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靜志居詩話
    1. 卷六
      1. 許繼
      2. 郭鈺
      3. 唐之淳
      4. 袁凱
      5. 漏瑜
      6. 魏澤
        1. 附錄
      7. 袁敬所
      8. 姚廣孝
      9. 解縉
      10. 楊士奇
      11. 楊榮
      12. 楊溥
      13. 胡廣
      14. 金幼孜
      15. 夏原吉
      16. 黃淮
      17. 李至剛
      18. 趙羾
      19. 陳璉
      20. 胡儼
      21. 吳溥
      22. 王景
      23. 王達
      24. 王璲
      25. 王洪
      26. 王紱
      27. 錢仲益
      28. 蘇伯厚
      29. 張洪
      30. 陳繼
      31. 陳亢宗
      32. 袁珙
      33. 劉廌
        1. 附錄
      34. 沐昂
      35. 曾棨
      36. 周述
      37. 李時勉
      38. 陳敬宗
      39. 王英
      40. 王直
      41. 章敞
      42. 周忱
      43. 李昌祺
      44. 嚴貞
      45. 魏驥
      46. 林環
      47. 陳全
      48. 曹閶
      49. 苗衷
      50. 錢習禮
      51. 陳鎰
      52. 陳循
      53. 晏鐸
      54. 薛瑄
      55. 于謙
      56. 張楷
      57. 瞿佑
      58. 偶桓
      59. 謝縉
      60. 趙迪
        1. 附錄
      61. 郭廑
        1. 附錄
      62. 施敬
      63. 劉叔讓
      64. 李孝謙
      65. 尤安禮
      66. 林枝
      67. 劉績
      68. 趙宗文
      69. 陳觀
      70. 吳子恆

靜志居詩話


卷六


許繼

許繼,字士脩寧海人。洪武中,台州儒學訓導。有觀樂生集

士脩自號觀樂生,賦詩九章,其言曰:『天地間物物可樂也,況垂象成形之大者乎?塵土憂勞,亦人自爲耳!靜以觀之,取其寓於目而樂於心者,爲觀樂九詠。九者何?青天也,白雲也,初日也,霽月也,丹霞也,滄海也,遠山也,澄淵也,古書也。』侯城爲之作傳,其卒也,又爲之作銘。稱爲篤志尚德之友。而曰;『君言必出乎正,動必由乎禮,趨舍取予,咸則乎古之君子而無所苟。其精思學力以求道德性命之藴,汲汲若或失之,而有得乎心,沛然以樂,不以貧賤患難惑其志。予取友二十年,所交海內知名之士甚眾,考其所存,莫有類吾士修者。』其心悅而推服之若是。士修夜坐詩云:『不意片楮間,乃見古人心。』自道詩云:『聖言久彌宣,有求即可得。』皆守道之言也。

郭鈺

郭鈺,字景南營國第八子。贈定襄伯。

景南最爲方正學所器。有對雨寄正學詩云:『小齋頗幽僻,窗扉亦豐敞。新槐簷上綠,細草階下長。寂無人事喧,但愛雨聲響。緬思同心人,吟懷共清賞。』亦復具韋左司體。

唐之淳

唐之淳,字愚士,以字行。紹興山陰人,應奉之子。建文初,用薦爲翰林侍讀。有萍居稿

萍居正學好友,正學稱其孝行,謂:『君父應奉謫死臨濠,君辛勤跋履,奉喪歸塟。追求父平生題詠,荒陲敗壁高崖斷石之間,纂錄收拾,如獲金璧,時時伏讀,淒切動人。』然則應奉所存丹崖集,皆出其子所輯也。建文三年,命舉文學之士,撰鑑戒錄正學實薦之。召至,即拜侍讀,同事纂修。是年閏月,即病死元津街官舍。蓋正學之友,若夷仲士修仲縉皆先正學而亡,故皆不及於黨禍也。萍居詩流傳特寡,聞松陵一故家有鈔本,亟往購之,已轉付新安質庫,不可得矣。

袁凱

袁凱,字景文松江華亭人。洪武中,徵拜御史,以病免歸。有在野集

嬀蜼子楊鐵崖爲文妖,惟詩亦然。雖才情橫逸,而習氣太深。沿其派者,高則溫岐李賀,下或雜以曲,孟載子高皆所不免,獨海叟純以清空之調行之,洵不易得。然合諸體觀之,則不及季迪伯溫尚遠,何仲默推爲國初之冠,似非篤論也。世傳海叟楊白花,有讒之者曰:『欲種楊樹於深宮,將蒔花萼於何地。』海叟聞之,遂佯狂,騎烏犍,杖木笛,行九峰三泖間。徵典郡校不起,對使者歌月兒高一曲,[是]又河西傭補鍋匠之亞矣。海叟松江府治東門外,崇禎末,單麻城,即其址構白燕菴李舍人待問書聯於柱云:『春風燕子依然入,大海鰻魚不可尋。』相傳孝陵有言:『東海走卻大鰻魚,何處尋得?』爲海叟而發也。狷菴,庚辰進士,以詩文名。待問存我,癸未進士,精書法,死於難。

