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卷六十八

方論(四十六)


〔陶氏(闕名)療目方〕隋志五卷 佚

〔甘氏(浚之)療耳眼方〕隋志十四卷 佚

〔龍樹眼論〕崇文總目一卷(讀書後志作三卷)

趙希弁曰。右佛經龍樹大士者。能治眼疾。或假其說。集治七十二種目病之方。

按朝鮮國醫方類聚所輯。龍樹菩薩眼論。即是書也。弟堅錄出以為一卷。跋曰。世傳龍樹王菩薩能療眼疾。故往往假託。以神其書。史志著錄。亦頗為繁。今如是書。文辭雅古。與外臺秘要謝道人論相出入。而證治之法。針鐮之術。其精微非彼所及。又有波斯之法。與漢土用藥不同等語。則或是隋唐間人。傳錄夷法者矣。白香山病眼詩云。案上謾鋪龍樹論。盒中空捻決明丸。蓋指是書也。且觀其篇第。函蓋備具。非出零殘之餘者宋志所謂龍樹眼論者。亦是耳。唯菩薩療眼。未詳所出。或曰。玄奘西域記。稱龍猛善閒醫藥。隋志亦有龍樹菩薩藥方四卷。而菩薩所撰大智度論。辨五種眼。疑後人湊合為言者。余素暗內典。未敢決也。

〔龍木論〕四卷 未見

劉昉曰。此論莫所從出。世言龍木王菩薩之書。(幼幼新書)

〔秘傳眼科龍木總論〕十卷 存

按是書方論。與聖濟總錄。幼幼新書所授相符。而自第一卷至第六卷。載七十二證方論。每條攙以審的歌。第七卷。系宋人諸家名方。第八卷。針灸經。第九第十兩卷。辨論藥性。蓋後人就其舊本。演以成編者也。狩谷掖齋(望之)嘗藏一本。寫手精善。古香可愛。云。是應永中所鈔者。考應永。即明洪武季年。據此。是書當是宋元間人所編矣。萬曆中毅所黃氏所梓行。卷首附葆光道人秘傳眼科一卷。每卷各以方論分篇。文字多訛。不易讀矣。頃日常陽丹墀天祥(元禎)示其所藏。大字鈔本。原亦系黃刻。題曰秘傳眼科龍木集。卷首不著葆光道人書。

〔眼科龍木論〕國史經籍志一卷 存

按上輯在於危氏得效方第十六卷。較之龍樹眼論。及龍木總論。全然別是為一家書。

〔日華子鴻飛集論〕一卷 存

題言曰。昔有日華子。北齊雁門人也。幼年好遊獵。忽一日同行數人。各執弓矢。出於雁門。嶺南見徵鴻數只飛過。墜於道傍。日華子又張弓而射之。群雁皆棄所舍廬去書二卷,日華子收之。乃覽其文。是昔時皇帝岐伯問答論眼證書。故曰鴻飛集論。

〔孫氏(思邈)銀海精微〕二卷 存

四庫全書提要曰。銀海精微二卷。舊本題唐孫思邈撰。唐宋藝文志。皆不著錄。思邈本傳。亦不言有是書。其曰銀海者。蓋取目為銀海之義。蘇軾雪詩。有凍合玉樓寒起慄。光搖銀海眩生花句。瀛奎律髓。引王安石之說。謂道書以肩為玉樓。目為銀海。銀海為目。僅見於此。然迄今無人能舉安石所引。出何道書者。則安石以前。絕無此說。其為宋以後書明矣。前有齊一經序。稱管河北道時。得於同僚李氏。亦不著時代年月。莫知何許人也。其辨析諸證。頗為明晰。其法補瀉兼施。寒溫互用。亦無偏主一格之弊。方技之家。率多依託。但求其術之可用。無庸核其書之必真。本草稱神農。素問言黃帝。固不能一一確也,此書療目之方。較為可取。則亦就書論書而已。

