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 | 初校

作者:
狀态:完本
標籤:暫無TAG
1425 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 一卷
(1059冊 續道藏 藁三)
經言自然本起與人之修鍊。謂「道爲三一」,三一者卽太初、太素、太始,精、神、氣,赤、黃、白,虛、無、空。太初者道之初,爲精,其氣赤;太素者人之素,爲神,其氣黃;太始者氣之始,爲氣,其氣白。太初藏於太素,太素藏於太始,「氣包神、神包精,故曰白包黃、黃包赤」(頁一)。空者白,無者黃,虛者赤,三一混合,而生萬物。此外又以形一神二炁三爲三三一,神一炁二精三爲三三一,天一地二人三爲三三一,後者「謂虛爲一,虛中有自然」,卽己身;其左方之一者,爲天、日、父、陽、師、魂,「爲人主作政也」;其右方之一者,爲地、月、母、陰、形、鬼,「主爲人作邪惡」。「了此三三一,分別善惡邪正,覺知此者,便能得道。」(頁八)
「道未變爲神時」,「都無慾澹泊」,守道卽「空虛其心,關閉其耳目」。但洞白無所見聞,「道自然從其中生」,有所念則「不能得自然之道也」。終入天神、人神、禽獸、餓鬼、地獄五道,無有休息。「是以賢者學道,當曉知虛無自然」(頁二)。守道之法,當斷五慾六情,讀經思神,神本道生,了知其本淸淨,情慾自然斷止。
又謂爲道當復知「道、德、經、行之法」,道者道路,德者功德,經者徑路,行者行步,「法者謂有成道經可修讀而得道也,謂有成道路之徑,可隨而行之」(頁五、六)。行善施功,乃可得道。書稱守虛無自然之法有三:大者解道根源,深洞微妙;中者守神去欲,還神絳宮;小者亦當除去情慾,閉塞耳目。此外尙有有爲之法,如導引行氣,飛丹合藥,吞符帶印,醮祭占候,僅可住年尸解,不能得道長生。「從此已下,便爲鬼道」(頁十一)。
疑此經蓋出唐以前。《雲笈七籤》卷十收錄,題爲《老君太上虛無自然本起經》。
——以上摘自《道藏提要》 第三次修訂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