漏瑜

漏瑜,字叔瑜,一字大美,別號越南會稽人。革除間,河南道監察御史。有石軒集

侍御潛跡江湖,締交耆舊。宣德中,在烏墩爲九老之會。時趙嶬伯高,年九十一,吳煥汝文,年九十,趙岐伯通,年八十九,孫孟吉兆禎唐其諒,年八十五,水宗達朝宗,年八十二,叔瑜壺敏中行錢郁耀宇,年皆八十餘。時人有詩紀其事云:『景迫桑楡盡日閒,更邀同志效香山。尋常樽酒頻酬勸,適意林泉任往還。心遠自忘塵世事,年來不鎖利名關。莫言九老非前比,養得天和總一般。』流傳以爲佳話。安定郡王後,洪武中,官儀鑾司序班;安康郡王後;孟吉,革除間太常博士;其諒,革除間以文史院出署天長丞;湖廣石門知縣。孟吉,皆烏墩人,青鎮人,宗達吳江人,其諒鳳陽人,臨安人。,好乘舟玩水,時號浮瀾先生,著有竹松集,有怡安集烏墩,一曰烏戍,亦曰烏鎮,又曰烏陀青鎮青墩也。萬歷中,扶溝何出光蘭臺法鑑錄,凡任御史者,書其名系,獨不載叔瑜。殆以革除間任舊籍,去之故爾。

魏澤

魏澤,字彥恩溧水人。刑部尚書。靖難後,謫寧海典史。

附錄

愚山云:『彥恩方博士家時,藏其幼子。以故方氏不絕。謝方石詩,所謂「孫枝一葉是君恩」者,是也。』

袁敬所

袁敬所,不知其名。

敬所靖難後,流寓常山松嶺。酒酣書五柳圖詩云:『藜杖芒鞋白布裘,山中甲子自春秋。呼兒點檢門前柳,莫遣飛花過石頭。』擲筆悲吟,繼以濺淚。有江右布商見之曰:『此吾鄉某編修,何爲在此?』敬所趨掩其口,不顧而去。

姚廣孝

姚廣孝長洲人,幼名天僖。既爲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中,以高僧應選侍燕邸永樂初,論靖難功,爲僧錄左善世,加太子少師,復姓,賜今名。卒贈榮國公。諡恭靖。有逃虛子集

少師與十高僧同徵,當時孝陵『知人則哲』,何不移來復之誅,誅之。攷前代桑門得預軍謀者,若佛圖澄道安鳩摩羅什支曇猛竺朗,皆非盛世之事。少師獨早著才稱,晚參帷幄,文與『北郭十友』之林,武居靖難諸臣之首,咄咄怪事。觀其入兩謁劉太保墓,賦詩云:『良驥色同群,至人跡混俗。知己苟不遇,終世不怨讟。偉哉藏春公,簞瓢樂巖谷。一朝風雲會,君臣自心腹。大業計已成,勛名照簡牘。身退即長往,川流去無復。佳城百年後,何人敢樵牧?斯人不可作,再拜還一哭。』蓋早以藏春子自況矣。

解縉

解縉,字大紳吉水人。洪武戊辰進士,試中書庶吉士,尋除御史,謫河州衛吏,旋待詔翰林。永樂初,進侍讀學士,直文淵閣,預機務。逾年,進翰林學士,出爲廣西參議,改交趾。入奏事,會太宗北征,見東宮,辭去。爲高煦所譖,徵下獄,命獄吏沃以燒酒埋雪中,死。有春雨齋集

初詩傳者多失真,如楊廉夫題鐘山作,此吾鄉朱山人詩也。解學士虎顧眾彪圖,則又廉夫之詩也。乃說詩者,謂:『太宗幾欲廢嫡,見詩而止。』傅會之言,殊堪發笑。學士詩敏捷不大推敲,其言曰:『寧爲有瑕玉,莫作無瑕石。』其立意固如是矣。然就近體而論,如『細雨乍過西掖樹,薰風遙聽上林鶯』,『青山拍拍風沙滿,[紅]葉蕭蕭浦樹稀』,『三千歲後桃花老,二十四橋秋水通』,『天連銅柱蠻煙黑,地接珠崖海氣黃』,『女艷妝爭丱髮,人村鼓共鳴銅』,『青山遠道遙相送,畫舫中流獨自歸』,『千家竹屋臨沙觜,萬斛江船下石頭』,未嘗不符作者,亦何至叫囂[⿳陏人㣺]突,若世所傳詠物諸詩,眾惡皆歸,皆由敏捷召之。乃知騕褭以迅驟爲主,鷹隼以輕疾爲妙。張純之言,大非篤論。

楊士奇

楊士奇,名,以字行,泰和人。建文時,以辟召入翰林。永樂初,改編修,入直文淵閣,累官少師,華蓋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有沙羨石臺東里諸集。

東里優遊按衍,諸體皆藴藉可觀。其自序云:『古之善詩者,粹然一出於正,用之鄉閭邦國,皆有裨於世道。夫詩,志之所發也。三代公卿大夫,下至閨門女子,皆有作以言其志,而其言可傳。余早未聞道,既溺於俗好,又往往不得已而應人之求,即其志之所存者無幾也。』亦可謂能自訟矣。

楊榮

楊榮,初名子榮,字勉仁建安人。建文庚辰進士,除翰林編修。靖難後,入直內閣,更今名。累官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加少師。卒贈太師,諡文敏。有雲山小稿靜軒退思等集。

