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遼史卷三十三
    1. 志第三
      1. 營衞志下
        1. 部族下
          1. 遼內四部族
          2. 太祖二十部
            1. 五院部
            2. 六院部
            3. 乙室部
            4. 品部
            5. 楮特部
            6. 烏隗部
            7. 涅剌部
            8. 突呂不部
            9. 突舉部
            10. 奚王府六部五帳分
            11. 突呂不室韋部
            12. 涅剌拏古部
            13. 迭剌迭達部
            14. 乙室奧隗部
            15. 楮特奧隗部
            16. 品達魯虢部
            17. 烏古涅剌部
            18. 圖魯部
          3. 聖宗三十四部
            1. 撒里葛部
            2. 窈爪部
            3. 耨盌爪部
            4. 訛僕括部
            5. 特里特勉部
            6. 稍瓦部
            7. 曷朮部
            8. 遙里部
            9. 伯德部
            10. 楚里部
            11. 奧里部
            12. 南剋部
            13. 北剋部
            14. 隗衍突厥部
            15. 奧衍突厥部
            16. 涅剌越兀部
            17. 奧衍女直部
            18. 乙典女直部
            19. 斡突盌烏古部
            20. 迭魯敵烈部
            21. 室韋部
            22. 朮哲達魯虢部
            23. 梅古悉部
            24. 頡的部
            25. 北敵烈部
            26. 匿訖唐古部
            27. 北唐古部
            28. 南唐古部
            29. 鶴剌唐古部
            30. 河西部
            31. 薛特部
            32. 伯斯鼻骨德部
            33. 達馬鼻骨德部
            34. 五國部
          4. 遼國外十部

遼史卷三十三·志第三


營衞志下


遼起松漠,經營撫納,竟有唐、晉帝王之器,典章文物施及潢海之區,作史者尚可以故俗語耶?舊史有部族志,歷代之所無也。古者,巡守于方岳,五服之君各述其職,遼之部族實似之。故以部族置宮衞、行營之後云。

遼內四部族:

遙輦九帳族。

橫帳三父房族。

國舅帳拔里、乙室已族。

國舅別部。

太祖二十部,二國舅升帳分,止十八部。

五院部。其先曰益古,凡六營。阻午可汗時,與弟撒里本領之,曰迭剌部。傳至太祖,以夷離菫即位。天贊元年,以強大難制,析五石烈爲五院,六爪爲六院,各置夷離菫。會同元年,更夷離菫爲大王。部隸北府,以鎮南境。大王及都監春夏居五院部之側,秋冬居羊門甸。石烈四:

大蔑孤石烈。

小蔑孤石烈。

甌昆石烈。太宗會同二年,以烏古之地水草豐美,命居之。三年,益以海勒水之地爲農田。

乙習本石烈。會同二年,命以烏古之地。

六院部。隸北府,以鎮南境。其大王及都監春夏居泰德泉之北,秋冬居獨盧金。石烈四:

轄懶石烈。

阿速石烈。

斡納撥石烈。

斡納阿剌石烈。會同二年,命居烏古。三年,益以海勒水地。

乙室部。其先曰撒里本,阻午可汗之世,與其兄益古分營而領之,曰乙室部。會同二年,更夷離菫爲大王。隸南府,其大王及都監鎮駐西南之境,司徒居鴛鴦泊,閘撒狘居車軸山。石烈二:

阿里答石烈。

欲主石烈。

品部。其先曰拏女,阻午可汗以其營爲部。太祖更諸部夷離菫爲令穩。統和中,又改節度使。隸北府,屬西北路招討司,司徒居太子墳。凡戍軍隸節度使。留後戶隸司徒。石烈二:

北哲里只石烈。

南轄懶石烈。

楮特部。其先曰洼,阻午可汗以其營爲部。隸南府,節度使屬西北路招討司,司徒居柏坡山及{釒(革-十+𰀁)}山之側。{釒(革-十+𰀁)}山 {釒(革-十+𰀁)},南監本同,殿本改作{釒革}{釒(革-十+𰀁)}{釒革}均不見字書,疑應作鏵或鍏。">石烈二:

北石烈。

南石烈。

烏隗部。其先曰撒里卜,與其兄涅勒同營,阻午可汗析爲二:撒里卜爲烏隗部,涅勒爲涅剌部。俱隸北府,烏隗部節度使屬東北路招討司,司徒居徐母山、郝里河之側。石烈二:

