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子道經河上公章句
    1. 卷一
      1. 顯德第十五

老子道經河上公章句·卷一


顯德第十五


古之善爲士者

謂得道之君也

微妙玄通,

玄,天也。言其志節玄妙,精與天通也。

深不可識。

道德深遠,不可識知,内視若盲,反聽若聾,莫知所長。

夫唯不可識,故强爲之容。

謂下句也。

與兮若冬涉川

舉事輒加重慎,與與兮若冬涉川,心難之也

猶兮若畏四隣

其進退猶猶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隣知之也

儼兮其若客,

如客畏主人,儼然無所造作也。

涣兮若冰之將釋

涣者解散,釋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以空虚。

敦兮其若朴,

敦者質厚。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無文采也

曠兮其若谷,

曠者寬大,谷者空虚。不有德功名,無所不包也。

渾兮其若濁。

渾者守本真,濁者不照然。與衆合同,不自尊也

孰能濁以〔止〕静之,徐清

孰,誰也。誰能知水之濁止而静之,徐徐自清也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誰能安静以久,徐徐以長生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

保此徐生之道〔者〕,不欲奢泰盈溢。

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夫唯不盈滿之人,能守蔽不爲新成。蔽者匿光榮,新成者貴功名



校勘記

 〔一〕俞樾、易順鼎、陳柱等以爲據河上注,「士」字當作「上」。朱謙之、馬叙倫以爲當作「道」。案當以朱、馬之説近是,然今各河上本均作「士」,故仍舊。

 〔二〕强本「得」字作「用」。

 〔三〕强本與道藏本「若」字並作「如」。

 〔四〕S四七七與道藏本「與兮」作「豫兮」。「與」字蓋「豫」之叚字,古「猶豫」常作「猶與」。如漢書高后紀「計猶豫未有所決」,史記吕后紀作「猶與未決」。漢書霍光傳「不忍猶與」,師古注曰:「猶與,不決也」。

 〔五〕「與與兮」,S四七七與道藏本作「豫豫兮」,顧本作「豫兮」。

 〔六〕影宋本與天禄本「心」字下原衍一「猶」字,今從S四七七、强本、顧本、道藏本及集注本删。

 〔七〕道藏本「隣」字作「鄰」。廣韻:「隣,俗鄰字。」

 〔八〕道藏本無「退」字,「如」字作「若」。顧本無「如」。强本「猶猶如」略作一「猶」字。

 〔九〕强本「若」字下有「似」字。

 〔一〇〕顧本、强本、道藏本、集注本「隣」並作「鄰」。道藏本「知之」作「之知」。

 〔一一〕顧本、强本與道藏本「畏」字並作「對」,S四七七作「囙」。正字通曰:「囙,俗因字。」集注本此句作「如容由至人」。

 〔一二〕强本此句作「涣若冰將釋」。

 〔一三〕顧本與道藏本「除」字上並有「謂」。

 〔一四〕S四七七「文采」作「采文」。顧本、强本與道藏本「采」並作「彩」。

 〔一五〕S四七七及强本「德功名」並作「德名功」,顧本無「功」。

 〔一六〕影宋本「本真」原誤作「舉真」,今據顧本、强本、S四七七、道藏本與集注本玫。

 〔一七〕顧本與道藏本「照」字並作「昭」。

 〔一八〕天禄本「自尊」作「自專」,亦通。

 〔一九〕影宋本原無「止」字。馬叙倫曰:宋河上本無「止」字,然譣注曰:「誰能知水之濁,止而浄之」,則當有「止」字。案馬説是也,道藏本正有「止」字,今據補。又此句S四七七漏鈔,廣明幢作「孰能濁以静,動之以徐清」。

 〔二〇〕道藏本與集注本「知」字並作「如」。

 〔二一〕「止而静之」,集注本「止」作「以」。「静」字影宋本原作「浄」,今從道藏本及集注本改爲「静」。

 〔二二〕道藏本「徐徐」二字下有「而」字。又S四七七此段注文僅殘存「濁以静之,徐徐自清」八字。顧本此段注作「静,止也。水濁,止而静之,徐徐自清也」。

 〔二三〕廣明幢此句經文作「孰能安以久,動之以徐生」。S四七七無「能」字。

 〔二四〕S四七七、强本此句前並有「孰,誰也」三字。

 〔二五〕道藏本「徐生」作「長生」。又影宋本及道藏諸本均無「者」字,據上下文義當有,今從S四七七補。

 〔二六〕S四七七、道藏本「蔽」字作「弊」。俞樾云「弊、蔽」二字古可通假。

 〔二七〕S四七七「守蔽」作「弊守」。集注本「蔽」字作「敝」,道藏本作「弊」。

 〔二八〕道藏本、强本「蔽」字上有「守」字。S四七七「蔽」字作「弊」,集注本作「敝」。

 〔二九〕顧本「貴功名」作「功貴名盛」,S四七七「貴」字上有「謂」字。

字數:343,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