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栞宋本論語注䟽附挍勘記
阮元撰盧宣旬摘錄
陽貨第十七
陽貨欲見孔子章
歸孔子豚釋文出歸孔子云如字鄭本作饋魯讀爲歸今從古案歸饋古今字儀禮聘禮注今文歸或爲饋
遇諸塗釋文出塗字云字當作途○按古道塗字多作涂从辵从土皆後出字
言孔子栖栖好從事北監本毛本栖作棲此疏中亦作棲案說文西爲本字或作棲此作栖又爲棲之俗字
以順辭免皇本免下有害也二字
予與爾言者本予誤子今正
仕者當拯弱興衰北監本毛本弱作溺
言孔子年老本老誤者今正
性相近也章
唯上知與下愚皇本唯作惟說見前
不可使爲惡皇本爲上有強字案釋文爲下強賢作音則此處亦無強字
未爲外物所感本未誤夫今正
下愚之人閩本北監本毛本人作夫
子之武城章
聞弦歌之聲皇本弦作絃案說文有弦無絃
夫子莞爾而笑釋文出莧爾云本今作莞案易夬莧陸夬夬虞注莧悅也讀如夫子莧爾而笑之莧是仲翔所見本亦作莧字
小人學道則易使也高麗本無也字
言雞乃小牲本牲誤往今正
而引昔聞夫子之言以對之本昔誤焉閩本同今正
公山弗擾以費畔章
公山弗擾皇本高麗本弗作不注同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高麗本之字不重
如有用我者皇本用上有復字
此章論孔子不避亂而興周道也本避誤壁今正
改步改玉本玉誤王閩本同今正
子張問仁於孔子章
孔子曰高麗本曰上有對字
佛肸召章
佛肸召唐石經同皇本佛肸作胇肹後同案漢書古今人表作茀肹佛茀胇三字皆以音近通借五經文字云肸肸上說文下經典相承隸省
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皇本不上有曰字
𣵀而不緇閩本同毛本𣵀作𣵀案史記孔子世家及論衡問孔篇俱作不淄淄與緇古字通後漢書后妃紀云恩隆好合遂忘淄蠧以淄爲緇又隸釋載費鳳別碑有云埿而不滓史記屈原賈生傳云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後漢書隗囂傳亦云賢者泥而不滓似皆本此當是古魯異文
故謂之作譬浦鏜云爲誤謂
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章
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皇本無也字
未也居吾語女皇本居上有曰字
居由坐也閩本同毛本由作猶
好剛不好學本學誤之今正
小子何莫學夫詩章皇本以子謂伯魚曰以下別爲一章朱子集注本與皇本同
羣居相切瑳毛本瑳並作磋
女爲周南召南矣乎皇本高麗本召作邵下及注竝同○按周召字當作召作邵非
樂得淑女皇本無樂字
如向牆而立皇本立下有也字釋文出如鄉云又作向同說見前
王者之風本王誤五今正
三綱者何謂今白虎通謂下有也字
禮云禮云章
鍾鼓云乎哉皇本閩本北監本毛本鍾作鐘注疏竝同
言非但崇此玉帛而已本而誤不今正
深明樂之本北監本毛本樂上有禮字此誤脫也
色厲而內荏章
其猶穿窬之盜也與釋文出穿踰云本又作窬音同案孔注云窬窬牆也則字當從踰
鄉原章
而爲意以待之皇上意上有已字
是賊亂德也皇本也上有者字釋文出是敗亂云敗或作賊字
而見人輒原其趣嚮皇本嚮作向釋文出趣鄉云本今作向說見前
言此所以賊德諸本有也字
道聽而塗說章
德之棄也高麗本無也字
鄙夫章
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釋文出與哉云本或作無哉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高麗本無也字
