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乘經藏(三)
    1. 方等部第二之二
      1. 大寶積經之餘
        1. 大方廣三戒經(三卷)
        2.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二十卷今作十卷)
        3.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
        4. 佛說無量壽經(二卷)
        5. 佛說阿彌陀經(二卷)
        6.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南作二卷北上中下同卷)
        7. 佛說大阿彌陀經(二卷)
        8. 佛說阿閦佛國經(二卷北作三卷)
        9. 佛說大乘十法經(一卷)
        10. 佛說普門品經(一卷)
        11.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四十卷今作二十卷)
        12. 佛說胞胎經(一卷)
      2.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二卷)
      3.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四卷南作三北作二)
      4.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一卷)
      5. 佛說法鏡經(二卷)
      6. 幻士仁賢經(一卷)
      7. 佛說決定毘尼經(一卷)
      8.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9. 發覺淨心經(二卷北作一卷)
      10. 佛說須賴經(一卷)
      11. 佛說須賴經(一卷)
      12. 菩薩修行經(亦名威施長者問觀身行經半卷)
      13.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上中下僅半卷)
      14. 佛說優填王經
      15.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16. 佛說須摩提經
      17.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18. 佛說阿闍世王女阿述達菩薩經(一卷)
      19. 佛說離垢施女經(一卷)
        1. 得無垢女經(一卷)
        2.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二卷)
        3. 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三卷)
        4. 佛說如幻三昧經(三卷)
        5. 太子刷護經
        6. 太子和休經
        7.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二卷)
        8.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四卷今作二卷)
        9. 大乘顯識經(二卷)
        10. 佛說大乘方等要慧經
        11.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12. 佛遺日摩尼寶經(一卷)
        13.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卷)
        14.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五卷今作二卷)
        15.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一卷)
        16. 毘耶娑問經(二卷)
      20. 入法界體性經
        1. 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
      21. 佛說阿彌陀經
        1.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22. 後出阿彌陀偈經
      23.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24.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一卷)
        1.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一卷)
      25.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上中下同卷)

閱藏知津卷第三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彙輯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二


大寶積經之餘

無畏德菩薩會第三十二(一卷)(佛陀扇多譯) 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五百比丘,無量無邊菩薩,及八千大菩薩俱。舍利弗等入城乞食,至阿闍世王宮殿,王女名無畏德,年始十二,安坐不起。王語令起,女即種種彈訶聲聞。舍利弗目犍連往問,皆被屈服。又以誓願令諸聲聞得見香象世界,放香光明如來。次答大迦葉問,答須菩提問,答羅睺羅問,答父王問,人天獲益。然後下床禮敬聲聞,施妙飲食,同至佛所,現丈夫身。佛與授記,并授其母月光夫人道記。

無垢施菩薩應辯會第三十三(一卷)(聶道真譯) 序品第一,佛遊給孤獨園,與千比丘,萬二千菩薩俱。文殊等八大菩薩,舍利弗等八聲聞,各發勝願。入城乞食,波斯匿王女無垢施,年始八歲,與五百婆羅門出城浴洗天像,為婆羅門說其初生七日,即聞三寶功德,乃趨菩薩聲聞處禮足。王亦隨至。聲聞品第二,女問八大聲聞,皆不能答。菩薩品第三,女又次第問八菩薩已。須菩提語諸聲聞菩薩,已得法食,不須乞食,遂同還佛所。女即以偈問佛菩薩諸行。菩薩行品第四,佛為說十八種四法,女即發誓奉行,震動世界,雨眾天花,天樂自鳴,變成十六童子。佛乃明其修菩薩行經六十劫,文殊乃發菩薩之心。授記品第五,佛為授菩提記,及授五百婆羅門記。

功德寶華敷菩薩會第三十四(二會同卷) 佛在耆闍崛山。開敷功德寶華菩薩問受持佛名,速證菩提之義。佛為說十方佛號,及受持功德。東方無量功德寶莊嚴威德王如來,南方功德寶勝莊嚴威德王如來,西方一切法殊勝辯才莊嚴如來,北方積集無量辯才智慧如來,東南方千雲雷吼聲王如來,西南方最上妙色殊勝光明如來,西北方種種勝光明威德王如來,東北方無數劫積集菩提如來,上方虛空吼聲淨妙莊嚴光明照如來,下方一切法門神變威德光明照耀如來。