東楊詩頗溫麗,上擬西不及,下視南有餘。

楊溥

楊溥,字宏濟石首人。建文庚辰進士,除翰林編修。靖難後,轉太子洗馬。宣德初,以太常卿兼學士,直內閣,歷官少保,武英殿大學士。諡文定。有集。

位業並稱,南詩名獨不振。

胡廣

胡廣,字光大廬陵人。建文庚辰賜進士第一,更名,除翰林修撰。靖難後,直內閣,復名。累官文淵閣大學士,卒贈少師、禮部尚書,諡文穆。有晃菴扈從集

楊東里楊白花云:『楊白花,逐風起。含霜弄雪太輕盈,蕩日搖春無定止。樓中佳人雙翠顰,坐見紛紛渡江水。天長水闊花渺茫,一曲悲歌思千里。』胡光大楊白花云:『楊白花,渡江竟不還。非汝故來急,恐落泥塗間。春光憔悴如花顏,相思不見空長歎。浮雲流水何漫漫?安得隨風返高樹,仍結柔條莫飛去。』世傳袁景文賦此題,蓋緣讓皇遜國而作。然則兩公詩,亦不無故主之思矣。然邪,否邪?詆光大者,謂『金川門之變,約周紀善同死,既而人偵之,尚在餵豕。』果爾,則可鄙已甚。觀集中過顏平原文信國余青陽祠,輒有弔古之作。其題宋思陵所書洛神賦云:『靜夜焚香閱舊書,洛神下筆意何如。可憐不寫平戎策,千古中興恨有餘。』『汴水園林跡巳荒,南來宮館燕錢塘。臥薪有志圖恢復,好寫招魂岳王。』其辭悽惋,不類牧豬奴。東里尤與相契,曰:『吾兩人實兄弟,後死則銘。』及沒後,夜夢偕泛舟,自快閣至郡城下聯句。云:『金螺瀟灑對芙蓉』,云:『鷺渚魚舟窈窕通。遠樹白雲秋色淨』,云:『故人清興酒船同。河山夢冷謳吟後』,覺而續之云:『生死交深感慨中。猶想勝綠如夙昔,並騎黃鶴過江東。』永嘉謝庭循爲作圖。相傳東里亦與紀善誓同死,後語其子曰:『吾若偕亡,誰與尊公作傳。』豈兩人品行相近,故友誼諄諄若是邪?

金幼孜

金幼孜,初名,以字行,新淦人。建文己卯舉人,授戶科給事中。靖難後,改翰林檢討,歷右諭德,掌翰林學士,陞文淵閣大學士。歷官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卒贈少保,諡文靖。有北征集

文靖扈駕北征,大漠窮沙,靡不身歷。故其詩,時露悲壯之音。

夏原吉

夏原吉,字維哲湘陰人。以鄉薦遊太學,選授戶部主事。建文初,擢戶部右侍郎。靖難後,進尚書,遣視江南利,歸掌行在吏禮兵部都察院事。仁宗即位,復戶部尚書,加少保,兼太子少傅。宣德五年卒,贈太師,諡忠靖。有集。

長陵靖難而後,瑞應獨多,黃河清,甘露降,嘉禾生,醴泉出,卿雲見,野蠶成繭,麒麟、騶虞、青鸞、青獅、白雉、白燕、白鹿、白象、玄兔、玄犀,史不一書,甚矣,天之難諶也。當時詞臣,爭獻賦頌。公長律,會萃而詳書之,具見閎麗。其辭云:『聖主膺乾運,垂衣馭八區。道隆比,功茂俱。蕩蕩三邊肅,熙熙兆姓娛。普天歌至治,率[士]發靈儲。爰有儲蕃國,能忘萬里塗。隨槎超瀚漫,獻瑞效勤渠。渺渺來中夏,惓惓覲帝居。麒麟呈玉陛,獅子貢金鋪。紫象靈山種,驊騮渥水駒。駝雞同鸑鷟,文豹擬騶虞。福祿身紆錦,靈羊尾載車。霜姿猿更異,長角獸尤殊。綵檻奇音鳥,雕籠雪色烏。玄龜三尾曳,山鳳五花敷。日上龍墀麗,風迴貝闕迂。禮官躬典設,蕃使肅奔趨。仙掌開丹扆,祥煙散紫衢。重瞳欣一顧,百辟震三呼。茲豈尋常致,端由治化孚。既將昭帝德,尤足壯神都。炎何能擬,姬周莫並驅。拜瞻嗟慶幸,稱贊愧荒疎。惟願皇風洽,仍祈化日舒。鴻圖千載固,聖壽萬年餘。』讀之如覽西周王會之圖,披北魏南齊符瑞之志,亦可云詩史矣。特魚虞模並用,殆猶遵洪武正韻乎?

黃淮

黃淮,字宗豫永嘉人。洪武丁丑進士,除中書舍人,陞翰林編修。歷侍讀左庶子,進右春坊,大學士,輔東宮,繫詔獄十年。洪熙初,入內閣,兼武英殿大學士,累官少保,戶部尚書。卒諡文簡。有介菴省愆歸田等集。

長陵北征,留文簡輔皇太孫,漢庶人中以蜚語,繫詔獄十年,遂以省愆名集。集中詩所云『寶劍埋豐城,斕斑土花碧』,又云『十年頓足圜扉間,時向牆頭看柳色』是也。因是受知宣廟特深。當其入朝,賜遊西苑,肩輿登萬歲山,宴太液池,親灑宸翰贈行。有云:『朝旭光升紫殿清,相對清言良慰情。留之累月不盡意,歸心又欲東南征。雁宕峰高高不極,中有謝公舊遊蹟。采芝斸苓可長年,應在天南憶天北。』君臣相悅,可謂千載一時。

李至剛

李至剛,名,以字行,松江華亭人。洪武中,舉明經,試禮部郎中,出爲河南布政司參議。永樂初,以薦擢右通政,拜禮部尚書,兼左春坊,大學士。

尚書無詩名,其僅存者頗娟秀。

趙羾

趙羾,字雲翰祥符人。洪武丁卯舉人,授兵部主事,遷員外,陞浙江右參政。命使交趾還擢刑部右侍郎,改工部,復改禮部尚書,尋改兵部,再改刑部。有傖父集

尚書于忠肅於弱齡,可謂具知人之鑑。忠肅序其詩云:『尚書雍容廟堂之暇,發爲辭章,長篇短什,操楮立就。有沈雄而典重者,有舒徐而優柔者,有平衍而沖淡者,有光采煥發而豪宕放逸者,有清新流麗而慷慨悽惋者,變態不一。豈區區拘泥聲律,摸仿前人於萬一者之可擬哉!』其稱許未免過情,蓋知己之感深矣。

