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遼史卷一
    1. 本紀第一
      1. 太祖上
        1. 元年
        2. 二年
        3. 三年
        4. 四年
        5. 五年
        6. 六年
        7. 七年
        8. 八年
        9. 九年
        10. 神冊元年
        11. 神冊二年
        12. 神冊三年

遼史卷一·本紀第一


太祖上


太祖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諱億,字阿保機,小字啜里只,契丹迭剌部霞瀨益石烈鄉耶律彌里人。德祖皇帝長子,母曰宣簡皇后蕭氏。唐咸通十三年生。初,母夢日墮懷中,有娠。及生,室有神光異香,體如三歲兒,即能匍匐。祖母簡獻皇后異之,鞠爲己子。常匿於別幕,塗其面,不令他人見。三月能行;晬而能言,知未然事。自謂左右若有神人翼衞。雖齠齔,言必及世務。時伯父當國,疑輒咨焉。既長,身長九尺,豐上銳下,目光射人,關弓三百斤。爲撻馬狘沙里。時小黃室韋不附,太祖以計降之。伐越兀及烏古、六奚、比沙狘諸部,克之。國人號阿主沙里。

唐天復元年,歲辛酉,痕德菫可汗立,以太祖爲本部夷離菫,專征討,連破室韋、于厥及奚帥轄剌哥,俘獲甚衆。冬十月,授大迭烈府夷離菫。

明年秋七月,以兵四十萬伐河東代北,攻下九郡,獲生口九萬五千,駝、馬、牛、羊不可勝紀。九月,城龍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開教寺。

明年春,伐女直,下之,獲其戶三百。九月,復攻下河東懷遠等軍。冬十月,引軍略至薊北,俘獲以還。先是德祖俘奚七千戶,徙饒樂之清河,至是創爲奚迭剌部,分十三縣。遂拜太祖于越、總知軍國事。

明年歲甲子,三月,廣龍化州之東城。九月,討黑車子室韋,唐盧龍軍節度使劉仁恭發兵數萬,遣養子趙霸來拒。霸至武州,太祖諜知之,伏勁兵桃山下。遣室韋人牟里詐稱其酋長所遣,約霸兵會平原。既至,四面伏發,擒霸,殲其衆,乘勝大破室韋。

明年七月,復討黑車子室韋。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遣通事康令德乞盟。冬十月,太祖以騎兵七萬會克用于雲州,宴酣,克用借兵以報劉仁恭木瓜澗之役,太祖許之。易袍馬,約爲兄弟。及進兵擊仁恭,拔數州,盡徙其民以歸。

明年二月,復擊劉仁恭。還,襲山北奚,破之。汴州朱全忠遣人浮海奉書幣、衣帶、珍玩來聘。十一月,遣偏師討奚、霫諸部及東北女直之未附者,悉破降之。十二月,痕德菫可汗殂,羣臣奉遺命請立太祖。曷魯等勸進。太祖三讓,從之。

元年春正月庚寅,命有司設壇于如迂王集會堝,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尊母蕭氏爲皇太后,立皇后蕭氏。北宰相蕭轄剌、南宰相耶律歐里思率羣臣上尊號曰天皇帝,后曰地皇后。庚子,詔皇族承遙輦氏九帳爲第十帳。

二月戊午,以從弟迭栗底爲迭烈府夷離菫。是月,征黑車子室韋,降其八部。

夏四月丁未朔,唐梁王朱全忠廢其主,尋弒之,自立爲帝,國號梁,遣使來告。劉仁恭子守光囚其父,自稱幽州盧龍軍節度使。

秋七月乙酉,其兄平州刺史守奇率其衆數千人來降,命置之平盧城。

冬十月乙巳,討黑車子室韋,破之。

二年春正月癸酉朔,御正殿受百官及諸國使朝。辛巳,始置惕隱,典族屬,以皇弟撒剌爲之。河東李克用卒,子存勗襲,遣使弔慰。

夏五月癸酉,詔撒剌討烏丸、黑車子室韋。

秋八月壬子,幽州進合歡瓜。

冬十月己亥朔,建明王樓。築長城於鎮東海口。遣輕兵取吐渾叛入室韋者。

三年春正月,幸遼東。

二月丁酉朔,梁遣郎公遠來聘。

三月,滄州節度使劉守文爲弟守光所攻,遣人來乞兵討之。命皇弟舍利素、夷離菫蕭敵魯以兵會守文於北淖口。進至橫海軍近淀,一鼓破之,守光潰去。因名北淖口爲會盟口。

夏四月乙卯,詔左僕射韓知古建碑龍化州大廣寺以紀功德。

五月甲申,置羊城于炭山之北以通市易。

冬十月己巳,遣鷹軍討黑車子室韋,破之。西北嗢娘改部族進輓車人。

四年秋七月戊子朔,以后兄蕭敵魯爲北府宰相。后族爲相自此始。

冬十月,烏馬山奚庫支及查剌底、鋤勃德等叛,討平之。

五年春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丙申,上親征西部奚。奚阻險,叛服不常,數招諭弗聽。是役所向輒下,遂分兵討東部奚,亦平之。於是盡有奚、霫之地。東際海,南暨白檀,西踰松漠,北抵潢水,凡五部,咸入版籍。

