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問紹識
    1. 卷第四
      1. 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素問紹識·卷第四


調經論篇第六十二(太素全存)


十六部 王注蓋本於楊氏。

肝藏血脾藏肉 琦曰。五神藏當云肝藏魂。脾藏意。而此以血肉言者。以本篇主血氣身形立說故也。蓋互文見意耳。

而此成形 琦曰。四字衍。

守經隧焉 楊曰。營衛不和。百病還生。血氣之中。故守經隧以調血氣者也之。

神不足有餘云云 先兄曰。馬云。此節當分爲四段。初段言有餘不足。皆能爲病也。是乃本體之病。第二段言始時皆能感邪。其病必微。是乃外感之病。第三段言刺其有餘不足之法。非刺其邪也。第四段方與第二相應。乃所以刺其邪也。若第三段爲二。第二段爲三。則文理自明。

勿之深斥 楊曰。斥齒亦反。推也。勿深推也。堅按廣雅曰。斥推也。王念孫疏證曰。跟經音義卷十四引三倉曰。斥推也云云。又說文。推排也。是推有開拓之義。

按而致之 太素按作切。

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楊曰。肝血有餘於肝。所以瞋怒。肝血不足於目。所以多悲也。

視其虛經 太素視作補。楊曰。寫其盛經出血。所以不怒。正補其虛。令不泄血。所以不悲。有本視其虛經也。

形有餘 楊曰。形者非唯身之外狀名形。舉體皆名。

微風 劉河間保命集曰。中風俱有先兆之證。凡人如覺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動者。三年內必有大風之至。經曰。肌肉蠕動。名曰微風。

乃能立虛 琦曰。按以上論五藏有餘不足形證。即未盡其理。讀者取其大意可也。堅按古書言約而理邃。學者宜思索會悟。引申隅反。如琦之言。殆後人之見已。

血逆於經 太素逆作留。楊曰。十二經血留於營經也。或曰血流也。(按營經之經似羨)

乃爲炅中 琦曰。血並於陰。則裏氣虛。氣並於陰。則內陽盛。故爲熱。此皆指其盛者言之。所謂一實一虛也。如以血言。則血並於陽。爲陰出之陽。當爲外寒也。

心煩惋 太素惋作悗。楊曰。悗則悶同也。

善忘 琦曰。此二條即前二條之輕者。

氣之所併爲血虛云云 吳曰。邪之所湊。必其虛也。

故爲虛焉 琦曰。氣併爲氣實而血虛。血併爲血實而氣虛。然氣血本不相離。偏勝則相失。故皆爲虛。

則爲實焉 琦曰。惟氣血並於經絡者爲實。以藏府未動也。若邪入內相併。皆爲虛矣。

則爲大厥 琦曰。此並之異常也。

陰陽勻平 太素勻作旬。堅按勻旬古通紃。亦恐同義。

其生於陽者云云 楊曰。陰五藏也。陽六府也。風雨寒暑。外邪從外先至六府。故曰生於陽也。飲食起處。男女喜怒。內邪生於五藏。故曰生於陰也。張曰。風雨寒暑。生於外也。是爲外感。故曰陽。飲食居處。陰陽喜怒。生於內也。是爲內傷。故曰陰。堅按生於陽生於陰之陰陽。即言表裏。楊注非是。陰陽喜怒之陰陽。蓋指房室。楊釋以男女。其意爲然。解精微論曰。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濕寒暑陰陽婦女。亦是同義。琦曰。陰陽喜怒者。言人之本氣。有偏陰偏陽之不同。而七情亦隨之偏勝。此雖理之所有。而其於經者則相畔矣。又疏五過論。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

寒濕之傷人云云 太素無緊字。楊曰。雨氣上侵。濕氣下入。有斯異也。略不言暑耳。寒濕中人。致虛有四。皮膚收者。言皮膚急而聚也。肌肉堅者。肌肉堅而不迎也。(按迎字疑)營血泣者。邪氣至脈中。故營血泣也。衛氣去者。邪氣至於脈外。衛氣不行。故曰去也。衛去之處。即爲虛也。先兄曰。按下文陽盛生外熱。注有寒外盛。則皮膚收之語。則王氏原本亦似無不字。堅按暑邪其表疏泄。必不收堅。楊以爲略不言暑者。坐於不知上文寒暑之爲寒溫也。琦亦謂寒濕是寒暑之誤。不可從。

聶闢氣不足 太素聶作攝。(按與新校正引異)楊曰。攝紙輒反。分肉間無衛氣。謂氣不足也。堅按攝字義不了。

喜怒不節 琦曰。喜怒不節字衍文。或陽逆於上。或陽湊於下。皆肝家實邪鬱結。七情惟怒爲肝實。故獨言之。

喜則氣下 楊曰。喜則氣和志達。營衛之行通利。故緩而下也。堅按此說是。琦曰。下應作緩拘。又曰。舉喜悲以統憂思恐驚。

脈虛空 太素無空字。

熏滿 太素作熏藏。

陽受氣於上焦以溫皮膚分肉之間 此二句爲下文上焦不通而發。以見陰陽虛盛。俱使上焦不通。而生內外之寒熱矣。

陰虛生內熱 先兄曰。王履醫經溯洄集云。帝曰。陰虛生內熱。嗟夫。此內傷之說之原乎。(按此指東垣)蓋勞動之過。則陽和之氣。皆亢極而爲火矣。況水穀之味又少入。是故陽愈盛而陰愈衰也。此陰虛之陰。蓋指身中之陰氣。與水穀之味耳。或以下焦陰分爲言。或以腎水真陰爲言。皆非也。夫有所勞役者。過動屬火也。形氣衰少者。壯火食氣也。穀氣不盛者。勞傷元氣。則少食而氣衰也。上焦不行者。清陽不升也。下脘不通者。濁陰不降也。夫胃受水穀。故清陽升而濁陰降。以傳化出入。滋榮一身也。今胃不能納。而穀氣衰少。則清無升而濁無降矣。故曰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然非謂絕不行不通也。但比之平常無病時。則謂之不行不通耳。上不行。下不通。則鬱矣。鬱則少火皆成壯火。而胃居上焦下脘兩者之間。故胃氣熱。熱則上炎。故熏胸中而爲內熱也。

凝則脈不通 太素作血涘泣則脈不通。堅按涘即凝字。

陰與陽並 太素作陰之與陽。

氣盛乃內針云云 張曰。氣張乃內針者。因病人之吸氣而入針也。針與氣俱出者。候病人之呼氣而出針也。

熱不得還 太素還作環。楊曰。夫虛者多寒。得熱爲補環轉也。疾出於針。使針下熱氣不得轉也。琦曰。熱不得還句。誤衍。

動氣候時 太素作動無後時之。堅按此與甲乙同。之。助語辭。

絡二百六十五節 楊曰。節即氣穴也。堅按宜參六節藏象論。然下有經絡支節文。則志說似是。

其病所居 太素上有視字。

焠針 太素作卒針。楊曰。卒窮也。痛痹在骨。窮針深之。至骨出針。

兩蹻爲上 楊曰。上者勝也。

字數:1834,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