陳璉

陳璉,字廷器東莞人。洪武中,以明經薦,爲桂林教授,遷國子助教。永樂初,知許州,改滁州,尋以揚州知府攝州事,擢四川按察使。入爲南京通政使,掌國子監事。終南禮部侍郎。有琴軒集

琴軒詩,較孫仲衍不及,視雪篷聽雨諸君,似勝之。

胡儼

胡儼,字若思南昌人。洪武末,會試乙科,授華亭教諭。永樂初,擢翰林檢討,同解縉等直內閣,尋遷國子監祭酒。洪熙元年,加太子賓客,致仕。有頤菴集

長陵靖難之後,簡詞臣入贊機務者七人。踰年而解大紳胡若思出,續入者王行儉楊宏濟,久而亦出,以是相業盛稱三。論世者謂:三公,才品學術,在三之右。使其不出,發於事業,必更有可觀者。然揆之以時,度之以勢,有所不能也。賓客學文於鄉先生熊釗伯幾伯幾學於虞集伯生,故其文有源本,詩亦近西江派。

吳溥

吳溥,字德潤崇仁人。建文庚辰進士,授翰林編修。永樂初,陞修撰,遷國子司業。有古崖集

博士聘君尊人,詩格楚楚,不若聘君之塵腐滿楮也。

王景

王景,字景彰,以字行,松陽人。洪武壬子,領浙江行省鄉貢進士,授懷遠教諭,遣戍雲南建文初,召修高廟實錄,陞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講,充副總裁官。靖難後,進學士。

靖難師入,相傳學士請葬建文君以天子之禮。然鍾山不聞有封穴,或請而不允也。古風三首,其一不無故主之思。因錄之。

王達

王達,字達善無錫人。洪武中,舉明經,爲大同訓導,薦入,官國子助教。永樂初,擢翰林編修,遷侍讀學士。有耐軒天遊二稿。

耐軒大紳孟敭汝玉希範號『東南五才子』。其詩太便利,不耐咀嚼。然如送人入都作,起句云:『鶯啼細雨中,一騎發城東。』又送人從軍作,云:『細雨都門酒,東風驛路塵。』未嘗不矜練也。

王璲

王璲,字汝玉,後以字行。長洲人。洪武中,舉浙江鄉試,以薦攝府學教授,改應天訓導,擢翰林五經博士。永樂初,進檢討,再進春坊贊善,下詔獄死。洪熙初,贈太子賓客,諡文靖。有青城山人集

翰林四並稱,而汝玉汝器汝嘉,一門又有三焉。其詩不費冥索,斤斤人之調。徐用理永樂後詩家三百三十人,以汝玉壓卷焉。

王洪

王洪,字希範仁和人。洪武丁丑進士,授行人。永樂初,擢吏科給事中,入翰林爲檢討,歷修撰侍講,左遷禮部主事。有毅齋集

希範詩,最爲孟敭所重,至不敢與雁行。其對張宗海論詩,自誦所作,竊比哂而未答,復曰:『終不作六朝語。』張曰:『子詩傍大李門牆,猶未窺其奧也。』希範始屈服。今誦其詩,率規仿人,具體而已。品當在孟敭下。

王紱

王紱,字孟端無錫人。洪武中,就徵,坐累,戍朔州永樂初,以善書薦,供事文淵閣,拜中書舍人。有友石山房稿

錫山倪元鎮後,孟端山水竹石,瀟灑出塵,筆蹤可繼,人品亦未多遜。在京邸,與一商人鄰居,月下聞吹簫聲,明日往訪之,寫竹以贈,曰:『我聞簫聲,用以簫材報。』其人不解事,以紅𣰽毺爲餽,乞再寫一枝爲配。孟端大笑,取前畫裂之。又嘗退朝,黔國公從後呼之,孟端不應,私念曰:『是必索我畫爾!』後十年,寫尺幅萬里遺焉。予嘗見孟端惠山僧畫竹茶壚圖,群賢題詠甚眾,今存顧典籍貞觀山莊。當時夏太常亦善寫竹,儲藏家得其十幅,不敵孟端之一也。詩亦清疎,一如其畫。章舍人昞如狀云:『永樂初,詔求天下文章之士,洎善書者,各二十八人,登文淵閣,公被首薦。』蓋與吉士並入直者,此國史所未詳也。

錢仲益

錢仲益無錫人。永樂初,以翰林編修,轉周王府長史。有錦樹集

長史詩格爽朗,惜遺集罕傳。予從秦對巖前輩購得,亟錄其八首,猶未盡其藴也。

蘇伯厚

蘇伯厚,名,以字行,建安人。洪武中,以薦授建寧府學訓導,遷晉府伴讀。永樂初,擢翰林侍書,遷檢討,以子仕,贈吏部員外郎。有履素齋集

君傳詩絕少。其五言神意閒審,綽有風。陳嗣初南閩偉奇超卓之士,必以先生伯厚爲之首,不誣也。

張洪

張洪,字宗海常熟人。洪武中,謫戍雲南永樂初,授行人。仁宗召入翰林,改修撰。有集。

張宗海集一冊,予在史館曾見之,無足采者。仍錄古東門行一首。其辭云:『僕夫顧我悲,轅馬跼不行。古來離別地,青草不復生。居人攀桃李,悵望難爲情。流塵起阡陌,遠樹花冥冥。莫向秦東亭,唱此東門行。土中有死骨,聞之復心驚。』

