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香亭》

錦香亭四卷十六回 (清)古吳素庵主人撰
原題「古吳素庵主人編,茂苑種花小史閱」,作者生平不詳。日本寶歷申戌(乾隆十九年,1754)《舶載書目》著錄有歧園藏板本,題署、版式不詳。《畫引小說字彙》中亦引此書,中國國內所藏清初寫刻本未知藏於何處(見譚正璧、譚尋著《古本稀見小說匯考》,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第444頁)。中國現存早期的刻本為鼎翰樓本(即歧園藏板本),缺第二卷(即第五回至第八回),原為北京大學藏書(有北大藏書印記),此本的影印現收人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其中第二卷系用「某一清刊本」補配。路工《明清平話小說選》中的《錦香亭》,筆者懷疑即根據道光年間重刊的經元堂本子排印,第一回約刪去七行,第三回刪去約十一行,其餘文字大致與鼎翰樓本相同,刪節的地方不多。現存古本未能確知出版日期者有愛蓮齋刊本,書藏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此本鐫刻頗精。該所也藏有愛蓮齋本的復刻。日本天理大學藏有大經堂本,有殘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藏有小字本,本堂藏板,半葉十一行,每行二十五字,與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善本室、「囗囗堂刊本」版式不一樣,但內容大致相同,也與歧園藏版本大致相似。哈佛燕京圖書館另有本堂藏本,扉頁題作「鍾景期全傳:錦香亭」,版式、文字與該館善本室藏本同,衹是文字繁體、簡體偶有異處,係更後期的本子,藏流通書庫。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有排印本(1984),筆者用之與上述各版本比勘後,撰有校記,對於個別詞句的異同訛誤,均加記錄考訂,詳拙著《明清小說研究集叢》(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第144一175頁)。
又:韓國藏有《錦香亭》的抄本多種,未詳抄寫年代,分別藏於漢城大學奎章閣、嶺南大學圖書館、高麗大學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且有「坊刊本」及活字刊本(詳朴在淵《中國小說繪模本》,春川,江原大學出版社,1993,第270頁)。
《錦香亭》有滿文譯文,為抄本,已殘缺,抄寫日期為光緒十六年(1889)(見克勞婷《中國古典小說在亞洲》,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89,第189頁)。
《錦香亭》書敘唐玄宗時,武陵士子鍾景期的婚姻故事。鍾景期滿腹文思,人物俊雅。十八歲時,父母雙亡。後入京赴試。試畢,偶入一花園,見有一亭名錦香亭,又見一美女攜一俏嬸經過,俟其過後,檢得詩帕一條。歸後多方打聽,始知女子為御史葛天民之女,名明霞,丫頭名叫紅於。景期有舊僕,名馮元,住在葛府後門對面,景期遂托他復入花園歸還詩帕,並和詩於帕上。見了丫頭紅于,景期約定會見小姐之日期。隔日,景期與小姐相會,為葛父衝散。景期在匆忙中逾牆進入虢國夫人家,被扣。恰好會試放榜,景期高中狀元。然京中遍尋狀元不獲,虢國夫人聞悉,始釋放景期。景期遂入朝,授官翰林。旋因葛天民得罪安祿山,貶官范陽。景期也因上疏彈劾李林甫下獄,幸獲虢國夫人營救,謫四川石泉司戶。途中歷盡驚險,遇雷萬春,娶萬春侄女天然,並攜之赴任。安祿山造反時,玄宗幸蜀,景期護駕,拜官兵部侍郎。安祿山之子擬娶葛明霞,紅于挺身相代,明霞在韓嫗及其女碧秋之協助下逃脫,路過睢陽,獲雷萬春資助。最後抵達洛陽,避居庵堂,庵主即虢國夫人。不久洛陽淪陷,明霞與碧秋、妙香在逃難中失散。肅宗即位後,景期因平安史之亂有功,授平北公。葛天民也獲授御史中丞,安撫東京,途遇碧秋、妙香,以碧秋為義女,並請李太白為媒,將碧秋配與景期。而明霞流落在郭子儀處,郭子儀也奏請明霞配景期。二女同日與景期完婚。婚後景期急流勇退,夫婦偕老。(見李夢生《中國禁毀小說百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91一292頁)
