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史卷三十五
    1. 志第十六
      1. 禮八
        1. 宣聖廟
        2. 武成王廟
        3. 諸前代帝王
        4. 諸神雜祠
          1. 長白山
          2. 大房山
          3. 混同江
          4. 嘉蔭侯
          5. 瀘溝河神
          6. 昭應順濟聖后
          7. 鎮安公
          8. 瑞聖公
          9. 貞獻郡王廟
        5. 祈禜
        6. 拜天
        7. 本國拜儀

金史卷三十五·志第十六


禮八

宣聖廟 武成王廟 前代帝王 諸神雜祠 祈禜 拜天 本國拜儀


宣聖廟

皇統元年二月戊子,熙宗詣文宣王廟奠祭,北面再拜,顧儒臣曰:「爲善不可不勉。孔子雖無位,以其道可尊,使萬世高仰如此。」

大定十四年,國子監言:「歲春秋仲月上丁日,釋奠於文宣王,用本監官房錢六十貫,止造茶食等物,以大小楪排設,用留守司樂,以樂工爲禮生,率倉場等官陪位,於古禮未合也。

伏覩國家承平日久,典章文物當粲然備具,以光萬世。況京師爲首善之地,四方之所觀仰,擬釋奠器物、行禮次序,合行下詳定。兼兗國公親承聖教者也,鄒國公力扶聖教者也,當於宣聖像左右列之。今孟子以燕服在後堂,宣聖像側還虛一位,禮宜遷孟子像於宣聖右,與顏子相對,改塑冠冕,粧飾法服,一遵舊制。」

禮官參酌唐開元禮,定擬釋奠儀數:文宣王、兗國公、鄒國公每位籩豆各十、犧尊一、象尊一、簠簋各二、俎二、祝板各一,皆設案。七十二賢、二十一先儒,每位各籩一、豆一、爵一,兩廡各設象尊二。總用籩、豆各一百二十三,簠簋各六,俎六,犧尊三,象尊七,爵九十四。其尊皆有坫。罍二,洗二,篚勺各二,幂六。正位幷從祀藉尊、罍、俎、豆席,約用三十幅,尊席用葦,俎、豆席用莞。牲用羊、豕各三,酒二十瓶。

禮行三獻,以祭酒、司業、博士充。分奠官二,讀祝官一,太官令一,捧祝官二,罍洗官一,爵洗官一,巾篚官二,禮直官十一,學生以儒服陪位。

樂用登歌,大樂令一員,本署官充,樂工三十九人。迎神,三奏姑洗宮來寧之曲,辭曰:「上都隆化,廟堂作新。神之來格,威儀具陳。穆穆凝旒,巍然聖真。斯文伊始,羣方所視。」初獻盥洗,姑洗宮靜寧之曲,辭曰:「偉矣素王,風猷至粹。垂二千年,斯文不墜。涓辰維良,爰修祀事。沃盥于庭,嚴禋禮備。」升階,南呂宮肅寧之曲,辭曰:「巍乎聖師,道全德隆。修明五常,垂教無窮。增崇儒宮,遹追遺風。嚴祀申虔,登降有容。」奠幣,姑洗宮和寧之曲,辭曰:「天生聖人,賢於堯、舜。仰之彌高,磨而不磷。新廟告成,宮牆數仞。遣使陳祠,斯文復振。」降階,姑洗宮安寧之曲,辭曰:「稟靈尼丘,垂芳闕里。生民以來,孰如夫子。新祠巋然,四方所視。酹觴告成,祗循典禮。」兗國公酌獻,姑洗宮輯寧之曲,辭曰:「聖師之門,顏惟居上。其殆庶幾,是宜配饗。桓圭衮衣,有嚴儀象。載之神祠,增光吾黨。」鄒國公酌獻,姑洗宮泰寧之曲,辭曰:「有周之衰,王綱既墜。是生真儒,宏才命世。言而爲經,醇乎仁義。力扶聖功,同垂萬祀。」亞、終獻,姑洗宮咸寧之曲,辭曰:「於昭聖能,與天立極。有承其流,皇仁帝德。豈伊立言,訓經王國。煥我文明,典祀千億。」送神,姑洗宮來寧之曲,辭曰:「吉蠲爲饎,孔惠孔時。正辭嘉言,神之格思。是饗是宜,神保聿歸。惟時肇祀,太平極致。」