〔亡名氏醫眼針方論〕(藝文略。作醫眼針鉤方論。)崇文總目一卷 佚

陳詩庭曰。宋志有針眼鉤方一卷。注云。針眼。一作眼針。不著撰人。亦即此書。

〔穆氏(昌敘)眼方〕(宋志。作穆昌緒療眼諸方。注。緒。一作敘。)崇文總目一卷 佚

〔亡名氏審的眼藥歌〕崇文總目三卷 佚

〔審的選要歌〕崇文總目一卷 佚

〔劉氏(皓)眼論準的歌〕(宋志。作審的歌。)藝文略一卷 存

審的歌發揮曰。詳夫自古名人。無不從學而就功。推窮事理。盡因事以立文。須在理通。方當行用。若或言詞無據。即不足與討論以從。幼歲此道留心。亦乃數世相傳。豈敢妄違先哲。每逢同道。皆言眼疾有七十二般。及問其數。名跡難言一半。今則謹按諸家眼論。夙夜搜求。敢推眼疾之名。果有七十二種。據其疾狀。患者頗多。論錄為歌。以貽後代。又自古諸家之眼。各有條章。病狀一一不同。數目皆書不足。或有畫作圖形。或有歌其藥性。雖則救人為切。詳之理。未周圓。遂乃按其古今。綴為歌頌。名號審的歌矣。庶使心念其言。眼看疾狀。認識既不差錯。治療必有所憑。將用救人。永無傷橫。近見庸醫之輩。學不從師。自出胸襟。亂行針藥。或即虛時便瀉。實則不宣。或則醫嫩便針。瘡痕割烙。或即不看血忌。觸犯人神。或即誤手太深。損於榮衛。因茲疼痛。便致損傷。針刀觸著五輪。湯藥乖於臟腑。亦由病家無鑑。信任庸醫。遂使可瘥之眸。永沉黑暗。忝為人子。曷不愍傷,故書苦口之辭。發揮歌訣義理者也。

按是書世久失其傳。考龍木總論。七十二證方論。每段攙以歌括。卷首又附審的歌發揮一篇。即知系劉皓所撰。先子門人下毛木村友賢(美種)江都岡本椿年(可久)就龍木論中。錄出以還舊觀。劉書於是得再現幽光矣。

〔療小兒眼論〕藝文略一卷 佚

〔亡名氏經驗眼藥方〕藝文略十卷 佚

〔眼論〕藝文略三卷 佚

〔楚人劉氏(豹子)眼論〕藝文略一卷 佚

〔倪氏(維德)原機啟微〕醫藏目錄二卷 存

自序曰。醫為儒者之一事。不知何代而兩途之。父母至親。有疾者而委之他人。俾他人之無親者。乃操父母之生死。一誤謬。則終身不復。平日以仁推於人者。獨不能以仁推於父母也。故於仁缺。朋友以義合。故赴其難。難雖水火兵革勿顧。故周其急。急雖金玉粟帛弗吝。或疾則曰素不審。他者曰甲審。遂以甲者。渠者繼曰乙亦審。又更乙者。紛紜錯擾。竟不能辨。此徒能周赴於瘡痍。而不能攜援於三一也。故於義缺。己身以愛為主。飲食滋味。必欲美也。衣冠玩好。必欲佳也。嗣上續下。不敢輕也。疾至不識。任之婦人女子也。任之宗戚朋友也。任之狂巫醫卜也。至危猶不能辨。藥誤病篤。故於知缺。夫五常之中。三者云缺而不備。故為儒者。不可不兼夫醫也。故曰。醫為儒者之一事。傷寒內傷。婦女小兒。皆醫通習也。又不知何代而各科之。今世知某者曰專某科。復指某者曰兼某科。又指某者曰非某科。殊不知古有扁鵲者。世重老人。則療老人。世重婦女。則療婦女。重小兒。則又療小兒。豈分異而治也。予耄矣。為儒者。則文章政事。致君澤民。不復妄擬也。為醫者。傷寒內傷。婦女小兒。頗為致力也。然論傷寒。則有張仲景論。內傷有李明之論。兼婦女小兒雜證者。有劉守真張子和。中間括之以歌詩。析之以註解者。又不可以概舉也。諸書已具。予不復更加筌鑿也。惟嘆其治眼一書。獨缺不全。雖雜見於諸書中。且不備不精。意以古人輕之。而不為之著說耶。抑亦授者之不真。而惟受之於淺薄耶。使為醫者。曰熱也。風也。上焦有邪也。不為據其所自為。病者曰。目也。細事也。於命無擊。不為重其所苦。致有不睹不見。永不其悟也。予故不自以所論為妄。竟裒集為一書。因陰符經曰。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故目之曰原機啟微。嗚呼。志於同者。則備也。事於異者。則分也。古之同者。不能以其所同。而授於人。故列其所同。而為受同者之軌範。事異者。以才力不能同其同。竟分其所同。而置之為異。以是同源分異。遂失其同。為儒為醫。為傷寒內傷。婦女小兒者。出矣。噫同耶異耶。反此則不同不異也。予為此書。非異於目也。特為補同者之缺耳。因為之序。以待識同者辨。洪武三年龍集庚戌上元前二日。敕山老人倪維德序。

