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的資料
蒲松齡
作者: 蒲松齡
性別: 男
姓: 蒲
名: 松齡
字: 留仙,劍臣
號: 柳泉居士,異史氏,聊齋先生
籍貫: 淄川(今屬山東淄博)
出生地: 淄川(今屬山東淄博)
年代: 1640~1715
「蒲松齡」簡介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文學家,短篇小說家。

除聞名中外的《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總近200萬言。蒲松齡生前,《聊齋志異》已引起文人們的興趣,有多種抄本流傳。《聊齋志異》刊行後,遂風行天下。在其後一個時期裏,仿效之作叢出,造成了志怪傳奇類小說的再度繁榮。許多篇章不斷被改編爲戲曲、電影、電視劇,影響深遠。《聊齋志異》還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齡爲中國、爲世界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蒲松齡作品集
「蒲松齡」詳細資料
蒲松齡畫像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淄川(今屬山東淄博)人。蒲氏所居,原名滿井莊,後改名蒲家莊;莊東有井,井水溢出爲溪,旁有柳樹環繞籠蓋,“一曲清泉數行柳”(《柳泉消夏雜詠》),爲蒲松齡所喜愛,故自號柳泉居士。

關於蒲松齡的民族成分,據他本人在《族譜引》所說,他家是當地土著,漢族;但在當今的學術界,仍存在着蒙古族、回族、女真族,以及色目人、阿拉伯人等異說。

他生於崇禎十三年(1640)四月十六日。自幼從父讀書。順治十五年(1658)應童子試,在淄川縣、濟南府、山東學道的三次考試中連獲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受知于山東學道、詩人施閏章,有了小小的名氣。次年與友人張篤慶、李堯臣等結爲“郢中詩社”,以風雅道義相切磋。順治十七年(1660)、康熙二年(1663)兩次鄉試,未能中舉。

他的生活中開始發生三點變化:一,這時,兄弟析箸,家計蕭條,不得不以舌耕度日,課蒙爲業,長達五十年之久。其中的三十年設帳于當地紳士畢家。二,此後,在科舉戰場上,屢戰屢北,終身不遇。三,張篤慶寫於康熙三年(1664)的《和留仙韻》詩中說,“司空博物本風流,涪水神刀不可求。君向黃初聞正始,我從鄴下識應侯”,揭示出蒲松齡對志怪小說的喜愛,預示着他們二人將在今後的文學創作上走不同的道路。

康熙九年(1670)秋,他應同邑進士、寶應知縣孫蕙之邀,去做幕賓。“途中寂寞姑言鬼”(《途中》),在沂州旅舍讀到王子章《桑生傳》,後據以改寫爲《蓮香》。在寶應縣署代孫蕙起草書啓、文告。次年春,又隨孫蕙至高郵州署。此次南遊,歷時一年,使他有機會目睹官場中的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種種黑暗、醜惡現象,“新聞總入狐鬼史,斗酒難消磊塊愁”(《十九日得家書感賦,即呈孫樹百、劉孔集》)。得古今體詩七十八首,集爲《南遊詩草》;代孫蕙撰寫的文字,稱爲《鶴軒筆札》。十年(1671)秋,返回故鄉,爲參加下一輪的鄉試作準備。

十一年(1672)鄉試,依然失敗。後在王籙永家中坐館。約寫於此時的《學究自嘲》和《鬧館》形象而生動地反映了農村貧窮塾師的辛酸生活。十八年(1679),開始到西鋪畢際有家中坐館。直到七十一歲,方撤帳歸家。畢家藏書甚多,使他開闊了眼界。畢家禮遇甚厚,“居齋信有家庭樂,同食久如毛裏親”(《贈畢子韋仲》),爲他創作《聊齋志異》提供了方便。《鴝鵒》、《五羖大夫》、《狐夢》、《祝翁》、《馬介甫》等篇的寫作都和畢家有關。這年春天,《聊齋志異》已初具規模,遂作《聊齋自誌》,表述了創作的動機和過程,抒發了胸中的苦悶。同鄉前輩文人高珩、唐夢賚分別在這一年和二十一年(1682)爲《聊齋志異》寫序。

二十二年(1683)補廩膳生。然而,連年科場失意,“三年復三年,所望盡虛懸。五夜聞雞後,死灰復欲燃”(《寄紫庭》),終困於場屋。二十三年(1684),寫《上孫給諫書》,抨吉孫蕙家人橫行鄉里、欺壓民衆的劣行。

