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注疏卷五

釋宮第五


【疏】「釋宮第五」。○釋曰:《易·繫辭》云:「王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此其始也。《白虎通》云:「黃帝作宮室。」《世本》曰:「禹作宮室,其台榭樓閣之異,門墉行步之名,皆自於宮。」故以「釋宮」總之也。

宮謂之室,室謂之宮。(皆所以通古今之異語,明同實而兩名。)

【疏】「宮謂」至「之宮」。○釋曰:別二名也。郭云:「皆所以通古今之異語,明同實而兩名。」《釋名》云:「宮,穹也,言屋見於垣上穹崇然也。室,實也。言人物實滿於其中也。」是所從言之異耳。《詩》云:「作于楚宮。」又曰:「入此室處。」是也。古者貴賤所居皆得稱宮。故《禮記》曰:「由士命以上,父子皆異宮。」又《喪服傳》繼父爲其妻前夫之子築宮廟。是士庶人皆有宮稱也。至秦漢以來,乃定爲至尊所居之稱。

牖戶之間謂之扆,(窗東戶西也。《禮》云斧扆者,以其所在處名之。)其內謂之家。(今人稱家,義出於此。扆,倚。)

【疏】「牖戶」至「之家」。○釋曰:牖者,戶西窗也。此牖東戶西爲牖戶之間,其處名扆。云「其內」者,其扆內也。自此扆內即謂之家。《說文》云:「家,居也。」《禮記》云:「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郭云:「今人稱家,義出於此。」言其稱家之義,本出於此也。

○注「《禮》云」至「名之」。○釋曰:云「《禮》云斧扆」者,案《覲禮》云:「天子設斧依於戶牖之間,左右几。」鄭注云:「依,如今綈素屏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謂之黼。」是也。云「以其所在處名之」者,言本牖戶之間名扆。覲禮天子設屏風之扆於牖戶之間,因名此屏風爲扆。是以其在扆處,即名之曰扆也。

東西牆謂之序。(所以序別內外。)

【疏】「東西牆謂之序」。○釋曰:「此謂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也。所以次序分別內外親疏,故謂之序也。《尚書·顧命》云「西序東鄉,敷重厎席」、「東序西鄉,敷重豐席」及《禮經》每云「東序西序」者,皆謂此也。

西南隅謂之奧,(室中隱奧之處。)西北隅謂之屋漏,(《詩》曰:「尚不愧於屋漏。」其義未詳。)東北隅謂之宧,(宧見《禮》,亦未詳。)東南隅謂之窔。(《禮》曰:「埽室聚窔。」亦隱暗。宧,音夷。窔,音要。)

【疏】「西南」至「之窔」。○釋曰:此別宮中四隅之異名也。云奧者,孫炎云:「室中隱奧之處也。」古者爲室,戶不當中而近東,則西南隅最爲深隱,故謂之奧。而祭祀及尊者常處焉。《曲禮》云:「凡爲人子者,居不主奧。」是也。西北隅名屋漏,東北隅名宧,東南隅名窔,窔亦隱暗之義也,與奧相類。故郭云亦也。

○注「《詩》曰」至「未詳」。○釋曰:云「《詩》曰:尚不愧於屋漏」者,《大雅·抑》篇文也。鄭箋云:「尚無肅敬之心,不慚愧於屋漏,有神見人之爲也。屋,小帳也。漏,隱也。禮:祭於奧,既畢,改設饌於西北隅,而厞隱之處,此祭之末也。」孫炎云:「屋漏者,當室之白,日光所漏入。」郭云「其義未詳」者,以孫、鄭之說皆無所據,故不取也。

○注「宧見《禮》,亦未詳」。○釋曰:李巡云:「東北者,陽始起,育養萬物,故曰宧。宧,養也。」《說文》亦云。郭云「亦未詳」者,以頤養之字作頤,又室中四隅無取陰陽之義。與屋漏意同,故云「亦未詳」也。

○注「《禮》曰:埽室聚窔」。○釋曰:《既夕記》云:「朔月,童子執帚卻之,左手奉之,從散者而入。比奠,舉席,埽室,聚諸窔,布席如初。卒奠,埽者執帚,垂末內鬣,從執燭者而東。」是其事也。

