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卷之六·漢文

諸葛亮前出師表

後漢文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先帝、漢昭烈帝劉備也。卽位纔三年而沒。 ○萬難心事、已傾瀉此二語。】今天下三分、【蜀、吳、魏】。益州疲敝、【益州、蜀也。蜀小兵弱、敵大國、故云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先提明事勢。】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次敍羣情、起下用人。】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宏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菲、輕也。言必上法堯舜、高自期許、不當妄自輕薄、引喻淺近、以失大義。 ○連說宜與不宜、發起一篇告戒之意。】宮中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比、】不宜異同。【宮中、禁中也。府中、大將軍幕府也。陟、升也。臧否、善惡也。】若有作姦犯科、【作姦僞、犯科條。 ○否。】及爲忠善者、【臧。】宜付有司、論其刑賞、【陟罰。】以昭陛下平明之治、【平明、無異同也。】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內外、謂宮府。 ○宮中親近、府中疏遠、出師進表、著意全在此一段。】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褘、【衣、】董允等、【郭攸之、費褘、俱爲侍中。董允、爲黃門侍郎。】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爲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悲、】補闕漏、有所廣益。【此段言宮中之事、宜開張聖聽。】將軍向寵、【向寵爲中部督、典宿衛兵、遷中領軍。】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議舉寵以爲督、愚以爲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此段言府中之事、宜開張聖聽。 ○時宵人伺伏、必有乘孔明遠出、而蠱惑其君者、故亟亟薦引賢才、布列庶位以防之。】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六句承上、作一關鎖。】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論興隆傾頽之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東漢桓帝靈帝、用閹豎敗亡。 ○後主寵任黃皓、復蹈覆轍、尤可歎恨。】侍中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三人、皆孔明所進、恐出師後未必用、故又另囑。繳應親賢臣六句、下乃自敍出處本末。】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南陽、郡名。】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孔明學問過人處在此。】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猥、曲也。南陽鄧縣西南、有諸葛亮宅、是劉備三顧處。 ○觀其出處不苟、真伊傅一流人。】後值傾覆、【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敗備于當陽長坂。】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劉備以建安十三年敗、遷亮使吳、求救于孫權。亮以建興五年抗表北伐、自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則備始與亮相遇、在軍敗前一年也。】先帝知臣謹慎、【孔明一生、盡此謹慎二字。】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囑以後事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建大業。又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伏後遺詔句。】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盧、】深入不毛、【建興元年、南中諸部、並皆叛亂。三年春、亮率衆征之、其秋悉平。瀘、水名、出牂牁郡、中有瘴氣、三四月渡必死。不毛、謂不生草木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中原、魏也。向之不卽伐魏者、以南方未定、有內顧之憂耳。今畢南征、當興北伐。】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姦凶、謂曹丕也。舊都、謂雍洛二州、兩漢所都也。】此臣之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心事光明宏偉。】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褘、允之任也。【收到攸之、褘、允處、極有關應。】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褘、允之咎、以彰其慢【二層、引起下一層。】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責重後主。應前開張聖聽數句。】臣不勝【升、】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後主建興五年、諸葛孔明率軍北駐漢中、以圖中原、臨發上此疏。大意只重親賢遠佞、而親賢尤爲遠佞之本。故始以開張聖德起、末以咨諏察納收。篇中十三引先帝、勤勤懇懇、皆根極至誠之言、自是至文。】


校勘記
[1]、安平秋校勘記:《三國志·諸葛亮傳》、《昭明文選》無「事無大小」四字。
[2]、安平秋校勘記:《三國志·諸葛亮傳》於「允」字下有「等」字。又,「咎」作「慢」。
[3]、安平秋校勘記:「慢」,《三國志·諸葛亮傳》作「咎」。
[4]、安平秋校勘記:「雅」,原作「人」,今據《三國志·諸葛亮傳》、《昭明文選》改。
[5]、安平秋校勘記:「泣」,《三國志·諸葛亮傳》作「零」。
[6]、安平秋校勘記:「云」,《三國志·諸葛亮傳》作「言」。
字數:1488,最後更新時間:2021-12-28