帝女所蠶。

爾雅曰。藲荎。〔詩云。山有樞。今之刺榆也。〕無姑。其實夷。〔姑榆也。生山中。葉圓厚。剝取皮。合漬之。味辛香。所謂無夷是也。〕

說文曰。榆。白枌也。榆有刺莢。爲蕪荑。

毛詩曰。山有樞。隰有榆。

周官。司烜氏。四時變國火。〔春取榆柳(原訛所。據馮校本改。)之火。〕

禮記。內則曰。槿荁枌榆兔藁滫髓以滑之。

春秋元命苞曰。三月榆莢落。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榆條長。

史記。天官書曰。凡望雲氣。平望在桑榆上。餘二千里。

莊子曰。鵲上高城之垝。而巢於高榆之顛。城壞巢折。凌風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時則義行。失時則鵲起。

韓詩外傳曰。楚莊王將伐晉。敢諫者死。孫叔敖進諫王曰。臣園中有榆。榆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飲清露。不知螗蜋之在後也。

漢書。郊祀志云。高祖禱豐枌榆社。〔在豐東北十五里也。〕

又。天文志曰。成帝河平元年。旱。傷麥。民食榆皮。

又。循吏傳曰。龔遂爲渤海太守。勸民務農桑。令種榆。一口一樹。

桓譚新論曰。劉子駿信方士虛言。爲神仙可學。余見其庭下有大榆樹。久老剝折。指謂曰。彼樹無情。然猶朽蠹。人雖欲愛養。何能使之不衰。

崔寔四民月令曰。榆莢成者。收乾以爲旨蓄。色變白。將落。收爲醬。隨節早晚。勿失其適。魏志曰。鄭渾爲魏郡太守。課百姓乏材木。乃課種榆爲籬。

嵇康養生論曰。豆令人重。榆令人眠。愚智所知也。

博物志曰。食枌榆則眠不欲覺。

晉宮闕名曰。華林園榆十九株。

雜五行書曰。舍北種榆九株。蠶大得。

毛詩義疏曰。駮駮馬。梓榆。駮犖。遙視似駮馬。

趙書曰。從幽州大道呼沱河。造浮橋。植行榆五十里。署行宮。

廣志曰。有姑榆。有郎榆。郎榆無莢。村人〔○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六作材又。〕任車用。至善。蠶〔○御覽作青蠡二字。〕者。出渤海東光。以供官。

石虎鄴中記曰。襄國鄴路。千里之中。夾道種榆。盛暑之月。人行其下。

幽明錄曰。虎〔○太平御覽九百六十作虞。〕晚家有皂莢樹。有神。隔路有大榆樹。古傳曰。是雌雄。晚被斫。此樹枯死。

范子計然曰。蕪荑出地赤心者善。

淮南子萬畢術曰。八月榆檽。令人不飢。

氾勝之書曰。種木無期。因地爲時。三月榆莢雨時。高地強土可種木。

風俗通曰。桑車榆轂聞聲之。〔○句有訛文。〕

夢書曰。榆爲人君。德至仁也。夢採榆葉。受賜恩也。夢居樹上。得貴官也。

【詩】古詩曰。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

【書】魏應璩與龐惠恭書曰。頻見所上利民之術。植濟南之榆。栽漢中之漆。

爾雅曰。榮。桐木。〔梧桐也。〕

尚書曰。嶧陽孤桐。

禮曰。季春之月。桐始華。

毛詩曰。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又曰。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詩義疏曰。有青桐赤桐白桐。白桐宜琴瑟。今雲南䍧牱人。績以爲布。

周書曰。清明之日。桐始華。不始華。歲大寒。

禮斗威儀曰。君乘火而王。其政平。梧桐爲常生。

莊子曰。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梧而暝。

又曰。鴛鶵發南海。而飛到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竹實不食。

呂氏春秋曰。成王與唐叔虞燕居。援梧葉以翦珪。以告曰。以此封汝。虞喜。以告周公。周公請封虞。王曰。余與虞戲。周公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於是遂封叔虞於晉。

