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問紹識
    1. 卷第三
      1. 厥論篇第四十五

素問紹識·卷第三


厥論篇第四十五(太素全存)


前陰者宗筋之所聚 楊曰。陰器。爲前陰也。宗總也。人身大筋總聚以爲前陰也。

奪於所用云云 太素因作且。楊曰。入房太甚有傷。故曰奪於所用。因奪所用。則陽氣上虛。陰氣上爭。不能和復。精氣溢泄益虛。寒耶之氣。與虛上乘以居其中。以寒居中。陽氣衰虛。堅按楊注暗得汪高意。琦曰。獨陰無陽。故曰邪氣。亦是。

陰氣虛則陽氣入 先兄曰。張云濕熱在脾。則脾陰虛。陽獨亢而胃不和矣。脾胃俱病。則精氣竭。故不能營其經絡四支也。高云。入者。絡脈之熱復入於胃也。

陽氣盛於上 醫學讀書記曰。素問曰。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又曰。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此二段乃岐伯分答黃帝問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昏不知人。二語之辭。所謂陰氣者。下氣也。下氣而盛於上。則下反無氣矣。無氣則不化。故腹脹滿也。所謂下氣者。即陰氣也。陽氣上盛。則陰氣上奔。陰從陽之義也。邪氣亦即陰氣。以其失正而上奔。即爲邪氣。邪氣既逆。陽氣乃亂。氣治則明。亂則昏。故不知人也。甲乙經削陽氣盛於上五字。而增腹滿二字於下。虛則腹脹滿之下。則下氣重上之上。林氏云。當從甲乙。謂未有陰氣盛於上。而又陽氣盛於上者。二公益未體認。分答語辭。故其言如此。殆所謂習而弗察者耶。堅按此說明確。正與原識合。

不知人也 琦舉仲景脈法生氣通天論。(薄厥)調經論。(大厥)繆刺論文曰。合數條之義。皆血氣相薄。陽氣鬱冒不行。與寒熱之厥不同。

厥狀病能 琦曰。熱厥屬陽經。寒厥屬陰經。然陰陽虛實互乘。則陽經亦有寒厥。亦有熱厥也。

腫首頭重 太素腫作踵。堅按此王氏所非。

癲疾欲走呼 先兄曰。張云。陽明爲多血多氣之經。氣逆於胃。則陽明邪實。故爲癲狂之疾。而欲走且呼也。陽邪盛則神明亂。故爲妄言妄見也。堅按原識所舉。言其證同者不言其因。

屈膝 先兄曰。張云。肝主筋。故足軟好臥而屈膝。高云。屈膝踡臥也。高說是。

陰縮腫 先兄曰。高云。陰縮腫。前陰痿縮而囊腫也。按巢源虛勞陰疝腫縮候。疝者氣痛也。眾筋會於陰器。邪客於厥陰少陰之經。與冷氣相搏。則陰痛腫而攣縮。

胻內熱 太素胻作脛。楊曰。脛內熱有本脛外熱。足厥陰脈不行脈外。(按疑脛外)外爲誤耳。琦曰。以上並熱厥之候。

太陰厥逆 太素陰下有脈字。下並同。楊曰。問曰前章已言六經之厥。今復言之。有何別異也。答曰。二章說之先後經脈厥。而主病左右不同故也。琦曰。按厥有寒熱兩候。前列六經。症皆熱厥。自此至末。所言皆寒厥。堅按此下諸證。不必屬寒者。琦說難從。

下泄清 太素清作青。楊曰。下利出青色者。少腹間冷也。

三陰俱逆不得前後 楊曰。逆即氣之失逆。名曰厥逆。足三陰之脈。同時失逆。必大小便不通。手足冷。期至三日死矣。

僵仆 楊曰。後倒曰僵。前倒曰僕。

發腸癰不可治 琦曰。腸癰五字衍。

喘咳身熱 楊曰。足陽明逆氣乘肺。故喘咳也。足陽明主身熱。

嘔血 太素此下有不可治驚者死六字。蓋剩。

 太素作痙。楊曰。痓身項強直也。

字數:1002,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