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問紹識
    1. 卷第三
      1. 腹中論篇第四十

素問紹識·卷第三


腹中論篇第四十(太素熱中消中及懷子二節缺余皆存)


鼓脹 太素今本與本經同。

雞矢醴 太素無矢字。楊曰。氣滿心腹。故旦食暮不能也。是名鼓脹。可取雞糞竹丸。(按此二字疑)熬令煙盛。以清酒一斗半潑之。承取汁。名曰雞醴飲。取汗。一劑不愈。至於二劑。非直獨療鼓脹。膚脹亦愈。堅按既名以醴。則用酒以優。但雞矢瀉下之力頗峻。王氏以爲利小便者是。其云取汗者誤矣。(千金治產後中風別是法鼓脹豈宜取汗乎)雞峰普濟方。雞矢釀若心腹滿。旦食暮不能食。由脾元虛衰。不能剋制於水。水氣止行。浸漬於土。土濕則不能運化水穀。氣不宣流。上下痞塞。故令人中滿。旦則陽氣方長。穀氣易消。故能食。暮則陰氣方進。穀不得化。故不能食。其脈沉實而滑。病名穀脹。宜雞矢醴。雞矢白半升。上以好酒一斗。漬七日。溫服一盞。溫酒調服盡淨爲佳。(按王氏所舉大利小便微寒是本草黑字文又方以智物理小識有矢醴說殊少其要仍不錄)

故時有病也雖然 太素病作痛。無雖字。下文病氣亦作痛氣。堅按雖然以下。琦曰有脫誤。或衍文。

血枯 病源論曰。醉以入房。則內氣竭絕傷肝。使月事衰少不來也。所以然者。肝藏於血。勞傷過度。血氣枯竭於內也。又先經唾血及吐血下血。謂之脫血。使血枯。亦月事不來也。琦曰。凡血枯經閉。固屬虛候。然必有瘀積。乃致新血不生。舊積日長。藏府津液。俱爲所蝕。遂成敗症。徒事補養。無救於亡。金匱治虛勞有大黃䗪蟲丸。蓋本此也。由血氣本虛。挾痰挾寒挾氣。即著而爲瘀。治宜先去其瘀。繼養其正。則得之矣。烏鰂厥陰血藥。藘茹即茜草。二味主平肝行瘀。雀卵溫補精血。鮑魚腐物也。亦利瘀血。補益精氣。兼以活血散瘀。虛勞治法。不出於此。

復以何術 先兄曰。張云。復。復其血氣之原也。

四烏鯽骨至傷肝也 太素鯽作賊。藘作蘆。腸作脅。楊曰。四四分一。一分搗以雀卵爲丸。食後服之。飲鮑魚汁。通利腸及補肝傷也。堅按本草經曰。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張氏醫通曰。久病虛勞失血。血枯發熱。及女人經閉血枯者。宜素問四烏鰂骨一藘茹丸。又有此方治驗。舉在病能論下。宜參。又有方意論頗精。文繁不錄。當閱。

此下(至)內癰 太素下膿之下。無生。作出。俠作使。楊曰。以其伏梁下因於陰。膿血必上迫於胃管。上出於膈。使胃管生癰。故按之下引於陰。上連心腹。所以致死。

論在刺法中 琦曰。此節訛缺。甚不可讀。以意逆之。蓋藏府鬱熱。久而不散。乃成內癰。

病名伏梁 此段太素文句有錯。欠妥。仍不具載。外科精義。伏梁丸(出養生必用方)治環臍腫痛。腸胃瘡疽。厚朴(生薑汁製)茯苓枳殼(麩炒去穰)白朮荊三稜(炮)半夏(湯洗七次)人參(以上各乙兩)上爲細末。麵糊爲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湯下。

肓之原在齊下 稗海本搜神記曰。心上爲膏。心下爲肓。(段玉裁曰許云鬲上爲肓者折言之鬲上肓肓上膏膏上心是說本於杜氏稗海本搜神記似晚出書然釋膏字或有其理當考)

動之爲水溺澀之病 王注奇病論曰。故動之則爲水而溺澀也。動謂齊其毒藥而擊動之。使其大下也。

芳草 楚辭大招和致芳只。注。芳。姜椒也。張衡七辨。芳以姜椒。此所謂芳草。蓋姜椒之屬。張注亦謂是也。

上藥之氣悍 倉公傳論曰。中熱不溲者。不可服五石。石之爲藥精悍。

膺腫 太素亦作癰腫。

無邪脈也 金匱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

字數:1120,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