蘇州府志曰。倪維德。字仲賢。先為大梁人。徙居吳。世以醫鳴。維德少受尚書於湯碧山。奇其才勸之仕。曰。爵祿以濟物。然有命焉。不可幸致。不若紹承醫學。以濟吾事。於是取內經。研其奧旨。欣然曰。醫之道盡是矣。操心仁厚。來謁即赴。窶人抱疾求治。維德授藥。兼畀烹器。客問曰。藥可宿備。瓦缶亦素具乎。維德指室北隅。蓋積數百枚。晚建別墅敕山。自號敕山老人。

〔薛氏(己)原機啟微附錄〕醫藏目錄一卷 存

自序略曰。眼目一科。世無全書。予每病焉。嘗讀南齊龍樹王所著龍木論。篇章簡略。其義未備。曩予承乏留都。獲敕山老人原機啟微。其詞古。其論確。刀圭之玄。刀劑之神。炮爁之精。條分縷析。氣運該通。可謂見道分明。得內經之旨。予嘉之。一日三複。不能去手。嘗採諸書中治眼方法。附繡梓傳諸四方矣。予將葬睹。卜地於敕山之麓。懷賢弔古。廬墓丘墟。無復得斯人矣。斯集也。陽湖祠部敘之於前。茲又摘玉機微義論方。附於卷末。復梓以廣其傳。畢予之志而已。

〔亡名氏七十二證眼論〕文淵閣書目一部一冊(菉竹堂書且作一卷)未見

〔七十二證眼科歌訣〕文淵閣書目一部一冊闕(菉竹堂書目作一卷)未見

〔眼科口訣〕文淵閣書目一部一冊(菉竹堂書目作一卷)未見

〔石氏(光明)家傳方〕國史經籍志一卷 未見

〔顧氏(鼎臣)醫眼方論〕國史經籍志一卷 未見

〔亡名氏明目至寶〕國史經籍志四卷 未見

〔眼科捷〕讀書敏求記一卷 未見

錢曾曰。趙清常得此書於洪州李念襄。李傳寫於道士藍田玉。藍幸於世廟。名位顯隆。旋以不循道瘐死。此蓋錄內府秘藏本也。

〔還睛秘論〕讀書敏求記一卷 未見

錢曾曰。舊鈔本不著撰人。詳論目病之所由起。而續之以治之之法。深心於眼科者也。

〔顧氏(可學)眼科對證經驗方〕國史經籍志一卷 未見

〔胡氏(永年)明目方〕國史經籍志一卷 未見

〔張氏(景隆)眼目對證心法〕國史經籍志一卷 未見

〔亡名氏眼科撥雲圖集〕 二卷 未見

〔味齋經驗眼論方〕一卷 未見

按上二書見於澹生堂書目。

〔四要集〕醫藏目錄四卷 未見

〔彭氏(用光)簡易便覽眼目方〕醫藏目錄四卷 未見

〔李氏(闕名)心授鴻飛仙丹辨證〕醫藏目錄一卷 未見

〔亡名氏眼目神驗方〕醫藏目錄一卷 未見

〔神機著略〕醫藏目錄卷闕 未見

〔宜明眼科〕未見

按上見於本草綱目。

〔李氏(藥師)金鎞秘論〕十二卷 未見

四庫全書提要曰。金鎞秘論十二卷。舊本題梁溪流寓李藥師撰。不知何許人。自序稱唐李靖以三等法教士。故以三等法治病。藥師之稱。適符靖字。殆亦寓名歟。其書分十二門。皆論醫目之法。故曰金鎞。蓋取佛書金鎞刮眼之義也。