善德天子會第三十五 佛在給孤園,與千比丘,十千菩薩,并欲色諸天子俱。佛敕文殊為天眾說諸佛甚深境界,所謂平等,無依,無數,無得等。次受善德天子請,現大神變。往兜率天,說四種法,住不放逸,則能攝取一切佛法。一住於戒律而具多聞,二住於禪定而行智慧,三住於神通而起大智,四住於寂靜而常觀察。及說八種八法。又說依不放逸,不損三樂,得離三苦。超三畏,三有,離三垢,滿三學,近三寶,離波羅蜜三障,得波羅蜜三伴助。次示觀察正勤,念處。如意,根,力,覺,道等法。次以光照上方普賢佛剎,與持法炬菩薩同來見佛。

善住意天子會第三十六(四卷)(達磨笈多譯三菩提流志譯一) 緣起品第一,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六萬二千比丘,四萬二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文殊入無諍除心三昧,震動十方佛土。又入普光無垢莊嚴三昧,大集十方菩薩來到佛所,皆入隱身三昧。迦葉舍利弗須菩提入二萬三萬四萬三昧求之,不見微相。文殊復遣化佛菩薩,遍召諸天。開實義品第二,文殊與善住意天子問答,共談實義。文殊神變品第三,善住意先發後至,文殊後發先至。華臺諸化菩薩說偈讚佛,眾益地動。破魔品第四,文殊入破散諸魔三昧,魔見衰相,恐怖歸佛。次說具二十法,得是三昧。復有六種四法。菩薩身行品第五,十方菩薩從隱身三昧起,各現其身。文殊問菩薩名義。佛答以覺一切法。破菩薩相品第六,明初發心義,無生忍義,超越轉入諸地義。破二乘相品第七,明真出家持戒頭陀禪行等義,及明聰辯利智,是嬰兒凡夫。得陀羅尼,是愚癡凡夫。諸餘智人,盡入頑鈍。五百比丘不信誹謗,墮大地獄。佛記其從地獄出,速證涅槃。以聞如是甚深法門故。破凡夫相品第八,說殺三毒謗三寶等性惡法門。神通證說品第九,文殊為善住意入如幻三昧,及為五百五通菩薩執劍害佛,以除彼分別心。令得無生法忍。稱讚付法品第十。

阿闍世王子會第三十七(半卷) 佛在耆闍崛山,王子名師子,與五百人見佛。問答各十六頌,佛與授記。

大乘方便會第三十八(二卷半)(竺難提譯) 佛在給孤園,與八千比丘,萬二千菩薩俱。智勝問菩薩行於方便。佛具答之。兼明眾尊王菩薩與女人同坐事,過去樹提梵志十二年攝受女人事,無垢比丘容女借宿事,愛作菩薩度德增女事,於是阿難歎諸菩薩如須彌山。亦如藥王。迦葉亦說空澤大城之喻。以歎菩薩。次因德菩薩之問。佛為具說示現八相十惱等一切方便。皆為化度眾生。非有實事。

賢護長者會第三十九(三卷)(闍那崛多譯) 佛在迦蘭陀竹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跋陀羅波梨長者,與千眷屬,向世尊前請問決疑。佛先為阿難具說長者所受樂果,雖帝釋亦不能及。唯真月童子則又勝之。由於古樂光佛時,作大法師,開示未聞。以是法施因緣,九十一劫恒受福報。長者乃問眾生神識相貌名義,及此世他世作受等義,佛具答之。真月童子問,色,及欲取,見取,戒取,云何須觀?佛亦答之。次有大藥王子菩薩問神識從此身移,當有何色?佛答如幻師火,如人水內影,如風輪無定,無有定色,如眾生眼見虛空等。及問答受罪受福等事。次又答賢護問聚、積、陰、移,四種名義。

淨信童女會第四十(三會同卷) 佛在給孤獨園,與五百比丘,八千菩薩,及賢劫諸菩薩,文殊等六十人,賢護等十六大士,二萬兜率天子俱。波斯匿王女名淨信,詣佛問法。佛答以十二種八法,又轉女身二種八法。淨信與五百童女,俱得授記。

