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庫未收書目提要
    1. 卷四 集部
    2. 楚辭類
      1. 離騷集傳一卷(知不足齋叢書本)
    3. 别集類
      1. 陸士衡文集十卷
      2. 陶靖節詩註四卷(愚谷叢書本 會𥡴章氏翻刻本)
      3. 支遁集二卷(明嘉靖刊本 釋寒石刊本)
      4. 華陽陶隱居集二卷
      5. 岑嘉州集八卷
      6. 釣磯文集五卷
      7. 讒書五卷(拜經樓刊本)
      8. 晁具茨集十五卷(明嘉靖刊本 録筠堂重刊本 晁氏叢書本 海山仙館叢書本)
      9. 斜川集六卷(趙懷玉刊本附補遺續抄 知不足齋叢書本倂入各卷 三蘇全集本)
      10. 增廣箋注簡齋詩集三十卷無住詞一卷
      11. 玉堂類藁二十卷西垣類藁二卷(佚存叢書本附玉堂附録一卷)
      12. 賢良進卷四卷
      13. 毅齋别録一卷
      14. 南海百詠一卷(琳瑯祕室叢書本)
      15. 平安悔稿十二卷
      16. 史詠集二卷
      17. 古逸民先生集三卷
      18. 蕭冰厓詩集三卷
      19. 重編海瓊白玉蟾文集六卷續集二卷
      20. 桐江集八卷
      21. 貞一齋詩文藁二卷
      22. 東皋詩集五卷
      23. 梅花百咏一卷
      24. 蟻術詩選八卷
      25. 玉山璞稿二卷(讀畫齋叢書本)
      26. 鐵崖賦稿二卷
      27. 王徵士詩集八卷
      28. 松雨軒詩集八卷
      29. 慎齋集四卷
    4. 總集類
      1. 文館詞林四卷(佚存叢書本 粤雅堂叢書本)
      2. 觀瀾集注三十卷
      3. 漢文鑑二十一卷(明刊本)
      4. 東漢文鑑二十卷(明刊本)
      5. 分類唐歌詩殘本十一卷
      6. 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二十二卷(楝亭十二種本)
      7. 註解章泉澗泉二先生選唐詩五卷
      8. 洞霄詩集十四卷(知不足齋叢書本)
      9. 詩苑衆芳一卷
      10. 策學統宗前編五卷
      11. 策要六卷
      12. 編類運使復齋郭公敏行録
      13. 元風雅三十卷(元刊本)
      14. 元賦青雲梯三卷
    5. 詩文評類
      1. 聲律關鍵八卷
      2. 雲莊四六餘話一卷(傳望樓金帚編本 讀畫齋叢書本)
      3. 梅磵詩話三卷(讀畫齋叢書本)
    6. 詞曲類
      1. 詳註周美成片玉集十卷
      2. 王周士詞一卷
      3. 樵歌三卷
      4. 燕喜詞一卷
      5. 日湖漁唱一卷(詞學叢書本有補遺續補遺 粤雅堂叢書本同)
      6. 蘋洲漁笛譜二卷(知不足齋叢書本)
      7. 遺山樂府五卷
      8. 陽春白雪八卷外集一卷(詞學叢書本 粤雅堂叢書本)
      9. 蟻術詞選四卷
      10. 名儒草堂詩餘三卷(詞學叢書本 讀書齋叢書本 粤雅堂叢書本)
      11. 名家詞十卷(侯氏原刊本)
      12. 詞源二卷(詞學叢書本 守山閣叢書本 粤雅堂叢書本)
      13. 新增詞林要韻一卷(詞學叢書本 粤雅堂叢書本)

四庫未收書目提要


卷四 集部


楚辭類
離騷集傳一卷(知不足齋叢書本)

宋錢杲之撰。杲之。晉陵人。所註離騷集傳一卷。見宋史藝文志楚辭類。杲之以爲古詩有節有章。賦則有節無章。乃分離騷三百七十三句爲十四節。其名爲集傳者。以王叔師曾有離騷注解杲之不敢同于王註也。然其註。旁採爾雅。本草。淮南子。山海經等書。其旨一稟於叔師。惟不解昭明置騷於詩後之意。遂認騷爲賦。未免隅見。錢曾讀書敏求記中。稱之如此。此册借宋板影鈔得之。

别集類
陸士衡文集十卷

晉陸機撰。案隋書經籍志載機集十四卷。又云。梁四十七卷。録一卷。亡。唐書藝文志云十五卷。較隋志反贏一卷。殆傳寫之誤。郡齋讀書志。書録解題。文獻通考。宋史藝文志。皆云十卷。則即此本也。宋慶元庚申。奉議郞知華亭縣事信安徐民瞻。曾合刻二陸文集。取張華之語。目之曰晉二俊文集。此即影鈔民瞻之本。與七閣所收陸士龍集相合。計賦二十五篇。爲四卷。詩五十八篇。爲二卷。樂府十首。百年歌十首。爲一卷。演連珠一首。七徵一首。爲一卷。頌箴贊牋表文誄哀辭。共十五篇。爲一卷。議論碑五首爲一卷。共一百七十四首。案。晁公武云。機所著文章。凡三百餘篇。今存詩賦論議牋表碑誄一百七十餘首。厥數正同。則民瞻所刻。即公武之本也。公武又云。以晉書文選較正外。餘多舛誤。今案卷末周處碑中。有韓信背水之軍一段。乃以他文雜廁。文義不相屬。公武所指。殆謂此類。其它文句譌脱。未容枚數。然北宋時已如此。而機集之傳于今者。亦莫古於此本矣。

陶靖節詩註四卷(愚谷叢書本 會𥡴章氏翻刻本)

宋湯漢撰。漢字伯紀。鄱陽人。淳祐間。充史館校書。官至端明殿學士。諡文清。人品爲真德秀所重。事蹟具宋史本傳。淵明詩文高妙。學者未易窺測。漢乃反覆硏究。如述酒之作。讀者幾不省爲何語。漢云。窺見其指。詳加箋釋。以及他篇。有宜發明者。亦倂著之。清言微旨。抉出無遺。馬端臨文獻通考。以爲淵明異代之知己。其所稱説。多與世本不同。如擬古詩。聞有田子泰句。魏志作泰。今本多譌(原本譌誤僞。)爲田子春。惟此與魏志無異。其他佳處。尤不勝指。此從宋槧影寫。誠祕笈也。

支遁集二卷(明嘉靖刊本 釋寒石刊本)