苟患失之高麗本無之字
言其邪媚無所不爲皇本無其字爲下有也字
則用心固惜案固當作顧各本皆不誤今正
古者民有三疾章
與今時異本今誤令今正
古之矜也廉釋文出廉字云魯讀廉爲貶今從古
古之狂也蕩者謂忿戾而多咈戾蕩者下毛本有謂無所依據太放浪也古之矜也廉者謂有廉隅自撿束也今之矜也忿戾者三十字閩本北監本竝有上謂字以下二十九字閩本實闕北監本空闕
巧言令色章
王曰巧言無實令色無質皇本高麗本無此節經注
惡紫之奪朱也章
惡紫之奪朱也高麗本無也字下雅樂下同
惡利口之覆邦家者皇本者作也高麗本無者字
傾覆國家皇本作傾覆其國家也
謂青赤田白黑北監本毛本田作黃是也浦鏜云謂上脫正字
綠紅碧紫駵黃色是也浦鏜云色字衍
東爲木本東誤策今正
木刻土閩本同案刻當作克下同
中央上上色黃案二上字並當作土浦鏜云央下脫爲字
土克水本土誤士今正
予欲無言章
天何言哉釋文出天何言哉云魯讀天爲夫今從古
孺悲欲見孔子章
孺悲欲見孔子釋文出孺悲云字亦作𡦗案五經文字云孺經典及釋文或作𡦗與孺同
孔子辭以疾皇本高麗本以上有之字
爲其將命者不已皇本已上有知字
宰我問三年之喪章
期已久矣釋文出期已久矣云一本作其
周書月令有更火之文皇本無之文二字
食夫稻衣夫錦皇本高麗本稻下錦下有也字案世說規箴篇引此文亦竝有也字
安女安則爲之皇本女上有曰字
子生於二歲案二當作三皇本於作未
天下之通喪也史記弟子列傳喪作義
於其父母乎漢石經無乎字
欲報之恩皇本恩作德
宰我嫌其期月太遠北監本毛本期月作三年
推在喪則皆不爲也案推當惟誤
一期之間本間誤問今正
其辭令亡本今誤令今正
天下之通喪也禮記三年問通作達案此本疏後述經文亦作達喪
先王制禮也今禮記檀弓王下有之字
不至者今禮記檀弓至下有焉字
有三年之愛乎者浦鏜云愛下脫於其父母四字
飽食終日章
不有博奕者乎皇本閩本同北監本毛本奕作弈閩本疏中亦作弈此本疏中唯說文下作弈按當作弈从廾亦聲
馬曰高麗本無馬曰字
善生淫欲皇本欲作慾下有也字釋文出淫慾云本今作欲○按欲慾古今字
𭠂戲也毛本𭠂作局說見前
古者烏曾作簙閩本同北監本毛本曾改作曹是也案廣韻十九鐸眾經音義八藝文類聚七十四引世本竝作烏曹說文作烏冑段玉裁說文注已正其誤
夫子爲其飽食之之按之之當是終日之誤
猶勝乎上也北監本毛本上作止
君子尚勇乎章
君子義以爲上者本以誤而今正
言君子不尚勇而上義也北監本毛本上作尚
君子亦有惡乎章
子貢曰皇本高麗本曰上有問字
君子亦有惡乎漢石經無亦字下有惡無惡字
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漢石經無流字案皇疏云又憎惡爲人臣下而毀謗其君上者也邢疏云謂人居下位而謗毀在上所以惡之也是皇邢兩本亦無流字九經古義云當因子張篇惡居下流涉彼而誤鹽鐵論大夫曰文學居下而訕上漢書朱雲傳云小臣居下訕上是漢以前皆無流字
惡果敢而窒者釋文出而窒云魯讀窒爲室今從古案室乃窒之省文隸釋載漢韓勑脩孔庿後碑以窒爲室
賜也亦有惡乎皇本高麗本乎作也
惡徼以爲知者釋文出徼以云鄭本作絞案敫聲交聲古音同部故得通借
抄人之意皇本抄上有惡字
禮毋抄說案抄當作勦北監本毋誤母○按段玉裁云曲禮勦字从刀不从力
唯女子與小人章
遠之則怨皇本怨上有有字
若文母之類本母誤毋今正
年四十而見惡焉章
年四十而見惡焉漢石經作年卌見惡焉
論語注疏挍勘記卷十七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