柣謂之閾。(閾,門限。)棖謂之楔。(門兩旁木。)楣謂之梁。(門戶上橫樑。)樞謂之椳。(門戶扉樞。)樞達北方謂之落時。(門持樞者,或達北檼以爲固也。)落時謂之戺(道二名也。○柣,干結切。閾,域。楔,古黠切。樞,昌朱切。椳,於回切。戺音士。)

【疏】「柣謂」至「之戺」。○釋曰:此別門戶上下及兩旁之木名也。柣者,孫炎云:「門限也。」經傳諸注皆以閾爲門限,謂門下橫木爲內外之限也。俗謂之地柣,一名閾。《曲禮》云:「不履閾。」是也。棖者,門兩旁長木,一名楔。李巡曰:「棖謂梱上兩旁木。」《禮記·玉藻》云:「君入門,士介拂棖。」鄭注云:「棖,門楔也。」楣,即梁也。呂伯雍云:「門樞之橫樑也。」郭云:「門戶上橫樑。」《鄉射記》云:「堂則物當楣。」是也。樞者門扉,開闔之所由也,一名椳。《易》曰:「樞機之發。」是也。其持樞之木或達北檼以爲牢固者,名落時,檼即棟也。落時又名戺。是持樞一木有此二名也。

垝謂之坫。(在堂隅。坫,也。)牆謂之墉。(《書》曰:「既勤垣墉。」)鏝謂之杇。(泥鏝。)椹謂之榩。(斫木櫍也。)地謂之黝。(黑飾地也。)牆謂之堊。(白飾牆也。○垝,古委反。杇,烏。椹,砧。榩,虔。黝,於糾反。堊,於故反。)

【疏】「垝謂」至「之堊」。○釋曰:此別宮室垣墉及修飾之名也。坫者,堂角也,一名垝。牆者,室之防也,一名墉。李巡曰:「謂垣牆也。」《郊特牲》曰:「君南鄉於北墉下。」注云:「社內北牆。」是也。亦爲城。《王制注》云:「小城曰附庸。」《大雅·皇矣》云:「以伐崇墉。」義得兩通也。鏝者,泥鏝也,一名杇,塗工之作具也。《論語》曰:「糞土之牆不可杇。」是也。椹者,斫木所用以藉者之木名也,一名榩。孫炎云:「斫木質也。」《詩·商頌》云:「方斫是虔。」是也。又名櫍。《榖梁傳》曰:「裘纏櫍以爲臬。」是也。以黑飾地謂之黝,以白飾牆謂之堊。《周禮·守祧職》云:「其祧則守祧黝堊之。」是也。

○注「在堂隅,坫,也」。○釋曰:坫名見於經傳者有三:案《禮記·明堂位》云:「反坫,出尊,崇坫亢圭。」及《論語》:「邦君爲兩君之好,有反坫。」此三者,在兩楹之間,以土爲之,非此經所謂也。案《既夕記》云:「設棜於於東堂下,南順,齊於坫。」《士冠禮》云:「爵弁、皮弁、緇布冠各一,執以待于西坫南。」則此經所謂也。鄭注云:「坫在堂角。」然則堂之東南角爲東坫,西南角爲西坫。故郭云:「在堂隅。坫,也。」則端也,言坫是堂角端也。

○注「《書》曰:既勤垣墉」。○釋曰:此《周書·梓材》篇文也。案彼云:「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塗暨茨。」孔《傳》云:「如人爲室家,已勤立垣墉,惟其當塗暨茨蓋之。」此喻教化也。

樴謂之杙。(橜也。)在牆者謂之楎,(《禮記》曰:「不敢縣於夫之楎箷。」)在地者謂之臬。(即門橜也。)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別杙所在長短之名。○樴,徒得反。杙,亦。楎,暉。臬,魚列反。)

【疏】「樴謂」至「之閣」。○釋曰:此別杙所在長短之名也。杙即橜也,一名樴。置杙在牆者,名楎。在地及門中者,名臬。《玉藻》云:「公事自闑西,私事自闑東。」是也。大者名栱,長者名閣也。