晉釋支遁撰。遁字道林。姓關氏。陳留人。或云河東林慮人。太原王濛甚重之。案隋書經籍志云。支遁集八卷。注云。梁十三卷。唐書藝文志。則作十卷。宋志不著録。讀書敏求記。及述古堂書目作二卷。知缺佚多矣。是編依毛扆汲古閣舊鈔本過録。上卷詩。凡十八首。下卷書銘及讚。凡十五首。錢遵王跋稱支公養馬愛其神駿。胸中未必無事在。皎然云。山陰詩友喧四座。佳句縱横不廢禪云云。晉代沙門。多墨名而儒行。若支遁。尤矯然不羣。宜其以詞翰著也。(按是集乃明人從宏明集録出。)

華陽陶隱居集二卷

梁陶宏景撰。宏景有真誥。四庫全書已著録。此其生平雜文。及與武帝往復論書之劄。據集中尋山誌云。先生去世後。久無人編録文集。至陳武帝貞明二年。勅令侍中尚書令江總始撰文集。先生以梁大同二年解駕。至是五十二載矣。文章頗多散落云云。然攷隋書經籍志。梁隱居先生陶宏景集三十卷。又内集十五卷。至宋人作唐書藝文志。僅載陶宏景集三十卷。則疑其所作内集已佚。自是以後。傳述愈微。晁公武陳振孫。皆未著録。是本從明道藝本録出。卷首載昭臺弟子傅霄編集。大同弟子陳桷校勘。蓋亦道家者流。惟集前有江總序一首。似尚存其舊。餘則存什之一二而已。若夫殘膏賸馥。實足以沾溉後人。蓋宏景在道家亦號學者。其著述與抱朴抗衡。所謂列仙之儒也。

岑嘉州集八卷

唐岑參撰。參。南陽人。爲文本曾孫。天寶三載。趙岳榜第二人及第。累官右補闕起居郞。出爲虢州長史。及嘉州刺史。杜鴻漸表薦安西幕府。拜職方郞中。兼侍御史。事蹟詳唐才子傳。案岑詩律健整。非晚唐纖碎可比。方回云。學杜詩。當先觀工部集中所稱詠敬歎。及交遊倡酬者。其稱詠敬歎。則如蘇武。李陵。陶潛諸人。其交遊倡酬。則如李白。高適。岑參之類。杜確序亦稱岑每一篇絶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莫不諷誦吟習焉。其卷帙之數。唐書藝文志。及崇文總目。通考。經籍考。通志藝文略。焦竑經籍志。並云十卷。文淵閣書目。則云四册。闕。是編與杜確序合。然如瀛奎律髓所載。同崔十三侍御灌口夜宿報恩寺作。爲此本所佚。疑非唐人舊册矣。(按是集有正德中熊相所刻七卷本。猶是宋元相傳舊帙。)

釣磯文集五卷

唐徐寅撰。按寅字昭夢。莆田人。乾甯初進士。釋褐授祕書省正字。四庫全書採徐正字詩賦二卷。恭繹欽定提要云。寅著有探龍釣磯二集。(原本集誤卷。據四庫全書總目校。)共五卷。自唐藝文志已不著録。意當時即散佚不傳。此本僅存賦一卷。計八首。各體詩一卷。計三百六十八首。蓋其後裔從唐音統籤文苑英華諸書裒集成編。附刻家乘之後者。已非五卷之舊矣。此爲錢遵王所藏影宋本。據其族孫師仁序云。家故有賦五卷。探龍集五卷。又於蔡君謨家得雅道機要。訪得詩二百五十餘首。以類相從爲八卷。幷藏焉。宋史藝文志載徐寅别集五卷。疑即師仁所藏之五卷也。今本乃其裔孫玩所編次。賦五卷。凡五十首。四庫全書所録八首皆在其中。而全唐文未採者較多二十一首云。

讒書五卷(拜經樓刊本)

唐羅隱撰。隱有兩同書。四庫全書已著録。晁公武讀書志所載卷帙。與此同。陳振孫書録解題云。求之未獲。蓋佚已久矣。是編依舊鈔本影寫。方回跋稱。隱在京師舉進士。留七載不第。咸通八年。丁亥。著讒書。皆憤悶不平之言。不遇于當世。而無所以泄其怒之所作。今觀是編。益信回言之不虚。然隱既仕吴越。能請舉兵討梁。勸伐無道。侃侃大義。又豈僅以文士見稱哉。

晁具茨集十五卷(明嘉靖刊本 録筠堂重刊本 晁氏叢書本 海山仙館叢書本)

宋晁沖之撰。沖之字叔用。鉅野人。即侍郞公武之父。攷晁氏於咸平景德中。爲天下甲門。一時羣從之盛。多在黨中。其富貴亦莫與倫比。故著述之多。如詹事以道之景迂集。朝請之道之崇福集。進士伯宇之封邱集。吏部無咎之雞肋集。皆與沖之爲同輩。沖之以文莊爲曾大父。以文元公爲高祖。是以其學具有淵源。然公武作讀書志。載喩汝礪序言。叔用棲志林澗。曠遠之中。遇事寫物。形於興屬。淵雅疎亮。則其不溺於聲色之場可知。今景迂雞肋兩集。七閣已著録。而此集流傳甚少。卷首有喩序。正與讀書志合。得古今體詩共一百六十七首。劉後村曰。喩汝礪所作序。筆力浩大。與叔用之詩相稱。余讀叔用詩。見其意度宏闊。氣力寬餘。一洗詩人窮餓酸辛之態。其律詩云。不擬伊優陪殿下。相隨于蔿過樓前。追書承平之事。未有悲哀警策於此句者。晁氏家世顯貴。而叔用不肯陪伊優之列。甘隨于蔿之後。可謂賢矣。他作皆激烈慷慨。南渡放翁。可以繼之。克莊所稱挹如此。此詩今具載集中。題作次二十一兄季。此韻則爲原編無疑。視北山律式後附沖之之詩。僅數首。則是爲足寶矣。其注不知何人所作。引書内有一統志。及韻會韻府等書。當爲明時人。

斜川集六卷(趙懷玉刊本附補遺續抄 知不足齋叢書本倂入各卷 三蘇全集本)