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一(菩提留支譯) 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十千菩薩俱。彌勒問速成菩提之法。佛答以成就八法,一深心,二行心,三捨心,四善知回向方便心,五大慈心,六大悲心,七善知方便,八般若波羅蜜。

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 佛在鹿林,與五百比丘,一萬菩薩俱。彌勒問菩薩成就幾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證菩提?佛答以增一至十法。彌勒以偈讚佛。阿難歎其辯才。佛明其十無數劫前。於燄光遊戲妙音自在王佛時,曾為婆羅門子賢壽,悟無生忍,便獲神通。本先四十劫前,發心行道,由我勇猛精進,行於二種十法,故能超之。次明彌勒往昔所行善巧方便安樂之道,次明見一切義太子施血,妙華太子施髓,月光國王施眼,本生苦行。次明佛與彌勒二人本願不同。

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一卷)(附秦錄勘同編入) 佛在耆闍崛山與八千比丘,萬六千菩薩俱。佛為迦葉說菩薩二十種四法,又說三十二法,又說如地如水等喻,又說中道真實正觀,又說菩薩為真佛子,又說畢竟智藥,又說當來比丘,如犬逐塊。又說二不淨心,一讀外道書,二畜好衣缽。二堅縛,一見,二利養。二障法,一親近白衣,二憎惡善人。二垢,一忍受煩惱,二貪諸檀越。二雨雹壞諸善根,一敗逆正法,二破戒受施。二癰瘡,一求見他過,二自覆其罪。二燒法,一垢心受著法衣,二受他持戒供養。二病,一懷增上慢,二壞他大心。又說四種沙門,一形服,二威儀欺誑。三貪求名聞,四真實。又說四種破戒似持,一說有我論,二身見不滅,三取相行慈,四見有所得。於是五百比丘得解脫,三萬二千人得法眼淨。五百比丘從坐去。佛化二比丘隨與問答,令其解脫。來詣佛所,答須菩提種種諸問。又有五百比丘得解脫。三萬二千人得法眼淨。普明菩薩問云何住?及云何學?佛言不取不著,發大精進,習大法船。

寶梁聚會第四十四(二卷)(道龔譯) 沙門品第一。佛在耆闍崛山,與八千比丘。萬六千菩薩俱。摩訶迦葉問沙門義,佛詳答之。并說三十二垢,八覆,十二表式,八法敬重袈裟,及說破戒比丘不能消信施。比丘品第二,先正說比丘法,次說惡比丘能壞正法,有十六種四惡法。旃陀羅沙門品第三,說惡沙門如旃陀羅,亦名敗壞,亦名篋,亦名枸欄茶,亦名求利,亦名稗,亦名逋生稻,亦名形似,亦名失血氣。五百比丘捨戒還俗。佛記其信解慚悔,得生兜率,在彌勒初會數中。營事比丘品第四,詳明營事之法。蘭若比丘品第五,詳明阿蘭若法。五百比丘,漏盡解脫。乞食比丘品第六,糞掃衣比丘品第七。

無盡慧菩薩會第四十五(半卷) 佛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一萬菩薩,十六在家菩薩,六十無比喻心菩薩,賢劫一切菩薩,及無盡慧等六萬菩薩俱。無盡慧問菩提心義,及依何義而得修行。佛答菩提本無名字言說,若依言說敷演,則以十波羅蜜為十發心。一一波羅蜜皆以十法為首,及明十地先相。十地圓滿十度,得十三昧,十陀羅尼。於是無礙光明師子幢天子歎佛及法。佛更為說聽受此法門者,必不退轉。

文殊師利說般若會第四十六(卷半)(曼陀羅仙譯) 佛在給孤獨園,與千比丘,十千菩薩俱。文殊晨朝詣佛,舍利弗等亦至。佛問文殊,欲見如來耶?文殊即說正觀如來法門。佛印許之。舍利弗與文殊問答深義,佛亦與文殊互相問答。深明修般若義,觀身實相,觀佛亦然,等義。乃至福田無差別相,大地震動,眾會獲益。次明入不思議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次明欲具一切佛法,當學般若。次明一行三昧,乃至微笑放光。以為無相法印。

