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問紹識
    1. 卷第三
      1. 刺瘧篇第三十六

素問紹識·卷第三


刺瘧篇第三十六(太素全存)


足太陽之瘧 琦曰。瘧邪不居經絡。亦有六經證者。邪從風府而下。漸以內傳其出也。亦必背俞而出。各視所近經絡爲變現也。

足少陽之瘧 楊曰。足少陽脈羈終身之支節。故此脈病。身體解㑊。

刺足少陽 楊曰。可刺足少陽風池丘虛等穴也。

令人先寒(至)乃快然 琦曰。此與少陰節錯簡。當在足少陰其病難已之上。陰病多寒。喜見日月光火氣者。陽虛故也。

令人嘔吐至欲閉戶牖而處 琦曰。此陽明瘧脫文也。胃逆故嘔吐。陽盛故熱多。陽明病惡人與火。故欲閉戶牖而處。堅按琦說臆斷。姑存之。

其病難已 琦曰。病在陰者難已。通太厥而言之也。

刺足厥陰 楊曰。可刺足厥陰。五輸中封等穴也。

肺瘧 太素熱字不復。(按與巢源合)楊曰。以上言經病爲瘧。以下言藏病瘧。肺以逼心。故肺病心寒。嘉驚妄有所見。宜取肺之藏府表裏之脈也。

心瘧 楊曰。心中煩熱。故欲得冷水。及欲得寒。以其足陽。得寒發熱。故欲得寒多也。其寒不甚。其熱甚也。心經手少陰受病。遂令心煩。又曰療在手少陰少海之穴也。

肝瘧 太素蒼蒼作倉倉。楊曰。肝瘧病甚。則正色見。故倉倉然也。倉青也。病甚氣奔。故太息出之。可取肝之經絡見血得愈也。

脾瘧 楊曰。脾脈足太陽脈屬脾。胳胃連腸。以穀氣盛。故寒疾腹痛腸鳴。可取脾之經脈。大都公孫商丘等穴也。

宛轉大便難 先兄曰。高云靈五邪篇云。邪在腎。則骨病陰痹。大便難。

胃瘧者令人且病也 楊曰。疽音且。內熱病也。胃受飲食。飲食非理。致有寒熱。故胃有瘧也。堅按千金方曰。五臟並有瘧候。六腑則無。獨胃腑有之。三因方曰。病者寒熱善飢而不能食。食已支滿。腹急㽲痛。病以日行。名曰胃瘧。六腑無瘧。唯胃有者。蓋飲食飢飽所傷胃氣而成。世謂之食瘧。或因諸瘧飲食不節。變爲此證。景岳全書曰。三因所云胃瘧。既云飲食。則明是內傷。且凡先因於瘧而後滯於食者有之。未有不因外邪而單有食瘧者也。

刺足陽明太陰橫脈 楊曰。陽明大胳。即大橫脈也。先兄曰。高云。橫脈。絡脈也。經直絡橫之意。

立寒 琦曰二字衍。

瘧方欲寒 琦曰。刺手經以寫熱。刺足經以寫寒。使陰陽分泄。氣不相併則病已。

傍五胠俞 先兄曰。玉機真藏論次注。胠謂腋下脅也。說文胠亦下也。(按瘧脈滿大急下新校正中五十五字當作五十七字)

諸瘧而脈不見 楊以脈爲胳脈。難從。儒門事親曰。會陳下有病瘧二年不愈者。止服溫熱之劑。漸至衰羸。命予藥之。余見其羸。亦不敢便投寒涼之劑。乃取內經刺瘧論詳之曰。諸瘧不已。刺十指間出血。正當發時。余刺其十指出血。血止而寒熱立止。咸駭其神。醫學議書記曰。凡諸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血出必已。故初病脈不出者。多是氣血壅遏所致。無用張皇。遽投溫補。亦致敗事。

手少陰陽明 太素作陰陽。楊曰。手表里陰陽之脈。十指之間也。堅按據新校正太素脫手字。

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者 楊曰。風瘧候手足三陽經之背輸。有瘧□穴處取之。堅按楊說似是。琦亦以爲謂足三陽經。

胕髓病 楊曰。有本髓爲體。

刺至陰諸陰之井 太素刺至陰作刺之。楊曰。五藏諸陰之井。起於木。宜取勿出血也。堅按此與甲乙經合。(原識三字衍三當作二)

刺足陽明 太素同於本文。與新校正引異。甲乙曰。九卷云取足陽明。素問刺太陰。

刺足少陽 太素同於本文。甲乙引九卷與新校正引同。

字數:1099,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