北石烈。

南石烈。

涅剌部。其先曰涅勒,阻午可汗分其營爲部。節度使屬西南路招討司,居黑山北,司徒居郝里河側。石烈二:

北塌里石烈。

南察里石烈。

突呂不部。其先曰塔古里,領三營。阻午可汗命分其一與弟航斡爲突舉部;塔古里得其二,更爲突呂不部。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北路招討司,司徒居長春州西。石烈二:

北托不石烈。

南須石烈。

突舉部其先曰航斡,阻午可汗分營置部。隸南府,戍於隗烏古部,司徒居冗泉側。石烈二:

北石烈。

南石烈。

奚王府六部五帳分。其先曰時瑟,事東遙里十帳部主哲里。後逐哲里,自立爲奚王。卒,弟吐勒斯立。遙輦鮮質可汗討之,俘其拒敵者七百戶,摭其降者。以時瑟鄰睦之故,止俘部曲之半,餘悉留焉。奚勢由是衰矣。初爲五部:曰遙里,曰伯德,曰奧里,曰梅只,曰楚里。太祖盡降之,號五部奚。天贊二年,有東扒里廝胡損者,恃險堅壁於箭笴山以拒命,揶揄曰:「大軍何能爲,我當飲墮瑰門下矣!」太祖滅之,以奚府給役戶,併括諸部隱丁,收合流散,置墮瑰部,因墮瑰門之語爲名,遂號六部奚。命勃魯恩主之,仍號奚王。太宗即位,置宰相、常袞各二員。聖宗合奧里、梅只、墮瑰三部爲一;特置二剋部以足六部之數。奚王和朔奴討兀惹,敗績,籍六部隸北府。

突呂不室韋部。本名大、小二黃室韋戶。太祖爲達馬狘沙里,以計降之,乃置爲二部。隸北府,節度使屬東北路統軍司,戍泰州東北。

涅剌拏古部。與突呂不室韋部同。節度使戍泰州東。

迭剌迭達部。本鮮質可汗所俘奚七百戶,太祖即位,以爲十四石烈,置爲部。隸南府,節度使屬西南路招討司,戍黑山北,部民居慶州南。

乙室奧隗部。神冊六年,太祖以所俘奚戶置。隸南府,節度使屬東北路兵馬司。

楮特奧隗部。太祖以奚戶置。隸南府,節度使屬東京都部署司。

品達魯虢部。太祖以所俘達魯虢部置。隸南府,節度使屬西南路招討司,戍黑山北。

烏古涅剌部亦曰涅離部。太祖取于骨里戶六千,神冊六年,析爲烏古涅剌及圖魯二部。俱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南路招討司。

圖魯部。節度使屬東北路統軍司。

已上太祖以遙輦氏舊部族分置者凡十部,增置者八。

聖宗三十四部:

撒里葛部。奚有三營:曰撒里葛,曰窈爪,曰耨盌爪。太祖伐奚,乞降,願爲著帳子弟,籍于宮分,皆設夷離菫。聖宗各置爲部,改設節度使,皆隸南府,以備畋獵之役。居澤州東。

窈爪部。與撒里葛部同。居潭州南。

耨盌爪部。節度使屬東京都部署司。

訛僕括部。與撒里葛三部同。居望雲縣東。

特里特勉部。初於八部各析二十戶以戍奚,偵候落馬河及速魯河側,置二十詳穩。聖宗以戶口蕃息,置爲部,設節度使。隸南府,戍倒塌嶺,居橐駝岡。

稍瓦部。初,取諸宮及橫帳大族奴隸置稍瓦石烈,「稍瓦」,鷹坊也,居遼水東,掌羅捕飛鳥。聖宗以戶口蕃息置部。節度使屬東京都部署司。

曷朮部。初,取諸宮及橫帳大族奴隸置曷朮石烈,「曷朮」,鐵也,以冶于海濱柳濕河、三黜古斯、手山。聖宗以戶口蕃息置部。屬東京都部署司。

遙里部。居潭、利二州間。石烈三:

撒里必石烈。

北石烈。

帖魯石烈。

伯德部。松山、平州之間,太師、太保居中京西。石烈六:

啜勒石烈。

速古石烈。

腆你石烈。

迭里石烈。

旭特石烈。

悅里石烈。

楚里部。居潭州北。

奧里部。統和十二年,以與梅只、墮瑰三部民籍數寡,合爲一部。幷上三部,本屬奚王府,聖宗分置。

南剋部

北剋部。統和十二年,以奚府二剋分置二部。

隗衍突厥部聖宗析四闢沙、四頗憊戶置,以鎮東北女直之境。開泰九年,節度使奏請置石烈。隸北府,屬黃龍府都部署司。

奧衍突厥部。與隗衍突厥同。

涅剌越兀部。以涅剌室韋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南面招討司,戍黑山北。

奧衍女直部。聖宗以女直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北路招討司,戍鎮州境。自此至河西部,皆俘獲諸國之民。初隸諸宮,戶口蕃息置部。訖於五國,皆有節度使。

乙典女直部。聖宗以女直戶置。隸南府,居高州北。

斡突盌烏古部。聖宗以烏古戶置。隸南府,節度使屬西南面招討司,戍黑山北。

迭魯敵烈部。聖宗以敵烈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烏古敵烈統軍司。

室韋部。聖宗以室韋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北路招討司。

朮哲達魯虢部。聖宗以達魯虢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東北路統軍司,戍境內,居境外。

梅古悉部。聖宗以唐古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南面招討司。

頡的部。聖宗以唐古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南面招討司。

北敵烈部。聖宗以敵烈戶置。戍隗烏古部。

匿訖唐古部。聖宗置。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南面招討司。

北唐古部。聖宗以唐古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黃龍府都部署司,戍府南。

南唐古部。聖宗置。隸北府。

鶴剌唐古部。與南唐古同。節度使屬西南面招討司。

河西部。聖宗置。隸北府,節度使屬東北路統軍司。

薛特部。開泰四年,以回鶻戶置。隸北府,居慈仁縣北。

伯斯鼻骨德部。本鼻骨德戶。初隸諸宮,聖宗以戶口蕃息置部。隸北府,節度使屬東北路統軍司,戍境內,居境外。

達馬鼻骨德部。聖宗以鼻骨德戶置。隸南府,節度使屬東北路統軍司。

五國部。剖阿里國、盆奴里國、奧里米國、越里篤國、越里吉國,聖宗時來附,命居本土,以鎮東北境,屬黃龍府都部署司。重熙六年,以越里吉國人尚海等訴酋帥渾敝貪污,罷五國酋帥,設節度使以領之。

已上聖宗以舊部族置者十六,增置十八。

遼國外十部:

烏古部。

敵烈八部。

隗古部。

回跋部。

嵓母部。

吾禿婉部。

迭剌葛部。

回鶻部。

長白山部。

蒲盧毛朶部。

右十部不能成國,附庸於遼,時叛時服,各有職貢,猶唐人之有羈縻州也。



校勘記:

 秋冬居羊門甸 冬字原脫,據上下文義補。

 會同二年更夷離菫爲大王 按紀,更夷離菫爲大王在會同元年十一月。

 {釒(革-十+𰀁)}山 {釒(革-十+𰀁)},南監本同,殿本改作{釒革}{釒(革-十+𰀁)}{釒革}均不見字書,疑應作鏵或鍏。

 居黑山北 居,疑當作戍。

 突舉部 紀會同四年正月作突軌部,統和四年八月作諦居部。

 天贊二年 二年,原誤「八年」。按紀,天贊僅四年,滅胡損事在二年三月,據改。

 隸北府 按兵衞志上,奚五部隸北府,屬東北路統軍司。

 烏古涅剌部 按卷八二蕭陽阿傳作烏古涅里。

 窈爪 爪,原作「介」。據下文及兵衞志中、百官志二改。

 松山平州之間 松山上疑脫戍字。

 統和十二年 十二年,原脫十字,誤作「二年」。按紀,以二剋分置二部在統和十二年十二月,據補。

 隗衍突厥部 按卷八九耶律庶箴傳作烏衍突厥部。

 隸南府 據兵衞志上,此下脫「節度使屬西南路招討司」。

 隸北府 「隸北府」三字原脫,據兵衞志上補。

 盆奴里國 按紀統和二十二年七月作蒲奴里。

 酋帥渾敞貪污 渾敞,紀重熙六年八月作坤長。

 遼國外十部 按百官志二,烏古、敵烈、隗古、迭剌葛入「諸部」,回跋、嵓母、吾禿婉、蒲盧毛朶入「大部」,長白山部作長白山女直國,與回鶻部並入「諸國」。

字數:2454,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