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栞宋本論語注䟽附挍勘記
阮元撰盧宣旬摘錄
泰伯第八
泰伯章
民無得而稱焉釋文出民無得云本亦作德案後漢書丁鴻傳論引孔子曰泰伯三以天下讓民無德而稱焉李注云論語載孔子之言也又引鄭元注云三讓之美皆蔽隱不著故人無德而稱焉據此釋文所云作德者乃鄭君所據之本也然字雖作德而義仍爲得葢德得古字通
故無得而稱言之者皇本故下有民家二字
恭而無禮章
君子篤於親汗簡引古論語篤作竺案竺篤古今字
曾子有疾章
啟予足說文誃離別也从言多聲讀若論語跢予之足○案段玉裁云跢當是啟誤或曰當作哆予之足哆猶開也
如臨深淵唐石經避高祖諱淵作{淵-丨}後放此
喻已常戒慎皇本戒作誡案誡戒古字通
呼之者皇本無之字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章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高麗本無乎字
能濟濟蹌蹌釋文出蹌蹌云本或作鏘同○案依說文當作𨄚蹌假借字鏘俗字
則人不敢欺詐之皇本詐作誕
以能問於不能章
言見侵犯不報皇本作言見侵犯而不校之也
可以託六尺之孤章
可以託六尺之孤玉篇人部引作侂案侂與託古字通經義雜記云據玉篇所引則論語舊是侘字葢从言者以言託寄之从人者以人託寄之義各不同今从言葢通借字
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三閩本北監本同案三當作五
士不可以不宏毅章
言仁以爲己任本仁誤士今正
興於詩章
包曰樂所以成性皇本作孔安國曰
好勇疾貧章
亦使其爲亂皇本亂下有也字又此節注作孔安國曰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章
其餘不足觀也已皇本高麗本已下有矣字是也
故註者明之本註誤𧥶今改作注
三年學章
不易得也皇本高麗本也下有已字
篤信好學章
亂謂臣弒君子弒父皇本作臣弒君子弒父亂也釋文出𢘑字云古臣字本今作臣後先進篇季子然問仲由冉求章可謂大臣與釋文亦出𢘑字云古文臣字本今作臣案唐書所載唐天后撰字中有𢘑字是天后所撰字非盡出杜撰○錢大昕說戰國策𢘑字乃草書臣字之譌
言厚於誠信而好樂問也閩本同北監本樂作學案樂字誤今正
不居謂今欲閩本北監本同毛本欲下有去字是也
師摰之始章
周道衰微皇本衰上有既字
洋洋盈耳聽而美之皇本作洋洋乎盈耳哉聽而美也
狂而不直章
悾悾愨也皇本作悾悾愨愨也
巍巍乎章
言已不與求天下而得之閩本北監本言作信皇本無言字之下有也字
大哉堯之爲君也章
唯天爲大毛本唯作惟此疏亦作惟閩本北監本同說見前
民無能識其名焉皇本無其字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章
予有亂臣十人唐石經臣字㫄注釋文出予有亂十人云本或作亂臣十人非案困學紀聞云論語釋文予有亂十人左傳叔孫穆子亦曰武王有亂十人劉原父謂子無臣母之理然本無臣字舊說不必改攷皇疏云亂理也武王曰我有共理天下者有十人也似亦無臣字葢唐石經此處及左傳襄卄八年臣字皆後人據僞泰誓妄增
亂治也皇本治作理後放此
其一人皇本一上有餘字
斯此也皇本此也下有此此於周也五字各本竝脫
比於周皇本周上有此字
人才難得皇本人作大
三分天下有其二皇本三作參釋文出參分云一音三本今作三案後漢書伏湛傳文選典引注竝引作參是古本皆作參字
周之德皇本高麗本無之字
布種百穀之官也浦鏜云播誤布
皐陶字廷堅北監本毛本廷作庭是也
食菜於周閩本同毛本菜作采○案作采與史記世家合
以魚釣奸周西伯本奸誤好今正又毛本魚作漁是也
彲勑知切案此邢昺自爲音釋或以爲誤衍非也說詳詩經挍勘記
非虎非熊北監本毛本熊作羆與史記合
則如舜氏曰有虞孫志祖云如當作知
又命文王典治南國江漢汝墳之諸侯鄭氏詩譜墳作旁下同
羊容問於子思曰本子誤乎今正
而二公治之今孔叢子而作使
受圭瓚秬鬯之錫本秬誤柜錫作賜今正
此諸侯爲伯今孔叢子此下有以字
故雍梁荊豫徐楊之人閩本北監本同毛本楊作揚下同○案作楊是也
禹吾無閒然矣章
孔子推禹功德之盛美皇本無美字
致孝鬼神皇本孝下有乎字
十里爲成皇本成作城後放此
禹則麄惡之閩本同毛本作麤案麄俗字今正
三夫爲屋本夫誤天今正
緣邊千里治澮閩本同案千當作十今正
論語注疏挍勘記卷八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