陳繼

陳繼,字嗣初吳縣人。經歷汝言子。用薦授五經博士,領宏文館事,進檢討。有怡菴集

嗣初惟允遺孤。惟允坐法誅,家無長物,惟閱過書二萬餘卷,其母教之成學。以薦授五經博士,時獻陵於大內之西,思善門宏文館,命楊學士主之,嗣初王侍講入直焉。其詩,本之家學。持論以爲詩者,非得乎天地之清氣,則無以極其妙。今所存怡菴集一十五卷,詩未之錄。嘗見題漁父圖有云:『夕陽漸紅江轉綠。』分明畫出一幅漁村晚景也。

陳亢宗

陳亢宗,名,以字行,永嘉人。官兵部員外郎。

員外午門觀燈應制詩,景陵品居第一。然實遜曾襄敏陳文定諸公。送友一律,調雖[荏]弱,源本隨州

袁珙

袁珙,字廷玉人。以相術拜太常寺丞,有柳莊集

寺丞得相法於別古厓,識文皇於潛邸,遂遷寺秩。然家本士族,其父彥章,仕爲翰林國史檢閱,世稱菊村先生。嘗作布衣歌云:『我家頗讀書,初非田舍翁。』蓋道其實也。寺丞於九流百氏,靡不涉究。歌詩亦能入格,不失菊村家數。

劉廌

劉廌,字士瑞青田人。誠意伯之孫。洪武庚午襲封,辛未貶秩,丁丑戍甘肅,尋赦還。永樂中,卒于家。有盤谷集

趙周臣自號閒閒居士士瑞亦自號閒閒子。其集名盤谷者,士瑞襲爵之後,貶秩歸農,築室於青田舊宅之西,雞山之下,因其地山水盤旋,故以名焉。詩師吳興沈原昭

附錄

愚山云:『公侯伯襲封底簿,據兵部貼黃,洪武二十三年十月襲爵,次年九月卒。吾學編諸書並同。攷所著盤谷集,及括蒼陳谷閒閒先生傳,乃知罷官謫戍本末。且永樂中尚無恙,貼黃載:「以襲封次年卒。」諸書因之,皆誤也。』

沐昂

沐昂,字景顒黔寧昭靖王之子。以左都督鎮守雲南,卒贈定邊伯,諡武襄。有素軒集

定邊麓川之宼,威著西南,而能以餘暇,留情文詠。輯初名下士官於及謫戍者,自邾仲經以下二十一家,詩凡二百五十首,目曰滄海遺珠楊東里序之,謂:『當時選錄諸家,劉仔肩過略,王偁雖精且詳,猶未免有遺。惟沐公所擇,和平婉麗,可玩可傳。』其賞識若此。

曾棨

曾棨,字子啟吉安永豐人。永樂甲申,賜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歷侍講,侍讀學士,左春坊,大學士。進詹事府少詹事。卒贈禮部左侍郎,諡襄敏。有巢睫集

子啟下筆不休,不事推敲,偶合繩墨。五言如『斷雲京口樹,殘月廣陵鐘』,『暝色迎官舫,春寒到客衣』,『雨從江北少,山到宿州多』,『殘燭明官舫,疎鐘出郡樓』,『寒潮瓜步月,殘雨秣陵舟』;七言如『雲中鸞鳳扶雕輦,水底魚龍識翠華』,『草綠野塘多是水,雨晴沙路不成泥』,『平鋪碧甃連馳道,倒瀉銀河入苑牆』,均不失人風格。

周述

周述,字崇述吉水人。永樂甲申,賜進士第二,授翰林編修。進諭德,陞左庶子。有東墅集

人讌集賦詩,每推一人擅場。如昇平公主席上李端擅場。送王晙鎮幽朔韓翃擅場。劉相巡江淮錢起擅場。他未暇悉數。永樂中,命翰林賦白象,則胡庶子第一。賦神龜王贊善汝玉第一。午門觀燈,則陳員外第一。然員外觀燈之作,比之周庶子陳祭酒似遜之,實非擅場也。

李時勉

李時勉,名,以字行,江西安福人。永樂甲申進士,選庶吉士,授刑部主事,進侍讀,改御史,官終國子祭酒。卒諡文毅。改諡忠文。有古廉集

忠文古之遺直,不以詩名。而扶風數篇,雖未遠擬秋胡,要非拙手可辦。予嘗獲公致湯都閫手書,楷法遒勁,乃知書亦能品也。

陳敬宗

陳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樂甲申進士,選庶吉士,授刑部主事,改翰林侍讀,轉南京國子司業,陞祭酒。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定。有澹然居士集

祭酒清德,與李忠文並重,號南陳北李。詩特雍容溫粹,洵稱盛世之音。

王英

王英,字時彥金谿人。永樂甲申進士,選庶吉士,歷翰林修撰侍講,再扈駕北征,累官南京禮部尚書。卒諡文安,改文忠。有泉坡集

西密切謹嚴,句無浮響。如『別路斜陽京口樹,他鄉明月洞庭船』,『挽得琱弓射飛虎,賜將宮錦繡盤螭』,『舊館空餘地月,古壇猶似漢宮秋』,皆琅然清圓,可誦也。

王直

王直,字行儉泰和人。永樂甲申進士,選庶吉士,歷翰林修撰侍讀,進學士,擢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進少傅,兼太子太師,卒贈太保,諡文端。有抑菴集

不得爰立,西之力也。觀其撰東文集序云:『之去翰林,惟公深惜之,而反爲忌者所病。夫士之進退出處有命焉。非人力所能勝。奚以病爲哉!』又題東里翰墨卷云:『楊氏王氏世有連,予竊祿翰林,從先生者三十七年,教益多矣。予之事先生,負恃親愛,於凡所當言者,盡言不諱則有之,非理而誶語則奚敢。後予去翰林,或謂出先生意。蓋言語以爲階,豈旁觀側聽者固能知其情邪?而予實不自知也。』繹其辭雖隱,而情事躍如矣。特其人長者,故爲東里作傳,止揚其善已。君子哉若人乎?其論詩有云:『詩者,志之所發也。方其動於中而形於言,雖各有自然之機,然非取法於前人,而欲從容中度,不失其正,亦難矣。』覽集中詩,未遽出西下,顧元美元瑞諸公,品騭詩家甚廣,獨不及焉,何與?

