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栞宋本論語注䟽附挍勘記
阮元撰盧宣旬摘錄
季氏第十六
揚其衰失本揚誤楊今正
季氏將伐顓臾章
季氏將伐顓{史-口+𦥑}唐石經{史-口+𦥑}作臾北監本作臾案臾是正字省作臾誤作{史-口+𦥑}〇東里山人按:道光本《論語注疏·挍勘記》與文選樓本《挍勘記》不同。道光本《論語注疏》正文及注文「臾」字作「{史-口+𦥑}」,UNIOCDE無此字,故改用「臾」字。道光本《挍勘記》谓「臾是正字省作臾誤作{史-口+𦥑}」,當作「𠒍是正字省作臾誤作{史-口+𦥑}」。
伏羲之後皇本伏羲作宓犧釋文出宓字云音密又音伏本亦作㐲案五經文字云宓論語注亦用作宓犧字音伏是唐時論語注俱作宓犧
季氏貪其土地皇本無土字
欲滅而取之皇本取作有
來告孔子皇本子作氏下有也字
故孔子獨疑求告之皇本之作也
且在邦域之中矣釋文出邦域云邦或作封案邦與封古字雖通然此處疑本作封字孔注云魯七百里之封邢疏云魯之封域方七百里顓臾爲附庸抂其域中也又云顓臾爲附庸抂此七百里封域之中也皆作封字可證
魯七百里之封皇本封作邦
何以伐爲皇本高麗本作何以爲伐也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皇本無二於字高麗本毀下無於字釋文出於匣云本今作柙五經文字云柙與匣同見論語○按柙訓檻匣訓匱是柙爲正字匣爲假借字
櫝匱也皇本匱作櫃案櫃乃匱之俗字
失虎毀玉豈非典守之過邪皇本作失毀非典守者之過邪
後世必爲子孫憂釋文出必爲子孫憂云本或作後世必爲子孫憂
而必爲之辭皇本高麗本必下有更字
患政理之不均平皇本理作治平下有也字釋文出政治云本今作理
則不貧矣皇本不下有患字
而謀動干戈於邦內釋文出邦內云鄭本作封內
干楯也釋文出盾字云又作楯
不在顓臾唐石經高麗本在下有於字釋文出不在顓臾云或作不在於顓臾
而在蕭牆之內也隸釋載漢石經在下有於字云盇毛包周無於又牆作蘠閩本北監本毛本作墻○按墻俗牆字
言季氏將有征伐之事於顓臾也本顓誤預今正
且爾言過矣本且誤目今正
自是汝之言罪過矣本自誤目今正
言將伐顓臾之意本臾誤更今正
以舍其探利之說北監本毛本探作貪
不患土地人民之寡少本土誤士今正
則當修文德本文誤大今正
而在蕭牆之內也浦鏜云也下脫者字
至屏而加肅敬焉本肅誤蕭今正
武陽縣東北是也本北誤此今正
爾雅云兕野牛案爾雅野當作似各本皆誤
戈秘六尺有六寸監本毛本秘作柲是也閩本亦誤
戈今句矛㦸也浦鏜云孑誤矛是也
胡其子子當作孑閩本毛本並誤
天下有道章
周幽王爲犬戎所殺本犬誤天今改
孔曰至乾侯北監本毛本作至侯矣
幽王之廢后去太子也今史記周本紀后上有申字
遂殺幽王麗山下本同毛本麗作驪
云專征伐者浦鏜云專下脫行字
子昭公裯立閩本北監本毛本裯作稠○按史漢並作稠左傳作裯說詳左傳注疏挍勘記二十六
祿之去公室章
孔曰文子云云皇本高麗本竝作鄭元曰
文公子妃左氏文十八年傳子作二
欲立之左氏文十八年傳欲上重襄仲二字
益者三友章
友便辟高麗本辟作僻案馬讀辟爲避鄭讀辟爲譬今高麗本作僻葢與釋文同今既采馬注而字又作僻其誤甚矣
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皇本作巧避人所忌以求容媚者也
友便佞說文引便作諞案五經文字云諞見周書與便巧之便同
便辨也北監本毛本辨作辯說見前
益者三樂章
樂佚遊釋文出佚遊云本亦作逸音同○按佚逸字多通用
謂好沈荒淫溢也浦鏜云瀆誤溢
瀆者嫉慢也案嫉是媟之誤閩本同
侍於君子有三愆章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釋文出躁字云魯讀躁爲傲今從古案荀子勸學篇云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鹽鐵論孝養章云言不及而言者傲也皆用魯論
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皇本高麗本無而字
君子有三戒章
戒之在鬬唐石經鬬誤𨷖皇本閩本誤𨷵北監本毛本誤鬬
戒之在得釋文出在得云或作德非
生而知之者章
有所困禮不通補北監本禮作屈
君子有九思章
孔子至思義本義誤夫今正
凡人執事多惰寙閩本北監本毛本寙作怠
若一朝之忿本一字空闕今補正
齊景公有馬千駟章
民無德而稱焉皇本高麗本德作得又皇本無而字案得與德字雖通然此處自當作德王注云此所謂以德爲稱正義云此章貴德也又云及其死也無德可稱又云其此所謂以德爲稱者與皆以斯字即指德言直截自然若改爲得頗乖文義
餓于首陽之下案論語于皆作於惟此章作于
陳亢問於伯魚曰章
陳亢說文云論語有陳伉案亢字子禽與爾雅亢鳥嚨詁訓相合作伉似非也然漢書古今人表陳亢陳子禽爲二人段玉裁說
未也不學詩無以言皇本高麗本也下有曰字言下有也字
聞斯二者皇本者下有矣字高麗本者作矣
問一得三北監本毛本問誤聞
邦君之妻章
亦曰君夫人皇本高麗本人下有也字
對異邦謙本邦誤所今正
諸侯嫡妾不正釋文出嫡妾云本又作適同
論語注疏挍勘記卷十六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