○注「《禮記》曰:不敢縣於夫之楎箷」。○釋曰:此《內則》文也。鄭注云:「竿謂之箷。楎,杙也。」

闍謂之台,(積土四方。)有木者謂之榭。(臺上起屋。○闍,都。)

【疏】「闍謂」至「之榭」。○釋曰:別台、榭之制也。積土四方而高者名台,即下云「四方而高者」也,一名闍。李巡云:「積土爲之,所以觀望。」《詩》云:「出其闉闍。」彼以闍爲城台,於此臺上有木起屋者名榭。《月令·仲夏》云:「可以處台榭。」謂此也。

雞棲於弋爲榤,鑿垣而棲爲塒。(今寒鄉穿牆棲雞,皆見《詩》。○榤,音竭。垣,音袁。塒,音時。)

【疏】「雞棲」至「爲塒」。○釋曰:李巡曰:「別雞所棲之名也。弋,橜也。鑿牆爲雞作棲曰塒。」

○注「今寒」至「見《詩》」。○釋曰:云「今寒鄉穿牆棲雞」者,謂苦寒之鄉也,避寒,故穿牆以棲雞。云「皆見《詩》」者,案《王風·君子于役》云:「雞棲於塒。」又曰:「雞棲於桀。」是也。

植謂之傳,傳謂之突。(戶持鎖植也。見《埤蒼》。)

【疏】「植謂」至「之突」。○釋曰:植謂戶之維持鎖者也。植木爲之,因名云。又名傳,又名突也。文見《埤蒼》。

杗廇謂之梁。(屋大樑也。)其上楹謂之棁。(侏儒柱也。)閞謂之槉,(柱上欂也。亦名枅,又曰㭼。)栭謂之楶,(即櫨也。)棟謂之桴,(屋檼。)桷謂之榱。(屋椽。)桷直而遂謂之閱,(謂五架屋際椽正相當。)直不受簷謂之交。(謂五架屋際椽不直上簷,交於檼上。)簷謂之樀。(屋梠。○杗,音亡。廇,力又反。棁,音拙。閞,音卞。槉,音疾。楶,音節。桴,音浮。榱,音衰。簷,音簷。樀,音滴。)

【疏】「杗廇」至「之樀」。○釋曰:此別樑柱棟榱之名也。梁即屋大樑也,一名杗。廇,楹柱也。其梁上短柱名棁。《禮器》云「藻棁」者,謂畫梁上柱爲藻文也。一名侏儒柱,以其短小故也。閞者,柱上木名也。又謂之槉,又名欂,亦名枅。《字林》云:「枅,柱上方木。」是也。又曰㭼,是一物五名也。栭,一名楶,即櫨也,皆謂斗栱也。《禮器》云「管仲山節」者,謂刻柱頭爲斗栱形如山也。棟,屋檼也。一名桴,今屋脊也。《易》曰:「棟隆吉。」是也。桷,屋椽也,一名榱。呂沈云:「齊魯名桷,周人名榱。」《易》曰:「鴻漸於木,或得其桷。」《左傳》子產曰:「棟折榱崩,僑將壓焉。」是也。屋椽長直而遂達五架屋際者,名閱。郭云:「謂五架屋際椽正相當。」若其椽直不上於簷者名交,言相交於檼上也。郭云:「謂五架屋際椽不直上簷,交於檼上。」屋簷,一名樀,一名屋梠,又名宇,皆屋之四垂也。故《士喪禮》曰:「爲銘置於宇西階上。」鄭注云:「宇,梠。」是也。

容謂之防。(形如今床頭小曲屏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見《周禮》。)

【疏】「容謂之防」。○釋曰:容者,射禮唱獲者蔽身之物也。一名防,言所以容身防矢也。一名乏。《鄉射禮》云:「乏三侯道,居侯黨之一,西五步。」鄭注云:「容謂之乏,所以爲獲者禦矢也。」謂之乏者,言矢至此力乏也。郭云:「形如今床頭小曲屏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見《周禮》」者,案《夏官·舍人職》云:「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三獲三容。」鄭司農云:「容者乏也,待獲者所蔽也。」是矣。

