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卷十七
昔書稱「蠻夷帥服」,【師古曰:「舜典之辭也。言王者德澤廣被,則四夷相率而降服也。」】詩云「徐方既倈」,【師古曰:「大雅常武之詩曰:『王猷允塞,徐方既倈。』言周之王道信能充實,則徐方、淮夷並來朝也。倈,古來字。」】春秋列潞子之爵,許其慕諸夏也。【應劭曰:「潞子離狄內附,春秋嘉之,稱其爵,列諸盟會也。」師古曰:「潞音路。」】漢興至于孝文時,乃有弓高、襄城之封,【師古曰:「弓高侯穨當,襄城侯桀龍,皆從匈奴來降而得封也。」】雖自外倈,本功臣後。故至孝景始欲侯降者,丞相周亞夫守約而爭。【應劭曰:「景帝欲封王皇后兄信,亞夫對『高祖之約,非功臣不侯也』。」師古曰:「景帝欲封匈奴降者徐盧等,而亞夫爭之,以爲不可。今表所稱,蓋謂此爾,不列王信事也。應說失之。」】帝黜其議,初開封賞之科,【師古曰:「不從亞夫之言,竟封也。」】又有吳楚之事。武興胡越之伐,將帥受爵,應本約矣。【師古曰:「應高祖非有功不得侯之約。」】後(有)〔世〕承平,頗有勞臣,輯而序之,續元功次云。【師古曰:「輯與集同。元功,謂佐興其帝業者也。」】
後(有)〔世〕承平, 景祐、殿本都作「世」。王先謙說作「世」是。
王先謙說「四年」當作「四月」。按景祐、殿、局本都作「四月」。
「延和」 漢籍按:「延和」當作「征和」,漢無延和年號。下同。
「翕侯」,王先謙說史表作「易侯」是。按景祐、殿本都作「易侯」。
王先謙說史表「上容」作「上谷」,「戈守」作「戍卒」,「計」上有「上」字,是。按景祐、殿本「谷」「卒」二字不誤,局本「卒」亦誤作「守」。
王先謙說史表作「得兩王子騎將功侯」,此表「子」誤「千」,又奪「將」字。
錢大昭說南監本、閩本「直」作「苴」。按景祐、殿、局本都作「苴」。
王先謙說「李」乃「太子」二字合誤一字。按景祐、殿、局本都作「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