寶髻菩薩會第四十七(二卷)(竺法護譯) 佛在靈鷲山,與四萬二千比丘,八萬四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東方淨住佛國寶髻菩薩,與八千菩薩俱,以一寶蓋覆此忍土,雨花說頌,來禮佛足,請問清淨之行。佛總告以四事,一曰行度無極,二曰遵修諸佛道品,三曰具足神通,四曰開化眾生。次詳解釋六度,三十七品,五通,及化眾生有二十事不厭生死。次說古普壞世佛時,有珍寶菩薩問饒益眾生,嚴淨道場等義。佛以無放逸答之。彼時珍寶,即今寶髻。次又說開化眾生有四四法,又說古離垢光佛時,有極妙精進菩薩,以大忍力,仰承佛命,往化業首太子。彼時菩薩,即今世尊。彼時太子,即今彌勒。次說菩薩一種四法自在道業,寶髻以其髻中明月珠,貢佛發願佛為授記。

勝鬘夫人會第四十八(一卷) 佛在給孤獨園,波斯匿王與末利夫人致書於女勝鬘,稱揚佛德,勝鬘發書尋繹,遙空請佛,佛即現身。勝鬘說偈歎德,佛為授記。勝鬘復發十弘誓願,感於天花天音。又發三願,佛讚印之。又說一大願攝恒沙願,所謂攝受正法。更復演說廣大之義,及大威力。佛讚印之。又說大乘了義,廣明二乘為不了義。以不出變易生死,不斷無明住地故,唯一佛乘。一歸依,一實諦為了義耳。佛亦印之。次又說三種人入大乘道,一成就甚深法智,二成就隨順法智,三仰推唯佛所知。餘有隨己所取,執著妄說,違背正法者,一切天人應共摧伏。佛亦讚印。然後放光,昇空步還,告語阿難,及與天帝,結名付囑。

廣博仙人會第四十九(一卷) 佛在恒河岸上,與無量比丘俱。廣博仙人與五百同行來見,問云何為施,何者施義,及施主、施者、等義。佛詳答之,并示三十二種不淨之施。次明五大施,又五大施,又五無上施,又九大施等。次答中有識,及明智識差別。次答六道來生差別,僅說持鬘,四王,忉利,三種生死時相。文來未盡。

大方廣三戒經(三卷) 乃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即第一三律儀會同本異譯。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二十卷今作十卷) 映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共惟淨等譯

即第三金剛力士會同本異譯。分作二十五品。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 乃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佛說無量壽經(二卷) 乃

曹魏天竺沙門康僧鎧譯

佛說阿彌陀經(二卷) 乃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南作二卷北上中下同卷) (南深北命)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已上四經並第五無量壽如來會同本異譯而法賢本中,有慈氏問答。尤妙。但止三十六願。

佛說大阿彌陀經(二卷) 貞

宋國學進士王日休,取前四經刪補訂正。析為五十六分。惜其未見寶積一譯。然心甚勤苦,故舉世多流通之。

佛說阿閦佛國經(二卷北作三卷) 服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即第六不動如來會同本異譯。

佛說大乘十法經(一卷) 服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即第九大乘十法會異譯。

佛說普門品經(一卷) 服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十文殊師利普門會異譯。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四十卷今作二十卷) (南辭安北如松)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等譯

即第十二菩薩藏會異譯。

佛說胞胎經(一卷) 服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十三佛為阿難說人處胎會異譯。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二卷) 服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十五文殊師利授記會異譯。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四卷南作三北作二) (南夙北臨)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即第十八護國菩薩會異譯。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一卷) 衣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分作八品。

佛說法鏡經(二卷) 服

後漢安息國優婆塞安玄共嚴佛調譯

二經皆即第十九郁伽長者會異譯。

幻士仁賢經(一卷) 衣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二十一授幻師跋陀羅記會異譯。

佛說決定毘尼經(一卷) 衣

(北云東晉錄失譯人名 南云墩煌三藏譯)

即第二十四優婆離會異譯。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一紙半) 淵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即前經中譯出別行。

發覺淨心經(二卷北作一卷) 衣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即第二十五發勝志樂會異譯。