連謂之簃。(堂樓閣邊小屋,今呼之簃廚、連觀也。○簃,丈知反。)

【疏】「連謂之簃」。○釋曰:簃,樓閣邊相連小屋名也。郭云:「堂樓閣邊小屋,今呼之簃廚、連觀也。」

屋上薄謂之筄。(屋笮。○筄,曜。)

【疏】「屋上薄謂之筄」。○釋曰:屋上薄一名筄,今謂之屋笮也。

兩階間謂之鄉。(人君南鄉當階間。)中庭之左右謂之位。(群臣之側位也。)門屏之間謂之宁。(人君視朝所宁立處。)屏謂之樹。(小牆當門中。○鄉,向。屏音並。宁,佇。)

【疏】「兩階」至「之樹」。○釋曰:此別君臣之位處也。人君南面,鄉明而治,其位在兩階間,因名云也。云「中庭之左右謂之位」者,左右猶東西也。位,群臣之列位也。案《明堂位》云:「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位,阼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國,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諸子之國,門東,北面東上。諸男之國,門西,北面東上。」是也。云「門屏之間謂之宁」者,謂路門之外,屏樹之內,人君視朝宁立之處,因名爲宁。李巡云:「正門內兩塾間曰宁。」《曲禮》曰:「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是也。云「屏謂之樹」者,屏,蔽也;樹,立也。立牆當門以自蔽也。李巡曰:「垣當門自蔽名曰樹。」郭云:「小牆當門中。」《禮緯》云:「天子外屏,諸侯內屏。」《郊特牲》云:「旅樹。」鄭注云:「旅,道也。屏謂之樹,樹所以蔽行道。」以此推之,則諸侯內屏,在路門之內。天子外屏,在路門之外而近應門者矣。

閍謂之門。(《詩》曰:「祝祭於祊。」)正門謂之應門。(朝門。)觀謂之闕。(宮門雙闕。)宮中之門謂之闈,(謂相通小門也。)其小者謂之閨,小閨謂之閤。(大小異名。)巷門謂之閎。(《左傳》曰:「盟諸僖閎。」閎,巷頭門。)門側之堂謂之塾。(夾門堂也。)橜謂之闑。(門閫。)闔謂之扉。(《公羊傳》曰:「齒著於門闔。」)所以止扉謂之閎。(門辟旁長橜也。《左傳》曰:「高其閈閎。」閎,長杙,即門橜也。○閍,補耕反。觀,貫。衡,巷。塾,熟。橜,其月反。闑,魚列反。)

【疏】「閍謂」至「之閎」。○釋曰:此別門闕之異名也。李巡曰:「閍,廟門名。」其路門之外受朝。正門一名應門。應門之外門曰雉門,雉門之旁名觀,又名闕。宮中相通小門名闈,闈之小者名閨,閨之小者名閤。巷頭之門名閎。門側之室,夾堂東西者,名塾。門中之橜名闑,一名閫。闔,門扇也,一名扉。於門辟旁樹長橜所以止扉者,名閎。

○注「《詩》曰:「祝祭於祊」。○釋曰:《小雅·楚茨》篇文也。案祊本廟門之名,設祭於廟門,因名其祭亦名祊。凡祊有二種,一是正祭之時,既設於廟,又求神於廟門之內。《郊特牲》云:「索祭祝於祊。」及《詩》云:「祝祭於祊。」注云:「祊,平生門內之旁,待賓客之處,與祭同日也。」二是明日繹祭之時,設饌於廟門外西室,亦謂之祊。即《郊特牲》注云:「祊之禮宜於廟門外之西室。」及《禮器》云:「爲祊乎外。」是也。然則廟門內外皆有祊稱。

○注「朝門」。○釋曰:案《詩·大雅》云:「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立應門,應門將將。」鄭箋云:「諸侯之宮外門曰皋門,朝門曰應門,內有路門,天子之宮加以庫、雉。」案鄭玄注《周禮·秋官·朝士職》:「王五門:皋、庫、雉、應、路也。」又曰:「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其天子外朝一者,在皋門之內、庫門之外,大詢眾庶之朝也,朝士掌之。內朝二者,正朝在路門外,司士掌之。燕朝在路門內,大僕掌之。諸侯之外朝一者,在皋門內、應門外。內朝二者,亦在路寢門之外內,以正朝在應門內,故謂應門爲朝門也。