〔僕氏(鏞)杏莊集〕未見

按〔亡名氏明目良方〕二卷 存

饒鐸序曰。愚自早歲。觀書過度。患目旬月。遍求之醫弗能愈。一日先人樂志翁謂不肖曰。昔有一老軍。以眼科鳴世。還自遼陽。曾惠書一帙。寶藏久矣。子何不考是書以求其效。不肖於是展誦三複。如所謂醫瘴證候。輪廓根源。及眼目形狀。治要詩訣。靡不具載。遂令醫者按方用藥。倏覺雙目瞭然。後初聞者為之駭愕。先人又喜而謂之曰。是書捷效如此。不可私於一己。異日倘得一官。當捐俸鏤板。以廣其傳。亦濟人利物之一端也。嗚呼,先人用心仁矣。今不肖幸而述。錄而鋟。亦不忘先人之命乎。

〔龔氏(廷賢)秘授眼科百效全書〕三卷 未見

〔哀氏(學淵)秘傳眼科七十二證全書〕六卷 存

〔醫氏(甫嘉)眼科指迷良方〕未見

按上見於醫學正印種子編附記。

〔亡名氏秘傳明目直指〕三卷 存

〔亡名氏眼科全書〕三卷 存

王協抄刻始末述略曰。余以辛卯。循序入都。應明經廷試。候選吏部。偶過京山友人秦公緒館中。見案頭有眼科抄本一部。披閱竟覺其有異。蓋世之專門是科者。止云七十二證。此則一倍有奇。前序列形證。後則因證配方。其中或治或不治。莫不條分縷析。備極精詳。未又附以點洗升煉。靈藥諸方。皆神妙入微。詢其所自。云借之同鄉黃岡今太史王涓來先生。時先生尚肄業國學也。其先太史安生公任淮司李時。有醫者。秘此書為家秘。不肯輕以告人。偶罹奇冤。公力為之伸雪。知有此書。索觀之。醫乃出以呈於公。並藉以云報也。兵燹之後。此書猶存。涓來先生攜之都中。欲授梓而未果。公緒素嬰目疾。暫假考驗。因借歸館。時正隆冬。寒爐呵凍。手錄一部。浠川年友岑碧甫亦手錄一部。各藏行笥去。

〔青羹完璧〕七卷 存

王協序曰。予曩令華亭時。嘗刻眼科全書。而其書所由始末。已具其序中。不復贅焉。越六年。又獲抄本一部。較之於前刻者。其論議精確。證方全備。蓋原本之完美者也。而知前刻之未盡善。雖欲拾遺補闕。既出於人間。而不可盡得復收。遺恨不寡矣。因切念更刻此書。以彌縫前漏。手錄較正之際。適得明人傳仁宇所纂錄審視瑤函。而反覆披閱。則知傳氏全竊此書。改頭換面。錯置冠履。顛倒衣裳。且捃摭不急冗論。無用套語。而推衍排列。以眩目駭耳。埋沒前人之苦心。冒為己有。刻成。庸陋之書。以欺世求名。且其凡例中有言曰。昔人載一百六十證。則失之濫。上古著七十二證。則失之簡。是函摘要刪繁。纖鉅各當。定為一百八證云。意黠俐狡猾,靡所不至。殊不知古人對病施治。議證設方。垂世仁心。嚴然具在者。何有所害。刻迫削鏟。如此容易也。竊意無佗。蓋傅氏所獲,亦殘脫抄本。而所謂一百六十證。方不具全者。故不得已。虛喝大言。以嚇人耳。試將此書。較照傅氏審視瑤函。則真贗妍愧。自然呈露。寧俟辨耶。且夫此書。予所目睹。前後二部。俱只曰眼科書。而另無題號。且並亡作者名氏。顧前代隱德君子。孜孜切切乎濟世憫民之情。不能得已。而所著作。實所謂一百六十證論。治術條理縷析。備種精詳。於戲。此書再出於世。而後之盲瞎者。復明還光。應屈指而期爾。青囊之術。於是乎可稱完璧矣。故更題青囊完璧。壽梓公四方。抑彼傅氏之子。亦明季專門世業士。名於一時者。其論說中。非無一二發明□採取。故今舍短擇長。以潤色此書。揚傅之功,以償其罪也。籲。傅氏之靈其有知。稱予為異世忠臣而已矣。康熙十二年歲次甲寅。楚蘄約庵居士王協恭男甫撰。

〔傅氏(仁宇)眼科審視瑤函〕六卷 存

〔亡名氏異授眼科〕一卷 存

〔鄧氏(苑)一草亭眼科全書〕一卷 存

字數:4362,最後更新時間: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