鄒山記曰。鄒山古之嶧陽。魯穆公改爲鄒。今鄒山嶧陽。猶多桐樹。

齊地記曰。城北十五里。有桐臺。即梧宮。

異苑曰。晉武帝世。吳郡臨平岸出一石。打之無聲。以問張華。華云。取蜀中桐材。刻作魚形。扣之則鳴矣。於是如言。音聞數里。

又。句章吳平。州門前忽生一株青桐樹。上有謠歌之聲。平惡而斫殺。平隨軍北虜。首尾三載。死桐欻自還立於故根上。聞聲樹巔。空中歌曰。死樹今更青。吳平尋當歸。適聞殺此樹。已復有光輝。平尋歸。如鬼謠。

祖后怪〔○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六作祖台之志怪。〕曰。騫保坐〔○御覽作至。〕檀近〔○御覽作丘。〕塢。上北樓宿。暮鼓二中。有人著黃練單衣。白恰。〔○御覽作帢。〕〔○御覽作將。〕人持炬火上樓。保懼。藏壁中。須臾。有二婢上帳。使迎一女子上。與白恰人入帳宿。未明。白恰輒先去。保因入帳中。問侍女子。向去者誰。答曰。桐郎。道東廟樹是。至暮〔○御覽暮下有鼓字。〕二中。桐郎復來。保乃斫取之。縛著樓柱。明日視之。形如人。長三尺餘。檻送詣丞相。渡江未半。風浪起。桐郎得投入水。風波乃息。

秦記曰。初長安謠云。鳳皇止阿房。符堅遂於阿房城植桐數萬株。以至慕容沖入阿房而居。沖小字鳳皇。

廣志曰。梧桐有白者。異〔○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六作剽。〕國有白木。其葉有白毳。取其毳淹清湑。績織以爲布也。

遜山〔○初學記二十八。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六作遊名山記。〕曰。吹臺有高桐。皆百圍。嶧陽孤桐。方此爲劣。

王孚安成記曰。府君諱保。如今樹梧于苞兩邊。〔○句有衍訛。〕柯葉菴藹。炎暑爲之清涼。百姓列宅其間。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木宜桐。

莊子曰。空門未〔○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六作來。〕風。桐乳致巢。〔司馬彪注曰。門戶空。風葉而生其葉自箕曰投之也。桐子似乳。著鳥之巢。○御覽作門戶空。風喜投之。桐子似乳。著葉而生。鳥喜巢之。此有訛倒。〕

淮南子曰。智有所不足。故桐不可與爲弓。

淮南萬畢術曰。桐木成雲。〔取十石甕滿中三四日氣水置桐蓋之。三日如雲形。○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六作取十石瓦甖。滿中水。置桐蓋之。三四日氣如雲作。此有訛倒。〕

董仲舒請雨書曰。秋以桐魚九枚。

遁甲。梧桐不生則九州異。

王逸子曰。木有狀〔○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六作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氣淳矣。異於群類者。

新論曰。神農皇〔○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六作黃。〕帝。削桐爲琴。

崔琦七蠲云。爰有梧桐。玄子〔○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六作生于。〕玄谿。傳根朽壤。託險生危。

枚乘七發曰。龍門之桐。百尺無枝。其中鬱結𤦎菌。扶疎以分離。其根半死半生。冬則風漂霰雪飛。

張協七命曰。寒山桐。出自大冥。含黃鍾以吐幹。據蒼岑以孤生。

孟子曰。今有場師。舍其梧檟。養其楫〔○太平御覽九百五十六作樲。〕棗。則爲賤場師矣。〔棄大取小。〕

蘇子曰。夫人生一世。若曉露之託桐葉耳。其興幾何。

古今注。昭帝丹鳳三年。馮翊人獻桐枝。長六尺。九枚。三葉也。

【詩】魏明帝詩曰。雙桐生空井。枝葉自相加。通泉浸其根。玄雨潤其柯。

晉司馬彪與山巨原〔○按當作源。〕詩曰。苕苕椅桐樹。寄生於南岳。上陵青雲霓。下臨千仞谷。處身孤且危。於何託余足。昔也植朝陽。傾枝俟鸞鷟。今者絕世用。倥傯見迫束。班匠不我顧。牙曠不我錄。焉得成琴瑟。何由揚妙曲。卞和潛幽巖。誰能證奇璞。冀望神龍來。揚光已見燭。