承安二年,春丁,章宗親祀,以親王攝亞、終獻,皇族陪祀,文武羣臣助奠。上親爲贊文,舊封公者升爲國公,侯者爲國侯,郕伯以下皆封侯。

宣宗遷汴,建廟會朝門內,歲祀如儀,宣聖、顏、孟各羊一、豕一,餘同小祀,共用羊八,無豕。

其諸州釋奠並遵唐儀。

武成王廟

泰和六年,詔建昭烈武成王廟于闕庭之右,麗澤門內。其制一遵唐舊,禮三獻,官以四品官已下,儀同中祀,用二月上戊。

七年,完顏匡等言:「我朝創業功臣,禮宜配祀。」於是,以秦王宗翰同子房配武成王,而降管仲以下。又躋楚王宗雄、宗望、宗弼等侍武成王坐,韓信而下降立於廡。又黜王猛、慕容恪等二十餘人,而增金臣遼王斜也等。其祭,武成王、宗翰、子房各羊一、豕一,餘共用羊八,無豕。

宣宗遷汴,於會朝門內闕庭之右營廟如制,春秋上戊之祭仍舊。

諸前代帝王

三年一祭,於仲春之月祭伏犧於陳州,神農於亳州,軒轅於坊州,少昊於兗州,顓頊於開州,高辛於歸德府,陶唐於平陽府,虞舜、夏禹、成湯於河中府,周文王、武王於京兆府。

泰和三年,尚書省奏:「太常寺言:『開元禮祭帝嚳、堯、舜、禹、湯、文、武、漢祖祝板請御署。開寶禮犧、軒、顓頊、帝嚳、陶唐、女媧、成湯、文、武請御署,自漢高祖以下二十七帝不署。』平章政事鎰、左丞匡、太常博士溫迪罕天興言:『方嶽之神各有所主,有國所賴,請御署固宜。至于前古帝王,寥落杳茫,列于中祀亦已厚矣,不須御署。』參知政事即康及鉉以爲三皇、五帝、禹、湯、文、武皆垂世立教之君,唐、宋致祭皆御署,而今降祝板不署,恐於禮未盡。不若止從外路祭社稷及釋奠文宣王例,不降祝板,而令學士院定撰祝文,頒各處爲常制。」勅命依期降祝板,而不請署。

長白山

大定十二年,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議封爵,建廟宇。」十二月,禮部、太常、學士院奏奉勅旨封興國靈應王,即其山北地建廟宇。

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冊儀物,冠九旒,服九章,玉圭,玉冊、函,香、幣,冊、祝。遣使副各一員,詣會寧府。行禮官散齋二日,致齋一日。所司於廟中陳設如儀。廟門外設玉冊、衮冕幄次,牙杖旗鼓從物等視一品儀。禮用三獻,如祭嶽鎮。

其冊文云:「皇帝若曰:自兩儀剖判,山嶽神秀各鍾于其分野。國將興者,天實作之。對越神休,必以祀事。故肇基王迹,有若岐陽。望秩山川,於稽虞典。厥惟長白,載我金德,仰止其高,實惟我舊邦之鎮。混同流光,源所從出。秩秩幽幽,有相之道。列聖蕃衍熾昌,迄于太祖,神武徵應,無敵于天下,爰作神主。肆予冲人,紹休聖緒,四海之內,名山大川靡不咸秩。矧王業所因,瞻彼旱麓,可儉其禮?服章爵號非位於公侯之上,不足以稱焉。今遣某官某,持節備物,冊命茲山之神爲興國靈應王,仍勅有司歲時奉祀。於戲!廟食之享,亙萬億年。維金之禎,與山無極,豈不偉歟。」自是,每歲降香,命有司春秋二仲擇日致祭。

