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子德經河上公章句
    1. 卷三
      1. 洪德第四十五

老子德經河上公章句·卷三


洪德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

〔大成者〕,謂道德大成之君也。若缺者,滅名藏譽,如毁缺不備也

其用不弊

其用心如是,則無弊盡時也

大盈若冲

〔大盈者〕,謂道德大盈滿之君也。若冲者,貴不敢驕,富不敢奢也。

其用不窮。

其用心如是,則無窮盡時也

大直若屈,

大直謂修道法度,正直如一也。若屈者,不與俗人争,如可屈折。

大巧若拙,

大巧謂多才術也。若拙者,示不敢見其能

大辯若訥。

大辯者,智無疑。若訥者,口無辝

躁勝寒,

勝,極也。春夏陽氣躁疾於上,萬物盛大,極則寒,寒則零落死亡也,言人不當剛躁也。

静則熱,

秋冬萬物静於黄泉之下,極則熱,熱者生之源

清静爲天下正

能清〔能〕静則爲天下〔之〕長,持〔身〕正則無終已時也



校勘記

 〔一〕案此處及以下注文之「缺」字,影宋本、天禄本及敦煌本均作「𡙇」,治要、强本、集注本、取善集均作「缺」,意林作「鈌」,顧本與道藏本作「缺」。馬叙倫曰:「鈌𡙇并缺字之譌。六朝俗書缶旁與垂旁往往相亂。缶寫成𦈢,因復誤爲金也。」案馬説是,今從顧本與道藏本作「缺」。

 〔二〕影宋本原無「大成者」三字,據前後文當有,今從S三九二六補。

 〔三〕P二六三九及意林無「若」,治要「若」作「如」。

 〔四〕意林無「毁缺」二字。

 〔五〕S三九二六「弊」作「敝」。

 〔六〕〔一一〕道藏本兩「如是」並作「如此」。

 〔七〕道藏本與取善集「時」字上有「之」。

 〔八〕S三九二六「大盈」作「大滿」。

 〔九〕案影宋本及各本均無「大盈者」三字,然據上下文,此處應有此三字,今擬補。

 〔一〇〕〔一三〕〔一五〕影宋本「若」原作「如」,據P二六三九與顧本改。

 〔六〕〔一一〕道藏本兩「如是」並作「如此」。

 〔一二〕治要、强本、P二六三九與S三九二六均無「時也」。

 〔一〇〕〔一三〕〔一五〕影宋本「若」原作「如」,據P二六三九與顧本改。

 〔一四〕S三九二六「大巧」下有「者」字。

 〔一〇〕〔一三〕〔一五〕影宋本「若」原作「如」,據P二六三九與顧本改。

 〔一六〕影宋本「示」作「亦」,S三九二六無「亦」,今從强本與P二六三九改作「示」。又意林此段注作「不見其然」四字。

 〔一七〕治要、强本皆無「者」字、S三九二六「者」字作「言」。

 〔一八〕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意林及治要「智」字均作「知」。

 〔一九〕影宋本「若」字原作「如」,據P二六三九改。

 〔二〇〕「口無辝」,道藏本、集注本作「口無辭」,顧本、强本、治要作「無口辭」,天禄本作「口無辝」,P二六三九作「無口辝」S三九二六作「無口辤」,意林作「口無辯」。

 〔二一〕顧本無「大」字。

 〔二二〕道藏本「死亡」作「散亡」。

 〔二三〕顧本「源」字作「原也」。又蕭吉五行大義卷三引河上公解老子言:「躁氣在上,陽氣伏於下,故熱。人體陰陽義亦如是。春夏舒散,陽氣開發,宜以温食,用和陰氣。秋冬閉歛,陽氣在内。」案此段注文不見於今本。

 〔二四〕P二六三九、治要、道藏本「爲」字上皆有「以」字。

 〔二五〕影宋本原缺一「能」字,據顧本、强本、治要、道藏本、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補。又天禄本「静」字作「浄」。

 〔二六〕影宋本原缺「之」字,據道藏本補。

 〔二七〕影宋本原缺「身」字,據强本補。又S三九二六無「則」字。

字數:248,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