宋蘇過撰。案宋史本傳。過有斜川集二十卷。藝文志則云十卷。書録解題文獻通考卷數與藝文志同。其書久已失傳。世間行本。大率因謝幼槃劉改之二人之名。與叔黨同。竄改集名。聊以欺世。据明王世貞弇州題跋。則知以劉集充叔黨之書。自元季已然。真本散佚。蓋已甚久。王士禎香祖筆記。記康熙乙酉有書賈以此集兩册求售。索直二百金。惜未之見。不知士禎所述者。果屬真本否也。乾隆朝。仁和吴長元得舊鈔殘本。復從各書纂輯詩文若干。其思子臺賦。颶風賦二篇。見于本傳者。從東坡集挍補。又益以宋文鑑播芳大全所選者。合之。猶可成袠。然竟未及鈔入四庫全書。深可惋惜。兹從舊鈔本。重加繕録。釐定詩文六卷。雖未能盡復舊觀。亦庶幾可慰藝林之跂想矣。(按集中有紹熙改元賀表。不知誤收誰氏之文。紹熙爲光宗年號。過卒于宣和五年。見晁説之所撰墓誌。下距紹熙初元。已六十八年矣。勞格讀書雜識亦云此集有誤收洪邁作者。)

增廣箋注簡齋詩集三十卷無住詞一卷

宋陳與義撰。胡穉箋。𥳑齋集十六卷。四庫全書已著録。此本作三十卷。末附詞一卷。蓋穉作注時。去雜文。每卷復釐爲二。卷首有樓鑰序倂穉自序。又穉所編與義年譜。及續添詩箋正誤。鑰序稱。穉約居立學。日進不已。隨事標注。遂以成編。貫穿百家。出入釋老云云。今觀所注。多鈎𥡴事實。能得作者本意。絶無捃拾類書。不究出典之弊。凡集中所與往還諸人。亦一一考其始末。固讀與義集者所不廢也。

玉堂類藁二十卷西垣類藁二卷(佚存叢書本附玉堂附録一卷)

宋崔敦詩撰。敦詩字大雅。本河北人。南渡後。遂居溧陽。登紹興進士。官至中書舍人。李心傳朝野雜記。謂吕祖謙文鑑既成。近臣密啓其失。因命直院崔大雅更定增損去留。凡數十篇。朱子語類亦云。祖謙編録文鑑。有敦詩删定之語。敦詩淳熙九年致仕。故宇文价所作吿中。稱其才猷敏贍。問學淵深。是編所載宋孝宗時制誥。口宣批答。青詞甚詳。諸家書目皆未著録。而宋史藝文志誤爲周必大所撰。明葉盛菉竹堂書目。曾列其書。是明中葉尚有傳本。此爲活字板。其文皆必大集中所未有也。

賢良進卷四卷

宋寶文閣學士龍泉葉適撰。按適有水心文集二十九卷。四庫全書已著録。宋人賢良進卷甚多。如孫洙(原本洙誤深。據郡齋讀書志校。)賢良進卷十卷。錢公輔賢良進卷十卷。均載郡齋讀書志。而適書獨不存。唯前明葉盛菉竹堂書目經濟門。有葉正則賢良進卷二册。即此書也。萬歷温州府志。載水心文集之外。有制科進卷九卷。外稿六卷。疑此與外稿實係一種。故黄震讀文集日鈔。于適正集外。復著水心外集。其篇目摘要與此卷脗合。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十一年六月詔在内。尚書侍郞兩省諫議大夫以上。御史中丞學士待制。在外守臣監司。不限科舉年分。各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一人。適此卷即于其時所進。蓋適抱匡時之用。故初年輪對即以經世之説進。且觀其上西府書。及執政薦士書。所舉陳傅良以下三十四人。如劉清之。陸九淵。章穎。吕祖謙。楊簡。項安世。皆一時賢傑。洵屬有心當世之士。即以文體而論。亦筆力横肆。足以振刷浮靡。惟持論間有不純。如陳振孫議其所作習學記言。歷詆百家。而篤信子華子。推崇之以爲真。黄震亦辨其行官田不能無害。則踳駮處。正復不免。故朱子亦嘗移書與之辨論文體。至日鈔推尊别集。以爲論治之書。極論天下之勢。牽縮而不可爲。開闔數萬言。蓋能言之士。莫能尚也。

毅齋别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卷端有正德辛未十一世孫興序一首。云先世文清公。號毅齋。嘗從東萊晦菴相與倡學於婺。其所著有讀易記。讀詩記詠文集等書。以之格君心。淑後學。羽翼吾道。有補於世教也尚矣云云。考之宋史。乃徐僑之詩也。僑字崇甫。婺州義烏人。早從學於吕祖謙門人葉邽。淳熙十四年舉進士。調上饒主簿。始登朱熹之門。熹稱其明白剛直。命以毅名齋。端平中。官至工部侍郞。以寶謨閣待制奉祠。卒諡文清。僑之學以真踐實履爲尚。奏對之言。剖析理欲。因致勸懲。宏益爲多。乃理宗時之名臣。不以詩名。然無講學家習氣。頗近江湖詩派。興序又云。有文集一十卷。遭回禄煨燼。今世無傳本矣。

南海百詠一卷(琳瑯祕室叢書本)

宋方信孺撰。信孺字孚若。莆田人。以蔭補官。開禧中。假朝奉郞。使金。三往返。歷淮東轉運判官。知真州。至廣西漕所。著有好菴游戲詩境集未見。是編乃其官番禺縣(原本縣誤漫。據宋史列傳改。)尉時所作。取南海古蹟。每一事爲七言絶句一首。每題之下。各詳(原本詳誤詞。據瀛洲筆談校。)其顛末。注中多記五代南漢劉氏事。所引沈懷遠南越志。鄭熊番禺雜志。近多不傳。厲鶚宋詩紀事。載劉后邨序信孺詩文云。宫羽協諧。經緯麗密。于此亦足見其一斑矣。

平安悔稿十二卷

宋項安世撰。安世有周易玩辭。四庫全書已著録。案。文淵閣書目日字號。載丙辰悔稿十五册。又月字號。載悔稿三册。又一部六册。並殘缺之本。宋史藝文志。載丙辰悔稿四十七卷。近日傳本殊希。厲鶚宋詩紀事。僅從后村詩話。方輿勝覽。后村千家詩。蒐采數首。此則依舊鈔過録。合前後集。凡一千二百八十五首。分卷與宋志不合。即后村詩話所録。春日堤上。吹帽臺。抛毬。糟蟹。永州諸作。皆未見于是編。卷六以下。乃慶元丙辰謫居江陵後所作。缺佚雖多。然就存者觀之。固紹熙嘉泰間一作者也。

史詠集二卷

宋徐鈞撰。鈞字秉國。蘭谿人。與金履祥友善。履祥嘗延致以教授諸子。是編卷首載許謙序。末有張樞黄溍及其子津後序。謙溍並稱鈞取通鑑所載君相事實。人爲一詩。總一千五百三十首。此本所存。僅三之一。止于唐。而不及五季。即唐以前諸詠。逸佚已多。然意存勸戒。隱發姦諛之旨。溢于言表。雖殘闕之餘。猶爲藝林所重也。