明昌四年十月,備衮冕、玉冊、儀物,上御大安殿,用黃麾立杖八百人,行仗五百人,復冊爲開天弘聖帝。

大房山

大定二十一年,勅封山陵地大房山神爲保陵公,冕八旒、服七章、圭、冊、香、幣,使副持節行禮,並如冊長白山之儀。其冊文云:「皇帝若曰:古之建邦設都,必有名山大川以爲形勝。我國既定鼎於燕,西顧郊圻,巍然大房,秀拔混厚,雲雨之所出,萬民之所瞻,祖宗陵寢於是焉依。仰惟嶽鎮古有秩序,皆載祀典,矧茲大房,禮可闕歟?其爵號服章俾列于侯伯之上,庶足以稱。今遣某官某,備物冊命神爲保陵公。申勅有司,歲時奉祀。其封域之內,禁無得樵採弋獵。著爲令。」是後,遣使山陵行禮畢,山陵官以一獻禮致奠。

混同江

大定二十五年,有司言:「昔太祖征遼,策馬徑渡,江神助順,靈應昭著,宜修祠宇,加賜封爵。」迺封神爲興國應聖公,致祭如長白山儀,冊禮如保陵公故事。

其冊文云:「昔我太祖武元皇帝,受天明命,掃遼季荒茀,成師以出,至于大江,浩浩洪流,不舟而濟,雖穆滿渡江而黿梁,光武濟河而水氷,自今觀之無足言矣。執徐之歲,四月孟夏,朕時邁舊邦,臨江永歎,仰藝祖之開基,佳江神之效靈,至止上都,議所以尊崇之典。蓋古者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至有唐以來,遂享帝王之尊稱,非直後世彌文,而崇德報功理亦有當然者。矧茲江源出於長白,經營帝鄉,實相興運,非錫以上公之號,則無以昭答神休。今遣某官某,持節備物冊命神爲興國應聖公。申命有司,歲時奉祀。於戲!嚴廟貌,正封爵,禮亦至矣。惟神其衍靈長之德,用輔我國家彌億年,神亦享廟食於無窮,豈不休哉。」

嘉蔭侯

大定二十五年,勅封上京護國林神爲護國嘉蔭侯,毳冕七旒,服五章,圭同信圭,遣使詣廟,以三獻禮祭告。其祝文曰:「蔚彼長林,實壯天邑,廣袤百里,惟神主之。廟貌有嚴,侯封是享,歆時蠲潔,相厥滋榮。」是後,遇月七日,上京幕官一員行香,著爲令。

瀘溝河神

大定十九年,有司言:「瀘溝河水勢泛決嚙民田,乞官爲封冊神號。」禮官以祀典所不載,難之。已而,特封安平侯,建廟。二十七年,奉旨,每歲委本縣長官春秋致祭,如令。

昭應順濟聖后

大定十七年,都水監言:「陽武上埽黃河神聖后廟,宜依唐仲春祭五龍祠故事。」二十七年春正月,尚書省言:「鄭州河陰縣聖后廟,前代河水爲患屢禱有應,嘗加封號廟額。今因禱祈,河遂安流,乞加褒贈。」上從其請,特加號曰昭應順濟聖后,廟曰靈德善利之廟。每歲委本縣長官春秋致祭,如令。

