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子道經河上公章句
    1. 卷二
      1. 益謙第二十二

老子道經河上公章句·卷二


益謙第二十二


曲則全,

曲己從衆,不自專,則全其身也

枉則直,

枉,〔屈也〕。屈己而伸人,久久自得直也

窪則盈

地窪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

弊則新,

自受弊薄,後己先人,天下敬之,久久自新也

少則得,

自受取少則得多也,天道祐謙,神明託虚

多則惑。

財多者惑於所守,學多者惑於所聞。

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

抱,守也。式,法也。聖人守一,乃知萬事,故能爲天下法式也。

不自見,故明;

聖人不以其目視千里之外,乃因天下之目以視,故能明達也

不自是,故彰;

聖人不自以爲是而非人,故能彰顯於世

不自伐,故有功;

伐,取也。聖人德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於天下。

不自矜,故長。

矜,大也。聖人不自貴大,故能〔長〕久不危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此言天下賢與不肖,無能與不争者争也。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虚言哉?

傳古言曲從則全身,此言非虚妄也

誠全而歸之

誠,實也。能行曲從者,實其肌體,歸之於父母,無有傷害也



校勘記

 〔一〕治要、意林、顧本、强本、道藏本與集注本均無「其身」二字。

 〔二〕影宋本原漏「屈也」二字,據顧本與道藏本補。又强本「枉屈也屈己」五字作「枉己」。

 〔三〕影宋本原作「申人」,今從意林、顧本、强本與道藏本改作「伸人」。

 〔四〕道藏本作「久久而自得直已」。

 〔五〕〔六〕道藏本兩「窪」字並作「窊」。朱謙之曰:窪、窊字同,皆洿下低陷之義。窊爲窪之古文。説文:「窊,污衺下也。」廣雅釋詁:「窊,下也。」

 〔五〕〔六〕道藏本兩「窪」字並作「窊」。朱謙之曰:窪、窊字同,皆洿下低陷之義。窊爲窪之古文。説文:「窊,污衺下也。」廣雅釋詁:「窊,下也。」

 〔七〕道藏本作「水歸之」。

 〔八〕影宋本「謙下」誤作「則下」,據顧本、强本、治要、道藏本、集注本與取善集改正。

 〔九〕道藏本「德」作「後」,形近而誤。

 〔一〇〕道藏本「也」字前有「之」字。

 〔一一〕「自受取少」,治要、意林、范應元本、强本及道藏本均無「取」字。顧本無「受」字。又意林此句在「天道祐謙」句下。

 〔一二〕道藏本作「鬼神益虚」。

 〔一三〕「財多者」,范應元本作「多財者」,下句「學多者」作「多學者」。

 〔一四〕「所守」,治要、意林、强本、顧本與范應元本均作「守身」。

 〔一五〕「抱守也式法也」,影宋本誤作「抱守法式也」。從治要、顧本、强本、道藏本及范應元本改正。

 〔一六〕强本「乃知萬事」作「萬事畢」。

 〔一七〕陳景元本此句作「聖人雖明,不自見千里之外」。集注本無「目」字。

 〔一八〕顧本與陳景元本「視」下有「之」。治要前二句作「聖人因天下之目以視」。

 〔一九〕强本「達」字作「遠」。

 〔二〇〕治要無「以」字。

 〔二一〕道藏本句末有「矣」字。

 〔二二〕影宋本原無「長」字,從治要、强本、顧本與道藏本補。又范應元本「長久」作「長生」。

 〔二三〕道藏本「不争」作「不矜」。

 〔二四〕「傳古言」,取善集作「古者」。又道藏本無「身」字。

 〔二五〕影宋本「此言」原作「正言」,從顧本與取善集改。又取善集無句末「妄也」二字。

 〔二六〕道藏本句首有「故」字。

 〔二七〕强本句首「誠」字前有「能」字。

 〔二八〕强本無「行」。

 〔二九〕影宋本「肌體」誤作「飢體」,據顧本、强本與道藏本、集注本改。又顧本及强本「實」字下多一「全」字。

 〔三〇〕强本「也」字前有「之者」二字。

字數:329,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