《錦香亭》故事或本之於宋元間闕名的《孟月梅錦香亭》戲文(《南詞敘錄》著錄)及元王仲文的《孟月梅寫恨錦香亭》雜劇(《錄鬼簿》著錄),但人物姓名不同。《宦門子弟錯立身》敘述南戲云:「錦香亭上賦新詩,契合皆因手帕兒」,則戲文與小說似略相符。小說中虢國夫人招留少年事,出前人筆記(見郭英德《明清傳奇綜錄》,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第960頁)。
根據《錦香亭》小說改編為戲曲傳奇為時頗早,大都完成於乾隆年間。《鴛鴦帕》未見書目著錄,作者為張應楸。張應楸應為康雍乾間人,壽八十。此本為清乾隆辛未(十六年,1751)佩蘭堂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裏封題《鴛鴦帕》,署「乾隆辛未秋鐫」、「古燕董鶴林參定」、「佩蘭堂藏版」。首載署「辛未中秋日古燕姻晚董光熹鶴林拜手敬書」之《序》,署乾隆己巳(十四年,1749)嘉平月天放散人郝鑒題之《鴛鴦帕弁言》,署「丰潤鶴林董光熹再題」之《金陵秋日展讀(鴛鴦帕傳奇)贈松岩先生作》七絕四首,凡二卷三十四齣(見上引《明清傳奇綜錄》,第959頁)。此外還有徐昆的《碧霞天》,《曲海目》未著錄。徐昆(1716—? )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士,官至內閣中書。所著之《碧霞天》傳奇,現存乾隆間貯書樓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署「平水徐昆山氏填詞」,「蒲坂常庚辛位西評點」。首載署「瓠邱弟王棚鰲伯英甫拜題」之《序》,署「乾隆丙戌(三十一年,1766)嘉平月中浣七日蒲坂世弟常庚辛位西氏拜題」之《序》等,凡二卷四十齣(上引郭著,第964頁)。又石琰(生卒年不詳)所著的《錦香亭》,《曲海目》著錄。現存清乾隆間清素堂刻《石恂齋傳奇四種》所收的本子,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資料室藏,裏封題「《錦香亭》,署乾隆辛卯(三十六年,1771春日新鐫」、「吳趨石恂齋著」、「清素堂藏板」。正文首題《錦香亭》(注云:「一名《香羅帕》」,署「吳趨石琰恂齋紫佩編次」,凡三卷三十八齣(見上引郭著,第1005頁)。近世川劇、閩劇、華劇、茂劇均有《錦香亭》,秦腔有《雙詩帕》,漢劇有《金馬門》,莆仙戲有《秦國禎》,閩南布袋戲有《雷萬春打虎》等(上引郭著,第960頁)。
又台北傅斯年圖書館藏有《錦香亭》木魚書二種(見金文京、稻葉明子、渡邊浩司《木魚書目錄》,東京,好文出版,1995)。
——以上摘自石昌渝主編《中國古代小説總目·白話卷》第174页(山西教育出版社西元2004年版)。
光緒二十年(1894)上海石印本,改题《睢陽忠毅錄》,書端又题《第一美女傳》。【藏首都圖書館】
……
本篇掇拾史事,鋪設情節,雖文從字順,卻平淡無味。唯雷萬春、南霽雲與張巡、許遠等堅守睢陽一段頗爲動人。其中貌國夫人招留少年事,出前人筆記,而安祿山叛亂,張、許等守城,雷海青罵賊,郭子儀諸將平安史之亂等,則摭取《唐書》及《資治通鑒》等史籍。張巡殺妾、許遠殺僕,將肉給士兵充飢,皆有所本,衹是改為妾、僕自刎殉國而已。乾隆時楊潮觀《吟鳳閣雜劇》復存《凝碧池》一齣。
——以上《中国通俗小説總目提要》第379頁。
《錦香亭》的特點,在於將歷史演義小說與才子佳人小說相揉合。雷萬春與南霽雲、張巡、許遠等堅守睢陽一段頗爲動人,寫法則明顯受到一些歷史演義小說的影響。虢國夫人之事,出自前人筆記,安祿山叛亂,張、許等守城,雷海青罵賊、郭子儀諸將平史之亂等情節,與《隋唐演義》雷同。
清人丁日昌在同治間查禁婬詞小說,曾把《錦香亭》列入禁書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