古逸民先生集三卷

宋汪炎昶撰。炎昶。字懋遠。婺源人。幼有奇志。於書無所不讀。鈎深探賾。洞極淵奥。其學原本六經。得程朱性理之要。宋末嘗從太學生孫嵩元遊。遂不仕。自號古逸民。學者稱爲古逸先生。得年七十有八。其門人東山趙汸爲之狀。而金華宋濓爲之銘。皆極力推重。此本詩一卷。文一卷。附録一卷。爲近時藏書家所罕覯。惟黄虞稷千頃堂書目有之。作五卷。蓋與趙汸所作行狀相合。此則係後人所編輯。非當時原本。然詩文𥳑浄古穆。具有法度。非明人叫囂者所及。元代文章遒上。實源於此。則猶有宋季學者之風也。

蕭冰厓詩集三卷

宋蕭立之撰。立之。甯都人。字斯立。一名立等。號冰厓。登方逢辰榜進士。仕至通守。歸隱後。自放於詩。大旨宗江西派。宋詩紀事嘗採其詩。此三卷僅有五七言古體五七律及七絶。乃其九世從孫敏所訪求而得者。其原跋稱。向有詩集二十六卷。然則立之詩佚者多矣。此集雖僅存什一。但明羅倫序。稱其納交吴氏艸廬。見知謝氏疊山。是詩以人重。一鱗片羽。亦可珍貴云。

重編海瓊白玉蟾文集六卷續集二卷

宋葛長庚撰。按長庚字白叟。福之閩清人。七歲能詩賦。父亡母嫁。棄家遊海上。號海瓊子。至雷州。繼白氏後。改姓白。名玉蟾。傳以爲仙去。所著詩文集凡四十卷。具詳事實中。此本乃明正統間。南極遐齡老人臞(原本臞誤𦡱。下同。)仙重編。前有宋端平時推官潘枋原序。及嘉熙元年耜所書事實一篇。黄虞稷千頃堂書目載是集。臞仙序中。述及玉蟾有上清。玉隆。武夷三集内未入者。皆收之。今重新校正。定爲八卷。附録一册。及霞侣奉酧之元𥳑。仍綴諸卷末。而壽諸梓。以永其傳焉。臞仙乃明太祖第十六子。寧獻王朱權之號。博古好學。凡羣書有祕本。莫不刊布。著述之富。一時無有及者。

桐江集八卷

元方回撰。回桐江續集。四庫全書已著録。皆其元時罷官後所作。其前集名虚谷集。見黄虞稷千頃堂書目。疑即是編。案周密極譏回爲人之鄙。全無品行。伏讀四庫全書提要云。集中諸文。居然醇儒之言。就文言文。要不可謂其悖于理也。如賈似道魯港喪師之後。衆皆慮其復入。回上書數其十罪。繼又言似道與其客廖瑩中皆當即誅。又請罷王𤐯平章。以佚其老。見集中。前後上書本末。並確有所見。中外快之。即他文亦多有根據。固宋末元初一作家也。

貞一齋詩文藁二卷

元朱思本撰。思本字本初。豫章臨川人。常學道于龍虎山中。貞一其號云。顧嗣立元詩四集稱。思本嘗從吴全節居都下。博治文雅。見稱於時。所著詩文稿。世無刻本。僅存范椁。劉有慶。歐陽應丙。虞集。柳貫。及全節六序。俱諸人手書。藏吴中劉損抑夫家。此本乃叢書堂吴寬手鈔。凡二卷。上卷爲雜著文。下卷則古近各體詩。思本好學遠遊。遍歷名山大川。幾半天下。嘗以昔人所刻禹迹圖。混一六合郡邑圖。各有乖謬。乃參閲郡縣九域一統等志。考訂古今。校量遠近。成輿地圖一書。計里開方之法。至思本而始備。今文稿内。有輿地圖自序一篇。可證也。大約思本之學。地理爲長也。

東皋詩集五卷

元馬玉麟撰。按玉麟。吴陵樊川人。仕元。官參知政事。著有詩集五卷。嘗自號東皋道人。故名其稿曰東皋漫稿云。此編成于元至正間。當時周伯琦王宗堯皆爲之序。玉麟當元之末季。仕宦顯要。乃能躭工吟詠。時出清言。且又暢事感時。借抒經濟。今閲其古今體詩。率皆婉麗暢達。可謂有關于名教。有裨于諷諫者矣。卷末附録東皋先生傳一首。係洪武中王遜所作。記其生平行事甚詳。

梅花百咏一卷

元韋珪撰。珪字德珪。山陰人。案四庫全書所收梅花百咏。乃元馮子振。釋明本倡和之詩。德珪此作。始以李仲山之命成咏梅二十六首。繼又摭拾見聞。更成百首。復以梅花未入楚詞。作補騷一章。以附於後。又嘗自署其讀書處。曰梅雪窩。蓋其平生有嗜梅之癖矣。首有楊維禎手書序文。此從元刻摹寫者。

蟻術詩選八卷

元邵亨貞撰。亨貞字復孺。有野處集四卷。見四庫全書。伏讀四庫全書總目云。亨貞所著蟻術詩選。世已無傳。此從舊鈔依樣過録。凡古今體三百七十六首。又聯句三首。詩格高雅。絶無元世綺縟之習。案馮遷汪稷跋野處編。並云其書乃上海陸郯以授稷而刊行。是編及詞選。每卷首皆有新都汪稷校字樣。是亦郯所授刊之册。跋又云。幷所著蟻術詩選。蟻術詞選。爲十六卷。今合三書卷帙觀之。並屬完善之書。惟卷首不著名。而著字。乃明人刻書陋習也。

玉山璞稿二卷(讀畫齋叢書本)

元顧瑛撰。瑛字仲瑛。崑山人。事蹟附明(原本明誤元。據瀛洲筆談校。)史陶宗儀傳後。玉山璞稿。四庫全書已著録一卷。是編乃至正壬辰乙未間所作。凡古今體詩二百七十五首。詞一首。書中送董參政鐃歌十章。如克淮西。入昌化。定安吉諸題。足補史所未備。元史惟稱秋七月。饒徽賊犯昱嶺關。及杭州路。案是時董摶霄率兵復之。所云參政及送周天蟾詩中。大參董侯。皆其人。卷末有云。水戰甚難。蓋舟檝有遲速。風水有逆順。故不能齊其隊伍。然則瑛于舟師之法。亦略窺其一二。非僅以詞語流麗見長也。

