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西遊記 一百回 存
現存明刊本未署撰人。清刊本謂元初道士長春真人邱處機作。清吳玉搢(《山陽志遺》)、阮葵生(《茶餘客話》)、丁晏(《石亭記事續篇》)等據天啟《淮安府志》所載以及《西遊記》中多淮安方言,以爲吳承恩所撰;二十年代,魯迅、胡適又加以推定,始爲世知。然亦時有持異議者。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約1510一1582),淮安府山陽縣人,明嘉靖時貢生,曾任長興縣丞、荊府紀善.有《射陽先生存稿》行世。
現存明刊本可分兩類,計四種。
「華陽洞天主人校」本,計三種,二十卷一百回。《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題「華陽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間題「金陵榮壽堂梓行」,「書林熊雲濱重鍥」。首秣陵陳元之「壬辰夏端四日」序。正丈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四字。圖嵌正文中,左右半葉爲一幅。論者或謂系初刻本,然亦有持異議者。【藏北京圖書館】今通行本《西遊記》即據此校印。《新鎸全像西遊記傳》(目錄曰《新鎸京板全像西遊記》,敘曰《全像西遊記》,卷一曰《鼎鍥京本全像西遊記》,間題「鼎鍥原本全像唐僧取經西遊記」,今依封面所題著錄)。卷一題「華陽洞天主人校」,「閩書林楊閩齋梓」,間題「清白堂楊閩齋梓」,書林清白堂重梓。首秣陵陳元之序,序署「癸卯夏念一日」。二十卷,以「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爲序,每卷五回。上圖下文,正丈半葉十五行,行二十七字。末卷末葉有大圖占半葉,題「四眾皈依正果」。共十冊。【藏日本內閣文庫】《唐僧西遊記》,署題回目與以上兩本全同。每卷第一行題「唐僧西遊記」,末有長方木記曰「全像唐三藏西遊記卷終」。正文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四字,書有殘缺。【藏日本帝國圖書館】
《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一百回,卷首有題詞,尾署「幔亭過客」,下有「字令昭」、「白賓」墨章二,據此知題詞爲袁于令(1592-1674)作。題詞後有凡例。正丈有注、夾評,回末多有總評。大字本。正文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有圖二百幅,二幅寫一回事,附於每回前。圖爲劉君裕刻,刻繪精絕。孫楷第考定爲昌啟時書。【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河南省圖書館、日本內閣文庫】(中州書畫社已有影印本行世)
清刊本。《西遊證道書》一百回。首創撰者爲邱長春說。目錄前題「新鎸出象古本西遊記道書」,目錄題「鍾山黃太鴻笑蒼子、西陵汪象旭憺漪子同箋評」;正文題「西陵殘夢道人汪憺漪箋評」,「鍾山半非居士黃笑蒼印正」。憺漪爲汪象旭,原名淇,又字右子,里居未詳。虞集序,次《丘長春真君傳》,次《玄奘取經事跡》;卷末黃太鴻跋。前附圖十六幅,圖爲胡念翔繪。正文半葉九行,行二十六字。有回前總評和夾批。板心上頂格題「證道書」,中題「古本西遊記第x回」,下題「蜩寄」。二十冊,爲清初原刻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清文盛堂刻本,二十冊。內封:上橫題「聖嘆外書」,中爲「繡像西遊證道書」,左爲「西陵憺漪子箋註,秣陵蔡元放重訂」。卷首爲乾隆十五年(1750)金陵野雲主人(即蔡元放)《增評證道奇書序》,次爲《讀法》,共六十二頁,前題「西遊證道奇書。西陵憺漪道人汪象旭原評,金陵野雲主人蔡宙憨訂」,版心下有「九如堂」三字。有圖十七幅。正文半葉九行,行二十字。【藏浙江圖書館】《西遊真詮》,一百回。清陳士斌撰。士斌字允生,號悟一子,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此種有清乾隆庚子(1780)刊本.又有芥子園刊中小型本,內封題「繡像」,中題「金聖嘆加評西遊真詮芥子園藏版」,右「悟一子批評」,左「丘長春真人證道書」,二十四冊,正文卷端上署「西遊真詮」,下署「山陰悟一子陳士斌允生甫詮解」,圖二十幅,圖另面爲讚語,每回末有長評。【藏北京圖書館】光緒甲申(1884)良月校經山房校刻本,首有康熙丙子(1696)西堂老人尤侗序,正文卷端題「西遊真詮」,「山陰悟一子陳士賦允生甫詮解」,正文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四字,白口,無格,四周單邊。【藏大連圖書館】《新說西遊記》,一百回。清張書紳撰,書紳字南熏,山西西河人。內封上橫題「第一奇書」,中題「新說西遊記」,左「三晉張南熏注」,右「晉省書業公記藏板」。首自序,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總論,總批,回前回後皆有長評,文中有夾批,「晉省書業公記藏板」本,正文半葉十行,行二十四字。【藏北京圖書館】清乾隆己巳(1749)其有堂刊本,半葉十行,行二十四字。【藏北大圖書館】上海味潛齋石印本,有王韜光緒十四年戊子(1888)序。《西遊原旨》,一百回,清劉一明撰,一明,甘肅蘭州金天觀道士,自號棲雲山素樸散人悟元子。初刻於嘉慶十三年(見王守泉撰《<西遊原旨>成書年代及版本源流考》,載蘭州大學學報1986年第l期),有乾隆戊寅(1758)劉一明自序、讀法,嘉慶十五年〔1810)再敘和《山居歌》,有梁聯第、楊春和、蘇寧阿序,張陽全等跋。封面題「指南針 西遊原旨」,內封題「嘉慶十三年刊 長春邱真君著 西遊原旨 素樸劉一明解 棲雲山藏板」。分二十四卷,每卷一冊,正文半葉十行,行二十四字,開本小於32開,爲原刊本。【藏甘肅省圖書館】嘉慶二十四年(1819)門人夏復恆志永湖南常德府護國菴重刊本,有瞿家鏊序,夏復恆等跋。《通易西遊正旨》,一百回,清張含章撰,含章字逢源,四川成都人。道光己亥(1839年)眉山何氏德馨堂刊本,題「通易西遊正旨分章註釋」,首門人何廷椿序,又自序及後跋。【藏北大圖書館】。
上述明版本均無陳光蕊赴任受災、唐玄奘出身一節故事。此故事最早由《西遊證道書》加入,而爲第九回:「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據該書第九回評語,謂得大略堂「釋厄傳」古本,備載陳光蕊赴官遇難始末,始加補刻。該書因補入第九回陳光蕊事,乃將明刊本第九回至第十一回三回文字合併爲第十、十一兩回。此後清代百回本《西遊記》,概照《西遊證道書》翻印,遂爲《西遊記》定本。
——以上摘自《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
《西遊證道書》首創撰者爲長春真人丘處機,蓋知有《長春真人西遊記》一書而未之见,以爲即此小説也【《長春真人西遊記》,乃丘處機之徒李志常所記,乾隆六十年,錢大昕始從《正統道藏》鈔出,道光中又被收入《連筠簃叢書》】。因丘真人所傳全真教龍門派風行於世,爲内丹北宗;而《西遊記》一書,處處隱喻,緃數字亦有出處,與古來佛道二家修煉之學説合,故《證道書》之評點,上承《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之餘緒,下開清代講道、解易諸說之先河。然自魯迅、胡適輩認定講道、解易、勸學諸說「都是《西遊記》的大仇敵」,及至現代,變本加厲,或謂其有階級批判,或謂其喻政治陰謀,雖或言之成理,然恐非關本旨。