二十六年(1687)與王士禛結交。王士禛既賞識蒲松齡的文學才能,又對《聊齋志異》懷有濃厚的興趣,特別圈點出其中的三十餘篇,以示喜愛。三十五年(1696)又與朱緗結交。朱緗也是《聊齋志異》的喜愛者。除借閱、過錄外,還向蒲松齡提供了《司訓》、《嘉平公子》、《老龍船戶》、《外國人》等篇的素材,並在題辭中說:“山精野鬼紛紛是,不見先生誌異書。”他在信中評價蒲松齡的藝術風格說:“幽細刻露,蹙嵐滴翠,非復人間有。”

四十六年(1707)增寫《夏雪》。四十七年(1708)遊濟南,作《歷下吟》五首,生動地描繪了考場的陰暗面,以及衆考生受到的種種折磨。

四十八年(1709)底,撤帳歸家。四十九年(1710),七十歲,被舉爲鄉飲酒禮的賓介。不久又援例成爲歲貢生。次年,長孫蒲立德應童子試並以第一補博士弟子員,他勉勵而又慚愧地說,“天命雖難違,人事貴自勵。無似乃祖空白頭,一經終老良足羞”(《喜立德采芹》)。

五十二年(1713),畫家朱湘鱗爲蒲松齡畫像:身穿清代官服,端坐椅上。蒲松齡自題曰:“癸巳九月,筠囑江南朱湘鱗爲余肖此像,作世俗裝,實非本意,恐爲百世後所怪笑也。”(淄川蒲松齡紀念館藏)委婉地流露出對現實不滿的情緒。

不久,妻劉氏病逝,即作多首悼亡詩,哀嘆“五十六年琴瑟好,不圖此夕頓離分”。五十四年(1715)正月二十二日,依窗危坐而卒,享年七十六。

其子蒲箬有《清故顯考歲進士、候選儒學訓導柳泉公行述》。張元有《柳泉蒲先生墓表》。王洪謀有《柳泉居士行略》。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此外,他的著述甚多。有《聊齋文集》,現存十三卷,共五百三十九篇;《聊齋詩集》,現存五卷(包括《南遊詩草》在內),外加“續錄”、“補遺”,共一千零三十九首;詞,現存一百一十八闋,包括:1、殘存柳泉居士詞稿手迹”(高智怡舊藏,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八十五闋。2、《聊齋詩集》卷六“詩餘”多出的七闋。3、《聊齋文集》抄本(北京圖書館藏)“詞集”二卷多出的二十六闋;通俗俚曲十五種:1、《牆頭記》(演逆子虐待老父事,約作於七十歲左右)。2、《姑婦曲》(據《珊瑚》改編)。3、《慈悲曲》(據《張誠》改編)。4、《翻魘殃》(據《仇大娘》改編)。5、《寒森曲》(據《商三官》、《席方平》改編)。6、《琴瑟樂》(寫少女懷春及新婚之樂,作於三十五歲時)。7、《蓬萊宴》(演仙女吳綵鸞與書生文簫相愛,同歸仙境事)。8、《俊夜叉》(演賭徒迷途知返事,作於六十歲時)。9、《窮漢詞》(描寫農民窮困生活,作於三十七歲時)。10、《醜俊巴》(演潘金蓮、豬八戒事)。11、《快曲》(演曹操敗走華容道事)。12、《禳妒咒》(據《江城》改編)。13、《富貴神仙》(據《張鴻漸》改編)。14、《磨難曲》(即《富貴神仙》的改作,寫於康熙四十三年以後)。15、《幸雲曲》(演明武宗嫖院事);戲曲三齣:1、《鬧館》(描寫鄉塾師生活)。2、《考詞九轉貨郎兒》(刻畫秀才入闈的心態)。3、《鍾妹慶壽》;雜著七種:1、《婚嫁全書》(康熙二十二年,1683)。2、《省身語錄》(1684)。3、《淄川蒲氏族譜》(1688)。4、《懷刑錄》(1696)。5、《日用俗字》(1704)。6、《農桑經》(1705)。7、《藥祟書》(1706);另有《齊民要術》、《會天意》、《觀象玩占》選輯本;《鶴軒筆札》手稿本四冊,青島市博物館藏,其中前兩冊乃蒲松齡筆迹,寫於寶應、高郵幕賓時期。蒲松齡《聊齋志異》之外的著作,見於路大荒編《聊齋全集》(1936,上海世界書局)、路大荒編《蒲松齡集》(中華書局,1962)、盛偉編《聊齋佚文輯注》(1986,齊魯書社)、盛偉編《蒲松齡全集》(上海學林出版社)。

推荐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