三月,次灤河,刻石紀功。復略地薊州。

夏四月壬申,遣人使梁。

五月,皇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謀反。安端妻粘睦姑知之,以告,得實。上不忍加誅,乃與諸弟登山刑牲,告天地爲誓而赦其罪。出剌葛爲迭剌部夷離菫,封粘睦姑爲晉國夫人。

秋七月壬午朔,斜離底及諸蕃使來貢。

八月甲子,劉守光僭號幽州,稱燕。

冬十月戊午,置鐵冶。

十一月壬午,遣人使梁。

六年春正月,以化葛爲惕隱。

二月戊午,親征劉守光。

三月,至自幽州。

夏四月,梁郢王友珪弒父自立。

秋七月丙午,親征朮不姑,降之,俘獲以數萬計。命弟剌葛分兵攻平州。

八月壬辰,上次恩德山。皇子李胡生。

冬十月戊寅,剌葛破平州,還,復與迭剌、寅底石、安端等反。甲申,遣人使梁致祭。壬辰,還次北阿魯山,聞諸弟以兵阻道,引軍南趨十七濼。是日燔柴。翼日,次七渡河,諸弟各遣人謝罪。上猶矜憐,許以自新。

是歲,以兵討兩冶,以所獲僧崇文等五十人歸西樓,建天雄寺以居之,以示天助雄武。

七年春正月甲辰朔,以用兵免朝。晉王李存勗拔幽州,擒劉守光。甲寅,王師次赤水城,弟剌葛等乞降。上素服,乘赭白馬,以將軍耶律樂姑、轄剌僅阿鉢爲御,解兵器、肅侍衞以受之,因加慰諭。剌葛等引退,上復數遣使撫慰。

二月甲戌朔,梁均王友貞討殺其兄友珪,嗣立。

三月癸丑,次蘆水,弟迭剌哥圖爲奚王,與安端擁千餘騎而至,紿稱入覲。上怒曰:「爾曹始謀逆亂,朕特恕之,使改過自新,尚爾反覆,將不利於朕!」遂拘之。以所部分隸諸軍。而剌葛引其衆至乙室堇淀,具天子旗鼓,將自立,皇太后陰遣人諭令避去。會弭姑乃、懷里陽言車駕且至,其衆驚潰,掠居民北走,上以兵追之。剌葛遣其黨寅底石引兵徑趨行宮,焚其輜重、廬帳,縱兵大殺。皇后急遣蜀古魯救之,僅得天子旗鼓而已。其黨神速姑復劫西樓,焚明王樓。上至土河,秣馬休兵,若不爲意。諸將請急追之,上曰:「俟其遠遁,人各懷土。懷土既切,其心必離,我軍乘之,破之必矣!」盡以先所獲資畜分賜將士,留夷離畢直里姑總政務。

夏四月戊寅,北追剌葛。己卯,次彌里,問諸弟面木葉山射鬼箭厭禳,乃執叛人解里向彼,亦以其法厭之。至達里淀,選輕騎追及培只河,盡獲其黨輜重、生口。先遣室韋及吐渾酋長拔剌、迪里姑等五人分兵伏其前路,命北宰相迪里古爲先鋒進擊之。剌葛率兵逆戰,迪里古以輕兵薄之。其弟遏古只臨陣,射數十人斃,衆莫敢前。相拒至晡,衆乃潰。追至柴河,遂自焚其車乘廬帳而去。前遇拔剌、迪里姑等伏發,合擊,遂大敗之。剌葛奔潰,遺其所奪神帳於路,上見而拜奠之。所獲生口盡縱歸本土。其黨庫古只、磨朵皆面縛請罪。師次札堵河,大雨暴漲。

五月癸丑,遣北宰相迪輦率驍騎先渡。甲寅,奏擒剌葛、涅里袞阿鉢於榆河,前北宰相蕭實魯、寅底石自剄不殊。遂以黑白羊祭天地。壬戌,剌葛、涅里袞阿鉢詣行在,以稾索自縛,牽羊望拜。上還至大嶺。時大軍久出,輜重不相屬,士卒煮馬駒、採野菜以爲食,孳畜道斃者十七八,物價十倍,器服資貨委棄於楚里河,狼藉數百里,因更剌葛名暴里。丙寅,至庫里,以青牛白馬祭天地。以生口六百、馬二千三百分賜大、小鶻軍。

