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問紹識
    1. 卷第二
      1.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素問紹識·卷第二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太素全存)


願聞其異狀也 馬曰。此乃總論六陽六陰之理。而脾胃自在其中也。堅按志以此下至傷於濕者下先受之。一屬脾胃爲解。稍覺牽強。

陽道實陰道虛 朱丹溪陽有餘陰不足論。根據於此。

陽受之則入六府 琦曰。府陽藏陰。各從其類。按陰陽應象論云。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藏。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府。與此相反而義實相成。以形氣言。邪氣無形故入藏。水穀有形故入府。以表裏言。府陽主外。故賊風虛邪從外而受。藏陰主內。故食飲不節從內而受。實則府藏皆當有之。蓋內外之邪。病情萬變。非一端可盡。故廣陳其義耳。堅按徐氏及琦說並本於王氏溯洄集。

入六府 楊曰。六府陽氣在外。故身熱也。陽盛晝眠不得。至夜故不時臥也。陽氣盛於上。故上爲喘呼也。張曰。陽邪在表在上。故爲身熱不臥喘呼。琦曰。不時臥。謂臥不以時。即不得臥也。

入五藏 楊曰。陰邪在中。實則䐜脹腸滿。閉塞不通。虛則下利腸澼。張曰。陰邪在裏在下。故爲䐜滿飧泄腸澼。

故喉主天氣 楊曰。肺爲天也。喉出肺中之氣呼吸。故主天。脾爲地。咽出脾胃噫氣。故主地。吳曰。喉嚨爲肺系。受氣於鼻。故納無形之天氣。咽爲胃系。受氣於口納有形之地氣。琦同。又曰此義又與陰陽應象論同。

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 楊曰。五藏皆連四支。何因脾病獨四支不用也。

常著胃土之精也 太素無胃字。堅按王胃字句是。

陽明者表也 吳曰。陽明者。太陰之表也。

各因其經 張曰。因其經。因脾經也。

四支不得稟水穀氣 此下二十八字。與上文復。正是衍文。

字數:524,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