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

作者:元·脫脫 等撰
狀态:完本
標籤:暫無TAG
遼史一百十六卷,元脱脱等修,包括本紀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傳四十五卷,國語解一卷。記載遼政權二百多年(西元907~~1125年)的歷史。其中也兼敍了遼以前契丹族和遼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的歷史。
元代中統二年(西元1261年)和至元元年(西元1264年),都曾議修遼、金二史。南宋亡後,又議修遼、金、宋三史。由於「義例」未定,以至「六十餘年,歲月因循」。關於「義例」的争論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主張仿晉書例,以遼、金作爲「載記」,附於宋史;另一種主張仿南、北史例,以北宋爲「宋史」,南宋爲「南史」,遼、金爲「北史」。這個問題長期争議不決。直到元末至正三年(西元1343年),脱脱任纂修三史的都總裁。三史纔倉促修成。其中遼史時間最短,只用了十一個月(至正三年四月到四年三月)。這次纂修卽以耶律儼實録、陳大任遼史爲基礎,參考資治通鑑、契丹國志及各史契丹傳等,稍加修訂編排。因未能廣泛參考宋人著作,倉促成書,內容較爲貧乏,且詳細不一。本紀記事較爲充實,天祚帝紀內所載耶律大石所建西遼始末,爲罕見史料。諸志較爲簡略,但也能反映契丹遊牧民族特色。列傳部分最爲簡略,缺陷很多,開國前和滅亡階段的記載尤其缺略。但因皇朝實錄和陳書遼史皆已不存,故該書爲研究遼史的基本史料。清厲鶚作遼史拾遺,楊復吉作遼史拾遺補,今人馮家升有遼史證誤三種,都可增補此書。
有明南、北監本、清殿本、百納本等。中華書局出版的校點本是以百納本爲基礎,採用各種版本進行參校,改錯補漏,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 ◎進遼史表
- ◎卷一·本紀第一·太祖上
- ◎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下
- ◎卷三·本紀第三·太宗上
- ◎卷四·本紀第四·太宗下
- ◎卷五·本紀第五·世宗
- ◎卷六·本紀第六·穆宗上
- ◎卷七·本紀第七·穆宗下
- ◎卷八·本紀第八·景宗上
- ◎卷九·本紀第九·景宗下
- ◎卷十·本紀第十·聖宗一
- ◎卷十一·本紀第十一·聖宗二
- ◎卷十二·本紀第十二·聖宗三
- ◎卷十三·本紀第十三·聖宗四
- ◎卷十四·本紀第十四·聖宗五
- ◎卷十五·本紀第十五·聖宗六
- ◎卷十六·本紀第十六·聖宗七
- ◎卷十七·本紀第十七·聖宗八
- ◎卷十八·本紀第十八·興宗一
- ◎卷十九·本紀第十九·興宗二
- ◎卷二十·本紀第二十·興宗三
- ◎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道宗一
- ◎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道宗二
- ◎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道宗三
- ◎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道宗四
- ◎卷二十五·本紀第二十五·道宗五
- ◎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道宗六
- ◎卷二十七·本紀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