六月辛巳,至榆嶺,以轄賴縣人掃古非法殘民,磔之。甲申,上登都庵山,撫其先奇首可汗遺跡,徘徊顧瞻而興歎焉。聞獄官涅離擅造大校,人不堪其苦,有至死者,命誅之。壬辰,次狼河,獲逆黨雅里、彌里,生埋之銅河南軌下。放所俘還,多爲于骨里所掠。上怒,引輕騎馳擊。復遣驍將分道追襲,盡獲其衆并掠者。庚子,次阿敦濼,以養子涅里思附諸弟叛,以鬼箭射殺之。其餘黨六千,各以輕重論刑。于厥掠生口者三十餘人,亦俾贖其罪,放歸本部。至石嶺西,詔收回軍乏食所棄兵仗,召北府兵驗而還之。以夷離菫涅里袞附諸弟爲叛,不忍顯戮,命自投崖而死。

秋八月己卯,幸龍眉宮,轘逆黨二十九人,以其妻女賜有功將校,所掠珍寶、孳畜還主;亡其本物者,命責償其家;不能償者,賜以其部曲。

九月壬戌,上發自西樓。

冬十月庚午。駐赤崖。戊寅,和州回鶻來貢。癸未,乙室府人迪里古、迷骨離部人特里以從逆誅。詔羣臣分決滯訟,以韓知古錄其事,只里姑掌捕亡。

十一月,祠木葉山。還次昭烏山,省風俗,見高年,議朝政,定吉凶儀。

十二月戊子,燔柴于蓮花濼。

八年春正月甲辰,以曷魯爲迭剌部夷離菫,忽烈爲惕隱。于骨里部人特離敏執逆黨怖胡、亞里只等十七人來獻,上親鞫之。辭多連宗室及有脅從者,乃杖殺首惡怖胡,餘並原釋。于越率懶之子化哥屢蓄姦謀,上每優容之,而反覆不悛,召父老羣臣正其罪,幷其子戮之,分其財以給衞士。有司所鞫逆黨三百餘人,獄既具,上以人命至重,死不復生,賜宴一日,隨其平生之好,使爲之。酒酣,或歌、或舞、或戲射、角觝,各極其意。明日,乃以輕重論刑。首惡剌葛,其次迭剌哥,上猶弟之,不忍置法,杖而釋之。以寅底石、安端性本庸弱,爲剌葛所使,皆釋其罪。前于越赫底里子解里、剌葛妻轄剌已實預逆謀,命皆絞殺之。寅底石妻涅離脅從,安端妻粘睦姑嘗有忠告,並免。因謂左右曰:「諸弟性雖敏黠,而蓄姦稔惡。嘗自矜有出人之智,安忍兇狠,谿壑可塞而貪黷無厭。求人之失,雖小而可恕,謂重如泰山;身行不義,雖入大惡,謂輕於鴻毛。昵比羣小,謀及婦人,同惡相濟,以危國祚。雖欲不敗,其可得乎?北宰相實魯妻餘盧覩姑於國至親,一旦負朕,從于叛逆,未置之法而病死。此天誅也。解里自幼與朕常同寢食,眷遇之厚,冠於宗屬,亦與其父背大恩而從不軌,茲可恕乎!」

秋七月丙申朔,有司上諸帳族與謀逆者三百餘人罪狀,皆棄市。上嘆曰:「致人于死,豈朕所欲。若止負朕躬,尚可容貸。此曹恣行不道,殘害忠良,塗炭生民,剽掠財產。民間昔有萬馬,今皆徒步,有國以來所未嘗有。實不得已而誅之。」

冬十月甲子朔,建開皇殿於明王樓基。

九年春正月,烏古部叛,討平之。

夏六月,幽州軍校齊行本舉其族及其部曲男女三千人請降,詔授檢校尚書、左僕射,賜名兀欲,給其廩食。數日亡去,幽帥周德威納之。及詔索之,德威語不遜,乃議南征。

冬十月戊申,鈎魚于鴨淥江。新羅遣使貢方物,高麗遣使進寶劍,吳越王錢鏐遣滕彥休來貢。

是歲,君基太一神數見,詔圖其像。

神冊元年春二月丙戌朔,上在龍化州,迭烈部夷離菫耶律曷魯等率百僚請上尊號,三表乃允。丙申,羣臣及諸屬國築壇州東,上尊號曰大聖大明天皇帝,后曰應天大明地皇后。大赦,建元神冊。初,闕地爲壇,得金鈴,因名其地曰金鈴岡。壇側滿林曰冊聖林。

