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問紹識
    1. 卷第三
      1. 咳論篇第三十八

素問紹識·卷第三


咳論篇第三十八(太素全存)


先兄曰。醫宗必讀云。此言咳而不言嗽者。省文也。如秋傷於濕。見於二篇。一篇只有咳字。一篇兼有嗽字。則知此篇舉咳。而嗽字在其中矣。

非其時各傳以與之 琦曰。非其時三字衍。堅按此說當考。

五藏各以治時 張曰。治時。治令之時也。

乘秋則 太素無此三字。有黃帝曰五藏之咳奈何。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於府五句。楊曰。以下言肺咳相傳爲藏府咳也。五藏之咳。近者末皇。久者傳爲府咳也。

肺先受之云云 太素心先受之。以下三先字並無。楊曰。肺以惡寒。肺先受寒。乘春肝王之時。肝受即爲肝咳。若肺先受。寒乘於至陰。即爲脾咳。若肺先受寒。乘冬即爲腎咳。堅按據楊注太素肝先受之之先字亦並芟去。於例相協。

唾血 唾蓋是涕唾。非津唾之謂。張曰。唾血者。隨咳而出是。

咽腫喉痹 太素作咽喉腫。

咳則兩脅下痛 太素脅作胠。楊曰。胠有本作脅也。

咳涎 太素涎作演。楊曰。音涎。腎液也。謂咳涎出之也。堅按演蓋㵪之訛。㵪即涎字。(見集韻及慧琳藏經音義)又按此涎。即今之稠痰也。琦曰。腎主五液。入脾爲涎。濁陰上填。故咳而多涎。

遺失 太素亦作遺矢。楊曰。遺矢者。咳引大腸。故遺矢也。先兄曰。滑云。失當作矢。如一飯三遺矢。大腸爲傳送之府。故寒入而氣不禁。

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 太素作咳而氣。氣者與咳俱出。楊曰。小腸在上。咳引小腸。故氣與咳俱發者也之。

此皆聚於胃關於肺 楊曰。此六府咳。皆以氣聚胃中。上關於肺。致使面壅浮腫。氣逆爲咳也。堅按楊特屬之六府。未爲盡。

多涕唾 此亦恐今之稠痰。與評熱病論唾出若涕。及咳出青黃涕之涕。其義相同。

帝曰善 琦曰。經文論咳。專主於寒。金匱以支飲言。亦寒也。金匱及此經正相發明。皆水濕寒氣爲之也。若燥火之邪。亦有作咳。乃其兼症。非專病也。至內傷勞嗽。又屬標中之標。不可責之咳者。猶肺痿肺癰。及大病後年高氣弱。多有咳嗽。不可以咳論治也。堅按張介賓既有詳說。其義甚精。須參看。

字數:658,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