○注「宮門雙闕」。○釋曰:《周禮·大宰》:「正月之吉,縣治象之法于象魏,使萬民觀治象。」鄭眾云:「象魏,闕也。」劉熙《釋名》云:「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白虎通》云:「闕是闕疑。義亦相兼。」然則其上縣法象、其狀魏魏然高大謂之象魏,使人觀之謂之觀也。是觀與象魏、闕一物而三名也。以門之兩旁相對爲雙,故云雙闕。

○注「《左傳》曰:盟諸僖閎」。○釋曰:襄十一年傳文也。案彼云:「季武子將作三軍,叔孫穆子曰:『然則盟諸?』乃盟諸僖閎。」杜注云:「僖宮之門。」是也。

○注「《公羊傳》曰:齒著於門闔」。○釋曰:莊十二年傳文也。案彼云:宋萬「搏閔公,絕其脰。仇牧聞君弑,趨而至;遇之於門,手劍而叱之。萬臂摋仇牧,碎其首,齒著乎門闔」。何休云:「闔,扇也。」是矣。

○注「《左傳》曰:高其閈閎」。○釋曰:襄三十一年傳云:「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文伯讓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閈閎。』」是也。案《說文》云:「閈,門也。汝南平輿裏門曰閈。」閈既爲門,故郭氏以閎爲長杙,即門橜也。杜預云:「閎。門也。」非郭義也。

瓴甋謂之甓。(甋磚也。今江東呼瓴甓。○瓴,音靈。甋,音的。甓,滿覓切。)

【疏】「瓴甋謂之甓」。○釋曰:瓴一名甓。郭云:「甋磚也。今江東呼瓴甓。」《詩·陳風》云:「中唐有甓。」是也。

宮中衖謂之壺,(巷閤間道。)廟中路謂之唐,(《詩》曰:「中唐有甓。」)堂途謂之陳。(堂下至門徑也。)路、旅,途也。(途即道也。)路、場、猷、行,道也。(博說道之異名。)一達謂之道路,(長道。)二達謂之歧旁,(歧道旁出也。)三達謂之劇旁,(今南陽冠軍樂鄉數道交錯,俗呼之五劇鄉。)四達謂之衢,(交道四出。)五達謂之康,(《史記》所謂康莊之衢。)六達謂之莊,(《左傳》曰:「得慶氏之木百車於莊。」)七達謂之劇驂,(三道交,復有一岐出者,今北海劇縣有此道。)八達謂之崇期,(四道交出。)九達謂之逵。(四道交出,復有旁通。○壺,苦本切。劇,極。)

【疏】「宮中」至「之逵」。○釋曰:此別巷道之異名也。宮中巷閤間道名壺。孫炎曰:「巷,舍間道也。」王肅曰:「今後宮稱永巷,是宮內道名也。」廟中之路名唐,堂下至門徑名陳。路、旅皆途之別名也,途即道也。路、場、猷、行四者復是道之異名也。一達長道謂之道路.歧分二達者謂之歧旁,言歧道旁出也。歧分三達者謂之劇旁。孫炎云:「旁出歧多,故曰劇。」交道四達謂之衢。交道四出,復有一旁達謂之康。孫炎云:「康,樂也,交會樂道也。」交道六出謂之莊。孫炎云:「莊,盛也,道煩盛。」三道交出,復有一歧出者謂之劇驂。四道交出謂之崇期。四道交,復有一歧出者謂之逵。

○注「《詩》曰:中唐有甓」。○釋曰:此《陳風·防有鵲巢》篇文也。

○注「《史記》所謂康莊之衢」。○釋曰:案《史記·列傳》云:「騶奭者,齊諸騶子,亦頗采騶衍之術以紀文。於是齊王嘉之,自如淳於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爲開第康莊之衢。」是也。