鐵崖賦稿二卷

元楊維禎撰。按。四庫全書録維禎麗則遺音四卷。計賦三十二首。此則未刻稿也。賦凡四十八篇。書爲洪武三十一年海虞朱燧子新氏手録。文瑞樓書目有鐵崖賦一卷。即此本也。

王徵士詩集八卷

元王沂撰。沂字子與。泰和人。博通經史。學者稱爲竹亭先生。至正間。嘗試于有司。不偶。遂不復出。洪武初。徵爲諸王(原本諸下脱王字。據瀛洲筆談補。)説書。授福建鹽運司副使。以老辭歸不赴。是編乃其門人蕭翼(原本翼誤翬。據二妙集校。)所編。梁潛稱沂與大梁辛好禮。楊伯謙。上元周伯甯。清江彭聲之。豫章萬德躬。倡詩道于東南。期以關世教爲務。今案沂詩。于古體多沖淡瑩潔。近體則典麗鏗鏘。宜其淩跨一時矣。(按沂弟佑。字子啓。亦有詩集四卷。同里蕭翼以子與子啓兩集合刊爲二妙集。分上下册。觀篇中稱此集乃翼所編。是所録即二妙集本。特佚其下册耳。)

松雨軒詩集八卷

元平顯撰。顯字仲微。錢塘人。明洪武初。官廣西藤縣令。案顯集初刻于滇南。是編乃其裔孫所重刊。今依樣過録。暹序稱其足跡半天下。有似于子長。學博而行峻。直道而屈身云云。今觀其詩及風土之同異。道途之阨塞。以及友朋之離合。悉見于篇。蓋得于遠遊之助爲多耳。(按顯入明。曾官縣令。宜改題明人。)

慎齋集四卷

明蔣主忠撰。按主忠字存恕。儀真人。與兄主孝。皆以詩名。時稱景泰十才子者。主忠其一也。是集共四卷。詞旨清逸。致爲可誦。考之朱彝尊所著明詩綜。曾録其芙蓉一絶句。而此編古今各體。計得二百八十餘首。已爲全稿無疑矣。

總集類
文館詞林四卷(佚存叢書本 粤雅堂叢書本)

唐許敬宗等奉敕撰。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官至太子少師。咸亨初。以特進致仕。事蹟具唐書姦臣傳。案宋王溥唐會要云。顯慶三年十月二日。許敬宗修文館詞林一千卷上之。與唐書藝文志總集類卷帙合。志又云。崔元暐注文館詞林策二十卷。又雜傳類。載文館詞林文人傳一百卷。宋史藝文志載文館詞林詩一卷。崇文總目載文館詞林彈事四卷。皆全書中之一類。是編亦僅存六百六十二。及六十四。六十八。九十五。四卷。皆漢魏以來之詔令。日本人用活字版擺印者。會要又云。垂拱二年二月十四日。新羅王金政明遣使請唐禮。幷雜文章。令所司寫吉凶要禮。幷于文館詞林内。采其詞涉規戒者。勒成五十卷。賜之。是當時頒賜屬國之本。原非足册。此雖斷𥳑殘篇。而詔令則皆甚古。且全書之體例。亦可得其一斑矣。(按此書本總集鉅編。今祇存詔林四卷。宜改隸史部詔令類中。然崇文總目仍以文館詞林彈事列諸總集。則此書可沿其例。亦入此門。)

觀瀾集注三十卷

宋林之奇編。吕祖謙集注。之奇有尚書全解。祖謙有古周易。四庫全書並已著録。是編宋史藝文志著録六十三卷。此從宋本依樣影鈔。僅及其半。甲集凡二十五卷。自屈平以下六十五人。乙集五卷。自揚雄以下凡十九人。分類編輯。祖謙集注多本舊注爲之。如離騷經。文賦。閑居賦。即用五臣注釋。捃拾精核。足與之奇書相輔而行也。

漢文鑑二十一卷(明刊本)

宋陳鑑編。按鑑。建安人。自稱石壁野人。乃南宋遺民。此書不載宋史藝文志。惟見明人百川書志。及千頃堂書目。前有端平甲午鑑自序。其文皆採自史傳。不無删節之病。然就西京文纂録其要。可以爲讀史之助。與前次所録東漢文鑑。同爲宋時巾箱本。合之成全璧云。

東漢文鑑二十卷(明刊本)

宋陳鑑編。鑑。建安人。自稱石壁野人。殆南宋遺民歟。是編自光武迄獻帝。凡九朝。大半采從本傳。共得文二百三十餘篇。宋史藝文志不載。惟明人百川書志。千頃堂書目。絳雲樓書目。並載有宋陳鑑西漢文鑑。東漢文鑑。而東漢文鑑誤作十九卷。又天一閣書目亦載此書。乃明刻本。此從宋巾箱册録之。以存一代之藝文焉。

分類唐歌詩殘本十一卷

宋趙孟奎編。孟奎字文耀。宋太祖十一世孫。寶祐丙辰文信國榜進士。官至祕閣修撰。是編元書凡一百卷。分門纂類。孟奎自序云。得一千三百五十三家。四萬七百九十一首。此本依絳雲樓舊藏過録。僅存天地山川類五卷。草木魚蟲類六卷。據毛扆跋稱。葉文莊集。謂從雷侍講録殘本。完者僅二十七卷。公爲英宗朝名臣。前此且二百年。尚止乎此云云。缺佚雖多。然全書體例。由是可推。且唐人隱僻姓氏。如毛扆所記。文丙詳大諸人。亦未嘗不藉是以存也。

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二十二卷(楝亭十二種本)

宋劉克莊選。克莊有後村集五十卷。及詩話十四卷。四庫全書已著録。兹其所選唐宋時賢之詩。題曰後村先生編集者。著其别號也。是書爲向來著録家所未見。惟國朝兩淮鹽課御史曹寅。曾刻入楝亭叢書中。前後亦無序跋。案。後村大全集内。有唐五七言絶句選。及本朝五七言絶句選。中興五七言絶句選。三序。或鋟版于泉。于建陽。于臨安。則克莊在宋時。固有選詩之目。此則疑當時輾轉傳刻。致失其緣起耳。書分時令。節候。氣候。晝夜。百花。竹林。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音樂。禽獸。昆蟲。人品。十四門。每門附以子目。大致如趙孟奎分類唐歌詩。(原本誤詩歌。)所選亦極雅正。多世所膾炙之什。惟中多錯謬。如杜甫。王維。趙嘏諸人傳誦七律。往往截去半首。改作絶句。甚至名姓不符。然攷郭茂倩選古樂府。如風勁角弓鳴一律。截其上四句。題爲戎渾。莫以今時寵一絶。加作八句。題爲簇拍相府蓮。則古人多有此例。不足以掩其瑜也。