佛說須賴經(一卷) (南忘北衣)

曹魏西域沙門釋白延譯

即第二十七善順菩薩會。而有同王見佛,得菩提記。諸佛摩頂,現出家相諸事。

佛說須賴經(一卷) 仝前

前涼月支國優婆塞支施崙譯

亦同前本。

菩薩修行經(亦名威施長者問觀身行經半卷) (南忘北短)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上中下僅半卷) (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二經皆即第二十八勤授長者會異譯。

佛說優填王經(四紙餘) 衣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九紙餘) 力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二經皆即第二十九優陀延王會異譯。

佛說須摩提經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二經同卷) 衣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二經皆即第三十妙慧童女會異譯。

佛說阿闍世王女阿述達菩薩經(一卷) 衣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三十二無畏德菩薩會異譯。

佛說離垢施女經(一卷) 衣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得無垢女經(一卷) 裳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二經皆即第三十三無垢施菩薩應辨會異譯。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二卷) 裳

唐南印土沙門菩提流志初譯

即第三十五善德天子會異譯。

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三卷) 裳

元魏烏萇國沙門毘目智仙共流志等譯

佛說如幻三昧經(三卷) 裳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二經皆即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會異譯。

太子刷護經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太子和休經(二經同卷) 裳

西晉錄失譯人名

二經皆即第三十七阿闍世王子會異譯。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二卷) 推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四卷今作二卷) (南清北深)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二經皆即第三十八大乘方便會異譯。

大乘顯識經(二卷) 推

唐中印土沙門地婆訶羅譯

即第三十九賢護長者會異譯。

佛說大乘方等要慧經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即第四十一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異譯。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二經南共一卷北共半卷) 推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四十二彌勒菩薩所問會異譯。

佛遺日摩尼寶經(一卷) 推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卷) 推

晉代失譯師名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五卷今作二卷) 忠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三經皆即第四十三普明菩薩會異譯。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一卷) 推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即第四十八勝鬘夫人會異譯。

毘耶娑問經(二卷) 推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即第四十九廣博仙人會。而有結文。

入法界體性經(八紙半) (南男北傷)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耆闍崛山。文殊師利立佛門外,佛命之入。問佛住何三昧。佛言,寶積三昧。乃至種種問答,明法界義。舍利弗復與文殊問答深義。

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五紙半) (南男北才)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與前同本。

佛說阿彌陀經(四紙餘) 貞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佛在祇園,與比丘菩薩諸天大眾俱。無問自說,告舍利弗,稱讚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依正功德,勸人發願求生。但以執持名號為行。復引六方各恒沙佛,出廣長舌,勸信流通。今時叢席皆奉之為晚課。真救世神寶,圓頓上乘也。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九紙欠) 貞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與上經同本。而有十方佛勸信。

後出阿彌陀偈經(十四偈) 貞

後漢失譯師名

讚往生淨土勝妙。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三紙) 行

開元附梁錄

佛在瞻波大城,為諸比丘說阿彌陀佛父、母、子、侍者、上首,及魔等名。次說神咒,十日修行。必生彼國。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一卷) 貞

劉宋西域沙門畺良耶舍譯

佛在耆闍崛山,韋提希夫人,被子幽閉,哀請世尊說生淨土之法。佛示以三種淨業,十六觀門。天台智者大師有疏,四明法智尊者有妙宗鈔,深得經髓,宜精究之。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一卷) (南罔北短)

劉宋幽州沙門曇無竭譯

佛在鹿苑,與二萬比丘,萬二千菩薩,二萬天子俱。華德藏菩薩問云何得如幻三昧?佛答以一法,謂無依止。又問何人得此三昧?佛答以彌勒文殊等六十正士。又問他方菩薩,何人得此三昧?佛答以觀世音得大勢二大菩薩。華德藏請佛召二菩薩。佛放白毫相光,照安樂剎,令彼此互見,互得大益。二大士來,佛遂說其過去發心之因,并授補處成佛之記。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上中下同卷) (南淵北似)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等譯

與上經同本。末後有一女人發心,便得轉為男子,授菩提記。

閱藏知津卷第三

字數:5803,最後更新時間:202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