- ◎卷二十八·本紀第二十八·天祚皇帝二
- ◎卷二十九·本紀第二十九·天祚皇帝三
- ◎卷三十·本紀第三十·天祚皇帝四
- ◎卷三十一·志第一:營衞志上
- ◎卷三十二·志第二·營衞志中:行營·部族上
- ◎卷三十三·志第三·營衞志下:部族下
- ◎卷三十四·志第四·兵衞志上:兵制
- ◎卷三十五·志第五·兵衞志中:御帳親軍·宮衞騎軍·提轄司·大首領部族軍·眾部族軍
- ◎卷三十六·志第六·兵衞志下:五京鄉丁·屬國軍·邊境戍兵
- ◎卷三十七·志第七·地理志一·上京道
- ◎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東京道
- ◎卷三十九·志第九·地理志三·中京道
- ◎卷四十·志第十·地理志四·南京道
- ◎卷四十一·志第十一·地理志五·西京道
-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曆象志上
- ◎卷四十三·志第十三·曆象志中
- ◎卷四十四·志第十四·曆象志下
- ◎卷四十五·志第十五·百官志一
- ◎卷四十六·志第十六·百官志二
- ◎卷四十七·志第十七上·百官志三
- ◎卷四十八·志第十七下·百官志四
- ◎卷四十九·志第十八·禮志一:吉儀
- ◎卷五十·志第十九·禮志二:凶儀
- ◎卷五十一·志第二十·禮志三:軍儀·禮志四:賓儀
- ◎卷五十二·志第二十一·禮志五:嘉儀上
- ◎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二·禮志六:嘉儀下
- ◎卷五十四·志第二十三·樂志
- ◎卷五十五·志第二十四·儀衞志一:輿服
-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五·儀衞志二
- ◎卷五十七·志第二十六·儀衞志三:符印
- ◎卷五十八·志第二十七·儀衞志四:儀仗
- ◎卷五十九·志第二十八·食貨志上
- ◎卷六十·志第二十九·食貨志下
- ◎卷六十一·志第三十·刑法志上
- ◎卷六十二·志第三十一·刑法志下
- ◎卷六十三·表第一·世表
- ◎卷六十四·表第二·皇子表
- ◎卷六十五·表第三·公主表
- ◎卷六十六·表第四·皇族表
- ◎卷六十七·表第五·外戚表
- ◎卷六十八·表第六·遊幸表
- ◎卷六十九·表第七·部族表
- ◎卷七十·表第八·屬國表
- ◎卷七十一·列傳第一·后妃
- ◎卷七十二·列傳第二·宗室:義宗倍【子平王隆先 晉王道隱】 章肅皇帝李胡【子宋王喜隱】 順宗濬 晉王敖盧斡
- ◎卷七十三·列傳第三:耶律曷魯 蕭敵魯【阿古只】 耶律斜涅赤【老古 頗德】 耶律欲穩 耶律海里
- ◎卷七十四·列傳第四·耶律敵剌 蕭痕篤 康默記【延壽】 韓延徽【德樞 紹勳 紹芳 資讓】 韓知古【匡嗣 德源 德凝】
- ◎卷七十五·列傳第五:耶律覿烈【羽之】 耶律鐸臻【古 突呂不】 王郁 耶律圖魯窘
- ◎卷七十六·列傳第六:耶律解里 耶律拔里得 耶律朔古 耶律魯不古 趙延壽 高模翰 趙思溫 耶律漚里思 張礪
- ◎卷七十七·列傳第七:耶律屋質 耶律吼【何魯不】 耶律安摶 耶律洼 耶律頹昱 耶律撻烈
- ◎卷七十八·列傳第八:耶律夷臘葛 蕭海瓈 蕭護思 蕭思溫 蕭繼先
- ◎卷七十九·列傳第九:室昉 耶律賢適 女里 郭襲 耶律阿沒里
- ◎卷八十·列傳第十:張儉 邢抱朴 馬得臣 蕭朴 耶律八哥
- ◎卷八十一·列傳第十一:耶律室魯【歐里斯】 王繼忠 蕭孝忠 陳昭袞 蕭合卓
- ◎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隆運【德威 滌魯 制心】 耶律勃古哲 蕭陽阿 武白 蕭常哥 耶律虎古【磨魯古】
