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刺禁論第五十二篇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五

刺禁論第五十二篇


承刺要、刺齊而復申明刺禁也。禁者,臟有要害,不可不察也。中傷臟氣,則死,中傷經脈,或病或死。刺之所禁,不可不知。蓋從之則有福,逆之則有咎也。

黃帝問曰:願聞禁數。

數,條目也。帝承上二篇之意,謂刺要、刺齊,其中必有所禁,故願聞禁數。

岐伯對曰:臟有要害,不可不察。

五臟之氣,從內達外,由經隧而出於孫絡皮膚,有緊要爲害之處,不可不察也。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裏,脾爲之使,胃爲之市。

藏,如字,爲使,皆去聲。人身面南,左東右西。肝主春生之氣,位居東方,故肝生於左。肺主秋收之氣,位居西方,故肺藏於右。心爲陽中之太陽,故心部於表。腎爲陰中之少陰,故腎治於裏。脾主爲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故脾爲之使。胃爲水穀之海,眾物所聚,故胃爲之市。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膈,胸膈也。肓,臍旁肓俞穴也。膈之上,肺也,天也。肓之上,脾也,地也。天爲父、地爲母,故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乃自上而下,第七節之兩旁,膈俞穴也,小,微細也。中有小心,言心氣出於膈俞之穴,極微極細也。從,順也。從之者,刺得其宜,順其上父下母,以及心氣之所出,則神轉不回,故有福。逆之者,刺失其宜。逆其上父下母,以及心氣之所出,乃回則不轉,故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爲噫。

中,去聲,下同。《診要經終》論云:中心者環死。故刺失其宜,中傷心氣,周時一日而死。《宣明五氣篇》云,心爲噫。故其動爲噫。噫,心氣虛也。

刺中肝,三日死,其動爲語。

三,舊本訛五,今改。刺失其宜,中傷肝氣,則三日死。三者,水之生數也。《宣明五氣篇》云:肝爲語。故其動爲語。語,肝氣虛也。

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爲嚏。

刺失其宜,中傷腎氣,則六日死。六者,水之成數也,宣明五氣篇云,腎爲欠爲嚏。嚏,腎氣虛也。

刺中肺,五日死,其動爲咳。

五,舊本訛三,今改。《診要經終》論云:中肺者五日死。故刺失其宜,中傷肺氣,則五日死。宣明五氣篇云:肺爲咳。故其動爲咳。咳、肺氣虛也。

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爲吞。

刺失其宜,中傷脾氣,則十日死。十者、土之成數也。《宣明五氣篇》云:脾爲吞。故其動爲吞。吞,脾氣虛也。

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爲嘔。

刺失其宜,中傷膽氣,則一日半死。六節臟象論云:十一臟取決於膽。膽主生陽上升,今一日之間,生陽不升,復逾半日,生氣並絕,故死,靈樞邪氣臟腑論云:膽病者嘔宿汁。故其動爲嘔。嘔,膽氣虛也。

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胃足陽明之脈,下足跗。其支者,別跗上,入足大趾,交於足太陰。刺跗上,刺胃脈也。中大脈,中傷大指之經脈也。中大脈而血出不止,則太陰之脈,不能循大指而上,故死。

刺面,中溜脈,不幸爲盲。

溜脈,陰陽相過之脈也。盲目不明也。手少陰之脈系目系,手太陽之脈上頞抵鼻,至目內眥。刺面,中溜脈,刺面上目鼻之間,中傷陰陽相過之溜脈也。中傷溜脈,有不病者,今也目盲,則不幸矣,故曰不幸爲盲。

刺頭,中腦戶、入腦,至死。

腎脈上額交巔,入絡於腦。刺頭,中腦產,刺頭額之間,中傷腦戶也。中傷腦戶。邪入於腦,真陽不下,故玄死。

刺舌下,中脹太過,血出不止,爲喑。

舌下,廉泉穴也。靈樞根結論云:少陰根於廉泉,結於廉泉,刺舌下,刺舌下之廉泉也。刺舌下而中傷經脈太過,血出不止,則少陰之氣,不交於陽,故爲喑。

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爲腫。

凡刺絡脈,則宜出血。凡刺經脈,不宜出血。刺足下布絡,言刺足下之病,當從絡脈以布散。若布絡而中其經脈,致血不出,則經脈有傷,故爲腫。

刺郄,中大脈,令人僕,脫色。

郄,浮郄穴也。刺浮郄穴者,宜淺。若刺深而中傷大脈。大脈,足太陽,貫臀入膕之脈也。中大脈,則太陽之氣,不能爲外,故令人僕,當僕之時,陽氣不充,故脫色。

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爲腫鼠僕。

氣街,脛氣之街。《靈樞·衛氣》論云:氣在脛者,止之於氣街,與承山踝上以下。刺氣街,中脈,刺脛中之氣街,中傷足太陽陽明之經脈也,中傷其脈,致血不出,則爲腫鼠僕者。傷陽明之脈,則腫在鼠鼷,傷太陽之脈,則腫在僕參也。