章敞

章敞,字尚文會稽人。永樂甲申進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中,改吏部,擢南京禮部右侍郎。有質菴集

侍郎兩使南交,卻金不受,以清德聞。其詩不費雕鏤,間合矩度。

周忱

周忱,字恂如廬陵人。永樂甲申進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轉越府右長史,超拜工部右侍郎,巡撫江南,陞戶部尚書,改工部。卒諡文襄。有雙崖集

進士改庶常,相傳自永樂甲申始。是科命解學士選得二十八人,以應列宿。文襄自陳年少,乞讀中秘書,時人謂之挨宿云。攷洪武乙丑,有楊靖徐孟昭郭資皆以庶吉士稱。大誥亦載庶吉士廖孟瞻以受賕誅。則又在乙丑之前矣。至戊辰年,解縉亦爲中書庶吉士,益信不始於永樂初也。其後文襄鎮撫江南凡二十二年,以經濟名世,詩非所長。然性好儲書,其藏室詩云:『群經既並蓄,百氏無棄捐。所至每充棟,來往勞車船。』嗜學如此,宜其吟諷亦未遠遜二十八人也。故彭惠安云:『學博而邃,沛乎有容。二十八宿,誰能右公。』

李昌祺

李昌祺,名,以字行,廬陵人。永樂甲申進士,選庶吉士,擢禮部郎中,出爲廣西左布政,改河南。有容膝軒草運甓漫稿

方伯務謝朝華,力啟夕秀,取材結體,頗與段柯古相似。

嚴貞

嚴貞,字頤正嘉興人。永樂甲申進士,知景陵縣

頤正詩僅存柳州城樓一首,浙音彙編謂:官至雲南右布政使。攷雲南舊志、布政使題名記,有嚴貞,係寧波奉化人,乃永樂戊戌進士,別是一人也。

魏驥

魏驥,字仲房蕭山人。永樂乙酉舉人,由松江訓導,累官南京禮部尚書,致仕,卒年九十有八。諡文靖。有南齋前後集

文靖仕宦四十年,官階二品,年近百齡,可稱嚮用五福。其文極醇雅,詩雖非專長,亦頗藴藉。

林環

林環,字崇璧莆田人。永樂丙戌,賜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陞侍講。有絅齋集

侍講未第之先,縱酒自放,雖在玉堂,詩無臺閣氣。

陳全

陳全,字果之長樂人。永樂丙戌,賜進士第二,授翰林編修,歷侍講,署院事。有蒙菴集

果之五言,專法

曹閶

曹閶,字冀成江夏人。〖(一云黃巖人)〗永樂丙戌進士,官監察御史。

侍御產,登科錄可考。而謝方石采其詩,入赤城集中。期東里一篇,情致纏綿,髣髴謝監南樓風調。

苗衷

苗衷,字秉彝定遠人。永樂辛卯,賜進士第二,累官兵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直內閣,進尚書,贈少傅,諡文康

鴻臚卿大興楊思敬築草亭於東郭,自正統丙辰始。歲會文學名流,極觴詠之樂,自後遂爲都城飲餞之地。西尚書詩所云『柳陰嘶過馬,花塢駐行車』者也。文康亦有東郭草亭讌集詩。其後又於崇文門外十里許,據渾河之支流,有地二十頃,以二頃爲南園,鑿塹環之,繚以重垣,中植桃杏諸果,雜蒔花卉,池種芰荷菱芡,退朝邀諸鉅公燕集其地。則東王尚書有序紀之。

錢習禮

錢習禮,名,以字行,吉水人。永樂辛卯進士,選庶吉士,除簡討,歷侍讀學士,陞禮部右侍郎。卒諡文肅。有應制集詞垣續稿歸田稿

王元美錢文肅六典文衡,爲盛事。考文肅永樂甲辰,業爲會試同考官。宣德丁未,入會場分考。而正統丙辰己未,兩次殿試,皆充讀卷官。辛酉復爲順天主考。是主文衡者十次矣。其詩雖非作家,然亦無塵坌氣。

陳鎰

陳鎰,字有戒吳縣人。永樂壬辰進士,官至榮祿大夫,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諡僖敏。有介菴集

僖敏開濟之才,韻語非其所務。湯尚書潛菴稱其文『有組舞磬控之樂。』顧遺集罕傳,予從其裔孫彥瑜所見之,錄詩一首。

陳循

陳循,字德遵泰和人。永樂乙未,賜進士第一,除翰林修撰,累官戶部尚書,少保,兼太子太傅,華蓋殿大學士。英廟復辟,戍鐵嶺,尋放還。有芳洲集

裕陵復辟,人盛誇徐元玉社稷之功。然『奪門』二字,豈可示天下後世?李文達之言當矣。予嘗見少保訟冤疏手稿,具陳元玉之讒,斯亦纂國史者,所當知也。少保詩絕意規摸,饒越石清剛之氣。

晏鐸

晏鐸,字振之富順人。永樂戊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福建道御史,以言事,謫上高典史。有青雲集