註解章泉澗泉二先生選唐詩五卷

宋謝枋得撰。案章泉者。趙蕃。字昌父。澗泉者。韓淲。字仲止。皆江西上饒人。爲清江劉子羽之門弟子。當時名人魁儒。如葉適。湯漢。皆推重之。此書五卷。自韋應物至吕洞賓。共五十四人。計詩一百單一首。皆七言絶句也。而李白。杜甫。韓愈。元稹之流。皆不在選。惟劉禹錫選至十四首爲最多。其餘(原本餘誤於。據瀛洲筆談校。)諸家皆寥寥。蓋其體例出於唐人。故與極玄集之類相似。枋得之註。能得唐詩言外之旨。可以爲讀唐詩者之津筏。卷端有枋得自序。序爲建安王道可而發。此書世罕傳本。惟錢曾也是園書目有之。而不載于敏求記。枋得之書。傳世甚少。宋史本傳藝文志皆不載。書以人重。不僅以罕覯爲珍也。

洞霄詩集十四卷(知不足齋叢書本)

宋道士孟宗寶撰。宗寶字集虚。嘗築室於苕溪之上曰集虚書院。爲詩文咸有法度。煉元養素。居九鎖山中。三年。積書至數千卷。與鄧牧相友善。牧爲洞霄宫圖志。曾載其人。攷今道藏中大滌洞天記。有至元三年。吴全節序云。道士孟集虚。出所編洞霄圖記。山川之奇秀。巖洞之深杳。宫宇之沿革。人物之挺特。昔耳目之未及者。今一覽無遺。是編行乎世。集虚于兹山之功亦懋矣。大滌洞天記者。即今洞霄圖志也。記本鄧牧著。而序以爲孟宗寶者。疑當日兩書。本合行耳。是本明有高以謨刊。近亦不可得見。此從舊鈔過録。中有殘缺處。宗寶後跋云。宋紹定間。住山沖妙龔先生。與道士王思明。裒類大滌留題。刻版行世。迄今大德壬寅。且三十年。廢勿舉。名勝入山。咸謂闕典。宗寶以介石沈公命。取舊集洎家藏詩。與本山葉君牧心鄧君暇日討論。删定唐宋賢及今名公題詠。命工重刻。與好事者共之。則其用力亦勤矣。書中所載篇什。至元時元貞大德之間。而于王思明。則載入宋。本山高道類。因仿四庫全書伯牙琴之例。歸諸宋人。從其志也。卷末有厲鶚等題詞。而書中所録。亦極修潔。固可與鄧志並存也。(按原本歸諸宋人下。即以焉字終篇。從其志也至篇末二十九字。據瀛洲筆談增入。)

詩苑衆芳一卷

此書影元鈔本。首題吴郡梅谿劉瑄伯玉編。所選諸家詩。潘牥。章康。黄𥳑。趙汝談。方萬里。鄭起潛。文天祥。李迪。鄭傅之。何宗斗。蔣恢。朱詵。魏近思。張榘。張紹文。張元道。吕江。蔣華子。陳鈞。蕭炎。沈規。吕勝之。江朝卿。吴龍起。二十四人。一人之詩。多不過十首。少或一二首。計僅八十二首。每人各(原本各誤名。)著其字號籍貫。所選之詩。近體較多。率皆清麗可誦。蓋江湖小集之流亞。而決擇精當。似取法于唐人之選唐詩也。

策學統宗前編五卷

此書標題。新刊精選諸儒奥論策學統宗。其下列名。心易譚巽中叔剛校正。存理譚金孫叔金選次。桂山譚正叔孫端訂定。三譚皆冠以古雲後學。三人姓名。既不經見。古雲亦不知其何地。書中采輯劉子翬。吕祖謙。陳傅良。楊萬里諸家之文。議論堯舜三王伊周孔曾顔孟老韓者。共三十三篇。爲前集五卷。四庫全書提要。載後集八卷。續集七卷。别集五卷。共二十卷。而闕其前集。今從元板影録以成完書。(按此書後集已下二十卷。四庫全書總目題元譚金孫編。然附存其目。非著録其書也。阮氏采進前編五卷。欲補所闕。誤矣。)

策要六卷

元梁寅撰。寅有周易參議。四庫全書已著録。其門人黎卓序其文集云。尚有方策𥡴要。曾鋟梓行世。即此書也。寅于諸經。皆有訓釋。史學亦頗考究。是書元元本本。能撮其要領。宜爲學者所重耳。

編類運使復齋郭公敏行録

無卷次。無撰人名氏。前有古侯黄文仲。及三山林興祖兩序。疑出二人所編。按郁有言行録一卷。已鈔録。此特其宦游所至。與當日賢士大夫一時投贈之作。江西饒州府志稱郁知浮梁縣。聘吴仲迂爲後進師。士風丕變。政爲江南諸邑最。集中壽老致政嘉議郭公序。乃胡長孺汲仲作。按鄭元祐遂昌雜録言。汲仲爲金華三胡先生之一。罷官後。客杭。貧甚。以古文倡。人求記碣序贊。稍不順理。雖百金不作也。又陶宗儀輟耕録。載汲仲特立獨行。剛介有守。趙松雪嘗爲羅司徒奉鈔百錠。爲先生潤筆。請作乃父墓銘。先生怒曰。我豈爲宦官作墓銘邪。是日先生正絶糧。其子以情白。坐上諸客咸勸受之。先生卻愈堅。汲仲耿介絶俗。而乃肯爲郁父作序。可以知郁之爲政矣。饒州府志又言。郁爲浮梁時。風謡云。桃李陰陰六萬家。下車民不識州衙。甘棠喜有千年政。美玉終無一點瑕。今集中有民謡十首。而昌江百詠。祇存四十五首。不録此詩。當日之流風善政。遺佚不少。且一時之士與郁相贈答者。如仇遠。汪澤民。鄧文原。皆不輕與人周旋者。則郁之賢益可知矣。

元風雅三十卷(元刊本)