刺脊間,中髓,爲傴。

刺要論云:刺骨無傷髓。刺脊間,中髓,刺脊骨而中傷其精髓也。脊髓內傷,則背屈肩隨,故爲傴。傴,傴僂也。

刺乳上,中乳房,爲腫,根蝕。

乳上之穴,名曰乳中,內爲乳房,下爲乳根穴。刺乳上,中乳房,言刺乳中穴,而中傷其乳房也。中傷乳房,則爲腫。其下乳根,則如月蝕。蝕,缺傷也。

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

刺之過深,則爲內陷,下俱仿此。缺盆之穴,其缺如盆,若刺缺盆,刺之過深、中傷內陷,則肺氣虛泄,且令人喘咳而氣機內逆。

刺手魚腹,內陷,爲腫。

魚腹在手大指下,如魚之腹,手太陰、魚際穴也。刺手魚腹、中傷內陷,內陷傷徑,故爲腫。

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

不但身形有禁刺,而人亦有禁刺。酒性慓悍,行皮膚,充絡脈,故無刺大醉,刺之則令人之氣亂,怒則乘戾,色不和,氣不平、故無刺大怒,刺之則令人氣逆。大勞之人,陽氣外張,故無刺。新飽之人,穀氣盛滿,故無刺。大飢之人,經脈空虛,故無刺。大渴之人,津液燥竭,故無刺。大驚之人,氣血未和,故無刺。凡此禁刺而刺之,則有害矣。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厥陰之脈起於足大趾,循陰股而上,刺陰股,中傷大趾之徑股,致血出不止,則厥陰之脈不能上行,故死。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爲內漏,爲聾。

客主人之穴,在耳前開口陷中。刺客主人,若刺之過深,則內陷中脈。中脈,中傷手足少陽所過之脈也。中脈傷腦,則爲內漏。中脈傷耳,則爲耳聾。

刺膝髕,出液,爲跛。

膝髕,膝上筋骨交會處也。刺膝髕出液,則筋骨無以濡養,屈伸不利,故爲跛。

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

臂太陰脈,手太陰肺脈也。肺主行營衛陰陽之氣。刺臂太陰脈,若出血多,致血氣不相交接,一息相離,穹壤分判,故立死。

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爲舌難以言。

重,平聲。足少陰脈,腎脈也。腎主藏精,刺足少陰脈,出血,則精血皆虛,故曰重虛。重虛出血,猶言出血而重虛也。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精血皆虛,故爲舌難以言。

刺膺,中陷,中肺,爲喘逆仰息。

膺,胸前,膺窗穴也。刺膺窗之穴,刺之過深,中傷內陷,則中傷肺氣,中陷中肺,則膺胸之氣,不和於肺,故爲喘逆仰息。

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爲不屈伸。

肺脈下肘,循臂,刺肘過深,中傷內陷,邪氣歸之,則機關不利,故爲不屈伸。

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

溺,鳥去聲,下同,陰股下三寸,乃下含膕中,足太陽循行之經脈也。刺陰股下三寸,刺之過深,中傷內陷,則太陽之脈,不能循經外出,故令人遺溺。遺溺,膀胱不約也。

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咳。

腋,舊本訛掖,今改。手厥陰心包之脈,循胸出脅,上抵腋下,刺腋下脅間,刺心包之脈也,刺之過深,中傷內陷,脈不循經,上迫於肺,故令人咳。

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

膀胱居少腹之中,刺少腹而中傷其膀胱,致膀胱之氣下泄,故溺出,令人少腹滿。少腹滿,膀胱之氣不行於膚表也。

刺腨腸,內陷,爲腫。

腨腸,足肚也。刺腨腸而內陷,傷其經脈故爲腫,與上文刺平魚腹內陷爲腫,其義一也。

刺匡上陷骨,中脈,爲漏,爲盲。

匡上,目匡之上,眉間也。陷骨,絲竹空穴,眉後陷骨也。刺匡上陷骨,中傷其脈,則淚流不止,故爲漏。視無所見,故爲盲。

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關節,骨節交會之機關。液,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若刺關節,中死其液,致液出,而不能淖澤注骨,故不得屈伸。此舉刺之要害,皆爲刺禁者,如此。

字數:2424,最後更新時間:20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