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景龍二年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題跋

唐景龍二年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題跋


【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續》】右《老子道德經》兩卷:上卷曰《道經》,下卷曰《德經》,分兩面刻之。其额曰:「大唐景龍二年正月易州龍興觀,爲國敬造《道德经》五千文。」碑末,題觀主張眘行名。

【嚴可均《鐵橋金石跋》】右《道德經碑》,在易州。景龍二年正月立,前代金石家未著于錄。歐、趙所收皆明皇御注懷州本,今不傅。邢州龍興觀石臺本,《歸震川集》有跋,今亦不見。所傳拓惟易州八面石柱,爲蘇靈芝書之《御注》本,刻于開元二十六年;而景龍舊碑同在易州,世人貴耳賤目,無過問者。蓋《道德經》自御注後,頒列學宮,久相傳習,故余所見《道藏》七十餘本略同,雖以河上、王弼二家,校者亦頗改就《御注》。而傅奕古本,字名較繁,亦難盡從;則世間真舊本必以景龍碑爲最。其異同數百事,文誼簡古,遠勝今本者甚多。今合蘇靈芝書《御注》本,及河上、王弼與《釋文》所載,參互校勘,條舉得失,足證此刻之善。

【魏稼孫《績語堂碑錄》】《易州龍興觀道德经》拓本二紙,各高六尺二寸,廣二尺六寸五分,正面額十二行,行二字。下,《道經》卅二行:前廿九行,行七十一字;後三行,行七十字。碑陰《德經》卅三行:行六十六至一百一字不等,竝正書。

【繆荃孫《藝風堂金石文字目》】《龍興觀道德經》兩面刻,正書,景龍二年正月。在直隸易州本觀。

【鄧嘉緝《上谷訪碑記》】唐《龍興觀老子道德經碑》,在龍興觀。碑高五尺四寸,廣二尺五寸,景龍二年正月,正書,碑陽《道經》三十二行,行七十字,七十一字不等。第一行道題「《老子道經》」,額十二行,行二字,末行一字。碑陰《德經》三十二行,行八十字至八十四五字不等。第一行首題「《老子德經》」,左右側题名。左右碑側正書,凡四層,題本州刺史及本觀道士名。

【何士驥《古本道德經校刊》】唐景龍二年(公元七〇八年)河北《易縣龍興觀道德經幢》。一碑,兩面刻(全)。碑額題「大唐景龍二年正月易州龍興觀爲囗敬造《道德經》五千文」廿三正字。碑側题名。

字數:641,最後更新時間: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