元蔣易撰。按易字師文。建陽人。焦竑經籍志。及黄虞稷千頃堂書目所著録。卷數皆同。四庫全書載元風雅有傅習及孫存吾所編。前後二十四卷。易與傅孫同時。故兩書皆爲道園虞集所序。集序傅書在至元二年丙子。孫書謝升孫序亦同。此書在至元五年己卯。後于傅孫之書幾三年。不知道園序何以並不論及傅孫兩家也。書首取劉因。與傅選合。而壓卷亦取黄金臺一篇。宜乎後世汲古之家。或疑與傅選同科。而略其傳述歟。今計劉因以下至二十七卷止。凡八十五家。人不逮傅孫兩家之半。而甄録之詩幾倍之。故傅孫於諸大家所録寥寥。此則選擇古體。較爲詳審。即同録一人一題之詩。題目字句各不相侔。如胡汲仲題女直騘馬圖。孫本題字下多崔録事三字。虞集李伯時九歌圖。傅本無李伯時三字。送星上人歸湘中。傅本無歸湘中三字。柳貫和袁集賢上都雜詩。傅本和字上。有同楊仲宏應舉六字。諸如此類。不可勝舉。其餘字句。如揭傒斯送淳直子朝發扶桑國。傅改扶桑作梁宋。吴師道黄金臺。千里風塵馳駿馬。孫改風塵作強燕。銅雀臺漢家一片當時土。孫改當時作如膏。蓋當日隨鈔所得。而又出于各人點竄。不可拘于一律。至於每人篇尾各著事實。此則較傅孫兩家爲勝。存之足以資考證之助。末三卷。分雜編。亦與彼選體例略同。錢大昕著元史藝文志。既載易著。而復載元風雅八卷。注云。無撰人名。或云宋褧。至于傅孫兩家所撰。别爲元詩前後集。不知何所據也。

元賦青雲梯三卷

無編纂姓氏。從元人墨跡影寫。上卷録賦三十六篇。中卷録賦三十九篇。下卷録賦三十六篇。凡一百十一篇。蓋當時試應之士。選録以作程式者。其中黄溍太極圖賦。羅曾石鼓賦。孟泌淩煙閣賦。鄒選金馬門賦。蒲紹𥳑登瀛州賦。莊文昭蒲輪車賦。高明大成樂賦。謝一魯。孔澮。范琮。荆山璞賦。尹貫道靈臺賦。祝堯手植檜賦。歐陽玄陳泰天馬賦。邵公任暘谷賦。彭士奇泰堦六符賦。周鏜大别山賦。沈幹浙江賦。曾煒玉燭賦。方回孫無逸圖賦。方君玉龍虎榜賦。劉性石渠閣賦。王沂辟雍賦等二十三篇。已載欽定賦彙中。其未妥者。尚八十餘篇。又賦彙載曹師孔靈臺賦逸句。此有全文。皆可補其闕也。

詩文評類
聲律關鍵八卷

宋鄭起潛撰。起潛字子升。吴縣人。少孤力學。舉進士。官至直學士。權兵部尚書。是編乃其官吉州州學教授時所上。前有淳祐元年正月六日尚書省劄子。云總以五訣分爲八韻。至于一句亦各有法。是雖專爲場屋而設。録而存之。以見當時學者之所業矣。

雲莊四六餘話一卷(傳望樓金帚編本 讀畫齋叢書本)

宋楊囦道撰。囦道字深仲。里居未詳。是編藏書家目録未見。此依宋刊本過録。凡宋人説部中之言四六者。若玉壺清話。容齋隨筆。能改齋漫録。文章叢説之類。莫不廣搜博採。其論四六多以翦裁爲工。又云。制誥牋表。貴乎謹嚴。啓疏雜著。不妨宏肆。持論精審。固習騈體者之所必資也。

梅磵詩話三卷(讀畫齋叢書本)

宋韋居安撰。居安吴興人。景定間進士。是編黄虞稷千頃堂書目。錢遵王讀書敏求記。並著録。所論多南宋時人之作。名篇警句。往往在是。采掇亦復謹嚴。卷末云。余丙子歲司糾三衢。二月十一。宋太后詔諭諸郡歸附。郡將而下。奉詔依應。吏民安堵。如故云云。是居安以宋臣而入于元者也。(按居安以宋臣仕元。宜改題元人。)

詞曲類
詳註周美成片玉集十卷

宋周邦彦所撰。片玉詞二卷。四庫全書已著録。此宋陳元龍註釋本。元龍字少章。廬陵人。是書分春夏秋冬四景。及單題雜賦諸體爲十卷。元龍以美成詞借字用意。言言俱有來歷。乃廣爲考證。詳加箋註焉。

王周士詞一卷

宋王以甯(原本甯作凝。據瀛洲筆談校。下同。)撰。以甯字周士。湘潭人。由太學生仕鼎灃帥幕。靖康初。徵天下兵。以甯走鼎州。乞解太原圍。建炎中以宣撫司參謀制置襄鄧。是編依毛晉汲古閣舊(原本舊誤書。)鈔過録。凡三十一首。以甯詞句法精壯。如和虞彦恭寄錢遜升驀山溪一闋。重午登霞樓滿庭芳一闋。艤舟洪江步下浣溪沙一闋。絶無南宋浮豔虚薄之習。其他作亦多類是也。

樵歌三卷

宋朱敦儒撰。敦儒字希真。洛陽人。紹興乙卯以薦起賜進士出身。爲祕書省正字。兼兵部郞官。遷兩浙東路提點刑獄。上疏乞歸。居嘉禾。此依毛晉汲古閣舊鈔過録。案花菴詞選(原本選誤客。)稱敦儒東都名士。天資曠逸。有神仙風致。西江(原本誤江西。下同。)月二首。可以警世之役役于非望之福者。是編西江月凡八。即指第五第六二首而言。又張正夫稱敦儒月詞。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詞意絶奇。似不食烟火人語。是作今載集中。餘皆音律諧緩。情至文生。宜其獨步一時也。

燕喜詞一卷

宋曹冠撰。冠字宗臣。號雙溪居士。東陽人。見縣志。此本有淳熙丁未長樂陳{⿱髟⿰犭異}及釣臺詹效之二序。文云。檢正曹公。臺省舊人。來游宣幕。太守大監詹公。歎賞其文。刊諸宣城學宫。復以所著樂府。析爲别集。名曰燕喜。今從毛氏汲古閣舊藏本録出。

日湖漁唱一卷(詞學叢書本有補遺續補遺 粤雅堂叢書本同)

宋陳允平撰。允平字君衡。鄞縣人。德祐時。授沿海制置司參議官。祥興元年。允平與蘇劉義書。期九月以兵船下慶元。當内應。爲怨家所訐。同官袁洪解之。得釋。事見袁清容集。其詩詞。與吴文英。翁元龍齊名。張玉田嘗論其所作平正。千頃堂書目載日湖漁唱二卷。此作一卷。或爲後人所倂歟。