鎮安公

舊名旺國崖,太祖伐遼嘗駐蹕於此。大定八年五月,更名靜寧山,後建廟。明昌六年八月,以冕服玉冊,冊山神爲鎮安公。

冊文曰:「皇帝若曰:古之名山,咸在祀典。軒皇之世,神靈所奉者七千。虞氏之時,望秩每及於五載。蓋惟有益于國,是以必報其功。逮乎後王,申以徽冊,至于嶽鎮之外,亦或封爵之加。故太白有神應之稱,而終南有廣惠之號。禮由義起,事與時偕,載籍所傳,于今猶監。朕修和有夏,咸秩無文,眷茲靜寧,秀峙朔野,縕澤布氣,幽贊乎坤元,導風出雲,協符乎乾造。一方之表,萬物所瞻,南直都畿,北維障徼,連延廣厚,寶藏攸興,盤固高明,謻宮斯奠。昔有遼嘗恃以富國,迄大定更爲之錫名。洪惟世宗,功昭列聖,亦越顯考,德利生民。爰即歲時,駕言臨幸,兵革不試,遠人輯寧。雨暘常調,品彙蕃廡,此上帝無疆之貺,亦英靈有相之符。比即輿情,載修故事。顧先皇帝駐蹕之地,揖累世承平之風。迓續遺休,式甄神祐。肆象德以畀號,仍班台而闡儀。宇像一新,采章具舉。今遣使某、副某,持節備物,冊命神爲鎮安公,仍敕歲時奉祀。於戲!容典焜燿,精明感通,惟永億年,翊我昌運。神其受職,豈不偉歟。」

瑞聖公

即麻達葛山也,章宗生於此。世宗愛此山勢衍氣清,故命章宗名之。後更名胡土白山,建廟。明昌四年八月,以冕服玉冊,封山神爲瑞聖公。建廟,命撫州有司,春秋二仲,擇日致祭爲常。

其冊文曰:「皇帝若曰:國家之興,命曆攸屬。天地元化,惟時合符。山川百神,無不受職。粹精薦瑞,明聖繼生。著丕應於殊禎,啟昌期於幽贊。裒對信猶之典,咸修望秩之文。嘉乃名山,奠茲勝地,下綿乾分,上直樞輝。盤析木之津,達中原之氣。廓除氛祲,函毓泰和。仰惟光烈昭垂,徽音如在,即高明而清暑,克靜壽以安仁。周廬安寧,厚澤浹洽。朕祗循祖武,順講時巡,感美號以興懷,佩聖謨而介福。言念誕彌之初度,抑由翊衞之效靈。然猶祀秩無章,神居不屋,非所以盡報功崇德之義,副追始樂原之心。爰飾名稱,載新祠宇。勒忱辭於貞琰,涓良日於元龜,彰服采以辨威,潔庪縣而致祭。闡揚茂實,敷繹多儀。今遣使某、副某,持節備物,冊命神爲瑞聖公,仍勅有司歲時奉祀。於戲!尚其聰明,歆此誠意,孚休惟永,亦莫不寧。」

貞獻郡王廟

明昌五年正月,陳言者謂「葉魯、谷神二賢創製女直文字,乞各封贈名爵,建立祠廟。令女直、漢人諸生隨拜孔子之後拜之」。有司謂葉魯難以致祭,若金源郡貞獻王谷神則既已配享太廟矣,亦難特立廟也。有旨,令再議之。禮官言:「前代無創製文字入孔子廟故事,如於廟後或左右置祠,令諸儒就拜,亦無害也。」尚書省謂「若如此,恐不副國家厚功臣之意」。遂詔令依蒼頡立廟于盩厔例,官爲立廟于上京納里渾莊,委本路官一員與本千戶春秋致祭,所用諸物從宜給之。

祈禜

大定四年五月,不雨。命禮部尚書王競祈雨北嶽,以定州長貳官充亞、終獻。又卜日於都門北郊,望祀嶽鎮海瀆,有司行事,禮用酒脯醢。後七日不雨,祈太社、太稷。又七日祈宗廟,不雨,仍從嶽鎮海瀆如初祈。其設神座,實樽罍,如常儀。其樽罍用瓢齊,擇甘瓠去柢以爲尊。祝板惟五岳、宗廟、社稷御署,餘則否。後十日不雨,乃徙市,禁屠殺,斷傘扇,造土龍以祈,雨足則報祀,送龍水中。

