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爲什麽堅持不使用簡化字?
簡化字雖存在的歷史很長,民間使用範圍很廣,但簡化字并非規範字,其本身的問題也是不少的。現今使用簡化字,是行政干預的結果。
簡化漢字與推廣白話文,是五四之後的產物,五四本身因政治而引起,后來這把火燒到了文化上面,於是便出現了推廣簡化字和白話文的運動。推廣簡化字和白話文是同一歷史時期、同一思潮下的產物,所以它們之間的關繫緊密,都是事關民族文化的事。
五四的是非功過,現在還難以定評,但簡化漢字本身是爲消滅漢字做準備,則是文獻俱在的事。當時新派知識分子,不分左右,皆以中國傳統文化爲中國落後挨打的根本原因,漢字亦成爲中國進步的阻礙,遂大力鼓吹消滅漢字、消滅中國文化。在這種思想背景下,簡化出來的漢字,是爲消滅漢字做準備,絲毫不考慮文化的傳承,也就不足爲怪了。民國年間,便已制訂了簡化漢字表,新華後的簡化字,不過是延續這一歷史進程而已。
簡化字配合从白話文入手的教育方式,中國文化的傳承便遭遇絕大困難了。
我們中國歷來印制書籍,用的都是正體字(現在稱爲繁體字),雖裏面夾有俗體字、古體字之類,但大體是穩定的。而古書除通俗文學外,多用文言文,這種文體自秦漢之後,也是相對穩定的。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也都是這樣保留下來的。所以想了解我們的歷史,了解我們的文化,就不能不讀古籍;想讀古籍,就不能不識得正體字、讀得文言文。而推廣簡化字與白話文的劇變,則這將一進程攔腰截斷,致現在從簡化字入手者,不識正體字;從白話文入手者,不懂文言文。不識正體字,不懂文言文,則不能讀古書;古書既不能讀,談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談何繼往開來,自強自立于世界?所謂提高教育質量、民族素質者,難道真的如此便是嗎?
之所以從簡化字入手,識別正體字困難,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條,簡化字既是爲消滅漢字鋪路,故往往不顧漢字規律,如有正體字本不同形且不同義,因同音而簡化爲一字者,如「丑」、「醜」同簡化爲「丑」,「後」、「后」同簡化爲「后」,「干」、「乾」(乾濕義)、「幹」同簡化爲「干」,「麪」(俗寫作「麵」)、「面」同簡化爲「面」,「歷」、「曆」同簡化爲「历」之類。又有正字字形近似,簡化造成混亂者,如「夾」、「㚒」,一爲二「人」,一爲二「入」,形雖近似,《説文》中儼然分爲兩字,今以「夾」簡化爲「夹」,「㚒」則無簡化,而从「㚒」之「陝」則簡化爲「陕」,如此將置從「夾」之「陜」於何地?又有爲求簡化而采用俗字者,如「鬧」字本從「鬥」,俗寫從「門」作「閙」,簡化字若依正字從「鬥」則無法簡化,故取俗字之「閙」簡化爲「闹」。又如簡化字中,「燈」簡化爲「灯」,然而「鄧」字則簡化爲「邓」,不從「燈」字例将「登」简化爲「丁」,原因就是領導人的簽名就是這么寫的,爲求與領導人寫法一致,所以就作特例處理了(實際上邒字本就收錄在《康熙字典》中)……正是這種簡化,造成了閱讀古籍時的很多混亂。而當今電腦發達,用軟件進行簡繁之間的轉換,就是因爲這種混亂的對應關繫,致使直接從簡體轉爲正體時,錯字連篇(從正體轉爲簡體,倒是很少出錯)。
漢字有「六書」之說,這是從漢字自身的構造和使用中歸納出來的規律,漢字本身的構造和演變,也是符合這一規律且大體穩定的,簡化字則是無視此一規律。主張簡化字者,常將漢字的演變規律就是越來越簡省掛在口頭。實際此說站不住腳。漢字的演變中確有簡化的一部分,但也有爲了表義更準確而繁化的部分,爲强行簡化而無視漢字自身規律,豈能服人?
綜合起來,本站堅持使用正體字的原因,一是只有能辯識正體字,才能讀懂古籍,才能知道我們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二是正體字可以直接轉爲簡體字,極少出錯,而相反則錯字連篇,不堪卒讀。
需要特別説明的是,本站雖對簡化字不滿,但本站并不認同所謂傳統文化衹保留在港臺,大陸已斷絕的説法。本站認爲中國文化的根在大陸,中國的復興也將主要看大陸(實際上一流學者多在大陸,大陸的文史研究水平整體上遠勝港台)。本站更不贊同因爲推行簡化字而全盤抹殺的做法,我們几十年來的物質文明成就,堪稱奇迹,裏面也有中國文化深厚底藴的原因。本站純属文化網站,本來僅希望能以箇人的方式,爲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尽緜薄之力。但有部分資料來源網站的政治觀點本站不贊成,故特別聲明:本站堅決支持祖國的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