三月丙辰,以迭烈部夷離菫曷魯爲阿廬朵里于越,百僚進秩、頒賚有差,賜酺三日。立子倍爲皇太子。

夏四月乙酉朔,晉幽州節度使盧國用來降,以爲幽州兵馬留後。甲辰,梁遣郎公遠來賀。

六月庚寅,吳越王遣滕彥休來貢。

秋七月壬申,親征突厥、吐渾、党項、小蕃、沙陀諸部,皆平之。俘其酋長及其戶萬五千六百,鎧甲、兵仗、器服九十餘萬,寶貨、駝馬、牛羊不可勝算。

八月,拔朔州,擒節度使李嗣本。勒石紀功於青塚南。

冬十月癸未朔,乘勝而東。

十一月,攻蔚、新、武、媯、儒五州,斬首萬四千七百餘級。自代北至河曲踰陰山,盡有其地。遂改武州爲歸化州,媯州爲可汗州,置西南面招討司,選有功者領之。其圍蔚州,敵樓無故自壞,衆軍大譟乘之,不踰時而破。時梁及吳越二使皆在焉,詔引環城觀之,因賜滕彥休名曰逑呂。

十二月,收山北八軍。

二年春二月,晉新州裨將盧文進殺節度使李存矩來降。進攻其城,刺史安金全遁,以文進部將劉殷爲刺史。

三月辛亥,攻幽州,節度使周德威以幽、幷、鎮、定、魏五州之兵拒于居庸關之西,合戰於新州東,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殺李嗣恩之子武八。以后弟阿骨只爲統軍,實魯爲先鋒,東出關略燕、趙,不遇敵而還。己未,于骨里叛,命室魯以兵討之。

夏四月壬午,圍幽州,不克。

六月乙巳,望城中有氣如煙火狀,上曰:「未可攻也。」以大暑霖潦,班師。留曷魯、盧國用守之。剌葛與其子賽保里叛入幽州。

秋八月,李存勗遣李嗣源等救幽州,曷魯等以兵少而還。

三年春正月丙申,以皇弟安端爲大內惕隱,命攻雲州及西南諸部。

二月,達旦國來聘。癸亥,城皇都,以禮部尚書康默記充版築使。梁遣使來聘。晉、吳越、渤海、高麗、回鶻、阻卜、党項及幽、鎮、定、魏、潞等州各遣使來貢。

夏四月乙巳,皇弟迭烈哥謀叛,事覺,知有罪當誅,預爲營壙,而諸戚請免。上素惡其弟寅底石妻涅里袞,乃曰:「涅里袞能代其死,則從。」涅里袞自縊壙中,幷以奴女古、叛人曷魯只生瘞其中。遂赦迭烈哥。

五月乙亥,詔建孔子廟、佛寺、道觀。

秋七月乙酉,于越曷魯薨,上震悼久之,輟朝三日,贈賻有加。

冬十二月庚子朔,幸遼陽故城。辛丑,北府宰相蕭敵魯薨。戊午,以于越曷魯弟汙里軫爲迭烈部夷離菫,蕭阿古只爲北府宰相。甲子,皇孫隈欲生。



校勘記:

 霞瀨益石烈 張元濟校勘記(以下稱張校)引百官志一「石烈,縣也」,百官志二「彌里,鄉也」,謂石烈下不應綴鄉字。按國語解又以石烈爲鄉,彌里爲鄉之小者。石烈鄉,鄉字亦複贅。檢下文太祖七年六月轄賴縣、營衞志下六院部轄懶石烈,均此名異譯。鄉字衍。

 伐河東代北 代北,原誤「伐北」,據兵衞志上及永樂大典(道光殿本考證引)改。

 如迂王集會堝 紀太宗天顯五年十月作如迂正集會堝。

 夏四月丁未朔唐梁王朱全忠廢其主尋弒之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以下稱考異)引歐陽修五代史記(以下稱新五代史),梁王即位在四月甲子,明年正月「弒濟陰王」。此繫之四月朔,誤。

 河東李克用卒 卒字,據張校補。

 皇后急遣蜀古魯救之 蜀古魯,儀衞志四作曷古魯,是。

 問諸弟面木葉山射鬼箭厭禳 馮家昇遼史初校(以下稱馮校)云:問當作聞。

 晉幽州節度使盧國用來降 按此爲次年二月盧文進來降之重出。考異又論是時幽州節度使爲周德威,不能同時又是盧國用。 因文進爲契丹平州節度使,遂誤以契丹所授之官爲唐官。輯本薛居正五代史(以下稱舊五代史)九七文進字國用,新五代史四八作大用。

 李嗣恩之子武八 嗣恩,原誤「嗣本」。按新、舊五代史李嗣本傳均不稱有子武八。檢舊五代史五二李嗣恩傳:「有子二人,長曰武八……戰契丹於新州,歿焉。」據改。

字數:4142,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