宋伏系之詠椅桐詩曰。亭亭椅桐。鬱茲庭圃。翠條疏風。綠柯蔭宇。

宋鮑昭山行見孤桐詩曰。桐生叢谷裏。根孤地寒陰。未霜葉已肅。不風條自吟。不願見彫斲。爲君堂上琴。

齊謝朓遊東堂詠桐詩曰。孤桐北窗外。高枝百丈餘。枝生既婀娜。葉落更扶疏。無華復無實。何以贈離居。裁爲珪與璋。足可命參墟。

梁簡文帝賦得雙桐生空井詩曰。季月雙桐井。新枝雜舊株。晚葉藏拪鳳。朝花拂曙烏。

梁王筠奉酬從兄臨川桐樹詩曰。伊昔擅羽儀。待價龍門垂。優游清露點。徽穆惠風吹。月上陰陽幹。雲覆死生枝。公子存高尚。聊用影華池。棲鸞既不重。舞鶴復何施。方同散木𠆡。清響竟誰知。

梁沈約詠梧桐詩曰。秋還遽已落。春曉猶未荑。微葉雖可賤。一翦或成珪。

【賦】晉傅咸梧桐賦曰。美詩人之攸貴兮。覽梧桐乎朝陽。蔚菶菶以萋萋兮。鬱株列而成行。夾二門以駢羅。作館寓之表章。

晉夏侯湛愍桐賦曰。有南國之陋寢。植嘉桐乎前庭。闡洪根以誕茂。豐脩幹以繁生。納谷風以疏葉。含春雨以濯莖。濯莖夭夭。布葉藹藹。蔚童童以重茂。蔭蒙接而相蓋。蔽陰澹之南表。覆陽阿之北外。於是詰朝之暇。步趾前廡。春以遊目。夏以清暑。昔詩人之所稱。美厥生之攸奇。植匪崗其不滋。鳳非條其不儀。

宋袁淑桐賦曰。越眾木之薰徇。勝雜樹之藻縟。信爽幹以弱枝。實裏素而表綠。若乃根荑條茂。跡曠心沖。貞觀於曾山之陽。抽景於少澤之東。被籍兮煙霞。懷珮兮星虹。儀丹丘之瑞羽。栖清都之仙宮。

齊王融應竟陵王教桐樹賦曰。梧桐生矣。于邸岫之曾隈。儀龍門而插幹。佇鳳羽以抽枝。蹤楚宮而留稱。籍溜館以翻聲。直不繩而特秀。圓匪規而天成。同歲草以委暮。共辰物而滋榮。豈違心於自外。寧有志於孤貞。

梁沈約桐賦曰。龍門之桐。遠望青葱。專巖擅嶺。或孤或叢。枝封暮雪。葉映書紅。抗蘭橑以栖龍。拂雕窗而團露。喧密葉於鳳晨。宿高枝於鸞暮。合影陽崖。摽峰東陸。俯結玄陰。仰成翠屋。乍髣彿於行雨。時徘徊於丹轂。遶齊綵於碧林。豈慚光於若木。

又八詠悲落桐曰。悲落桐。悲落桐早霜露。鷰至葉未抽。鴻來枝已素。幽根未蟠結。孤株復危絕。初不照光景。終年負霜雪。勿言草木賤。徒照君末光。末光不徒照。爲君含噭咷。陽柯綠水絃。陰枝苦寒蜩。厚德非所任。不敢虛其心。若逢陽春至。吐綠照清潯。

【贊】郭璞梧桐贊曰。桐寔嘉木。鳳凰所栖。爰伐琴瑟。八音克諧。歌以永言。噰噰喈喈。

宋孝武孤桐贊曰。珍無隱德。產有必甄。資此孤幹。獻枝楚山。梢星雲界。衍葉炎廛。名列貢寶。器贊虞絃。

字數:13209,最後更新時間: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