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問紹識
    1. 卷第三
      1. 風論篇第四十二

素問紹識·卷第三


風論篇第四十二(太素全存)


或爲風也 太素風上有賊字。堅按據張注賊風。亦蓋指腦風目風等。巢源有賊風候。別是一證。

風氣藏於皮膚之間至寒中而泣出 楊曰。風寒之耶得之因者。或因飢虛。或因復用力。腠理開放。風入毛腠。灑然而寒。腠理閉塞。內壅熱悶。又曰。其寒不泄在內。故不能食。其熱不泄在外。故銷肌肉也。是以使人惡風而不能食。稱曰寒熱之病。怢慓。振寒貌也。堅按千金方錯綜此段。更演其義曰。風者善行而數變。在人肌膚中。內不得泄。外不得散。因人動靜。乃變其性。有風遇寒。則食不下。遇熱則肌肉消而寒熱。有風遇陽盛則不得汗。遇陰盛則汗自出。肥人有風。肌肉厚則難泄。善爲熱中目黃。瘦人有風。肌肉薄則常外汗。身中寒。目淚出。有風遇於虛。腠理開則外出。悽悽然如寒狀。覺身中有水淋狀。時如竹管吹處。此是其證也。有風遇於實。腠理閉則內伏。令人熱悶。是其證也。

風氣與太陽俱入 此以下至有不仁也。楊接下文癘風爲說。正與高意同。

與衛氣相干 太素此下有沖氣淫耶四字。

有瘍 太素瘍作傷。下瘍潰同。堅按作傷者非。

有榮氣熱胕 楊曰。胕。腐也。堅按榮氣猶言營血。

其氣不清 太素清作精。

以春甲乙云云 楊曰。春甲乙者。木王時也。木王盛時。衝上風來。名曰邪風。木盛近里。故衝上邪風來傷於肝。故曰肝風。余曰仿此也。

亦爲藏府之風 據志高說推之。此言風中五藏六府之俞者。不拘時日。亦爲藏府之風。但下五藏風病能。不言偏枯喑俳等候。則本篇所謂五藏風。別是一證殆是。金匱五藏風寒篇中所舉中風之類歟。志又曰。此二因。(按二因言以時傷者與中藏府之俞者)與金匱之所謂邪入於府。即不識人。邪入於藏。舌即難言。口吐涎之因證不同。金匱之所謂中藏中府者。邪直中於藏府。而傷藏府之元神。本篇之論。一因隨時而傷藏氣。一因經絡受邪而內連於藏府。是以五藏之風狀止見色證。而不致如傷藏神之危險者也。此說亦是。

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爲偏風 太素所作之。楊曰。門戶空穴也。耶氣所中之處。即偏爲病。故名偏風也。堅按楊注與原識符。蓋本篇總該諸風之爲病者。辨證揭名。並五藏風凡十四般。其候各異。特此偏風。乃爲仲景所謂半身不遂之風矣。高以腦風目風等七證屬之偏風。恐不必然。

風入係頭 太素係作系。楊曰。耶氣入於目系。在頭故爲目風也。

眼寒 太素作眠寒。楊接下句讀。且曰有本目風眼寒也。堅按太素經注並誤。琦曰。寒者隱澀之意。亦非。先兄曰。六書故云眼目中黑白也。易曰多白眼。合黑白與匡謂之目。

內風 龔氏壽世保元以爲腎水虛衰。陰虛陽實。卒倒無所知之證。

風者百病之長也 楊曰。百病因風而生。故長也。以因於風。變爲萬病。非唯一途。故風氣以爲病長也。

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太素致作故。張曰。無常方然者。言變化之多。而其致之者。則皆因於風氣耳。

其診及其病能 楊曰。診者既見其狀。因知所由。故曰診也。晝間暮甚等即爲狀也。咳短氣等。即爲病服之也。(按眠當能字)

皏然 楊曰。皏普幸反。白色薄也。

焦絕 楊曰。焦。執也。絕。不通也。言熱不通也。堅按義不了。

病甚則言不可快 太素病作痛。無言字。琦曰。心開竅於舌。其脈別系舌本。經絡受邪。故言語蹇澀。

色薄微黃 琦曰。土居中以灌四傍。藏府精氣變現。已爲色則精明而厚。脾衰不能灌溉。故色薄。

面痝然浮腫 琦曰。面腫者。風挾水氣上行。即評熱病論之風水也。  脊痛 太素脊上有腰字。

隱曲不利 楊曰。謂大小便不得利。琦曰。陽道不利。其在女子。則月事不來也。

肌上 太素作頤上。楊曰。頤上腎部也。有本爲肌上誤也。琦曰。診在肌上未詳。刺熱論以頤候腎。肌或頤之訛也。堅按二說俱允。惜未知肌之爲肌耳。

首風 三因方處以附子摩頭散。即金匱頭風摩散。

漏風 三因方與病能論。酒風錯綜。處以麋銜湯。

常不可單衣 楊曰。謂重衣則汗。衣單則寒。堅按任說最穩。

身汗 琦曰。身汗二字衍。

衣常濡 太素常作裳。堅按王注亦云衣裳濡。恐原本爲然。

不能勞事 琦曰。陽泄而虛。故不耐勞事也。

泄風 三因方從千金作內風。治以附子湯方。附子(生去皮臍)人參(各半兩)茴香(炒)茯苓山藥(各一分)甘草(炙)乾薑(炮各三分)上爲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姜三片。鹽少許。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上漬其風 琦曰。其風二字衍。

身體盡痛 汗出液燥。營衛澀滯。故有此證。猶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身疼痛之類。琦以爲重感於寒。謬。

字數:1455,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