蘋洲漁笛譜二卷(知不足齋叢書本)

宋周密撰。密著有癸辛雜識。四庫全書已著録。是書乃其所作詩餘。秀水朱彝尊撰詞綜。以爲草窗詞。一名蘋洲漁笛譜。今攷草窗詞比斯譜。實增多數闋。則知笛譜是其當日原定。草窗詞或後人掇拾所成。特以此爲藍本耳。是書從長塘鮑氏知不足齋舊鈔傳寫。前有吴文英題詞。後附徵招酹月二闋。並王橚識尾。據琴川毛扆舊跋云。西湖十景詞。嚮缺末二首。偶閲錢塘志中載此。亟命兒鈔補之。然其脱略。仍無從搜輯也。(按篇首宋周密撰下瀛洲筆談尚有敍密之里貫著述三十餘字。考是編體例凡撰人已見四庫全書總目者。其事蹟概不複載。故原本删此一段。今亦不復補録焉。)

遺山樂府五卷

金元好問撰。好問有續夷堅志。四庫全書已著録。伏讀御定歷代詩餘。載詞人姓氏云。遺山樂府錢唐淩雲翰編輯。是編從舊鈔本依樣過録。無雲翰姓氏。疑轉寫者誤脱耳。案錦機集云。僧李菩薩。灑酒作花。開牡丹二株。遺山爲賦滿庭芳。傳誦一時。是作今載集中。張炎稱其詞深于用事。精于鍊句。風流藴藉。不減周秦。合觀諸作。良非虚美也。

陽春白雪八卷外集一卷(詞學叢書本 粤雅堂叢書本)

宋趙聞禮編。聞禮字立之。臨濮人。案文淵閣書目月字號。載陽春白雪一册。乃闕佚之本。此從舊鈔依樣倣寫。所選凡二百餘家。宋代不傳之作。多萃于是。去取亦復謹嚴。絶無猥濫之習。聞禮著有釣月軒詞。周密絶妙好詞。嘗采其作。是編亦自録一二。如玉漏遲。法曲獻仙音。瑞鶴仙等闋。字鍊句琢。非專以柔媚爲工者。可比也。

蟻術詞選四卷

元邵亨貞撰。亨貞有野處集。見四庫全書。伏讀四庫全書總目云。亨貞所著蟻術詞選。世已無傳。又云。其詞世不多見。惟陶宗儀輟耕録。載所作沁園春二首。雋永清麗。頗有可觀。蓋所長尤在于是。惜詞選今已久佚矣。是編從舊鈔依樣影寫。藏書家未見著録。古今詞話亦稱其沁園春詞新豔入情。書中追和趙孟頫十首。案侯文燦所輯松雪詞。已佚其點絳唇一闋。感皇恩一闋。蝶戀花一闋。未嘗不藉是以見其梗概也。

名儒草堂詩餘三卷(詞學叢書本 讀書齋叢書本 粤雅堂叢書本)

元廬陵鳳林書院輯本。未詳選者姓氏。自劉藏春以下。凡六十家。皆南宋遺老。選録精允。秀句清言。多萃于是。而黍離之感。有不能忘情者。厲鶚跋稱。弁陽老人絶妙好詞而外。鮮焉寡匹。余于此二種。心所愛玩。無時離手云。案千頃堂書目始著録。一名續草堂詩餘。即是編也。

名家詞十卷(侯氏原刊本)

國朝侯文燦編輯。所選爲南唐二主詞。馮延己陽春集。宋則張先子野詞。賀鑄東山詞。葛剡信齋詞。吴儆竹洲詞。趙以夫虚齋樂府。元則趙孟頫松雪詞。薩都剌天錫詞。張野古山樂府。文燦自序云。古詞專集。自汲古閣六十家宋詞外。見者絶少。又稱孫星遠有唐宋以來百家詞鈔本。訪之僅存數種。合之笥中所藏。共得四十餘家。兹先集十家付之梓人云云。是編子野詞。四庫全書已著録。即陸安集。伏讀四庫全書總目云。此本近時安邑葛鳴陽所輯。凡詞六十八首。此則一百三十首。較爲完善。末附東坡題跋。其餘所選。亦𥳑擇不苟。要不失爲善本也。

詞源二卷(詞學叢書本 守山閣叢書本 粤雅堂叢書本)

宋張炎撰。炎有山中白雲詞。四庫全書已著録。是編依元人舊鈔影寫。上卷詳論五音十二律。律吕相生。以及宫調管色諸事。釐析精允。間系以圖。與姜白石歌詞。九歌。琴曲。所記用字糺(原本糺作紀。據瀛洲筆談校。)聲之法。大畧相同。下卷歷論制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事。詠物。節序。賦情。離情。令曲。雜論。五要。十四篇。並足以考見宋代樂府之制。自明陳仲醇改竄炎書。刊入續祕笈中。而又襲用沈伯時樂府指迷之名。遂失其真。微此幾無以辨其非。蓋前明著録之家。自陶九成説郛廣録僞書。自後多踵其弊也。

新增詞林要韻一卷(詞學叢書本 粤雅堂叢書本)

此書不分卷。不知撰人姓名。目録標題新增詞林要韻。書中標題。則曰詞林韻釋。其書分一東紅。二邦陽。三支時。四齊微。五車夫。六皆來。七真文。八寒閒。九鸞端。十先元。十一簫韶。十二和何。十三嘉華。十四車邪。十五清明。十六幽游。十七金音。十八南三。十九占炎。共十九部。而以上去二部依部列于平聲之後。而入聲不獨爲部。凡入聲之作平聲。作上聲。作去聲者。又各依類分隸于平上去之後。要皆統于平聲十九部之内。其中每字皆有訓釋。一字數意。備載無遺。而詞旨(原本旨作句。據瀛洲筆談校。)𥳑妙。精而不支。書縫有菉斐軒三字。近人厲鶚論詞絶句云。欲呼南渡諸公起。詞韻重雕菉斐軒。世人知重此書。實自鶚詩始發之。然自來作長短句者。未嘗不以入聲押韻。而此以入聲分隸平上去三聲。蓋後來曲韻之嚆矢。或以曲盛於元。而此書實出於南宋爲疑。今案書録解題。歌詞類。有五十大曲十六卷。萬曲類編十卷。則宋時未始無曲也。此影宋鈔録。卷端標題詞林。詞林者。猶藝林之謂。非必指長短句而言。以此爲詞韻。殆鶚誤會詞林二字之義耳。

右集部六十種(内一種無卷數)四百二十九卷。

字數:12695,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