○注「《左傳》得慶氏之木百車於莊」。○釋曰:案襄二十八年,齊慶封謀殺子雅、子尾。「陳文子謂桓子曰:『禍將作矣。吾其何得?』對曰:『得慶氏之木百車於莊。』」杜注云:「慶封時有此木,積於六軌之道。」是也。

○注「四道交出,復有旁通」。○釋曰:《詩·周南》云:「施於中逵。」毛傳云:「逵,九達之道。」是也。案《左傳》隱十一年云:「及大逵。」桓十四年:「焚渠門,入及大逵。」莊二十八年:「眾車入自純門,及逵市。」宣十二年:「入自皇門,至於逵路。」杜預皆以爲道並九軌。案《周禮》:「經塗九軌,不名曰逵。」杜意蓋以鄭之城內不應有九出之道,故以爲並九軌,於此則不合也。

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

【疏】「室中」至「之奔」。○釋曰:此皆人行步趨走之處,因以名云。室中名時,時然後動。堂上曰行,謂平行也。堂下曰步。《白虎通》云:「人踐三尺,法天地,人再舉足曰步,備陰陽也。」門外曰趨。鄭玄云:「行而張拱曰趨。」中庭曰走。走,疾趨也。大路曰奔。奔,大走也。《書》曰:「駿奔走。」案此經所釋,謂祭祀之禮。知者以《召誥》云:「王朝步自周,則至於豐。」注云:「告文王廟。告文王,則告武王可知。出廟入廟,不以遠爲文。」是也。若迎賓,則《樂師》云:「行以《肆夏》,趨以《采齊》。」行謂大寢之庭至路門,趨謂路門至應門。

隄謂之梁。(即橋也。或曰:「石絕水者爲梁。」見《詩傳》。)石杠謂之徛。(聚石水中以爲步渡彴也。《孟子》曰:「歲十月,徒杠成。」或曰今之石橋。○隄,低。杠,江。徛,寄。)

【疏】「隄謂」至「之徛」。○釋曰:此別橋彴之名也。隄一名梁。郭氏兩解:一名即橋也,以木爲之;一云以石絕水。石杠,一名徛。郭氏亦兩解:一云聚石水中以爲步渡彴也。《廣雅》云:「彴,步橋也。」一云或曰今之石橋。

○注「或曰石絕水爲梁。見《詩傳》」。○釋曰:案《衛風》云:「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傳云:「石絕水曰梁。」是也。

○注「《孟子》曰:歲十月,徒杠成」。○釋曰:案《孟子》云:「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爲政,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民未病涉也。』」趙岐注云:「以爲子產有惠民之心,不知爲政,當以時修橋樑,民何由病苦涉水乎?」是也。引之以證石杠爲步橋也。此注作十月,誤脫,或所見本異。

室有東西廂曰廟。(夾室前堂。)無東西廂,有室曰寢。(但有大室。)無室曰榭。(榭即今堂堭。)四方而高曰台。陝而修曲曰樓。(修,長也。○陝,狹。)

【疏】「室有」至「曰樓」。○釋曰:此明寢廟樓臺之制也。凡大室有東西廂夾室,及前堂有序牆者,曰廟。但有太室者,曰寢。《月令·仲春》云:「寢廟畢備。」鄭注云:「前曰廟,後曰寢。」以廟長接神之處,其處尊,故在前。寢,衣冠所藏之處,對廟爲卑,故在後。無室者名榭。《春秋》宣十六年「夏,成周宣榭火」。杜預云:「宣榭,講武屋」,引此文:無室曰榭,謂屋歇前。然則榭有二義:一者臺上構木曰榭,上云有木曰榭,及《月令》云:「可以處台榭。」是也。二屋歇前無壁者名榭,其制如今廳事也。《春秋》云:「成周宣榭。」《公羊》以爲宣宮之榭,及《鄉射禮》云:「榭則鉤楹內。」是也。郭云「榭即今堂堭」者,堂堭即今殿也。殿亦無室,故云即今堂堭。四方而高者名台,即上闍也。修,長也。凡臺上有屋,狹長而屈曲者,曰樓。

字數:5628,最後更新時間: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