振之初詩,爲鳴盛集,惜未之見。『花月金陵十四樓』之句,盛傳於時。或云在『宣德十才子』之列。今其詩存者甚少,格調平平,僅與海寧伯仲。按愈憲登科考:名在永樂十六年李騏榜,三甲第三十五人。何出光蘭臺法鑑錄稱:是『永樂十三年進士,十五年由庶吉士授福建道御史,巡按兩京畿山東,以建言謫上高典史。』吾鄉沈孝廉德符野獲編謂:是永樂二十二年庶吉士。』傳聞異辭,當以登科考爲正也。黃才伯翰林記謂:『永樂甲辰科庶吉士不可考,題名止書四人,其一方復乃壬辰進士,王道方懋德,甲辰登科錄並無其人。』弇州別集載六人,野獲編云:『其實二十人。』然六人之外,所增益者如劉濬張觀乃壬辰榜,周安乃乙未榜,沈善李敬木訥曾泉盧璟、及乃戊戌榜,萬碩王璉乃辛丑榜,初疑孝廉偶誤。及閱劉文安所撰劉實傳稱:『周學士功敘書經用以舉進士,時宣宗皇帝方隆儒術,合前科丁未,是科庚戌,後科癸丑,進士共選得二十八人,比列宿數。以先朝選士,亦嘗若是也。』然則合先後數科,同選庶吉士,實始於永樂間矣。孝廉熟精掌故,日讀一寸書,考證極詳,是非亦不謬。惜其書未刊行於世。

薛瑄

薛瑄,字德溫河津人。永樂辛丑進士,除御史,歷大理少卿,累進禮部左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卒諡文清。從祀廟。有河汾集

文清讀書錄,專以儒爲師。其詩有云:『吾意六籍外,尚多古人書。一朝焰烈,焚蕩無遺餘。掇拾煨燼者,補綴誠區區。訛闕固已多,盡信寧非愚。獨有群聖心,昭哉難翳如。多謝諸老,萬世開迷塗。』宜於詩,亦宗擊壤矣。而集中五言醇雅,有之風。予嘗謂晦菴敬軒,其詩皆不墮人理趣,未見有礙於講學,又何苦而必師擊壤派也。

于謙

于謙,字廷益錢唐人。永樂辛丑進士,除山西道御史,擢行在兵部右侍郎,罷爲大理寺少卿。景陵踐阼,拜兵部尚書,加少保。英宗復辟,棄市。成化中,贈太傅,諡肅愍,後改諡忠肅。有集。

少保社稷之臣,其詩特多秀句。如『風來疎牗銀燈暗,月轉高城玉漏遟』,『紫塞北連沙漠去,積河西繞郡城流』,『野花偏向愁中發,池草多從夢裡生』,『千里逢人俱是客,十年持節未還家』,『鳥飛不過巖頭石,人渴難尋澗底泉』,『風約閒雲難作雨,渠分流水不成河』,『炕頭灸炭燒黃鼠,馬上彎弓射白狼』,『天外青山圍故國,雨中黃葉下空潭』,皆意態自然,不煩雕琢。其論詩曰:『詩豈易言哉!發於心,形於歌詠,盡乎人情物變,非深於理而適於趣,則未易工也。』觀其持論,造詣深矣。

張楷

張楷,字式之慈谿人。永樂甲辰進士,授江西道御史,出爲陝西僉事,轉副使,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有和唐集

中丞和唐,不獨律詩踵韻而已。至歌行古風,并上句亦和之。同時餘姚陳贄維誠亦然。登黃鶴者,必賡崔顥之章,宴滕王者,必仿子安之體,人雖至愚,不愚於此矣。其在,提督軍務,除夕作詩云:『亂離何處覓屠蘇,濁酒三杯也勝無。』又云:『除夜不須燒爆竹,四山烽火照人紅。』爲言者所劾而罷。此殆非和韻詩,宜

瞿佑

瞿佑,字宗吉錢塘人。洪武中,以薦歷仁和臨安宜陽訓導,升周府右長史。永樂間,謫戍保安洪熙乙巳赦還。有存齋樂全集香臺百詠

初詩家,以楊廉夫爲祭酒。廉夫見同調,綴以評語,不曰牛鬼,則曰狐精,此王常宗論文,即以狐比廉夫也。宗吉幼爲廉夫所賞,拾其唾餘,演爲流派,劉士亨馬浩瀾輩爭效之。譬諸畫仕女者,肌體癡肥,形神猥俗,曾牛鬼狐精之不若矣!其稍有風骨者,如『射虎何年隨李廣,聞雞中夜舞劉琨』,『蹈海莫追天下士,折腰難事里中兒』,庶與淩彥翀李宗表相近。當時嘗取三朝律詩一千二百首,編爲鼓吹續音。惜乎,不得見矣。

偶桓

偶桓,字武孟太倉衛人。洪武中,應秀才舉,爲崇安從事,授桂林河泊大使,終荊門州吏目。有江雨軒集

初詩家,操選政者,賴良直卿許中麗仲孚劉仔肩汝弼沈巽士偁王偁孟敭,皆有所蔽。惟瞎牛乾坤清氣一編,能開生面。惜予所鈔,闕七言近體絕句,未得全書,恆以爲憾。

謝縉

謝縉,字孔昭人。有蘭庭集

孔昭畫入能品,予嘗見其山水真蹟,華亭董尚書稱爲勝國名流。然其詩集,刊於永樂中,汝南周傳浚儀張肯序之,卷末有送盛啟東還吳詩,並寫雲陽早行圖以贈,題云:『永樂丁酉十月。』徐用理選其詩入湖海耆英集,不得謂之人矣。

趙迪

趙迪,字景哲懷安人。自號白湖小隱。有鳴秋集

景哲五古學人而得其豐韻。二遠遜之,不知當日何以不列十子之目。愚山據二徐氏景哲非山人。其實不然,福州林孝廉徐興公所藏鈔本鳴秋集,有景泰五年,仲子後序,中云:『先人値時多故,投老林泉。』而同時鄭閻公望鄭關公哲郭厪敬夫,均有輓鳴秋山人詩。則宜陽人官吏部侍郎,賦元夕應制詩者,自是別一人矣。懷安人,中宣德十年鄉試,官南海,具載閩省賢書