《西遊證道書》之優點,黃永年謂其「在文字上更優於所有的明刻百回本,可以說是西遊記演化成書後最臻成熟的一個本子。」(中華書局1990年本《古本西遊證道書·前言》)。然其評點,錯誤不少,《西遊原旨》謂其「妄議私猜,僅取一葉半簡,以心猿意馬,畢其全旨……不特埋沒作者之苦心,亦且大誤後世之志士」。知此書於修道之學不可为準的,然於文學研究則不可忽略。
此處文本,源自漢川草廬,當是以世德堂本爲底本。
-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讎報本
-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
-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
-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
-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 ◎第四十二回 大聖慇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
- ◎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
-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塹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
- ◎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
-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來逢女國 心猿定計脫煙花
-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
- ◎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
-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 ◎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
-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
- ◎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 ◎第六十二回 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
- ◎第六十三回 二僧蕩怪鬧龍宮 群聖除邪獲寶貝
- ◎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
-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設小雷音 四眾皆遭大厄難
- ◎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
- ◎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污道心清
- ◎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爲三折肱
-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
- ◎第七十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計盜紫金鈴
-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觀音現相伏妖王
- ◎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 ◎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 ◎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爲變化能
- ◎第七十五回 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
-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
-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體拜真如
- ◎第七十八回 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
- ◎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
- ◎第八十回 奼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
- ◎第八十一回 鎮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眾尋師
- ◎第八十二回 奼女求陽 元神護道
- ◎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
- ◎第八十四回 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
-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
-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滅妖邪
- ◎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
- ◎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
- ◎第八十九回 黃獅精虛設釘鈀宴 金木土計鬧豹頭山
- ◎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
-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
-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戰青龍山 四星挾捉犀牛怪
- ◎第九十三回 給孤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
-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
-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
- ◎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護遭魔毒 聖顯幽魂救本原
- ◎第九十八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
-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數完魔剷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
- ◎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