- ◎卷八十三·列傳第十三:耶律休哥【馬哥】 耶律斜軫 耶律奚低 耶律學古【烏不呂】
- ◎卷八十四·列傳第十四:耶律沙 耶律抹只 蕭幹【討古】 耶律善補 耶律海里
- ◎卷八十五·列傳第十五:蕭撻凜 蕭觀音奴 耶律題子 耶律諧理 耶律奴瓜 蕭柳 高勳 奚和朔奴 蕭塔列葛 耶律撒合
- ◎遼史卷八十六·列傳第十六:耶律合住 劉景 劉六符 耶律褭履 牛溫舒 杜防 蕭和尚【特末】 耶律合里只 耶律頗的
- ◎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七:蕭孝穆【撒八】 孝先 孝友 蕭蒲奴 耶律蒲古 夏行美
- ◎卷八十八·列傳第十八:蕭敵烈【拔剌】 耶律盆奴 蕭排押【恒德 匹敵】 耶律資忠 耶律瑤質 耶律弘古 高正 耶律的琭 大康乂
- ◎卷八十九·列傳第十九:耶律庶成【庶箴 蒲魯】 楊晳 耶律韓留 楊佶 耶律和尚
- ◎卷九十·列傳第二十:蕭阿剌 耶律義先【信先】 蕭陶隗 蕭塔剌葛 耶律敵祿
- ◎卷九十一·列傳第二十一:耶律韓八 耶律唐古 蕭朮哲【藥師奴】 耶律玦 耶律僕里篤
- ◎卷九十二·列傳第二十二:蕭奪刺 蕭普達 耶律侯哂 耶律古昱 耶律獨攧 蕭韓家 蕭烏野
- ◎卷九十三·列傳第二十三:蕭惠【慈氏奴】 蕭迂魯【鐸盧斡】 蕭圖玉 耶律鐸軫
- ◎卷九十四·列傳第二十四:耶律化哥 耶律斡臘 耶律速撒 蕭阿魯帶 耶律那也 耶律何魯掃古 耶律世良
- ◎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五:耶律弘古 耶律馬六 蕭滴冽 耶律適祿 耶律陳家奴 耶律特麼 耶律仙童 蕭素颯 耶律大悲奴
- ◎卷九十六·列傳第二十六:耶律仁先【撻不也】 耶律良 蕭韓家奴 蕭德 蕭惟信 蕭樂音奴 耶律敵烈 姚景行 耶律阿思
- ◎卷九十七·列傳第二十七:耶律斡特剌 孩里 竇景庸 耶律引吉 楊績 趙徽 王觀 耶律喜孫
- ◎卷九十八·列傳第二十八:蕭兀納 耶律儼 劉伸 耶律胡呂
- ◎卷九十九·列傳第二十九:蕭巖壽 耶律撒剌 蕭速撒 耶律撻不也 蕭撻不也 蕭忽古 耶律石柳
- ◎卷一百·列傳第三十:耶律棠古 蕭得里底 蕭酬斡 耶律章奴 耶律朮者
- ◎卷一百一·列傳第三十一:蕭陶蘇斡 耶律阿息保 蕭乙薛 蕭胡篤
- ◎卷一百二·列傳第三十二:蕭奉先 李處溫 張琳 耶律余覩
- ◎卷一百三·列傳第三十三·文學上:蕭韓家奴 李澣
- ◎卷一百四·列傳第三十四·文學下:王鼎 耶律昭 劉輝 耶律孟簡 耶律谷欲
- ◎卷一百五·列傳第三十五·能吏:大公鼎 蕭文 馬人望 耶律鐸魯斡 楊遵勗 王棠
- ◎卷一百六·列傳第三十六·卓行:蕭札剌 耶律官奴 蕭蒲離不
- ◎卷一百七·列傳第三十七·列女:邢簡妻陳氏 耶律氏常哥 耶律奴妻蕭氏 耶律朮者妻蕭氏 耶律中妻蕭氏
- ◎卷一百八·列傳第三十八·方技:直魯古 王白 魏璘 耶律敵魯 耶律乙不哥
- ◎卷一百九·列傳第三十九·伶官:羅衣輕·宦官:王繼恩 趙安仁
- ◎卷一百十·列傳第四十·姦臣上:耶律乙辛 張孝傑 耶律燕哥 蕭十三
- ◎卷百十一·列傳第四十一·姦臣下:蕭余里也 耶律合魯 蕭得裏特 蕭訛都斡 蕭達魯古 耶律塔不也 蕭圖古辭
- ◎卷百十二·列傳第四十二·逆臣上:耶律轄底【迭里特】 耶律察割 耶律婁國 耶律重元【涅魯古】 耶律滑哥
- ◎卷百十三·列傳第四十三·逆臣中:蕭翰 耶律牒蠟 耶律朗 耶律劉哥【盆都】 耶律海思 耶律敵獵 蕭革
- ◎卷百十四·列傳第四十四·逆臣下:蕭胡覩 蕭迭里得 古迭 耶律撒剌竹 奚回離保 蕭特烈
- ◎卷百十五·列傳第四十五·二國外記:高麗
- ◎卷百十六·國語解
- ◎修三史詔
- ◎三史凡例
- ◎修史官員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