附錄

愚山云:『愈憲百家詩,以爲山人。徐庸湖海耆英集元夕應制詩。徐泰皇明風雅云:「宜陽人,官吏部侍郎。」未詳孰是?然景哲非山人,明矣。』

郭廑

郭厪,字敬天福州人。有鏡湖清唱

附錄

徐興公云:『敬夫吾鄉隱君子,百年來罕有知者。其題青舖嶺絕句云:「家林想在空濛外,一帶螺江隱翠微。」又有「門前湖白與山青,分攜空過白湖亭」之句,其所居,當在白湖螺浦之間,與趙景哲相鄰並也。』

施敬

施敬,字孟莊錢塘人。謫居

孟莊詩頗清越,句如『斜日黃留漁浦樹,隔江青度海門山』,『鷓鴣蹋翻黃竹葉,翡翠啄破蒼苔花』,『天吳拔斷蛟龍尾,月露洗出珊瑚枝』,『夕陽靄靄眾山暝,秋水迢迢雙鷺明』,『芣苡綠深江路草,枇杷黃盡客窗枝』,均有風致。若歸燕一首,疑是感革除而作。其辭云:『已知秋社近,更繞畫梁飛。主意豈不念,天時難獨違。雙歸遼海遠,對語夕陽晞。花雨重來日,故巢還是非。』

劉叔讓

劉叔讓揚州人。

叔讓題正南門城樓云:『紅樹一村蒲甸晚,黃雲滿地僰田秋。』秋夜述懷云:『南詔羇棲傷短鬢,東湖寥落憶扁舟。』蓋亦初徙者。

李孝謙

李孝謙,名,以字行,人。與弟悌謙間相繼舉孝廉,皆以母老固辭。有中林集

孝謙悌謙忠謙兄弟三人,皆有至行。其父仕開饒於貲,時會稽胡舜咨金華戴叔能錢塘楊彥常曹南吳主一豫章揭伯防,先後遊四明仕開招致賓館,俾諸子問業。故其詩文有法。孝謙長律英華,度有可觀,惜其不傳。

尤安禮

尤安禮,字文度吳縣人。建文元年舉於鄉,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

少參高士敏方希直所取士。樹屏歸田,人罕見其面。況太守入覲,楊東里詢其起居,無以應。東里曰:『公爲守土吏,乃不識尤文度邪?』歸訪之,見一老絡絲巷中,布衣紃屨,環堵蕭然。欲割官地益宅,謝不可,遺以金,亦不受。鄉人至今傳爲美譚。其遺文尚存,韻語特少。送人從軍一篇,雖乏警句,然名家作古詩,亦有好是而止者。

林枝

林枝,字昌達閩縣人。號古平山人。有效顰集

自十才子外,能詩而不與其列者,有趙迪景哲林紹淳裕鄭文霖汝眾林敏漢孟陳本叔固昌達也。昌達集不傳,徐興公家,有老儒手錄初詩,今歸林孝廉。予借觀錄之。

劉績

劉績,字孟熙紹興山陰人。隱居不仕,人稱西江先生。有嵩陽集

『殘雪未消雙鳳闕,新春先入五侯家。』晚唐張蠙詩也。孟熙易『殘』以『霽』,易『新春』以『春風』,攘爲己作,遂以此得名。人或少之。然『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非江爲詩乎?林君復易『疎』『暗』二字,竟成千古名句。所云:一字之師,與活剝生吞者有別也。作全詩不稱,不若之首尾相當。其自題詩本云:『幼小工刺繡,極知鍼線難。祇緣花樣古,不耐俗人看。』是時人爭學,宜其以拔俗爲嫌耳。

按:劉孟熙早春寄京師白虛室先生云:『帝城佳氣接煙霞,草色芉芉紫陌斜。霽色未消雙鳳闕,春風先入五侯家。歌鐘暗度新豐樹,遊騎晴驕上苑花。獨有楊雄才思逸,應傳麗句滿京華。』

趙宗文

趙宗文,名,以字行,長洲人。官鄱陽知縣。有慎獨齋集

叟傳詩不多,率清穩可誦。其題金山寺云:『淮海西來三百里,大江中湧一孤峰。』凌厲無前,惜乎全詩不稱。

陳觀

陳觀,字思賢南海人。

間,有四陳觀:一不知何許人,中洪武辛未進士;一中洪武丁丑進士,福建永福人;一中洪武庚午舉人,字子瀾富陽人;一南海人,字思賢子瀾初筮爲延平教授,調黃州,升國子助教,力請補外,改武昌教授,再調荊州。初充應天同考試官,再爲江西福建考官。調荊州後,又爲江西福建考官。致仕後,復起爲應天同考試官。掄文六次,居教職五十餘年,洵異事也。陳少保志其墓,稱:誨諸生之暇,輒爲詩文,以應四方之求。及引年歸,日與故舊賦詠爲樂,惜其詩傳者罕矣。九日登高一律,南皮李時遠云:是南海陳觀之作。今從之。

吳子恆

吳子恆豐城人,寧海縣丞。有雪厓詩集

子恆詩一卷,其曾孫巡撫雲南都御史刊行,陶照華容孫繼芳臨海趙淵零陵楊材,皆爲之序。有弟叔潤永樂丙戌進士,仕至浙江按察僉事。及卒,子恆哭以詩云:『出仕應同歲,歸休又共年。』又云:『介壽周花甲,爲官歷四朝。』則其卒在正統間也。又有八旬自述詩云:『天與遐齡八十秋,六旬老矣得歸休。』蓋歸田廿載後乃沒。考之南昌台州府志皆不載。其人詩雖欠工,趙淵稱其不出位,不狎物,若老人整巾,體貌自別。

字數:11149,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