十七年夏六月,京畿久雨,遵祈雨儀,命諸寺觀啟道塲祈禱。

拜天

金因遼舊俗,以重五、中元、重九日行拜天之禮。重五於鞠塲,中元於內殿,重九於都城外。其制,刳木爲盤,如舟狀,赤爲質,畫雲鶴文。爲架高五六尺,置盤其上,薦食物其中,聚宗族拜之。若至尊則於常武殿築臺爲拜天所。

重五日質明,陳設畢,百官班俟於毬塲樂亭南。皇帝靴袍乘輦,宣徽使前導,自毬塲南門入,至拜天臺,降輦至褥位。皇太子以下百官皆詣褥位。宣徽贊「拜」,皇帝再拜。上香,又再拜。排食拋盞畢,又再拜。飲福酒,跪飲畢,又再拜。百官陪拜,引皇太子以下先出,皆如前導引。

皇帝回輦至幄次,更衣,行射柳、擊毬之戲,亦遼俗也,金因尚之。

凡重五日拜天禮畢,插柳毬塲爲兩行,當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識其枝,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後馳馬以無羽橫鏃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手接而馳去者,爲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斷其青處,及中而不能斷,與不能中者,爲負。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氣。

已而擊毬,各乘所常習馬,持鞠杖。杖長數尺,其端如偃月。分其衆爲兩隊,共爭擊一毬。先於毬塲南立雙桓,置板,下開一孔爲門,而加網爲囊,能奪得鞠擊入網囊者爲勝。或曰:「兩端對立二門,互相排擊,各以出門爲勝。」毬狀小如拳,以輕韌木枵其中而朱之。皆所以習蹺捷也。

既畢賜宴,歲以爲常。

本國拜儀

金之拜制,先袖手微俯身,稍復却,跪左膝,左右搖肘,若舞蹈狀。凡跪,搖袖,下拂膝,上則至左右肩者,凡四。如此者四跪,復以手按右膝,單跪左膝而成禮。國言搖手而拜謂之「撒速」。

承安五年五月,上諭旨有司曰:「女直、漢人拜數可以相從者,酌中議之。」禮官奏曰:「周官九拜,一曰稽首,拜中至重,臣拜君之禮也。乞自今,凡公服則用漢拜,若便服則各用本俗之拜。」主事陳松曰:「本朝拜禮,其來久矣,乃便服之拜也。可令公服則朝拜,便服則從本朝拜。」平章政事張萬公謂拜禮各便所習,不須改也。司空完顏襄曰:「今諸人衽髮皆從本朝之制,宜從本朝拜禮,松言是也。」上乃命公裳則朝拜,諸色人便服則皆用本朝拜。



 皇統元年二月戊子 「子」原作「午」。按皇統元年二月庚午朔,無戊午。大金集禮(以下簡稱集禮)卷三六宣聖廟爲本志宣聖廟之所本,首記此事作「二月戊子日」。今據改。

 擬釋奠器物 「擬」原作「據」。按下文「禮官參酌唐開元禮,定擬釋奠儀數」,又集禮記此事亦作「擬釋奠合用器物」皆作「擬」。今據改。

 羣方所視 按「視」字與上文「新」「陳」「真」不叶,疑是「親」字之誤。

 而增金臣遼王斜也等 「斜」原作「賽」。按本書卷七六杲傳,「杲本名斜也」,「正隆例封遼王」,卷五九宗室表同。今據改。

 長白山 按本志文例此句上當脫「諸神雜祠」四字。

 明昌四年十月 按本書卷一〇章宗紀作明昌四年十二月。

 明昌六年八月 按本書卷一〇章宗紀作明昌六年九月。

 明昌四年八月 按本書卷一〇章宗紀,明昌六年九月「甲申,冊忽土白山神爲瑞聖公」,年月與此不同。疑此處誤。

 貞獻郡王廟 按本書卷七三希尹傳,「完顏希尹本名谷神」。「金人初無文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國字,備制度」。「正隆二年例降金源郡王。大定十五年諡貞憲」。大金故左丞相金源郡貞憲王完顏公神道碑拓本亦作「貞憲」。與此異。

字數:4396,最後更新時間: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